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儿科生命支持_第1页
第四篇-儿科生命支持_第2页
第四篇-儿科生命支持_第3页
第四篇-儿科生命支持_第4页
第四篇-儿科生命支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生命支持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李冀 一 生命支持包括 创伤预防 儿科基础生命支持 PBLS 启动儿童急诊医疗服务 EMS 系统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ALS 儿科复苏后的监护 一 基础生命支持 复苏前判断创伤是否存在 创伤程度和反应水平 A 气道 头后仰 抬下颌法 推下颌法 B 呼吸 1 评估是否有自主呼吸 look listen feel 2 呼吸急救 口对口慢呼吸 覆盖口鼻 深吸气 送气1 1 5s 共2次 注意停顿 头后仰 抬下颌法 推下颌法 一 基础生命支持 C 循环 1 评估循环 婴儿脉搏检查法 肱动脉 上臂内侧 肘与肩之间 儿童脉搏检查法 颈动脉 甲状软骨处 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槽内 2 有脉搏无自主呼吸 20次 分频率 共20次人工呼吸 3 脉率 60次 分 体循环灌注不足 胸外按压 一 基础生命支持 C 循环 4 婴儿胸外按压 1 仰卧躺在硬的平面 2 按压部位 双乳头连线正下方之胸骨上 3 按压力度 2 3个手指按压 胸骨下陷为胸廓的1 3 1 2 4 按压频率 100次 分 与呼吸比 单人 30 2 双人 15 2 5 注意按压后放松手指不要移动 建立均匀 平稳按压 放松节律 一 基础生命支持 C 循环 5 儿童胸外按压 1 仰卧躺在硬的平面 2 按压部位 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3 按压力度 手掌根部按压 胸骨下陷为胸廓的1 3 1 2 4 按压频率 100次 分 与呼吸比 单人 30 2 双人 15 2 5 注意按压后放松手指不要移动 建立均匀 平稳按压 放松节律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00指南 单15 2 双5 15 15 1胸骨下1 3胸骨中部胸骨中部 双人 15 2 一 基础生命支持 异物阻塞气道1 突然发生呼吸窘迫伴咳嗽 张口呼吸 吸气性喘鸣 高音调 噪音 或意识丧失 面色青紫 2 意识存在的鼓励连续咳嗽和用力呼吸 3 人工去除异物 1 舌 颌抬高 部分解除梗阻 可除异物 2 婴儿 背部扣击 胸部按压法a 头低于躯干俯卧于急救者前臂 一并置于大腿上 手托住其下颌支撑头部 b 在两肩胛骨间用掌根向前下方扣击5次 一 基础生命支持 异物阻塞气道c 支撑头颈转换体位至仰卧 用胸外按压手法和位置快速向下按压 d 意识丧失者 尝试人工通气与背部扣击 胸部按压交替 3 儿童Heimlich手法 意识清楚者 a 站在背后 从腋下环抱患儿躯干 b 拳头的大拇指侧对准患儿腹中线 在剑突下和脐上 一 基础生命支持 异物阻塞气道c 另一手握拳头外 两手快速向上推压 不能触及剑突或肋缘 持续至异物排除或意识丧失 意识不清 腹部推压法a 仰卧 舌 颌抬高位 尝试去除异物 b 先尝试人工呼吸 失败则两腿骑跨并跪于患儿臀部两侧 一手掌根部放于腹部中线 脐上方 肋弓和剑突下部 另一手放于此手上 c 双手快速向上推压腹部 一般进行5次 结束后抬高舌 颌 将异物去除 二 气道和通气 儿童气道解剖生理特点通气方式1 面帐供氧 10 15L min 2 头罩供氧 10 15L min 3 鼻套管供氧 4L min 4 鼻导管供氧 4L min 5 口咽气道 4 10cm 6 鼻咽气道 12F 16F 球囊面罩通气 嗅物位 观察胸廓运动 二 气道和通气 吸引装置 吸引口咽 鼻咽 气管内分泌物 血液 呕吐物或胎粪 1 压力80 120mmHg2 深度刚好超过气管插管末端3 闭合侧孔 边退边旋边吸 T 5s 4 操作前后予纯氧 注意心率 面色改变 二 气道和通气 气管插管 1 材料 气管套管 岁以上带套囊 内径大小 足月新生儿 小婴儿3mm或3 5mm 1岁以内4mm 1 2岁5mm 2岁 导管内径 mm 年龄 岁 4 4深度 2岁 导管深度 cm 年龄 岁 2 12 或 导管内径 mm 3 喉镜 直镜片 婴幼儿 弯镜片 年长儿 二 气道和通气 气管插管 2 插管步骤a 做好监测 球面罩纯氧通气 b 装好镜片及导管内导丝 c 头中位伸展 颈伸直 尽量使口 咽 气管轴处一直线 d 镜片达舌根部可见会厌 移至口腔右侧 将舌推至中间 使口腔右1 3处形成凹槽 暴露喉部 e 镜片最终达会厌谷 上提暴露声门 导管从右侧插入 注意导管上的声门标记线 f 插管完成 判定导管位置 两侧呼吸音 胸廓运动 腹部听诊 三 血管通路 一般原则 最理想是最大 最容易进入的静脉 且不干扰CPR 首选股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大隐静脉 次选颈内 外静脉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90s内三次穿刺失败 建立骨内通路 骨内穿刺1 适用于 岁以下 输入任何药物和液体 2 禁忌症是骨盆或穿刺部位的肢体 穿刺点骨折 3 并发症是胫骨骨折 皮肤坏死和骨髓炎 4 部位是胫骨粗隆下1 3cm较平坦处 三 血管通路 骨内穿刺5 使用骨内穿刺针或骨髓抽吸针 静注后用5mlNS推注保证药物进入中央循环 液体输入需加压 用输液泵 压力袋或手控输入 6 操作步骤同骨穿 穿刺成功后 缓慢注射10mlNS 检查有无阻力增加或周围软组织肿胀变硬 四 除颤 作用 多心肌组织非同步去极化 恢复自主的有序除极 适用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但不能用于心脏无收缩 成功与否 除颤能量 电极大小 导电介质 除颤次数 间隔时间 通气时相等 能量 初始2J kg 第二 三次4J kg 中间不必停顿 三次仍未转律 纯氧通气 胸外按压 输注肾上腺素后 增加能量再次除颤 电极大小 1岁 1岁用成人型 8 13cm 四 除颤 电极界面 电极膏 NS浸泡的纱布和粘性电极板 不宜用酒精 电极位置 一紧贴右上胸壁锁骨下方 一紧贴左乳头左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