徒手救护搬运法.doc_第1页
徒手救护搬运法.doc_第2页
徒手救护搬运法.doc_第3页
徒手救护搬运法.doc_第4页
徒手救护搬运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徒手救护搬运法操作要领1.扶行法:救护人站于病人一侧,使其身体略靠着救护人。2.抱持法:将病人抱起。3.背负法:将病人背起。如病人卧于地上,救护人可躺其一侧,一手紧握伤者肩部,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伏于救护人背上,而后慢慢起来。4.椅托式:甲乙两人在病人两侧对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入病人大腿之下互相紧握,另外之手彼此交替搭于肩上,支托患者背部。5.双人拉车式:一个站在病人的头部,两手插其腋下,抱入怀内;一个站其足部,立在病人中间,然后步调一致前行。6.三人搬运法:三人并排,将患者抱起齐步前进。注意事项1.搬运抽风患者时,要在其上下牙齿间垫塞纱布或缠上纱布的筷子。2.上止血带的患者,每隔4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约12分钟。3.途中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要积极抢救。4.患者在车上应横卧,身体与前进方向成垂直角度。5.夏天注意防暑,冬天预防冻伤。1、一位救护员搬运:扶行法:适宜清醒伤病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病者。救护者站在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病者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背后,搀扶行走。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方法救护者朝向伤病者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救护员抓住伤病者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爬行法: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抱持法:适于年幼伤病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方法救护者蹲在伤病者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伤病者。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一人搬托双下肢,一人搬托腰部。在不影响病伤的情况下,还可用椅式、轿式和拉车式。搬运伤员技术注意事项:1.必须先急救,妥善处理后才能搬动。 2.运送时尽可能不摇动伤(病)者的身体。若遇脊椎受伤者,应将其身体固定在担架上,用硬板担架搬送。切忌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为这样搬动易加重脊髓损伤。 3.运送患者时,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血、面色变化等情况,注意患者姿势,给患者保暖。 4.在人员、器材未准备完好时,切忌随意搬动。担架搬运法担架搬运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路程长、病情重的伤员。担架的种类很多,有帆布担架(将帆布固定在两根长木棒上)、绳索担架(用一根长的结实的绳子绕在两根长竹竿或木棒上)、被服担架(用两件衣服或长大衣翻袖向内成两管,插入两根木棒后再将纽扣仔细扣牢)、四轮担架(其硬度大。 适合危重病人用)。搬运时由34人将病人抱上担架,使其头向外,以便于后面抬的人观察其病情变化。如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可将病人背部垫高,让病人处于半卧位,以利于缓解其呼吸困难。如病人腹部受伤,要叫病人屈曲双下肢、脚底踩在担架上,以松弛肌肤、减轻疼痛。如病人背部受伤则使其采取俯卧位。对脑出血的病人,应稍垫高其头部。徒手搬运法当在现场找不到任何搬运工具而病人伤情又不太重时,可用此法搬运。常用的主要有单人徒手搬运和双人徒手搬运。单人徒手搬运:(1)扶持法:此法适用于搬运伤病较轻、不能行走的伤员,如头部外伤、锁骨骨折、上肢骨折、胸部骨折、头昏的伤病员。扶持时救护者站在伤病员一侧,将其臂放在自己肩、颈部,一手拉病人手腕,另一手扶住病人腰部行走。(2)抱持法:适用于不能行走的伤病员,如较重的头、胸、腹及下肢伤或昏迷的病员。抱持时救护者蹲于病人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轻轻抱起病人,病人(神志清者)可用手扶住救护者的颈部。(3)背负法:抢救者蹲在病员前面,与病人呈同一方向,微弯背部,将病人背起,对胸、腹受伤的病人不宜采用此法。如病人卧于地上、不能站立,则救护者躺于病人一侧,一手紧握伤员肩部,另一手抱起伤员的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自己背上,慢慢站起来。(4)拖拉法:用于在房屋垮塌、火灾现场或其它不便于直接抱、扶、背的急救现场,不论伤者神志清醒与否均可使用。抢救时救护者站在伤员背后,两手从其腋下伸到其胸前,先将伤者的双手交叉,再用自己的双手握紧伤病员的双手,并将自己的下颌放在其头顶上,使伤病员的背部紧靠在自己的胸前慢慢向后退着走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其它救治。双人徒手搬运:(1)椅托式:两救护员在伤员两侧,各以右和左膝跪地,将一手伸入患者大腿之下并互相握紧,另一手交叉扶住病员背部。(2)拉车式:一人站在伤病员头部旁,两手插到伤病员腋下将其抱在胸前,一人站在伤病员脚部,用双手抓住伤病员的两膝关节,慢慢抬起病人。(3)平拖式:两救护者站在伤病员同侧,一人用手臂抱住病人的肩部、腰部,另一人用手抱住病员的臀部,齐步平行走。颈椎损伤患者的搬运先将一块硬板(木板、铁板均可)放在伤员一侧,在伤员颈部处放一软垫子,再由34人分别用手托住伤员的肩、背、腰、大腿,另一人用双手固定伤员头部,使伤员身体各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将伤员平卧于硬板上。为防止伤员头部来回晃动,伤员头的两侧要用沙袋或其它垫子塞住。胸、腰、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平托的部位与搬运颈椎骨折伤员时一样,只是不需要专人保护伤员头部。伤员仰卧时,在其腰部加垫;如背部有伤口,则让其取俯卧位,并在其两肩及腹部加软垫。战场救护 战场救护对于及早挽救指战员的生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赢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和掌握战场救护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一、战伤救护的四项技术 (一)创伤止血 人体的血液有一定的路线,要准确地止血,就必须掌握主要动脉的压迫点。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急救包或消毒纱布、棉花、布类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多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2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而达到临时止血目的。多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头顶部出血时,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指压颞浅动脉。颜面部出血时,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面动脉。头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颈总动脉,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肩胛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前臂与上臂出血,用拇指工其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沟处的肱动脉。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外的尺、桡动脉。下肢出血时,大腿及其以下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沟稍下方的股动脉;互救时,可用手掌压迫,另一手压在其上。足部出血时,用两手指或拇指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3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出血,主要采用勒紧止血法。止血时,先在出血伤口近端动脉上放一块布料或纸卷做的垫子,然后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手帕等就便材料绕肢体12圈勒紧打成一活结,或用枪通条、笔杆、小木棒插入其中,一提二绞三固定。使用此法止血时要注意: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止血带每隔1小时(冬季30分钟)松开一次,时间23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二)伤口包扎 伤口包扎是为了压迫止血,保护伤部,防止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包扎的常用材料有三角巾、绷带、四头带。以下只介绍最常用的三角巾包扎法。1头面部包扎 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点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打在前颌,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骨节下方打结。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叠成四指宽,取三分之一处托往下颌,长端经耳前头顶至对侧耳前下方与另端一端交叉,然后绕过前颌、枕后于对侧打结。面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住下颌,罩住头部,拉紧两底角交叉至前额打结。口、眼、鼻处可剪洞。2肩、胸(背)部包扎肩部燕尾式包扎法。将燕尾夹角向上放在伤侧肩上,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打结,然后两燕尾分别绕胸背于侧腑下打结。胸背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侧肩上,把左右两底角拉到背后打结,然后再和顶角相结。3腹臀部包扎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拉紧底角至腰部打结,顶角经会阴拉至臀部上方,同底角余头打结。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斜放于伤侧臀部,顶角接近臀裂处,用顶角的带子在腿根部缠绕打结。将向下的一角反折向上在对侧髂嵴上与另一角打结。4四肢包扎法手(足)包扎法 手放在三角巾中央,手指指向顶角。拉顶角盖住手背,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绕角绕至手腕打结。包扎足部与手部相同。肘、膝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叠成适当宽度,将中段斜放于伤口部,取带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三)骨折的固定方法 1上臂骨折固定法。在上臂外侧放一块木反,用两条布带分别固定骨折上下端,然后用三角巾或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如无木板,用胶鞋代替也可。无材料时,可用背包将上臂固定于本人胸部。2前臂骨折固定法。用两块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分别放于手掌、背两侧(只有一块木反时,放于手背侧),用手帕或毛巾叠成带状绑扎固定,然后再用三角巾或腰带吊于胸前。3大腿骨折固定法。将一块长度相当于伤员从腋下到脚跟的木板用布带分别固定于伤肢外侧。4小腿骨折固定法。取长度超过上下两个关节的木板按大腿骨折固定法固定。对骨折处进行固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伤口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后固定;四肢骨折时,应由上而下固定,固定时要露出指(趾),以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固定材料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应垫以棉、布等物;离体断肢应包好随伤员一起后送,以便再植;固定松紧要适宜。(四)伤员的搬运1单人徒手搬运法。背式、抱式。2双人徒手搬运法。椅式、拉车式。3脊椎骨骨折搬运法。两人用手将伤员平托于硬板(或门板)担架上。严禁抱头、脚和使身体屈曲,以免加重损伤。搬运的方法: 1、一位徙手搬运:扶行法:适宜清醒伤患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患者。 救护者站在伤者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员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背后,搀扶行走。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患者,更适用于搬运溺水病人。 救护者背朝向伤员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担架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担架员抓住伤员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拖行法:适用于体重体型较大的伤患者。自己不能移动,现场又非常危险需要立即离开时,可用此法。非紧急情况下,勿用此种方法,以免造成伤者另一次的伤害,加重伤害。 救护者抓住伤口员的踝部或双肩,将伤员拖出现场。如伤员穿着外衣,可将其钮扣解开,把伤员身下的外衣拉至头下,这样拖拉时,可使伤员头部受到一定保护。拖拉时不要弯曲或旋转伤员的颈部和后背下梯法:适用清醒或昏迷者;体型较大、较重伤者。从楼梯往下运送。爬行法: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抱持法:适于年幼伤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救护者蹲在伤员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员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伤员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2、两位徙手搬运:轿杠式: 适用清醒伤患者,能用一臂或双臂抓紧担架员的伤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腕,然后,蹲下让伤员将两上肢分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再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椅托式: 适用体弱而清醒的伤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蹲在伤员的两侧,分别将靠近伤员一侧的手伸到伤员背后握住对方的手腕。各自将另一只手伸到伤员的大腿中部(膕窝处),握住对方的手腕。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双人拉车式: 适于意识不清的伤患者移上椅子、担架或在狭窄地方搬运伤者。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员的背后将两手从伤员腋下插入,把伤员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伤员的手腕,把伤员抱在怀里,另一人反身站在伤员两腿中间将伤员两腿抬起。两名担驾员一前一后地行走。 双人扶腋法: 适于清醒伤患者,双足受伤者。(由于此法简便省力,常在运动会将被采用)。用靠椅抬走法:使病人坐在椅上,一人在后抬靠椅背部,另一人在前抬椅脚。3、三人或四人徙手搬运: 三人或四人平托式: 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者。三名(或四人)救护者站在伤员未受伤的一侧,分别在肩、臀和膝部。同时单膝跪在地上,分别抱住伤员的头、颈、肩、后背、臀部、膝部及踝部。救护者同时站立,抬起伤员,齐步前进,以保持伤员躯干不被扭转或弯曲。三人同侧运送。三人异侧运送。两名救护者站在伤员的一侧,分别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护者可站在对面,伤员的臀部,两臂伸向伤口员臀下,握住对方担架员的手腕。三名担架员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员肩、后背、臀、膝部,以后同时站立抬起伤员。4、器械搬运:担架的搬运既省力又方便,是常用的方法。适于病情较重,不宜徙手搬运,又需要转送远路途的伤员。常用的担架有帆布折叠式担架,此担架可适于一般伤员的搬运。不宜运送脊柱损伤的伤员。若要使用,必须在帆布中加一块木板。另一种是组合式(铲式)担架。适于不宜翻动的危重伤员。 抬担架时的注意事项:担架搬运时,伤员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于观察,先抬头,后抬脚,担架员应步调一致;向高处抬时,伤员头朝前,足朝后(如上台阶、过桥),前面的担架员要放低担架,后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下台阶时相反。担架员应边走边观察伤员情况如神志、吸呼、脉搏。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停下抢救,先放脚,后放头。伤员用汽车运送时,担架要固定好防止在起动、刹车时碰伤。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季要预防冻伤。5、几种特殊伤的搬运:脊柱骨折的搬运: 脊柱骨折的伤员,在固定骨折或搬运时要防止脊椎弯曲或扭转。因此,不能用普通软担架搬运要用木板担架,严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拉车式搬运。 搬运时必须托住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这样不使伤员的脊柱强度弯曲以免造成脊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颈椎骨折的搬运: 三至四人,搬运方法同脊柱骨折。首先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然后一人托肩,一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动作一致抬放到硬板担架上,颈下必须垫一小垫,使头部与身体成直线位置。颈两侧用沙袋固定或用颈托(临时颈托也可),肩部略垫高,防止头部左右扭转和前屈、后伸。临时颈托的制作方法: 用报纸或画报,把它折成长约40厘米,宽约10厘米。用三角巾或毛巾包好。将临时颈托环绕颈部在前面打结。胸、腰椎骨折的搬运: 先将一块木板(长度和宽度可容伤员俯卧)平放在伤员一侧,然后由3-4人,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把伤员抬到或翻到硬木板上,使伤员俯卧位,胸上部应稍垫高并要取出伤员口袋内的硬东西,然后,用三至四根布带(三角巾)把伤员固定在板上。骨盆骨折搬运 应使伤员仰卧,两腿髋、膝关节半屈、膝下垫好衣卷,两大腿略向外展、用1-2条三角巾折成宽带,围绕臀部和骨抛,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间打结。用另一条三角由折成宽条带围绕膝关节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担架上搬运。开放性气胸搬运: 首先应严密地堵塞伤口,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伤侧手臂,再用另一条三角巾围绕胸部加以固定。搬运时伤员应采取半卧位并斜向伤侧,迅速运送医院。腹部内脏脱出的搬运: 内脏脱出应首先用消毒纱布与腕固定脱出的内脏,搬运时伤员应采取仰卧位,膝下垫高,使腹壁松驰,减少痛苦,同时还应根据伤口的纵横形状采取不同的卧位。如腹部伤口是横裂的,就必须把两腿屈曲;如是直裂伤口就应把腿放平,使伤口不易裂开。颅脑损伤搬运: 颅脑损伤(包括脑膨出)搬运时伤员应向健侧卧位或稳定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两侧应用衣卷固定,防止摇动并迅速送医院。颌面伤搬运: 伤员应采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便于口内血液和分泌液向外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防止窒息。若伴有颈椎伤时,应按颈椎伤处理火场救护烧伤急救急救时,首先应扑灭身上的火焰,使伤员迅速离开致伤现场。如果衣服着火,本人应就地卧倒翻滚,或用水淋,或跳进水池,千万不能奔跑,以免助长燃烧,也不应大声呼喊,以免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灼伤。火扑灭后,应立即脱去衣服,如果衣服已经与皮肤粘连,应用剪刀将未粘连的部分剪掉,然后包扎创面。可给伤员口服止痛片,以防止休克,同时应少量多次口服淡茶水或淡盐水,不要让伤员喝白开水或糖水,以免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对烧伤创面应使用三角巾、纱布、清洁的布料等予以简单包扎,以防止创面继续感染。手足被烧伤时,应分别包扎各个手指或脚趾,以防止粘连。对骨折处应予以固定,出血处予以止血。对其他症状也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伤员经现场简单急救后,应尽快送医院治疗。搬运伤员时应注意动作轻柔、平稳,以减少伤员的痛苦。毒气急救煤、木材等含碳的物质经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其中毒后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昏厥等症状,严重者可抽搐,甚至死亡。 遇到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将其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松解衣服。同时,要注意保暖,然后确认有无呼吸和心跳,再对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当人因火、烟、外伤或疾病等原因,突然意识不清、呼吸或心跳停止,或者因大出血而生命垂危时,应立即对其采取心肺复苏法和止血法等急救措施。休克急救火场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烧伤、触电、骨折的剧烈疼痛和大出血等引起的一种威胁伤员生命的极其危险的严重综合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常常使人致命。一般可通过看脸色、听呼吸、查脉搏来判断是否休克。休克的症状是目光呆滞、呼吸快而浅,且有腥臭味、脉搏快而弱,出冷汗,表情淡漠,神志不清,口唇肢端发绀,身体颤抖,面色苍白,四肢冰凉。 确定后,应采取使伤员平卧,将两腿架高约30 cm,给伤员盖上毛毯或衣服,用以保暖。然后,大声呼唤,使其恢复意识。 对休克人员要及时抢救,尽快包扎伤口,减少出血、污染和疼痛,要及时有效地止血。对有剧烈疼痛的伤员可让其服止痛药。对没有完全昏迷的伤员,可少量给予姜汤、米汤、热茶水或淡盐水等饮料。采取了包扎、止血、人工呼吸、保暖等急救措施后,还应尽快将伤者送医院治疗。骨折急救确认骨折部位。确认时,不得移动疼痛部位。一般骨折的症状为剧烈疼痛、肿胀、不能移动或变形,骨头突出等。固定骨折部位。扶住骨折部位,放上夹板,用三角巾,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固定骨折部位。夹板的长度应能够固定至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采取固定骨折措施前,需告知伤员,同时注意防止休克。火场紧急救护知识在火灾中,人员最易受到伤害的种类主要有:热力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砸伤、铁器刺伤等等,在火场上,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不同的救护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灭火”、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灭火”,就是去除致伤源,无论何种伤害,都有一定的致伤时间,且伤害的程度往往与致伤时间成正比,因此,迅速去除致伤源,是可以减轻伤情的。如果是被火烧伤,要尽快脱去着火的衣服,或用水灭火,或用阻燃材料迅速覆盖着火处;如果是化学烧伤,应迅速脱去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服,用大量的清洁水冲洗;如果是电烧伤,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扑灭着火衣服,在电烧伤中,应注意的是,在未切断电源以前,急救者切记不要接触伤者,以免自身触电。 通气,如果伤员鼻咽腔和气管被血块、泥土或呕吐物等堵塞,或昏迷后舌后坠,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可采用指抠口咽法、击背法、垂俯压舌法、托颌牵舌法等方法帮助伤员恢复呼吸。 止血,如果流血量大,可以用压指法控制动脉血流,如果是一般伤口,可以用压迫包扎法止血,采用此法时应当注意的是应将裹伤包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时要求松紧适度,如果肌肉、骨端渗血,可先用一至二层大的无菌纱布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同时可以用止血带止血。 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在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但是无论何种包扎法都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防止休克,较重的软组织损伤,宜进行局部固定,固定范围一般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 搬运,在火场上搬运伤员,一般不可能有正规的搬运工具,必须就地取材,可采用背、夹、拖、抬、架等方法搬运,在搬运过程中,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通畅。 部队可以结合平时学习和训练,进行理论学习和实地操作训练。 一、伤者被救出火场后,我们首先要做三件事火场中的被困者可能受到的伤害是:吸入浓烟造成中毒,呼吸道和肺部被炽热浓烟灼伤,一些被困者还可能直接被火烧伤。被抬出火场的伤者若已进入昏迷或半昏迷状态,我们首先要做三件事:1、解开伤者上衣,暴露胸部,松开皮带以散热;2、急救者把手插入伤者颈后将其向上托起,一手按压伤者前额让其头部后仰,使伤者的呼吸道尽量畅通(做人工呼吸时,务必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开放);3、将耳贴近伤者口鼻倾听有无呼吸声,观察胸部是否起伏,瞳孔是否有放大,检查是否有心跳、脉搏,确认有没有出现心跳和呼吸停止。二、心跳和呼吸停止,马上进行人工呼吸,一秒钟也不能等在常温下,心跳停止3秒钟病人感到头昏;10-20秒钟病人发现昏厥;30-40秒钟瞳孔散大;40秒钟左右出现抽搐;60秒钟后呼吸停止。脑组织对血缺氧十分敏感,在呼吸循环停止4分钟-6分钟后,脑组织即可发生不可改变性损害。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资料证明:在心跳呼吸骤停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分钟-6分钟开始心肺复苏者可能有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开始心肺复苏者可能有4%被救活;10分钟以上开始心肺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心跳呼吸停止,是最紧迫的急症,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便是对这一急症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一旦确认伤者心跳、呼吸停止,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三、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首先要懂心肺复苏术的原理人的心跳停止后,全身血液循环即停止,脑组织及许多主要器官因得不到新鲜氧气和血液供给而将发生细胞坏死。此时,必须在病人肺内有新鲜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因此实施心肺复苏时,首先要做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的原理:正常人吸入的空气含氧量为21%,二氧化碳为0.04%;肺脏只吸收所吸入氧气的20%,其余80%的氧从肺脏呼出。因此,当正常人给病人吹气时,只要有较大的气量,则进入病人心跳肺内的氧气量是足够的。在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肺处于半萎缩状态,给病人做人工呼吸能在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将新鲜空气吹入病人肺内以扩张肺组织,有利于气体交换。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胸外心脏按压是利用人体胸腔及心血管系统的特点来起作用的。当做胸外心脏按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