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鉴赏语言之美(教师版)【考点说明】1.鉴赏语言之美。见备考指南P150。2.语言鉴赏题常见三种题型:炼字(炼句)型;分析语言特色型;一词领全诗型。【题型示例】1. 炼字(炼句)型。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_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说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想画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之感。(话情感)小结炼字(炼句)型题答题步骤(详见备考指南P15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附译诗南浦分别凄凄惨惨戚戚,冷风萧飒又是一年秋。他频频回头,每一回望,肝肠寸断。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2. 分析语言特色型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春 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_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风格)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诗句)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话情感)小结答题步骤: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附译诗打跑树上的黄莺儿,不要让它们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啼叫,以免惊醒这香甜的美梦,不能在梦中到辽西与征战的丈夫相见。3.一词领全诗型例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赏析“望”字的妙用。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注:本诗写作时,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已是垂暮之年,被贬弃崖州 。_参考答案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说含义)“望”引领全篇。(析作用)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话情感)小结答题步骤:解释该词的含义; 点出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作答。附译诗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京城,鸟儿飞去尚且还需要半年的行程。青山巍巍,人且留住,飞鸟不舍,千回百转环绕崖州城。【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晴 景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把后两句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把“飞来”改为“纷纷”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好。 “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1分) “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 “多而杂乱”之意 。(1分,构词) 描述了众多蜂蝶飞过墙去的状态。(1分,景象) 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1分,作用) 2. (2006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东 坡 苏东坡雨洗东坡月色请,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参考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请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2分)“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3分)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4分)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参考答案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3分)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1分) 作者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的画面,表现思念家中亲人的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得1分)5(2004年全国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秋 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2分)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2分)6. (2003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2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2分)“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2分)7. (2006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参考答案晚:归艘钟声;(1分)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分)“带”采用了拟人手法,(1分)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2分)8(200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每三个意象1分,写足六个得2分。) “穿”是“穿过、穿行”之意。(1分)“穿”字形象地写出萧萧落叶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1分)“数”是“计算、细数” 之意。 (1分)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