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竣工验收汇报材料(4.25牌版).doc_第1页
红岩竣工验收汇报材料(4.25牌版).doc_第2页
红岩竣工验收汇报材料(4.25牌版).doc_第3页
红岩竣工验收汇报材料(4.25牌版).doc_第4页
红岩竣工验收汇报材料(4.25牌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矿井建设基本情况1第一节 井田概况1第二章 工程建设完成情况19第一节 工程建设完成情况19第二节 井田开拓方式23第三节 开采顺序及工作面接续25第四节 运输方式及设备26第五节 采煤工艺、方法及装备27第六节 矿井通风及安全28第七节 矿井六大系统建设29第八节 提升、通风、排水、压缩空气设备33第九节 环保建设建设情况37第三章 管理机构及生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40第一节 管理机构情况40第二节 生产管理制度建立情况40第四章 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劳动定员情况42第一节 人员持证上岗、培训情况42第二节 劳动人员从业情况44第五章 项目招投标及合同履约情况45第六章 工程质量认证情况47第七章 主要设备设施检测检验情况48第八章 专项验收情况49第九章 联合试运转情况52第十章 项目效益与建设效果分析53第十一章 存在问题与处理意见57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45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竣工验收汇报材料第一章 矿井建设基本情况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井田位置和交通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夏门镇寨头村南,距县城20km,行政区划隶属灵石县夏门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65000365133,东经11138011113950。井田东部有南同蒲铁路、大运一级公路、大运高速公路,距南同蒲铁路冷泉车站约8km、距大运一级公路6km,距大运高速公路仁义出入口约28km。矿井与上述铁路、公路相通,从矿区向东1km有简易公路与解(解放桥)木(木瓜曲)乡镇公路相连,由南同蒲铁路灵石车站与全国铁路网相接,由大运高速仁义出入口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接,交通十分便利。二、项目背景及指导思想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64号文关于晋中市灵石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以山西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为主体企业,对原山西灵石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及部分新增范围进行兼并重组整合,整合前的原山西灵石红岩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2.5655km2,批准开采2、7、9、10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为300kt/a。新增范围包括已关闭的原寨头村办煤矿一部分、已关闭的原永红煤矿一部分及部分空白区。重组后企业名称为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66号文件关于调整晋中市灵石等四县(市)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批复同意将灵石县永吉能源有限公司变更改为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2012年12月6日,山西国土资源厅于为该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21220048048。整合后井田面积为4.7104km2,批准开采211号煤层,批采标高972.96736.96m,批准矿井生产能力为450kt/a。 三、井田境界 井田平面呈多边形,南北长2850m,东西宽2670m,井田面积4.7104km2。批准开采2号11号煤层。2012年12月6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9121220048048,采矿权人为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山名称为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有效期限:壹拾玖年自2012年12月6日至2031年12月6日。井田范围由下列10个坐标点依次连线圈定:详见表111。表111 整合后煤矿拐点坐标 拐点号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纵坐标横坐标纵坐标横坐标14081150.0019557400.004081101.1919557330.7324081080.0019558130.004081031.1919558060.7334081000.0019558600.004080951.1919558530.7344078900.0019559200.004078851.1919559130.7354078900.0019558500.004078851.1919558430.7364078300.0019558500.004078251.1919558430.7374078300.0019557200.004078251.1919557130.7384079000.0019556530.004078951.1919556460.7394079670.0019557007.004079621.1919556937.73104079670.0019557400.004079621.1919557330.73 四、工程项目相关批复文件1、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是2009年11月2日经过山西省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第64号文件关于晋中市灵石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批复(部分)批准成立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设计能力450kt/a,井田面积4.7104平方公里,2010年9月30日晋煤重组办发 201066号文关于调整晋中市灵石等四县(市)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批复批复以山西灵石国泰能源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煤矿企业,重组后企业名称为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 2、2011年4月14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201183号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3、2011年6月10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1121号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4、2011年6月30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中监察分局晋煤监晋中字2011119号文“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 5、2011年8月10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2011144号文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程开工的批复”。6、根据在施工中发生的一些实际情况,2013年7月,我公司委托新安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做了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2013年8月2日年晋中市煤管局以市煤总发【2013】第19号文件予以批复。设计建设工期为33.5个月。 7、2014年1月16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中监察分局以晋煤监晋中字【2014】11号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变更进行了批复;8、晋中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市煤规发【2014】68号文件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45万吨/年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建设工期顺延的批复。批复我公司延长建设工期至2014年9月底;9、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文件,晋环函【2012】2472号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45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10、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保函【2012】801号关于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批复;11、晋中市水利局以市水审【2014】116号文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45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取水许可申请进行了批复;12、晋中市煤炭局以市煤劳发【2014】33号文件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45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进行了批复;13、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4】1531号文件,关于对山西阳煤皇城相府集团史山煤业有限公司等5家煤炭企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批复;14、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4】75号文批准我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于2014年7月24日进入联合试运转;15、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4】33号文件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审核进行了批复;16、晋中市环境保护局以市环函【2011】302号文件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进行了批复;17、晋中市环境保护局以市环函【2011】377号文件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项目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批复;18、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1】1551号文件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项目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批复;19、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瓦发【2015】204号文件对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进行了批复。五、矿井概况1、基本情况根据2012年12月6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1400002009121220048048采矿许可证,井田内开采2-11号煤,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8910kt,可采储量为9615.9kt,服务年限为15.2a。国泰红岩煤矿是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全井田设计一个主水平和一个辅助水平,在11号煤层设主水平,在7号煤层设辅助水平,10、11号煤层采用联合布置,分层开采,7号煤层单独布置,井底硐室均布置于副斜井井底。 主水平标高+800m,辅助水平标高为+830m,开采7、10、11号煤层,布置主、副斜井、回风平硐3个井筒。主斜井:井口坐标(西安80坐标系)X=4079531.4,Y=19558717.5,Z=854.87。井筒表土段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基岩段采用U形钢棚喷浆支护方式,井筒倾角为16度,表土段井筒断面为14.29,基岩段断面为9.76,井筒斜长131米。主井筒铺带式输送机,担负矿井提煤、进风任务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 井筒内敷设有静压水管,一趟皮带控制电缆、一趟照明电缆,两趟下井动力电缆,一趟信号电缆。副斜井:井口坐标(西安坐标系)x=4079574.92m,Y=19558590.20m,Z=841.624m,井筒坡度16度,井筒断面11.88,井筒长度152米,支护方式为表土段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基岩段为U形钢棚喷浆支护,井筒内铺设30kg标准轨道、台阶、扶手,担负着全井排矸、下料、行人,同时铺设排水、洒水、压风管路,铺设监控、通讯电缆、信号电缆,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副斜井辅助提升采用单钩串车提升,安装有JTP-1.61.5P型单滚筒提升机,滚筒直径D=1.6m,滚筒宽度B=1.5m,电机功率130KW。回风平硐:井口坐标(西安坐标系)x=4079603.127m,y=19558567.934m,Z=854.950m,表土平硐断面积13.49,基岩段10.49,支护方式为U形钢棚喷浆,平硐长度为90米。回风井为全矿井的专用回风井,担负着全井的总回风,平洞内铺设黄泥灌浆系统管路,井口安装了2台型号为FBCDZ-8-20矿用防爆轴流抽出式风机,电机功率为2132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主水平设一条11号煤层集中运输皮带大巷,从主斜井连接至7号层煤仓下口形成出煤系统;副斜井在+800水平布置井底车场,然后布置集中轨道巷,通过材料上山与7号层联通,分别布置7号煤集中轨道巷、7号煤集中运输巷,7号煤集中回风巷,并与总回风巷链接,形成完整的回风系统。 3、矿井首采工作面、接续工作面均设置在7号层,通过材料上山进风、行人、下料,在7号层设置1.6米提升绞车作为7号层采区的物料运输使用,矿井避难硐室设置在7号煤集中轨道巷内,并铺设压风、供水、监控、通讯,信号管网。4、采区巷道布置通过材料上山到7号层后设置联络巷与总回风巷链接,形成7号层的独立通风系统,通过7号层的集中运输巷与矿井集中运输巷用煤仓链接形成首采工作面的运煤系统,首采工作面的回风顺槽通过风桥与总回风巷连接,形成工作面的独立通风系统,回采工作面的物料运输通过7号层集中轨道巷来完成。投产开采首采工作面在7号煤层,矿井达产时,配备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队工作面,采掘比1:2。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14年9月完成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中,对我矿井瓦斯涌出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2m3/min,相对涌出量为0.93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35 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53 m3/t,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0 m3/min,占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的36.6%,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3 m3/min,占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的28.0%,其他巷道硐室及采空区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9 m3/min,占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的35.4%,鉴定结果属瓦斯矿井。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我矿7、10、11号煤的自燃倾向性测定结果,7号煤层煤的吸氧量为0.60c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自燃倾向性属自燃;10号煤层煤的吸氧量为0.62c 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自燃倾向性属自燃;11号煤层煤的吸氧量为0.63c 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自燃倾向性属自燃。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2014年8月22日检测报告:7#煤层煤尘火焰长度为170mm,加岩粉量为65%,煤尘有爆炸性。矿井达产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0m3/d,最大涌水量为225m3/d。井田内奥灰水标高在539544m之间,而7、10、11号可采煤层赋存标高在760910m之间。各煤层不存在带压开采问题。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地形地貌井田地处吕梁山东麓与太岳山西麓间,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区内沟谷纵横、梁峁连绵,梁垣坡地多黄土覆盖。井田地势总体为中部高而四周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中部山梁上,海拔1065.1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806m,最大相对高差为259.1m。河流水系本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仅有季节性河谷,雨季在沟谷中有短暂山洪流过。井田北东部界外为小河,南西部界外为段纯河,两条河流均为汾河支流,井田位于两条河流分水岭部位。井田内季节性河流分别向北东部流入小河、南西部流入段纯河。小河与段纯河自北西向南东汇入汾河。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位于暖温带季风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据灵石气象局资料:年平均气温10.9,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1.6。年平均降水量571.85mm,最大降水量为648.80mm,最小降水量为273.50mm,降水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年最大蒸发量为2285.1mm。年平均湿度6.559.15 mbar,最低1mbar。封冻期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上旬,最大冻土深度0.93m。年平均初霜期为10月上旬,终霜期为次年4月中旬,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每年春、秋、冬三季多西北偏西风,夏季多东风,一般风力3-4级。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该区属度抗震设防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煤层开采条件、井田地质构造井田内构造总体呈现舒缓的波状起伏,井田中部发育一宽缓的向斜,南部发育一次生小背斜及一小向斜,根据勘探及生产揭露,目前共发现发现12条断层,均为高角度正断层。其中,落差大于5m断层有4条,走向以NE向为主,断层基本信息参见表2-2。表2-2 井田内断层基本信息一览表名称位置走向倾向倾角()最大落差(m)控制程度F1井田中部东西南758井巷揭露F8井田中部偏西NE41西北409井巷揭露F9井田中部偏西NE36西北707井巷揭露F10井田中部偏西NE3西北706井巷揭露 地层走向多为北西南东向,地层倾角较小,36左右。井田范围内共揭露6个陷落柱,编号为X1、X2、X3、X4、X5、X6其中井田南部发育3个陷落柱(X、X1、X5),陷落柱平面形态呈椭圆形。X1长轴约105m,短轴约65m, X5长轴约49m,短轴约43m。井田中部7号煤层井下揭露了3个陷落柱(X2、X3、X4),X2长轴约108m,短轴约80m;X3长轴约40m,短轴约22m;X4长轴约114m,短轴约48m。主向斜:轴迹位于井田中部,走向北西南东。北东翼表现为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倾角46;南西翼为一次生背斜及一次生向斜。次生背斜:位于井田南东部,轴迹走向北西南东,轴迹井田内长约1650,影响宽度约600m。两翼对称,倾角34。次生向斜,位于井田南西部,轴迹走向北西南东,轴迹井田内长约1400m,影响宽度约650m。两翼产状相近,倾角34。F1断层:根据井下揭露,井田中部发育1条正断层,断层走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75,断距8m。在施工过程中相继发现3个较大的断层,见表。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综上所述,井田内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煤 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2号局部可采煤层及太原组7、10、11号大部可采煤层。现分述如下:1)2号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中下部,煤层厚度01.00m,平均0.70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2号煤层在井田内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区分布于井田北西部及中部。井田内中东部及西南部沟中2号煤层存在露头。据煤矿提供的采掘图及调查结果,井田内2号煤层在其可采范围内已全部采空。2)7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上部,上距2号煤层51.5560.25m,平均55.90m。煤层厚度1.152.20m,平均1.50m。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顶板岩性为泥岩,老顶为K4灰岩,局部地段煤层直接顶板即为K4灰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7号煤层在井田内赋存稳定,ZK8孔附近7号煤层有尖灭现象,为井田内稳定发育的大部可采煤层。井田内北东部、中东部及西南部沟中存在7号煤层露头线。7号煤层在井田北部ZK6孔附近存在小窑破坏区。3)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7号煤层25.1529.30m,平均27.36m。煤层厚度0.503.70m,平均1.86m。结构中等,含03层夹矸。顶板岩性多为泥岩,少数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多为泥岩、少数为粉砂岩、细砂岩。10号煤层为井田内稳定发育的大部可采煤层。井田内北东部存在10号煤层露头线。参与整合的原红岩煤矿及已关闭的寨头村办煤矿、永红煤矿均开采10号煤层。井田北东部、中部及南部10号煤层已有不同程度采空。4)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0号煤层1.907.50m,平均4.22m。煤层厚度0.451.15m,平均0.96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岩性为多为砂质泥岩,少数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及砂质泥岩。11号煤层为井田内稳定发育的大部可采煤层。11号煤层在井田南部存在原永红煤矿采空区1处。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1-2。表1-1-2 可采煤层特征表含煤地层煤层号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复杂程度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最小-最大平均(m)最小-最大平均(m)山西组20.0-1.000.70简单(0)较稳定局部可采泥岩、砂质泥岩砂质泥岩51.55-60.2555.90太原组71.15-2.201.50简单(0-1)稳定大部可采泥岩、石灰岩泥岩、 砂质泥岩25.15-29.3027.36100.50-3.701.86中等(0-3)稳定大部可采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 粉砂岩、细砂岩1.90-7.504.22110.45-1.150.96简单(0)稳定大部可采砂质泥岩、 粉砂岩泥岩、 砂质泥岩6、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仅有季节性河谷,雨季在沟谷中有短暂山洪流过。井田北东部界外为小河,南西部界外为段纯河,两条河流均为汾河支流,井田位于两条河流分水岭部位。井田内季节性河流分别向北东部流入小河、南西部流入段纯河。小河与段纯河自北西向南东汇入汾河。(2)含水层井田含水层自下而上有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类夹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及风化裂隙含水层、第四系孔隙含水层。(3)井田主要隔水层井田内的隔水层主要为本溪组粘土岩隔水层及各含水层间的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井田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等成为各含水层间的主要隔水层,但由于采空塌陷的影响而产生垂直裂隙,成为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通道。含煤地层底部的本溪组厚约16.24m,岩性由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组成,岩性致密、细腻,隔水性能好,为井田内含煤地层与奥灰水间良好的隔水层。(4)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岩溶地下水井田属岩溶水径流区,奥陶系岩溶水自西北向东南从井田流过,向郭庄泉排泄。2)碎屑岩类裂隙水裂隙水的补给主要是基岩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与地表水接触地带,可接受其侧向补给,另外还可接受上覆松散层含水层的下渗补给,该地下水接受补给后一般沿岩层倾斜方向运动,在地层切割深处往往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另外人工开采和矿坑排水也是其排泄方式。3)松散岩类孔隙水其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接受补给后,一般沿沟谷向下游运动,流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其排泄方式除蒸发排泄外,主要是人工开采或补给下伏基岩裂隙含水层,局部以泉的形式排泄出地表。(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水对开采煤矿的影响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仅有季节性河谷,雨季在沟谷中有短暂山洪流过,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2)煤系含水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7、10、11号煤层。7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4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10、11号煤层充水含水层为砂岩裂隙含水层及K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根据补勘资料,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3)本矿及周边矿井采空区分布范围及积水、积气情况整合后的井田范围包括原山西灵石红岩煤业有限公司及部分新增区,新增区包括关闭的原寨头村办煤矿、永红煤矿的一部分及部分空白区。井田北部存在原红岩一坑开采2号煤层形成的采空区1处,采空面积27974 m2。据调查,井田中部存在2号煤层小窑破坏区,破坏区面积约641510m2。井田北部存在7号煤层小窑破坏区1处,破坏区面积约77090m2。井田内10号煤层存在采空区7处,分别为位于井田中部原红岩煤矿破坏区1处,面积约47118m2;位于井田北东部原寨头村办煤矿采空区2处,采空面积约37993m2;位于井田南部原永红煤矿采空区2处,采空面积约111820m2。井田南部界外存在原永红煤矿采空区1处,采空面积14438m2。井田南部存在永红煤矿开采11号煤层形成的采空破坏区1处,位于ZK2号钻孔周围,采空破坏区面积约65765m2。求得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为181678m3,7号煤层小窑破坏区积水量为16483m3,10号煤层存在8处采空积水区,积水量为172113m3,11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量为13262m3。开采7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平均高度为30m。煤层埋深小于30m处,开采7号煤层形成的导水裂隙带会到达地面。开采10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平均高度为30m。求得开采10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8m。而10号煤层上距7号煤层25.1529.30m。所以今后煤矿开采10号煤层将会沟通7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开采11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1m。而11号煤层上距10号煤层1.907.50m。由此可见,今后煤矿开采11号煤层时将会沟通10号采空区积水。4)奥灰水对开采煤层影响井田内奥灰水标高在539544m之间,而7、10、11号可采煤层赋存标高在760910m之间。各煤层不存在带压开采问题。(6)构造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井田内构造简单,井田内发育一主向斜及一次生背斜、向斜。向斜槽部有利于地下水汇集。今后在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对隐伏断层以及其它构造形迹的发现与研究。以防断层导水造成淹矿事故。(7)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井田内含水层为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小,有一定的补给水源,补给条件一般;矿井内采(古)空区存在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矿井涌水量较小;防水治水工作易于进行。综上所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六、电源、水源、建材根据负荷统计, 矿井采用10KV双回路供电,一条使用,一条热备,在工业广场南侧山上建立10KV变电所。其中一回路10KV电源引自弓家庄110KV变电站10KV母线段,导线型号为LGJ-185,供电距离为4km,另一回路交口35KV变电站,导线型号为LGJ-240,供电距离为7km。 变电站总共选用2台S11-1000/10双绕组电力变压器,容量为1000KVA,电压10/0.4kv,运行方式为一用一备运行,负荷率为68.86%,负荷保证率为100%。矿区生活用水量为276.84m/d,生产用水量为782.03m/d,矿区供水水源来自厦门镇寨头村的一眼深层供水井,地下水水质好,水量充足,可以满足矿井生产及生活用水,地面设置高山水池二座, 分别为300m 、500m,钢筋混凝土结构,矿井水经处理后,可作为井下消防、地面洒水及绿化用水水源。本矿井巷及土建工程使用建材为:矿井附近建有水泥厂、砖厂,建设期间一般建材可在就地解决。第二章 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第一节 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灵石国泰红岩煤业矿井建设工程由晋中市质检站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新安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 山西省煤炭监理有限公司监理,经过几年来艰苦建设,矿井各大系统工程已经完成,单位工程已通过质量认证。本项目建设工程分为65个单位工程,其中矿建工程21项,主要有井筒及井底车场硐室和大巷开拓工程:(1)主斜井井筒长度为131m,断面规格:净宽3600mm净高3100mm,巷道支护形式:钢筋混凝土、U型棚喷射混凝土;(2)副斜井井筒长度为152m,断面规格:净宽4000mm净高3400mm,巷道支护形式:钢筋混凝土、U型棚喷射混凝土;(3)回风平硐长度120m,断面规格:净宽3600mm净高3300mm,巷道支护形式:U型棚喷射混凝土;(4)11号煤集中运输巷长度为614m,断面规格:上宽3200mm下宽4000mm净高2500mm,巷道支护形式:梯形、工字钢喷射混凝土;(5)11号煤集中轨道巷长度为415.7m,断面规格:净宽3400mm净高3330mm,巷道支护形式:U型棚喷射混凝土;(6)井底煤仓及装载硐室总工程量为34.3m,巷道支护形式:钢筋混凝土、锚网喷、锚网喷+钢筋混凝土+铁刚砂混凝土、锚网喷+钢筋混凝土,装载硐室断面规格:净宽4000mm净高2500mm,巷道支护形式:钢筋混凝土、矩形;(7)中央变电所长度为65.4m,断面规格:净宽4500mm净高3750mm,巷道支护形式:U型棚喷射混凝土;(8)中央水泵房长度为75.25m,断面规格:净宽4500mm净高4250mm,巷道支护形式:U型棚喷射混凝土;(9)管子道长度为29m,断面规格: 净宽2400mm2700mm,巷道支护形式:U型棚喷射混凝土;(10)井底车场长度为60m,断面规格:净宽4700mm净高3850mm ,巷道支护形式:半圆拱断面,锚网+U型棚喷射混凝土;(11)主副水仓总长度为269m,断面规格:净宽2400mm净高2400mm,巷道支护形式:U型棚喷射混凝土;(12)消防材料库长度为30m,断面规格:净上宽3200mm、净下宽4000mm、净高2500mm,巷道支护形式:工字钢棚喷射混凝土;(13)材料斜巷长度为160.5m,断面规格:净宽3400mm净高3330mm,巷道支护形式:U型棚喷射混凝土;(14)材料巷提升机硐室及采区上部车场长度为71m,其中车场断面规格:净上宽3600mm、净下宽3600mm、净高2800mm,巷道支护形式:梯形、段锚网索+工字钢混凝土浇筑,硐室规格:净宽6000mm净高4500mm,支护形式:锚网索喷;(15)充电硐室长度为29m,断面规格:净宽4800mm净高2900mm,巷道支护形式:锚网+U型棚喷射混凝土支护;(16)7号煤集中轨道巷长度为340m,断面规格:净宽3600mm2800mm,巷道支护形式:矩形断面,锚网索喷射混凝土;(17)7号煤集中运输巷长度为340m,断面规格:净宽3600mm2500mm,巷道支护形式:矩形断面,锚网索喷射混凝土;(18)总回风巷长度为793m,断面规格:净宽4000mm净高2500mm,巷道支护形式:锚网索喷工字钢棚喷射混凝土;(19)070101运输顺槽长度为577.6m,断面规格:净宽4000mm净高2200mm,巷道支护形式:矩形断面,锚网索喷;(20)070101回风顺槽长度为547m,断面规格:净宽4000mm净高2200mm,巷道支护形式:矩形断面,锚网索喷;(21)永久避难硐室长度为58.4m,断面规格:净宽4200mm净高3480mm,巷道支护形式:半圆拱断面,锚网+U型棚喷射混凝土支护。土建工程24项,主要有(1)主井井口房工程量102.82,工程结构:框架;(2)主井空气加热室工程量96.9,工程结构:砖混;(3)筛分车间至原煤仓带式输送机栈桥工程量88.68,工程结构:钢结构;(4)主井至筛分车间带式输送机栈桥工程量21.312,工程结构:钢结构;(5)筛分车间工程量867.79,工程结构:框架;(6)原煤仓工程量1891,工程结构:框架剪刀墙;(7)锅炉房工程量747,工程结构:框架;(8)消防材料库工程量100.75,工程结构:砖混;(9)器材库工程量476,工程结构:钢结构;(10)综采设备库、机修车间1214,工程结构:钢结构;(11)10KV变电所工程量410.75,工程结构:框架;(12)坑木加工房工程量232.75,工程结构:砖混;(13)矿井废水处理工程工程量238.1,工程结构:砖混;(14)综合楼工程量6469.44,工程结构:框架;(15)餐厅、文化中心工程量1150,工程结构:框架;(16)风井变电所工程量86.7,工程结构:砖混;(17)空压机房工程量150.5,工程结构:砖混;(18)副井井口房、空气加热室工程量335.3,工程结构:混合结构;(19)副井绞车房工程量128.5,工程结构:框架;(20)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程量55.18,工程结构:砖混;(21)联合建筑工程量5391.2,工程结构:框架;(22)高山水池工程量500,工程结构:钢混结构;(23)静压水池工程量300,工程结构:钢混结构;(24)黄泥灌浆站工程量60,工程结构:钢结构。机电安装工程共20项,主要有:(1)矿井主通风机设备安装两台,规格型号:FBCDZ-8-20/2132kw (2)筛分拣矸车间设备安装6套,规格型号:TD-1000 、YA1848、TD-800 、KQP-B-300L 、LDZC800*8000;(3)空压机设备安装3台,规格型号:XR110Z-8、XR110Z-8;(4)主、副井空气加热室设备安装4台,规格型号: KJZ-45、 KJZ-45、KJZ-45 、KJZ-45;(5)中央水泵房设备安装3台,规格型号:MD46-306;(6)中央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高、低压开关28台 ;(7)副斜井提升机设备安装1台,规格型号:JTP-1.61.5F;(8)锅炉房安装锅炉2台,规格型号:DZL4-1.25;(9)主斜井带式输送机安装1台,规格:DCT80/40/290;(10)矿井水处理安装设备1套;(11)生活污水设备安装1套;(12)风井变电所安装通风机2台FBCDZ-8-20、YBF3558电动机4台、FBCDZ-8-20/2132kw通风机GGD配电柜7台、FBCDZ-8-20 通风机集流器2台、FBCDZ-8-20/2132kw通风机控制柜1台、FBCDZ-8-20/2132kw通风机扩散器2台;(13)井下动照网安装1套;(14)地面10KV变电所安装2台变压器SZ111000/10;开关柜18台KYN2812;GGD配电柜10台;(15)回采工作面安装设备:SGZ630/264刮板输送机、MG2*100/455-BWD采煤机、SZZ730/110转载机、PCM110破碎机、MRB-200/31.5乳化液泵;(16)筛分拣矸车间至原煤筒仓设备安装输送机1部,规格型号:DTII-800;(17)原煤筒仓设备安装空气炮20台KQP-B-300、装车闸门4台YDZC-800*800,卸料器2台;(18)集中监控系统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1套KJF2000N、人员定位系统1套KJ128A、通信系统1套KT295;(19)综采设备库、机修车间双梁桥式起重机1套QD15t/3t-13.5m A5、电动单梁起重机1套LD3t-13.5Ma3。根据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程进度,2014年7月20日三项建设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矿井采掘、通风、排水、供配电、消防洒水、安全设施及井下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已形成、地面生产辅助系统、环保设施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规发【2014】75号文件批准我公司进行联合试运转。第二节 井田开拓方式1、井田开拓布置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利用原山西灵石国泰红岩煤业有限公司的工业场地作为兼并重组后的工业场地,以满足矿井450kt/a生产能力的需要。在原山西灵石红岩煤业已有的工业场地内,新掘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平硐,副斜井井口利用原山西灵石红岩煤业新掘的主斜井井口,三个井筒服务全井田,2、井田开拓矿井移交生产时共布置3个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回风平硐。各井筒特征如下:主斜井采用工字钢梯形断面,净宽3.6m,净断面积9.76,方位角88,倾角16,斜长131m,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基岩段采用U型钢棚喷浆支护,铺设行人台阶,敷设管线,担负矿井煤炭提升、人员上下井和进风等任务,并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副斜井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4.0m,净高3.4m,净断面积11.88,方位角88,倾角16,斜长152m,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基岩段采用U型钢棚喷浆支护,装备单滚筒提升机,铺设轨道,铺设行人台阶和扶手,敷设管线,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和进风等任务,并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回风平硐采用拱形断面,倾角0,表土段净宽4.3m,净高3.6m,净断面积13.49,长43m,基岩段净宽3.6m,净高3.3m,净断面积10.49,长47m,表土段和基岩段均采用U型钢 棚喷浆支护,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并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3、主要巷道布置红岩矿7、10和11号煤层采用1个主水平和1个辅助水平开拓,在11号煤层设主水平,在7号煤层设辅助水平,10、11号煤层采用联合布置,分层开采,7号煤层单独布置,井底硐室均布置于副斜井井底,主斜井落底于11号煤层底板,上距7号煤层32m。井筒落底后东西方向布置11号煤集中运输巷至井田西部边界,平行于11号煤集中运输巷在11号煤层以3的上坡布置11号煤集中轨道巷,7号煤层布置总回风巷,在距主斜井落底处水平长583m处的11号煤集中运输巷垂直向上布置井底煤仓,煤仓上口位于7号煤层。 7号煤层集中轨道,集中运输和总回风巷均为矩形断面,采用锚杆锚索网喷浆支护,部分地段因为遇到老空、老巷区、过地质构造及破碎带地段采用工字钢棚 进行支护。4、水平、采区划分、根据煤层赋存特征,全井田共布置二个水平,主水平标高为+800m,辅助水平标高为+830m。根据矿井开拓方式、水平划分及大巷的布置方式,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采煤方法、采空区分布、井下主、辅运输方式的分布情况等因素,本着合理开发、简化开拓系统、减少井巷工程量,有利于矿井通风和回采,保证矿井生产采区正常接替等原则,将7、10和11号煤层共划分为2个采区。第三节 开采顺序及工作面接续(1)煤层开采顺序全井田煤层开采顺序为:7号煤层10号煤层11号煤层。采区接替顺序为:701采区702采区1001采区1002采区1101采区1102采区回收煤柱。(2)工作面接替关系 采区内工作面接替顺序010305020406。(3)采煤工作面参数 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生产能力时,在7号煤层一采区布置一个070101高档普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为120m,采高1.50m。在070101 工作面的西面7号煤层布置一个070103备用工作面,工作面长度为120m,采高1.50m。第四节 运输方式及设备(1)主斜井提升设备主斜井提升带式输送机安装一台DCT80/40/2*90型带式输送机,带宽800mm,输送量400t/h,速度2m/s功率N=90kW,减速器型号:H3SH09+1FAN(速比i=31.5,1台制动器型号:BYWz5-400/80,1台逆止器型号:NJ200,1台拉紧装置:自动液压拉紧装置一套。(2)副斜井提升设备副斜井辅助提升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设计采用用JTP-1.61.5F型单滚筒提升机,滚筒直径D=1.6m,滚筒宽度B=1.5m,电机功率130KW,电压为380V,钢丝绳型号为21.5NAT619+FC。(3)井下运输070101运输顺槽安装了1部DSJ80/40/275型带式输送机。电机功率N=275kW , 带宽800 mm;带速2.5 m/s;电压660 V。工作面的煤通过本皮带运到采区煤仓。(4)井下辅助运输在7号煤材料上山安装一部JTP-1.61.2绞车,满足7号煤采区运输材料和排矸需要;11号煤集中轨道巷采用一部CTY5/6GB型煤矿防爆蓄电池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粘着重量5t,轨距600mm。 第五节 采煤工艺、方法及装备一、采煤工艺070101普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高档普采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采煤机采用端部斜切进刀方式,双向割煤。单体液压支架支护。工作面工艺流程为:采煤机割煤装煤、支护、推刮板输送机、回柱放顶、采空区顶板自行垮落。二、工作面装备070101采煤工作面装备MG2100/445-WDK型采煤机完成落煤、装煤工作。采用SGZ630/264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工作面采用DZ25-25/100型单体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支架中心距1.3m,最大控顶距4.8m,最小控顶距4.2m。运输顺槽装备有PCM110型破碎机、SZZ730/110 型转载机、DSJ80/40/275 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回风顺槽装备有BRW200/31.5 型乳化液泵2台、2台BPW250/10型喷雾泵。三、掘进工作面个数、掘进机械设备矿井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设计2个综掘工作面。两个综掘工作面一个采用EBH-132型综掘机,另一个采用EBZ160型综掘机,采用SSJ-800/9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为半煤岩掘进,一次成巷。矿井始终按照“一井一面”、采掘比1:2的原则组织生产。第六节 矿井通风及安全1、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选择矿井通风方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矿井采用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平硐回风。2、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式, 矿井采用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平硐回风。安装了二台FBCDZ-8-20型矿用防爆轴流抽出式风机。电机功率为2132KW。掘进工作面通风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矿井计划总配风量:3000m3/min,经实际测总进风量3200m3/min。风道、防爆门及风机消音装置等通风设施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主要通风机通过电机反转即可实现反风。矿井于2015年1月25日进行了一次反风实验,在规定5分钟内实现了全矿井反风,反风率达到70%,反风系统可靠。同时配备了足够的安全仪器、仪表,并采取了漏风、减风阻的有效措施,对及时掌握并调整通风参数提供了保证。3、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井下所有硐室全部为独立通风。4、矿山救护2015年1月2日,矿井与晋中救护大队签定有救护协议,矿山救护工作由晋中市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负责。该大队本部在晋中市榆次区,编制有榆次中队、和顺中队、介休中队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3个战斗小队,每个小队配备9名专业救护队员,其中设有正、副小队长各一名。矿井距介休市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所驻地约50km, 30分钟内能赶赴现场,因此不再设矿山救护队。矿上综合楼设有医务室,副斜井井底车场设置有急救室,配备有医疗人员和相应的药品和装备。第七节 矿井六大系统建设 红岩矿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建成六大系统。各系统运行稳定。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明确了安全运行和维护责任,保障安全生产有序进行。现将各系统做如下介绍:1、安全监控系统我矿采用的是由抚顺煤科院研制的KJF2000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液位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根据我矿目前实际情况, 在风井口、主扇风机房、主井口、中央变电所、07010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避难硐室、井下1.6米绞车房、总回风巷、7煤集中轨道巷、煤仓、设置10台分站,相应的传感器有:瓦斯传感器14个,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17个,CO传感器9个,温度传感器5个,风速传感器4个,远程控制开关7个,风门开闭传感器4个,CO传感器7个、液位传感器2个设置数量和功能均符合规程要求,能够满足我矿当前生产需要。我们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进行安装与使用,能准确对井下各个采掘工作面及重要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