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鼓词艺术特色_第1页
温州鼓词艺术特色_第2页
温州鼓词艺术特色_第3页
温州鼓词艺术特色_第4页
温州鼓词艺术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鼓词最美 鼓词 所谓 鼓词 一般指以鼓 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 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 鼓词 的名称起源于明代 清代以后 鼓词演唱兴盛 北方鼓词主要流行于河北 河南 山东 辽宁以及北京 天津等地 南方主要有江苏的扬州鼓词和浙江的温州鼓词等 温州鼓词梅花大鼓西河大鼓 鼓词 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 俗称 唱词 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 故又称为 瞽词 或 盲词 它用温州方言表演 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 说起温州鼓词的历史溯源 先谈谈鼓词艺人流传着的关于 祖师爷 的讲法 艺人们说温州鼓词的 祖师爷 是唐明皇的叔叔 他从小聪明 善文能诗 谙音律 后因病瞽目 亲尝失明的痛苦 便教盲人唱鼓词以自误 于是民间便有鼓词 温州鼓词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从文学形式角度来看 它是和唐代的变文一脉相承的 因为 敦煌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 艺术特色 温州鼓词按演唱方式 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叫 平词 凡逢红白喜事 或款待客人 或因争端认错罚词还有一种叫 大词 也称 娘娘词 解放前都在供奉女神的庙宇中演唱 唱大词时 用一鼓一拍 擂大鼓 敲大锣 曲调高亢 粗犷 比较原始 其主要词目为 陈十四娘娘 唱陈十四学法灭妖的故事 可以连唱几昼夜 温州鼓词在题材上 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 其中以表现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居多 传播的伦理道德 审美情趣 人生价值观念跟传统文化精神是相一致的 唱的具有温州人文特色的鼓词有 高机与吴三春 王十朋中状元 陈十四收妖 等 还有 九美图 粉妆楼 二度梅 岳传 七侠五义 封神榜 等 温州鼓词是以听觉思维去联想 想象 再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图景 成为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成为不识字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 温州鼓词有唱有说 以唱为主 它的唱腔 曲调 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 鼓词的基本曲调有慢板 流水 紧板等几十个板式 由于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 以瑞安语言为标准 因此各地语音不同 唱腔也各有特色 其唱法有南 北派之分 南派曲调比较细腻 柔和 北派曲调比较粗犷 古朴 温州鼓词长于抒情 善于叙事 曲句俚质 通俗易懂 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 曲本形式有 折书儿 小说 部书 等三种 其句法结构 基本上是七字句 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 其文体一般由韵文 道白相间而成 唱韵很讲究押韵自然 音节和谐 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 温州鼓词演唱用的主要乐器 有扁鼓 三粒板 牛筋琴 小抱月等 因此在表演上的最大特色 是在单档表演时一个人可以敲奏四至六件乐器 同时一个人要兼扮各种角色 现有时采用男女对唱 并且要求吐字清楚和细致刻画人物 情节要交代详细 人物个性 神态要掌握准确 一个人能塑造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物 而且会模仿各种声音 以渲染气氛 鼓词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名梅花调 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 20世纪初开始在北京 天津两地流传 脱胎于清末流传在北京北城一带的清口大鼓 20年代 职业艺人多在南城演唱 称为南板梅花调 把原来北城的 清口大鼓 称为 北板大鼓 同时 金派梅花大鼓创始人金万昌和著名弦师苏起元等对 清口大鼓 的板式 节奏和声腔进行了改革 30年代 天津著名弦师卢成科再次对梅花大鼓进行艺术改革 特别是丰富了段落之间的过门音乐 即 上 下三番 并传授了花四宝等一批女弟子 形成 卢派 又称 花派 50年代 著名弦师白凤岩为了说唱新的内容 又一次对梅花调的板式 唱腔 唱法和过门进行革新 丰富了变调的艺术手法 灵活地插入曲牌和小曲曲调 称为 新梅花调 艺术特色 梅花大鼓各个艺术流派的共同特点 是长于在叙事中抒情 它的慢板 中板 声腔婉转动听 快板 紧板 活泼有力 收束时的慢板稳重而又有余音 句式基本上为七字句 偶尔加三字头 快板中有时有五字句 有时也依据内容穿插长短句的曲牌 个别节目如 怯绣 除头尾唱梅花调本调外 通篇为 太平年 银纽丝 湖广调 等牌子曲 梅花大鼓多为一人演唱 有的传统节目如 湘子上寿 新编节目 秋江 张羽煮海 等也可以二人对唱 演员自击鼓板 伴奏乐器有三弦 四胡 琵琶以及扬琴等 梅花大鼓传统曲目中有不少取材于 红楼梦 如 探晴雯 劝黛玉 黛玉悲秋 黛玉葬花 宝玉探病 等 此外还有 鸿雁捎书 摔镜架 目连救母 等 新编曲目有 绣红旗 江姐进山 千里堤送别 半屏山 悲壮的婚礼 二泉印月 等 鼓词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河北曲种 以说唱中 长篇书目为主 也有少数演员专工短篇唱段 西河大鼓的前身 是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 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 演员自弹自唱 木板大鼓没有弦索伴奏 演员自击简板和书鼓说唱 后来 这两种曲艺艺人拼挡演出 形成以鼓 板 小三弦伴奏的形式 河北省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继承前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舍木板改用铁犁铧片 舍小三弦为大三弦 在唱腔 唱法上作了改进和创新 使这一曲种在艺术上日趋成熟 艺术特色 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 是以冀中语音的自然声韵为基础 吸取某些民歌 小调的音乐语汇发展而成的 在音乐结构形式上 约有30余种依附于主曲的乐曲和乐句的唱腔 分别归纳在三眼一板的头板 一眼一板的二板和有板无眼的三板等三种板式中 在速度上都可作大幅度的伸缩 有的还派生出多种变格唱法 唱腔和谐流畅 生动活泼 似唱似说 通俗易懂 属于头板的唱腔有起板 紧五句 慢三句 一马三涧 快头板等 二板的唱腔有起板 流水板 双高 海底捞月 反腔 梆子惠 十三咳等 三板唱腔有散板 紧流水 窜板 尾腔等 西河大鼓的曲调大体上体现在流水板中 二板起板是流水板的中把唱和下把唱的伸展 头板起板是流水板的发展 变化 其他大多数唱腔也都与这几个唱腔有着一定的关联 主要特色 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 有中 长篇150余部 小段 书帽370余篇 内容大部分是历史战争故事 历史演义 民间故事 通俗小说 神话故事和寓言 笑话等 其中不少书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 感情 愿望 情节曲折 语言生动 继承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1937年后 不少西河大鼓演员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 编演了不少新曲目 如王魁武 1891 1947 编演的 昝岗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