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第一单元小结知识结构: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的政治制度:1 、建立:(前2070年 禹)2、 出现公共权力和确立王位世袭制 公共权力(国家产生) 启继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二、商朝的政治制度:1、建立:(前1600,成汤灭夏建商。)2、内外服制度(含义、特点 A B C)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建立(前1046,周武王灭商) 2、分封制(概念) (1)目的?(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姻亲、 先代贵族) (3)受封者的义务?(政治: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经济:交纳贡赋军事:派兵随从周王作战,镇守疆土) (4)受封者的权利? (A、建诸侯国接受周王分封的土地与人民建国)B、再分封诸侯国内再依次分封,形成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严密等级制度)、C、诸侯国享有很大自主权: 设官员、 建武装、 征赋役 (5)影响?(积极:扩大了周的势力范围;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贵族统治集团的等级序列加强了政治统治效果消极: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集权易分裂,导致分封制瓦解; 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6)分封制的破坏:时间春秋时期,原因 A. 主要原因:分封制下,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B.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1】3、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A、确立严格的大小宗制度。 B、贵族统治序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3)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且有双重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4、 礼乐制度(即周礼) (1)内容: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2)目的(作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四、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政治与血缘相结合;3、层层分封,等级森严;4、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二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1、条件: 政治:春秋时期兼并战争使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强国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强大. 经济: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封建自然经济确立。 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顺应潮流,政治智慧,远交近攻策略。 2、经过:经过百多年的角逐,前221,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意义: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大帝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是中华帝国史的起点。二、秦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概念): 1、皇帝制: (1)“始皇帝”名字的来历:皇、帝 取自三皇和五帝,意在皇位传之无穷) (2)皇帝制的基本特征:A、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皇权至上; B、实行家天下皇位继承制。【2】 2、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职权范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贤”“能” (非血缘出身)1、是对世卿世禄制度否定。2、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军国大权操纵皇帝一人手中,巩固了中央集权。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3、郡县制:内容:郡:郡守、郡丞、郡尉 县:县令、县丞、县尉 (地方郡县两级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任期,不再世袭。体现中央集权。)作用:打破六国原有的地理疆域界限,削弱了地方权力,避免分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三、秦帝国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制定官吏选拔考察制度(实行最殿制即奖罚制), 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修建驰道、直道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促进经济交流3、思想:统一文字,焚书坑儒;4、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南攻越族攻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政治:四、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另补充总原因经济:积极:1、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思想: 对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文化的基础); 4、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消极:集权容易导致暴政与失误,官僚队伍容易出现腐败与低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 秦至清朝中央行政机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1、秦:三公 (弊病: 1)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九卿在职权上皇室与政府区分不明)2、汉武帝:中朝(由随侍皇帝左右出身低微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排挤相权。) 3、东汉:尚书台【3】4、魏晋南北朝:三省(中书、门下、尚书省)的 名称出现,但职权尚未定型。5、隋唐:三省六部制 (1)背景:隋唐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2)目的: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概况:隋文帝实施,唐朝完备,后世沿用。 (4)三省和六部的名称和职能:见书 (5)评价(特点、作用、影响):1、各部门分工明确,决策与执行分离,各部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2、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标志着古代政治体制的完善与成熟;对后世国家政治体制产生深 远影响。6、北宋:二府三司制:(1)二府:中书门下(宰相办公机构负责行政权);枢密院(调兵权)(2)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掌财证权(3)作用:分割相权为三,加强了中央集权。7、元:中书省(一省中书省 原因:元疆域空前,政务繁多,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弊端:导致相权集中,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8、明:撤中书、废丞相、设内阁(书第16页:实质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9、清: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雍正设立,特点:1、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 2、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完全听命于皇帝。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从汉到清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什么演变趋势?(特点)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各朝代不断调整改革中央机构;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走向成熟;中央官制的改革也体现了相权的不断被削弱和皇权的不断加强。本质: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二、 选官制度的演变:1、西周:“世卿世禄”制度2、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度(积极:激励将士为国效力,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消极:和平时期仍沿用军功爵制选官,必将造成秦朝的暴政。)3、汉武帝时期:察举、征辟制(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统治基础内容察举:自下而上让各郡国推选 官吏的制度 征辟:自上而下向社会征聘官吏的制度【4】评价:(1)通过察举制选拔官员,彻底摆脱世袭制的弊端,满足了国家对官僚队伍的需要。 (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上升,威胁到了中央集权,使察举官员素质下降,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容易形成小集团。4、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含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实质:成为士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5、隋唐明清时期:科举制 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原因:A、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B、统治者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沿革: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创 立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完 善 唐太宗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唐玄宗 用高官主持考试,把诗赋作为进士考试内容 宋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减少考试科目,增加录取名额僵化明清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文体为八股文 特点:1)不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 评价:积极作用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 A、打击了门阀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顺应了历史趋势,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 E、产生深远历史影响。 消极作用明清时期明显: A、科举制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的因素之一; B、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5】 选官制度总结: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选官制度 时段标准世卿世禄 西周血缘军功爵制秦 军功察举、征辟 西汉 孝廉九品中正 东汉末年门第科举制 隋唐 才学三、 监察与谏议(目的、含义)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2、含义: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朝代监察官员或机构职能秦朝 御史大夫 监察百官汉朝 明清 御史府中 都察院监察御史央 六科给 事中地 六科给事中 中央:御史大夫监察和弹劾百官 地方:刺史地方专职监察官员 监督郡国长官 分十三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监督六部业务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监察 方 【6】 谏议机构:朝代机构 职能隋唐 门下省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宋朝 谏院 独立的谏官机构评价:积极: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与中央行政制度、选官用人制度一起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消极: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小结:为什么说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等)、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因为这些制度适应了大一统国家中央集权的需要,反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保持了政治统治基础的稳固,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突出特点,形成了在官制、法制、选官制等方面的重要建树,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四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西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王国问题的形成: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坐大、七国之乱景帝平。(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设置刺史:中央特派,监察地方,位卑权重。实行推恩令:推恩分化,削弱王国。 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爵位。2.唐朝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与后周世宗改革【7】3、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收精兵 杯酒释兵权和平削权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兵权(集中军权) 中央三衙枢密院分掌领兵权和调兵权,互相牵制。削实权 中央:三分宰相权:中书门下掌行政,财政属三司, 军政枢密院(集中政权) 地方:州郡属中央,文臣任知州, 通判做监督。制钱谷 地方财赋运京师(转运使),中央三司掌财政(集中财权)评价:积极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地方与中央争权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消极形成“冗官” “冗兵” “冗费”局面,造成国家积贫积弱(“三冗二积”) 4、明朝废行省设三司5、清朝设省、将军、大臣辖区,理藩院主管少数民族事物。总结: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打压,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单元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至高无上,人治高于法制;(2)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3)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4)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总趋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积极 :(1)确立了一整套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 2025年月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样本(5篇)
- 妇产科护理试题及答案(副高)
- 风机专题故障分析
- 医院防汛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202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15篇)
- 复式酒店工程装修方案(3篇)
- 栾川安全培训资质课件
- 2025年热电厂进厂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气考研真题及答案
- 1.8《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教科版三上科学(新教材)
- 防地震教学课件
- 消防系统信号传输方案
- T-WHCIA 1008-2025 城市道路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 2025年7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审计局招聘专干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高校辅导员招考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生物甘肃卷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指导(精校打印)
- 2025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测量(二) 单元教学设计
-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考真题(附答案)
- 沉香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纤通信施工难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