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届世界杯点球分析.doc_第1页
17届世界杯点球分析.doc_第2页
17届世界杯点球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届世界杯球点球判罚情况的统计与分析马琳(洛阳理工学院体育部)摘 要:1研究目的:通过对第十七届世界杯裁判员对球点球判罚的统计,对球点球判罚规律及产生错判,漏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2研究方法:采用统计、观察的方法对球点球判罚情况进行研究。3结果分析:对球点球判罚的犯规类型、犯规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对裁判员的判罚规律及错、漏判原因进行分析。4结论:裁判员应通过提高跑动能力、识别动作能力、加强团队配合来减少错、漏判。 关键词:球点球;错判;漏判;佯装1 前言韩日世界杯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大洲的优秀裁判员。他们在执法过程中用自己准确的判罚,合理的跑位,优美的跑姿和默契的配合向我们展示了裁判员的风采。然而,裁判员毕竟不是机器,在本届杯赛的一些场次中,裁判员在球点球这种重大判罚上出现了一些错、漏判,值得我们关注。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世界杯裁判员在所进行的64场比赛中判罚的18个球点球,以及漏判的6个球点球进行研究。2.2 研究方法采用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球点球的犯规类型、判罚区域以及队员“佯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3 结果与分析本界世界杯裁判员在所进行的64场比赛中共判罚了18个球点球。经录像分析判定这18个球点球中有13次正确判罚,5次错误判罚,另外还有6个漏判,球点球判罚的准确率只有54%。可见在如此高水平的比赛中,裁判员对球点球的判罚情况并不理想。3.1球点球的犯规类型分析 根据足球竞赛规则第十二章中对于可判罚为直接任意球的十种犯规形式的描述:如果在比赛进行中,在本方罚球区内,守方队员违反了这十条规定中任意一条,可判给对方罚球点球。根据这十种犯规形式。本界杯赛里共应判罚24个球点球(含漏判6个)。从 (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球点球判罚主要的犯规形式为“为得到对球的控制而抢截对方队员时,于触球前触及对方队员”,“拉扯对方队员”,“绊摔对方队员”,“故意手球”四种。这四种犯规中除了“拉扯对方队员”裁判员判罚情况较好外,对于其余三种形式,犯规的判罚均出现了较严重的错、漏判情况。虽然对于“故意手球”犯规裁判员未做出一次判罚,却有了3次漏判,占球点球漏判次数的50%。 对于“为得到对球的控制而抢截对方队员时,于触球前触及对方队员”、 “绊摔对方队员”,裁判员判罚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规则规定抢截动作做出时,在未触球、触球前、触球的同时或触球后以附加动作踢、绊摔、冲撞了对方队员应判给对方罚直接任意球。在本届杯赛的有些场次里,裁判员在判定防守队员的抢截动作是否触及进攻队员时做的并不好。例如在爱尔兰西班牙的淘汰赛中,西班牙3号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第一助理裁判员近端接近球门线位置的一次铲球动作,根本没有触及到爱尔兰队9号队员,而该队员却夸张的摔倒,裁判员凭感觉判罚了球点球,造成错判。这样的判罚在乌拉圭塞内加尔的小组赛中表现的更加突出。首先, 乌拉圭18号队员在罚球区助理远端一侧突破时,在夹击防守的队员做出抢截动作的同时,就向前扑倒,使裁判员做出了错误的球点球判罚。随后,塞内加尔一名前锋队员在乌拉圭队罚球区左侧带球突破,面对出击的对方门将横向蹚球过大,这时中路一名乌队队员已回防,于是塞队前锋在对方门将跟本没有触及到他的情况下顺势摔倒,诱骗裁判员又做出了一次错误的判罚。可见,裁判员在这类动作判罚上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能看清双方队员是否发生身体上的接触,仅凭经验判断,容易出现错、漏判。裁判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尽最大可能接近事发地点,提高自身对比赛进行的预见能力,提前选位,同时应加强自己快速冲刺能力的训练,提高迅速接近比赛的能力。另外,裁判员应该选择最佳的观察角度,在双方队员将要发生身体接触的一瞬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以便观察到是否有身体接触的发生。对于“拉扯对方队员”的犯规,裁判员判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1)进攻队员在罚球区内带球突破时,防守队员为阻止该队员获得突破或射门得分机会而使用拉扯的动作(以拉扯球衣为主)。这类犯规是防守队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阻止对方得分而采取的犯规行为,犯规动作比较明显,裁判员也比较容易识别。如在中国巴西比赛中,裁判员因中国队防守队员将已形成中路突破的罗纳尔多拉倒而判罚的球点球就属于这种情况。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种已形成进攻机会或明显的得分机会的球点球判罚,国际足联要求要有附加的红、黄牌处罚。(2)在攻方于对方前场罚任意球或角球时,守方队员在任意球发出后为了对自己盯防的队员严密防守,使对方不能获得射门机会,采用拉扯对方队员的方式使其不能做出正常的移动,或将已腾空做出射门动作的队员拉倒而犯规。一般情况下,裁判员对这种形式犯规的判罚是比较谨慎的,除非这样犯规的动作比较明显,而且犯规地点应在任意球或角球的落点附近。本届杯赛在西班牙爱尔兰和韩国意大利的比赛中,裁判员均因防守队员这种形式的犯规而判罚了球点球。在罚球区内,对双方队员手部动作的严格要求,既可以避免双方队员因互相拉扯而引起的纠纷,又可以使进攻队员做出精彩的射门动作提高比赛的欣赏性,值得提倡。另外,对于因拉扯对方队员而错判的那粒球点球(巴西土耳其),并不是拉扯动作构不上犯规,而是将罚球区外的犯规当成罚球区内的来判了。这次错判与助理裁判员不能提供及时的协助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从他那个角度可以更清楚看清犯规的接触点是在罚球区内还是在罚球区外。这时,助理裁判员应当用明确的信号向裁判员示意犯规接触点的位置,向裁判员提供他这时最需要的协助。在本届杯赛中,裁判员没有一例因为罚球区内的“故意手球”犯规而判罚球点球,却有三次漏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跟守方队员在防守过程中对手球犯规的注意有关系,所以守方出现的故意手球犯规都非常隐蔽,在罚球区内人员众多的环境下,给裁判员的观察造成了很大困难,容易产生漏判。如在美国德国的淘汰赛中,德国队的后卫队员用手臂将即将越过球门线的足球挡出,裁判员就没有观察到。所以,裁判员应当加强对足球不正常改变运行方向的想象,结合当时场景做出对方是否有手球的判罚。表1 主要球点球犯规类型统计判球次数 正确 错判 漏判抢截时先触及对方队员 8 3 3 2拉扯对方队员 6 5 1 0绊摔对方队员 3 1 1 1故意手球 0 0 0 33.2 球点球判罚区域的分析我们可以把罚球区分成四个场区(图1),经统计发现(表2),裁判员在各个场区的判罚情况是不一样的:一号场区的判罚最多,而且准确率也最高,唯一的一个错判是裁判员把罚球区外的拉扯犯规当成罚球区内的来判了。之所以在此区域的判罚准确性较高是由于裁判员对该区域的观察比较容易选择好的视角,并且在此区域防守队员为阻止进攻队员突破该区域所做的防守动作也较大,犯规动作类型以拉扯、绊摔为主,没有出现“佯装”现象,比较容易判罚,而且此区域的球点球判罚大多附加的有红、黄牌判罚。如克罗地亚墨西哥,我国裁判陆俊判给墨西哥队球点球的同时也将克罗地亚队的犯规队员罚出了场;四区的判罚也较多,达到8个,但准确率却不高,错、漏判现象达到50%。原因是因为裁判员所采用的对角线跑法,对四区跟进比较及时,判距较近,敢于判罚,但角度选择不恰当时,特别是当防守队员与进攻队员在前后站位,可能发生下肢身体接触时,比较难判别是进攻队员被侵犯,还是他“佯装”骗取球点球,乌拉圭塞内加尔的比赛中,就在该区域出现了一个错判;三区判罚问题以漏判为主,其原因是因为裁判员怕影响进攻及防守队员的跑动,或者怕队员传球,不敢过于靠近该区域。而近端助理裁判员在观察距离,角度不好的情况下,也不敢进行协助,导致漏判的发生,德国爱尔兰的比赛中就因为裁判员判距过远而在此区域漏判了一个球点球;二区虽然没有球点球的判罚,却漏判了三个手球犯规,原因是当时双方队员人数较多,情况比较复杂,守方队员犯规动作较隐蔽,不易观察,造成漏判。图1 罚球区场区划分(箭头所指为裁判员主要跑动路线)3区2 1区 区4区 3 4 一 表2 球点球判罚区域分布统计判罚次数 正确判罚 错判 漏判一区 10 9 1 0二区 0 0 0 3三区 0 0 0 2四区 8 4 3 13.3 罚球区内佯装犯规的情况“佯装”是足球场上队员为骗取球点球或任意球而采取的一种犯规形式。裁判员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识别,很容易被队员欺骗,使比赛丧失公允性。本界世界杯中裁判员一共判罚了17次“佯装”犯规,其中罚球区内为骗取球点球的有12次,占了“佯装”判罚总数的70.5%,可见队员进行“佯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罚球区内获得球点球。在裁判员的这12次罚球区内的判罚中,错误判罚占一定比例,这说明罚球区内的“佯装”是具有很大欺骗性的。裁判员有把犯规动作当成“佯装”判罚的,也有被队员的假摔欺骗,判罚球点球的。本届杯赛中队员佯装犯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1) 进攻队员在对方根本没有触及自己的情况下做出夸张地被侵犯表演。(2) 进攻队员利用对方做出的抢截动作,用脚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去故意接触对方身体摔倒。(3) 夸大防守队员对自己身体的接触程度,把对方轻微的接触放大化。裁判员对佯装的判罚应在选择好的判罚位置的前提下,观察攻守双方是否真的发生了身体接触,如过有接触,则考虑双方动作的先后顺序,是守方抢截动作在前,还是攻方运球突破动作在前,并对双方的身体接触程度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后,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罚。4 结论与建议(1)裁判员在进行耐力训练的基础上应特别加强冲刺能力的训练,尽可能的在不影响比赛的基础上接近犯规地点,选择最佳的观察角度。(2)裁判员应把队员的“佯装”动作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录像分析。研究队员在何时、何地进行“佯装”,经常采用怎样的“佯装”动作,以便在“佯装”动作出现时能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3)裁判员应提高阅读比赛能力,掌握双方技战术特点及尖子队员技术特征,提高对比赛发展的预见性,提前选位,预先接近犯规可能发生的地点。(4)加强四位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