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一、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与之前相比,都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方面,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年均GDP增长率接近10%,经济增长一方面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指出经济增长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程度了。并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的经济发展不能只重视增长量,更要重视质量,由此提出了新常态这一概念,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然而不仅是这一“新常态”政策影响,大家都知道人口是一切财富之源头和归宿。在计划生育、城市化导致生养成本大幅度提高、个人主义、女性独立、不承认城市贫民窟、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权利得不到保障等政策、法律、社会、文化多重因素“十面埋伏”下,中国人口生育率已处在世界最低行列而且仍在下降,远远达不到2.2的世代更替水平。由此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红利也在降低,已经保持了连续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也必定面临着下降的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密切影响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对于本国发展及人民生活状况也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只有经济增长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越来越好,因此研究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中国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它们对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做出计量分析。二、 中国经济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上升的基础上,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也都呈现着各自的态势,在此我们对中国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解。(一)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持续上升态势,由表1及图1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50.2亿元一直不断持续上升到2014年的636462.7亿元。并且由图1可以明显看出曲线的斜率不断增大,也就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至2014年的增长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尤其是2004年以后,图形明显比2004年以前陡峭,可见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速度十分迅速。表1 1978-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9783650.2 199121895.5 2004160714.4 19794067.7 199227068.3 2005185895.8 19804551.6 199335524.3 2006217656.6 19814898.1 199448459.6 2007268019.4 19825333.0 199561129.8 2008316751.7 19835975.6 199671572.3 2009345629.2 19847226.3 199779429.5 2010408903.0 19859039.9 199884883.7 2011484123.5 198610308.8 199990187.7 2012534123.0 198712102.2 200099776.3 2013588018.8 198815101.1 2001110270.4 2014636462.7 198917090.3 2002121002.0 199018774.3 2003136564.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图1 1978-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二) 三大产业增加值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而三大产业增加值就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单位产值的增加值。我国的三大产业分别是: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在改革开放后也有很大的增加,但是由于环境和耕地面积的制约,第一产业的增加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比较平稳,这一点由表2的数据及图2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018.4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58331.6亿元。我国的第二产业在改革开放后更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了东北重工业基地后,我国的重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因此从表2的数据及图2可以明显看出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736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271392.4亿元,且工业增加值比农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增长幅度大,尤其是在2002年左右涨幅较大。一个国家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富裕程度主要体现在这个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明显富足,人民对精神满足更加看重,尤其可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旅游、休闲、娱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自己的精神需求买单,这便带来了我国服务业行业,也就是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由表2的数据及图2可以看出,我国的的三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95.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306738.7亿元,增长速度在三大产业中最为迅速,同样也是在2002年以后的涨幅最大。由表2还可以看出,单从1978年和2014年来看,1978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总产业增加值的27.8998%、47.559%和24.5411%,2014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总产业增加值的9.165%、42.641%和48.194%,由此也可以看出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占比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占比较稳定,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上升,并且在现在社会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业增加值的近一半。三大产业的增加值的上升说明我国经济在逐步稳定增长。图2 1978-2014年三产增加值折线图表2 1978-2014年三产增加值年份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19781018.4 1736.0 895.8 19791258.9 1903.3 905.4 19801359.4 2180.5 1011.6 19811545.6 2243.7 1108.8 19821761.6 2370.6 1200.9 19831960.8 2632.6 1382.2 19842295.5 3089.7 1841.1 19852541.6 3846.8 2651.6 19862763.9 4469.9 3074.9 19873204.3 5225.3 3672.6 19883831.0 6554.0 4716.0 19894228.0 7240.8 5621.6 19905017.0 7678.0 6079.3 19915288.6 9055.8 7551.2 19925800.0 11640.4 9627.9 19936887.3 16373.0 12264.1 19949471.4 22333.5 16654.7 199512020.0 28536.2 20573.6 199613877.8 33665.8 24028.7 199714264.6 37353.9 27810.9 199814618.0 38808.8 31456.8 199914548.1 40827.6 34812.0 200014716.2 45326.0 39734.1 200115501.2 49262.0 45507.2 200216188.6 53624.4 51189.0 200316968.3 62120.8 57475.6 200420901.8 73529.8 66282.8 200521803.5 87127.3 76964.9 200623313.0 103163.5 91180.1 200727783.0 125145.4 115090.9 200832747.0 148097.9 135906.9 200934154.0 157850.1 153625.1 201039354.6 188804.9 180743.4 201146153.3 223390.3 214579.9 201250892.7 240200.4 243030.0 201355321.7 256810.0 275887.0 201458331.6 271392.4 306738.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三) 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消费可以明显反应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状况,在经济发展欠佳、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们对食物的消费占消费总量的一大部分,即恩格尔系数较高,而在经济发展较好、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消费的需求较高,因此精神方面的消费会占消费总量的一大部分,即恩格尔系数较低。表3、图3及表4和图4分别是1978年至2014年的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表和折线图及1980年至2012年的城镇及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数据表和折线图。由表3和图3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从1978年起至2014年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起图形的斜率增加,图形比2006年前陡峭,说明2006年后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加快。由表4和图4可以看出1980-2012年城镇及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低,这说明从1980年起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上升,对食品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不断下降,对精神需求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不断上升,虽然在1989年有所反弹,但后来又一直逐渐下降,直到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至36.3和39.3,这也间接说明了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增长。表3 1978-2014年居民消费水平年份居民消费水平(元)年份居民消费水平(元)年份居民消费水平(元)1978184199191620045138197920819921057200557711980238199313322006641619812641994179920077572198228419952330200887071983315199627652009951419843561997297820101091919854401998312620111313419864961999334620121469919875582000372120131619019886842001398720141770519897852002430119908312003460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图3 1978-2014年居民消费水平折线图表4 1980-2012年城镇及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年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年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8056.9 61.8 199746.6 55.1 198156.7 59.9 199844.7 53.4 198258.6 60.7 199942.1 52.6 198359.2 59.4 200039.4 49.1 198458.0 59.2 200138.2 47.7 198553.3 57.8 200237.7 46.2 198652.4 56.4 200337.1 45.6 198753.5 55.8 200437.7 47.2 198851.4 54.0 200536.7 45.5 198954.5 54.8 200635.8 43.0 199054.2 58.8 200736.3 43.1 199153.8 57.6 200837.9 43.7 199253.0 57.6 200936.5 41.0 199350.3 58.1 201035.7 41.1 199450.0 58.9 201136.3 40.4 199550.1 58.6 201236.2 39.3 199648.8 56.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图4 1980-2012年城镇及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折线图三、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要对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做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多种多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在这里我们选择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的情况,选择居民消费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人员数量、资本形成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能源消费总量作为其影响因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因此在此我们选择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Y)来描述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居民消费水品的增加应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起着正向的带动作用,因此这里选择居民消费水品作为解释变量(X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人口红利是反应经济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此选择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X2)。就业人员数量是指在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的数量,就业人员数量大大影响着国内生产的进行和发展,因此选择就业人员数量作为解释变量(X3)。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实际利用外资额是指我国在和外商签订合同后,实际到达的外资款项,只有实际利用外资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的外资利用水平。资本形成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和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别选择资本形成总额作为解释变量(X4),实际利用外资额作为解释变量(X5)。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大部分取决于该国的能源状况,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因此选择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解释变量(X6)。(二)数据的搜集根据以上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可得如表5数据。表5 2000-2014年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Y居民消费水平(元)X1人口自然增长率()X2就业人员(万人)X3资本形成总额(亿元)X4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X5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X6200099776.3 3721 7.587208533960.7 5936000 1469642001110270.4 3987 6.957279739715.6 4967000 1555472002121002.0 4301 6.457328044310.9 5501000 1695772003136564.6 4606 6.017373654850.9 5614000 1970832004160714.4 5138 5.877426468156.0 6407200 2302812005185895.8 5771 5.897464775954.0 6380500 2613692006217656.6 6416 5.287497887875.2 6708000 2864672007268019.4 7572 5.1775321109624.6 7834000 3114422008316751.7 8707 5.0875564135199.0 9525300 3206112009345629.2 9514 4.8775828158301.1 9180400 3361262010408903.0 10919 4.7976105192015.3 10882000 3606482011484123.5 13134 4.7976420227593.1 11769800 3870432012534123.0 14699 4.9576704248389.9 11329400 4021382013588018.8 16190 4.9276977274176.7 11872100 4169132014636462.7 17705 5.2177253295022.3 11970500 4260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三) 模型的建立及检验利用Eviews软件对上述指标体系进行参数估计可得表6的结果。表6 OLS回归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777992.20 604940.60 1.29 0.23 X130.38 4.23 7.18 0.00 X2-9833.31 6425.59 -1.53 0.16 X3-10.88 7.95 -1.37 0.21 X40.20 0.24 0.84 0.42 X50.01 0.00 2.43 0.04 X60.21 0.10 2.12 0.07 R-squared1.00 Mean dependent var307594.10 Adjusted R-squared1.00 S.D. dependent var183866.40 S.E. of regression2928.08 Akaike info criterion19.11 Sum squared resid68589239.00 Schwarz criterion19.44 Log likelihood-136.30 Hannan-Quinn criter.19.10 F-statistic9199.26 Durbin-Watson stat1.88 Prob(F-statistic)0.00 由此可见,该模型R2值很大,已近似等于1,R2可绝系数很高,F检验P值为0,明显显著,但是当=0.05时,X2、X3、X4、X6的P值均明显大于0.05,t检验均不显著,而且X2、X3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该回归模型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1.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其修正(1)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回归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可得如表7所示结果。表7 CoefficientsaModel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tSig.Collinearity StatisticsBStd. ErrorBetaToleranceVIF(Constant)777992.19 604940.62 1.29 0.23 居民消费水平(元)X130.38 4.23 0.78 7.18 0.00 0.0016 644.66 人口自然增长率()X2-9833.31 6425.58 -0.05 -1.53 0.16 0.0203 49.25 就业人员(万人)X3-10.88 7.95 -0.09 -1.37 0.21 0.0039 256.34 资本形成总额(亿元)X40.20 0.24 0.10 0.84 0.42 0.0013 741.53 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X50.01 0.00 0.08 2.43 0.04 0.0180 55.54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X60.21 0.10 0.11 2.12 0.07 0.0067 149.26 由表7结果可知X1、X2、X3、X4、X5、X6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大于10,由此可知该回归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2) 多重共线性的修正在此,我们通过SPSS软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回归方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结果如表8所示。表8 Coefficientsa(a)Model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tSig.Collinearity StatisticsBStd. ErrorBetaToleranceVIF(Constant)-87704.73 4596.95 -19.08 9E-10居民消费水平(元)X131.35 0.67 0.80 46.93 5E-140.25 4.03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X60.17 0.03 0.09 5.45 2E-040.38 2.66 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X50.01 0.00 0.12 6.24 6E-050.13 7.42 由表8可知经过逐步回归法剔除后剩下3个解释变量,分别是居民消费水平(X1)、能源消耗总量(X6)及实际利用外资额(X5),此时X1、X5、X6所对应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10,由此可知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X2)、就业人员数量(X3)和资本形成总额(X4)所引起的,因此将这三个解释变量予以剔除。经过多重共线性修正,剔除引起模型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后可得如下数据。表9 2000-2014年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Y居民消费水平(元)X1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X5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X6200099776.3 372159360001469642001110270.4 398749670001555472002121002.0 430155010001695772003136564.6 460656140001970832004160714.4 513864072002302812005185895.8 577163805002613692006217656.6 641667080002864672007268019.4 757278340003114422008316751.7 870795253003206112009345629.2 951491804003361262010408903.0 10919108820003606482011484123.5 13134117698003870432012534123.0 14699113294004021382013588018.8 16190118721004169132014636462.7 17705119705004260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利用Eviews软件对剔除多重共线性后的指标体系进行参数估计可得表10的结果。表10 OLS回归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87704.73 4596.9480 -19.08 0.0000 X131.35 0.6680 46.93 0.0000 X50.01 0.0013 6.24 0.0001 X60.17 0.0308 5.45 0.0002 R-squared0.9998 Mean dependent var307594.10 Adjusted R-squared0.9997 S.D. dependent var183866.40 S.E. of regression3134.9200 Akaike info criterion19.16 Sum squared resid1.08E+08 Schwarz criterion19.35 Log likelihood-139.7133 Hannan-Quinn criter.19.16 F-statistic16049.4300 Durbin-Watson stat2.01 Prob(F-statistic)0.0000 根据表10中数据可知模型估计的结果为Yi=-87704.73+31.35X1+0.01X5+0.17X6 t= -19.08 46.93 6.24 (5.45)R2=0.9998 R2=0.9997 F=16049.43 2. 自相关的检验由表10的回归结果可知DW=2.01。对样本量为15,三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在95%的显著水平下查DW统计表可知,dL=0.814,dU=1.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莱芜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铜梁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新)
- 2025年衡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b卷)
- 2025年迪庆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淮安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百色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荆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学科研岗位聘任合同范本
- 2025年萍乡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荆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中心静脉导管课件
- 林麝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脑卒中后的物理因子治疗
- 2023年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预测试卷(含答案)
- B 1023www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堂作业
-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 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可拖动最佳版swf
- 合同能源管理合作合同
- FZ/T 01130-2016非织造布吸油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 黑布林-Peter-Pan-中英双语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