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域红色文化特色 开发挖掘红色校本课程.doc_第1页
依托地域红色文化特色 开发挖掘红色校本课程.doc_第2页
依托地域红色文化特色 开发挖掘红色校本课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托地域红色文化特色 开发挖掘红色校本课程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形式的教研活动。为了加强我校教师教研意识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兴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改进和完善我校教研工作,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推动我校教研课改迈上新台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立足“校本”,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作为临沂市市级示范学校,我校从2009年9月开始着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结合本校特色,依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了以爱国主义、沂蒙精神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沂蒙精神伴我成长”红色课程。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努力,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课程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利于学校的特色的显现。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主题鲜明的校本课程,张扬学生个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发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沂南曾是山东省战工会政府所在地和红嫂原型明德英的故乡,是一块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宝地,更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曾有旅游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山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这里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传。这里不仅有丰富历史资源,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也涌现出明德英、王换于、沂蒙六姐妹等沂蒙红嫂,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支前拥军事迹。根据沂蒙山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沂蒙精神为出发点,确定了“沂蒙精神伴我成长”的红色校本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将之课程化。在实践中学生以亲身体验和感受教育为主,带领学生参观“鲁中革命烈士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沂蒙红色影视城”“全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祭扫烈士墓,让学生通过烈士生前血与火的战争画面,把学生带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带领学生收集有关沂蒙红嫂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事迹,如“沂蒙母亲创办战士托儿所”、“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勇架火线桥的沂蒙六姐妹”、“支前小车队长李家才”等,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感受沂蒙红嫂的支前事迹,树立为振兴家乡经济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沂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的地方,在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英勇不屈的斗争中,一大批革命先烈在葛源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斗志,已成为沂蒙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宝贵的沂蒙精神,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教师发动学生深入社会搞调查,他们有的问自己的爷爷奶奶,有的问烈士馆的叔叔阿姨,有的到老红军家里访问,还有的问红嫂的家属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了家乡灿烂动人的革命史,领悟了革命史中所孕育的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如同一棵四季长青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中,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乐趣,促进学生健康、健全、和谐、自主发展。二、依托红色文化特色,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能改革人”。比较而言,校本课程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开发是手段,教师的发展才是目的。我们认为,作为开发课程的主体,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不断与学生交流,与家长合作,与同行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特色。在校本课程开设初始阶段,学校许多教师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加之缺乏实践经验,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对红色文化、革命事件等琐繁的讲解,枯燥的说教,让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学生也没有多大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们压力倍增。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经过研究,找出了两大问题的症结,一是教师观点陈旧,完全把自己排除在课程开发之外,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学校的事,自己只是被动接受;二是教学中实践、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少,而抽象、理论的东西过多。鉴于此,学校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领导带头学习先进课程理念,培训实验教师,使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如在调查沂蒙红色名人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展访谈、座谈会及各种竞赛活动。通过走访老红军与烈士家属,邀请他们作报告,举办“话说沂蒙山区”、“我心中的沂蒙红嫂”主题演讲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革命老区沂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组织学生参观“鲁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墓,这些革命遗迹与事例,像一首激昂悲壮的革命史诗,再现了先烈们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激活了爱我祖国,爱我中华的爱国情感。成立学校红色小导游,聘请本地烈士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红色导游为指导进行专门合格训练,对学生进行“讲红话、唱红歌、跳红舞、读红书、做红人、接红班”六红教育,学校利用沂蒙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努力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文化内涵,每一处景致都在“说话”。校园内不仅文化墙、宣传栏精彩纷呈,而且有大量的红色格言、书画作品等,不仅宿舍楼悬挂“厚德笃行、博学多能”,教学楼悬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师生食堂悬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文化标语,就连围墙上也呈现出“励志名言”、“我的一些学习方法”、“心灵心语”、“红色格言”等激励向上的话语。真正让一面墙壁,一堵围墙,一块玻璃,一张桌子都赋予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它不仅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鼓舞人的士气,更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也是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红色歌曲竞赛、学生书画作品展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领悟先烈的精神实质,教师适时帮助学生加以总结,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发扬沂蒙精神情感熏陶,这样使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开展教学研究,多次召开研讨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比较及时地解决教学中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三、规范校本课程管理,科学调控实施过程,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国家课程开发能够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这对于教育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与此同时,也会形成“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课本”的局面,这并不利于学校的特色形成,而校本课程开发就恰好能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它能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办学宗旨,地域资源特色,教师群体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开发出自己所需要的课程。我校所处地是一块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红色土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我们侧重于以“沂蒙红色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从而全面形成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沂蒙精神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校领导从规范管理、科学调控入手,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审定委员会,找准方向,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编写了校本教材沂蒙精神伴我成长;制定了依汶中学红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