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第4课时溴、碘的提取练习苏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第4课时溴、碘的提取练习苏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第4课时溴、碘的提取练习苏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第4课时溴、碘的提取练习苏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溴、碘的提取一、选择题1取四份碘水于试管中,依次编号为、,分别加入汽油、CCl4、酒精、NaCl溶液,振荡后静置,下列对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B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C中溶液分层,下层呈棕黄色D中溶液不分层,溶液呈无色解析:中溶液分层,由于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故汽油层在上层,上层呈紫红色,A项错误;中溶液分层,由于CCl4的密度比水大,故CCl4层在下层,下层呈紫红色,B项正确;酒精溶于水,中溶液不分层,C项错误;中溶液不分层,溶液呈黄色,D项错误。答案:B2为了保存液溴,可以在试剂瓶中加一些()A汽油 B水C四氯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溴容易挥发,保存液溴时可以在其液面上加一层液体液封。不可加入有机溶剂,因为Br2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对Br2的挥发起不到封盖作用,况且CCl4密度大,沉在液体底部;不能加入NaOH溶液,因为Br2易与NaOH发生反应:2NaOHBr2=NaBrNaBrOH2O;应加入少量水。答案:B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碘易升华所以碘要保存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解析:根据保存方法可知B是对的,因液溴挥发,水封可减缓挥发;碘片要放在玻璃塞瓶密闭存放以防止挥发升华,但禁用铁盖,因碘易与铁反应(FeI2=FeI2)综上可知A不正确;淀粉碘化钾试纸(湿)的变蓝是因为待测气体将KI氧化产生碘单质,I2与淀粉作用变蓝色,所有使I氧化成I2的都有此现象,如O3、O2、Br2、HNO3等,所以不是Cl2的专用试纸,C不正确;萃取碘水里的I2,选用萃取剂主要应考虑到,其一萃取剂与水不互溶(当然密度不能与水相同才便于分层);其二碘要在萃取液中的溶解性比水中大得多;三萃取液应易挥发,以便得到固体碘。酒精与水无限互溶,不符合萃取剂原则,D不正确;本题答案为B。答案:B4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2、H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则c瓶装的气体是()AHBr BHClCCl2 DH2解析: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必为H2和Cl2。而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液溴),必为Cl2和HBr(发生了Cl22HBr=2HClBr2的反应。则c中必盛有HCl,同时推出a中为Cl2,b中为HBr,d中为H2。答案:B5向含有K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进行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ANaCl和KCl BKCl和NaBrCNaCl和KI DNaCl、KCl和I2解析:通入过量的氯气后发生如下反应:Cl22NaI=2NaClI2,Cl22KBr=2KClBr2;蒸干并灼烧后,单质氯气、溴和碘均逸出,所余固体为NaCl和KCl。答案:A6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中的溶质就与汗渍中的物质反应,生成物质,物质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手指纹线就由棕色变成黑色。则这三种物质是()A硝酸银;溴化钠;溴化银B硝酸银;氯化钠;氯化银C氯化银;硝酸银;氯化钠D硝酸银;碘化钠;碘化银解析:抓住主要信息,汗渍中的物质为NaCl,故为AgNO3(AgCl=AgCl),为AgCl沉淀。答案:B7下列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层CCl4显橙红色,原溶液中存在BrB某无色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棕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原溶液中存在IC用淀粉溶液直接检出ID根据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认为溶液中含Cl解析:A正确,2BrCl2=2ClBr2,Br2溶于CCl4显橙红色;B正确,2ICl2=2ClI2,淀粉遇I2变蓝色;C不正确,淀粉遇I不变色;D正确,CO也能与Ag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用稀硝酸酸化。答案:C8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代表Fe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曲线代表Br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Ca等于6D原溶液中n(FeBr2)4 mol解析:本题的疑难点是不明确图像的含义。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因为还原性:IFe2Br,故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再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所以曲线代表I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代表Fe2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代表Br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由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 mol,溶液中n(Fe2)2n(Cl2)2(3 mol1 mol)4 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 mol2 mol6 mol,即a33,得a6,n(FeBr2)n(Br)3 mol。答案:C9加碘食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的。已知在酸性溶液中IO和I发生反应:IO5I6H=3I23H2O。现有下列物质:稀硫酸;pH试纸;淀粉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利用上述反应,可用来检验加碘食盐中含有IO的是()A BC D解析:检验IO,需I和H,故用。答案:C10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盐酸氯酸钾 氯水 四氯化碳三氯化磷的水溶液A BC D全部解析:中含有Cl,能达目的;中KClO3电离出K和ClO,无Cl,故不能与Ag反应生成AgCl沉淀;中Cl2与H2O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可电离出Cl,能达目的;中是CCl4分子,中是PCl3分子,均不与水反应,氯元素没有以Cl的形式存在,不能形成AgCl沉淀。答案:A11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2,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A. B.C. D.解析:n(Cl)n(Br)n(I)234,要使n(Cl)n(Br)n(I)变成432,则n(Br)不变,通入Cl2,发生反应:Cl22I=2ClI2,n(I)减少2,n(Cl)增加2,则反应后n(I)为原n(I)的1/2,n(Cl2)为原n(I)的1/4。答案:C二、非选择题12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1)A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_。(2)烧瓶中试纸现象是_,能证明_。(3)B中溶液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5)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装置中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解析:装置A中制取Cl2,并发生系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为防止Cl2外逸污染环境,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吸收。答案:(1)Cl2(2)淀粉KI试纸变蓝氧化性:Cl2I2(3)Cl22Br=2ClBr2(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并吸收外逸Cl2,防止污染13(1)1986年,化学上第一次用非电解法制得氟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反应中_元素被还原。(2)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