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吨年甲醇-水溶液浮阀精馏塔设计任务书.doc_第1页
6万吨年甲醇-水溶液浮阀精馏塔设计任务书.doc_第2页
6万吨年甲醇-水溶液浮阀精馏塔设计任务书.doc_第3页
6万吨年甲醇-水溶液浮阀精馏塔设计任务书.doc_第4页
6万吨年甲醇-水溶液浮阀精馏塔设计任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万吨/年甲醇-水溶液浮阀精馏塔设计任务书前 言化学工业中塔设备是化工单元操作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诸如吸收、解吸、精馏、萃取、增湿、减湿等单元操作中,精馏操作是最基本的单元操作之一,它是根据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 塔设备一般分为级间接触式和连续接触式两大类。前者的代表是板式塔,后者的代表则为填料塔。一般,与填料塔相比,板式塔具有效率高、处理量大、重量轻及便于检修等特点,但其结构较复杂,阻力降较大。在各种塔型中,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筛板塔和浮阀塔。浮阀塔的特点:1生产能力大,由于塔板上浮阀安排比较紧凑,其开孔面积大于泡罩塔板,生产能力比泡罩塔板大 20%40%,与筛板塔接近。 2操作弹性大,由于阀片可以自由升降以适应气量的变化,因此维持正常操作而允许的负荷波动范围比筛板塔,泡罩塔都大。 3塔板效率高,由于上升气体从水平方向吹入液层,故气液接触时间较长,而雾沫夹带量小,塔板效率高。 4气体压降及液面落差小,因气液流过浮阀塔板时阻力较小,使气体压降及液面落差比泡罩塔小。 5塔的造价较低,浮阀塔的造价是同等生产能力的泡罩塔的 50%80%,但是比筛板塔高 20%30。 但是,浮阀塔的抗腐蚀性较高(防止浮阀锈死在塔板上),所以一般采用不锈钢作成,致使浮阀造价昂贵,推广受到一定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填料,高效率塔板的不断被研制出来,浮阀塔的推广并不是越来越广。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浮阀塔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生产经验越来越丰富,积累的设计数据比较完整,因此设计浮阀塔比较合适。本次设计就是针对甲醇水体系,而进行的常压浮阀精馏塔的设计及其辅助设备的选型。由于此次设计时间紧张,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遗漏谬误之处,恳切希望各位老师指出,以便订正。 2015年5月第一章 总体操作方案的确定1.1 操作压强的选择:精馏可以常压,加压或减压条件下进行。确定操作压力时主要是根据处理物料的性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来考虑的。对于沸点低,常压下为气态的物料必须在加压条件下进行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适当提高操作压力可以提高塔的处理能力,但是增加了塔压,也提高了再沸器的温度,并且相对挥发度液会下降。对于热敏性和高沸点的物料常用减压蒸馏。降低操作压力,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增加,有利于分离。减压操作降低了平衡温度,这样可以使用较低位的加热剂。但是降低压力也导致了塔直径的增加和塔顶冷凝温度的降低,而且必须使用抽真空设备,增加了相应的设备和操作费用。本次任务是甲醇和水体系,甲醇-水这一类的溶液不是热敏性物料,且沸点又不高,所以不需采用减压蒸馏。这类溶液在常压下又是液态,塔顶蒸气又可以用普通冷却水冷凝,因而也不需采用加压蒸馏。所以为了有效降低设备造价和操作费用对这类溶液可采用常压蒸馏。 操作压强:P=1atm=0.1MPa=1.013103KPa。1.2 物料的进料热状态:进料热状态有五种。原则上,在供热一定的情况下,热量应尽可能由塔底输入,使产生的气相回流在全塔发挥作用,即宜冷也进料。但为使塔的操作稳定,免受季节气温的影响,常采用泡点进料。这样,塔内精馏段和提留段上升的气体量变化较小,可采用相同的塔径,便于设计和制造。但将原料预热到泡点,就需要增设一个预热器,使设备费用增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采用泡点进料,即q=1 。1.3 回流比的确定: 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采用较大的回流比时,操作线的位置远离平衡线向下向对角线靠拢,在平衡线和操作线之间的直角阶梯的跨度增大,每层塔板的分离效率提高了,所以增大回流比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减少,反之理论塔板数增加。但是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塔釜加热剂的消耗量和塔顶冷凝剂的消耗量液随之增加,操作费用增加,所以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总和最小时所对应的回流比为最佳回流比。本次设计任务中,综合考虑各个因素,采用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6倍。即:R=1.6 Rmin1.4 塔釜加热方式:塔釜可采用间接蒸汽加热或直接蒸汽加热。直接蒸汽加热的优点是,可利用压强较低的加热蒸汽,并省掉间接加热设备,以节省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但直接蒸汽加热,只适用于釜中残液是水或与水不互溶而易于分离的物料,所以通常情况下,多采用间接蒸汽加热。1.5 回流的方式方法: 液体回流可借助位差采用重力回流或用泵强制回流。采用重力回流可节省一台回流泵,节省设备费用,但用泵强制回流,便于控制回流比。考虑各方面综合因素,采用重力回流。第二章 精馏的工艺流程图的确定甲醇水溶液经预热至泡点后,用泵送入精馏塔。塔顶上升蒸气采用全冷凝后,部分回流,其余作为塔顶产品经冷却器冷却后送至贮槽。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再沸器供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入贮槽。第三章 理论板数的确定3.1精馏塔全塔物料衡算 F:原料液流量(kmol/h) 382 Xf:原料组成(mol%) 27.27% D:塔顶产品流量(kmol/h) 102.88 XD:塔顶组成(mol%) 98.24% W:塔底残夜流量(kmol/h) 279.12 Xw :塔底组成(mol%) 1.13%原料甲醇组成:Xf =27.27%塔顶组成:XD =98.24%塔底组成:Xw =1.13%原料进料量:F=6万吨/年=382 mol/h物料衡算式:F=D+W FXf=DXD+WXw联立代入求解:D=102.88 kmol/h W=279.12 kmol/h3.2物系相平衡数据 1.常压下甲醇和水的气液平衡表(t-x-y)tXytxy1000077.829.0968.0192.95.3128.3476.733.3369.1890.37.6740.0176.235.1369.1888.99.2643.5373.846.2077.5686.612.5748.3172.752.9279.7185.013.1554.5571.359.3781.8383.216.7455.8570.068.4984.9282.318.1857.7568.085.6289.6281.620.8362.7366.987.4191.9480.223.1964.8564.710010078.028.1867.75组分分子式分子量沸点熔点水H2O18.015373.15K273.15K甲醇CH3OH32.040337.85K176.15K2. 基本物性数据3.3确定回流比 根据甲醇水气液平衡组成表和相对挥发度公式 , 求得:相对挥发度=4.57平衡线方程为:y=4.57x/(1+3.57x)因为泡点进料,所以 xe = Xf=0.2727代入上式得 ye =0.0.6315 Rmin = =(0.9824-0.6315)/(0.6315-0.2727)=0.9780 R=1.6 Rmin =1.6*0.9780=1.56453.4理论板数NT的计算以及实际板数的确定3.4.1塔的汽、液相负荷L=RD=1.5645102.88=160.96 kmol/hV=(R+1)D=(1.5645+1) 102.88=263.84 kmol/hV=V=263.84 kmol/hL=L+F=160.96 kmol/h+382 kmol/h=542.96 kmol/h3.4.2求操作线方程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x + =0.6101x+0.383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2.0579x-0.01213.4.3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层数 精馏段理论板数: 平衡线方程为:y=4.57x/(1+3.57x) 精馏段操作方程:y=x + =0.6101x+0.3831 由上而下逐板计算,自X0=0.9824开始到Xi首次超过Xq =0.2727时止 操作线上的点 平衡线上的点 (X0=0.9824,Y1=0.9825) (X1=0.9247, Y1=0.9825) (X1=0.9247,Y2=0.9473) (X2=0.7973,Y2=0.9473) (X2=0.7973,Y3=0.8695) (X3=0.5932,Y1=0.8695) (X3=0.5932,Y4=0.7450) (X4=0.3900,Y4=0.7450) (X4=0.3900,Y5=0.6210) (X5=0.2639,Y5=0.6210) 因为X5时首次出现 Xi Xq 故第5块理论版为加料版,精馏段共有4块理论板。提馏段理论板数提馏段操作线方程:y=2.0579x-0.0121已知X5=0.2639, 由上而下计算,直到Xi 首次越过Xw=0.0113时为止。 操作线上的点 平衡线上的点(X5=0.2639,Y6=0.5310) (X6=0.1986,Y6=0.5310)(X6=0.1986,Y7=0.3966) (X7=0.1257,Y7=0.3966)(X7=0.1257,Y8=0.2466) (X8=0.0668,Y8=0.2466)(X8=0.0668,Y9=0.1254) (X9=0.0304,Y9=0.1254)(X9=0.0304,Y10=0.0505) (X10=0.0115,Y10=0.0505) (X10=0.0115,Y11=0.0116) (X11=0.0026,Y11=0.0116)由于到X11首次出现Xi 6 mm 故降液管底隙高度设计合理。4.2.2.3安定区与边缘区的确定取安定区宽度WS=0.07m,边缘区宽度取WC=0.04m 弓形降液管宽度 Wd=0.182m4.2.2.4鼓泡区间阀孔数的确定以及排列采用F1型重阀,孔径为39mm。取阀孔动能因子 FO=11孔速 uo=11/(1.1113)0.5=10.4346m/s 浮阀数:n=2.0121/(1/43.141590.039210.4346)=162(个)有效传质区:根据公式:其中:R=0.61mx=0.398m =0.8967m2 塔板的布置因 D800mm 故塔板采用分块式,查表的塔块分为3块。浮阀塔筛孔直径取 d=39mm,阀孔按等腰三角形排列。 阀孔的排列:采用等腰三角形叉排,取同一个横排的孔心距t=75mm则排间距:t=0.0738 m=74.8 mm考虑到塔的直径较大,必须采用分块式塔板,而各分块的支撑与衔接也要占去一部分鼓泡面积,因此排间距不宜采用74.8 mm,而应小些,故取t=65mm=0.065mm,按t=75mm,t=65mm,以等腰三角形叉排方式作图,排得阀数151个。按N=151重新核算孔速及阀孔动能因数:孔速u0= VS/( 1/4 d2 N)=11.15 m/sF0=uo(V,M) 0.5=11.76阀孔动能因数变化不大,仍在912范围内。开孔率空塔气速u= VS / AT = 1.5167 m/s =u / uo =1.5167/ 11.15=13.60 %5%13.60 %15%, 符合要求故:t=75mm , t=65mm, 阀孔数N实际=151个则每层板上的开孔面积AO =A a = 0.896713.60 %=0.122m24.2.3 塔板流体力学的验算4.2.3.1塔板压降气体通过浮阀塔板的压力降(单板压降)干板阻力 : 浮阀由部分全开转为全部全开时的临界速度为U0,cU0,c=(73.1/V,M)(1/1.825)=9.913m/s11.15m/s =5.341.111311.152/(2805.429.8)=0.0467m液柱液层阻力充气系数 =0.5,有:h1=h1=0.50.06=0.03m液柱液体表面张力所造成阻力, 此项可以忽略不计。故气体流经一层浮阀塔塔板的压力降的液柱高度为:hp=0.03+0.0467=0.0767m常板压降=0.0767805.429.81=606.02Pa 640Pa,符合设计要求。4.2.3.2液泛的校核为了防止塔内发生液泛,降液管高度应大于管内泡沫层高度。即:Hd(HT+hW),Hd=hw+how+hd+hp+ hd=0.2(LS/(lwho)2 甲醇-水属于一般物系,取0.5 对于浮阀塔0则Hd=hw+how+hd+hp+=0.05032+0.009681+0.2(0.001533/(0.910.022)2+0.0767=0.1379m(HT+hW)=0.5(0.4+0.05032)=0.2252m因0.1379m5s 符合要求4.2.3.4雾沫夹带泛点率=100%lL=D-2Wd=1.3-20.182=0.936Ab=AT-2Af=1.3266-20.1167=1.0932式中: lL板上液体流经长度,m; Ab板上液流面积,m2 ; CF泛点负荷系数,由图查得泛点负荷系数取0.09 K特性系数,查下表,取1.0.物性系数K系统物性系数K无泡沫,正常系统氟化物(如BF3,氟里昂)中等发泡系统(如油吸收塔、胺及乙二醇再生塔)多泡沫系统(如胺及乙二胺吸收塔)严重发泡系统(如甲乙酮装置)形成稳定泡沫的系统(如碱再生塔)1.00.90.850.730.600.30由上代入数据得:泛点率=78.0% 对于大塔,为避免过量雾沫夹带,应控制泛点率不超过80%。计算出的泛点率在80%以下,故可知雾沫夹带量能够满足ev0.1kg液/kg(干气)的要求。4.2.3.5漏液验算 0.855 m3/s3此设计符合要求。4.3提馏段塔径塔板的实际计算4.3.1 提馏段汽、液相体积流率为:LS= 0.00331m3/sVS=2.0212m3/s4.3.2 塔径塔板的计算4.3.2.1塔径的计算取塔板间距HT=0.4,板上液层高度h1=0.06m,那么分离空间:HT h1 =0.4 - 0.06= 0.34m功能参数:=0.0547从史密斯关联图查得:=0.0721由公式C=校正得 C=0.0741=2.4738m/s取安全系数0.70,则u=0.7umax=1.3735m/s=1.3692m 为了防止精馏段塔径大于提留段,造成塔的稳定性下降,所以圆整取D=1.4m塔截面积AT= =1.5386m2空塔气速: u= VS / AT =1.3137m/s 4.3.2.2溢流装置的确定单溢流又称直径流,液体自液盘横向流过塔板至溢流堰,流体流径较大,塔板效率高,塔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直径小于2.2m的塔中广泛使用。工业中应用最广的降液管是弓形降液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设计体系采用单溢流、弓形降液管。堰长lw塔径D=1.4m , 堰长lw=0.7D=0.98m出口堰高 hw=h1-howL / l W 2.5 =0.003313600/0.982.5= 12.5333l W / D= 0.7查流体收缩系数图得:E=1.025, h w = hl - how=0.06-0.01539=0.04461 m降液管的宽度与降液管的面积:由lW /D=0.7 查图得查得=0.14, =0.088Wd=0.141.4=0.196m, Af=0.0881.5386=0.1354m2 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 = AfHT/Ls=0.13540.4/0.00331=16.362s5s故降液管设计合适降液管底隙高度h0 降液管底隙高度是指降液管下端与塔板间的距离,以表示。Ho的大小应在2025mm之间。降液管底隙高度应低于出口堰高度,(hw-ho)6mm才能保证降液管底端有良好的液封。工程上ho一般取20-25mm。本次设计中取22mm。hW- h0=0.04461-0.022=22.61mm6mm 故降液管底隙高度设计合理。4.3.2.3安定区与边缘区的确定取安定区宽度WS=0.07m边缘区宽度 WC=0.04m 弓形降液管宽度 Wd=0.196m4.3.2.4鼓泡区间阀孔数的确定以及排列采用F1型重阀,孔径为39mm。取阀孔动能因子 FO=10孔速 uo=10/(0.8133)0.5=11.09m/s浮阀数:n=2.0212/(1/43.141590.039211.09)=152.6=153(个)有效传质区面积 :根据公式:其中:R=0.66mx=0.49m Aa=1.16186m2塔板的布置因 D800mm 故塔板采用分块式,查表的塔块分为3块采用等腰三角形叉排。浮阀塔阀孔直径取 d=39mm,阀孔按等腰三角形排列,如下图: 阀孔的排列:采用等腰三角形叉排,取同一个横排的孔心距t=75mm则排间距:t=0.0962 m=96.2 mm考虑到塔的直径较大,必须采用分块式塔板,而各分块的支撑与衔接也要占去一部分鼓泡面积,因此排间距不宜采用96.2 mm,而应小些,故取t=85mm=0.085mm,按t=75mm,t=85mm,以等腰三角形叉排方式作图,排得阀数135个。按N=135重新核算孔速及阀孔动能因数:孔速u0 = VS/( 1/4 d2 N)= 12.53m/sF0= uo (V,M) 0.5=11.30阀孔动能因数变化不大,仍在912范围内。开孔率空塔气速: u= VS / AT =1.3137m/s 开孔率=u/uo =1.3137/12.53100%=10.48%5%10.48%14%, 符合要求 则每层板上的开孔面积AO =A a =1.1618610.48%=0.122m24.3.3 塔板流体力学的验算4.3.3.1塔板压降气体通过浮阀塔板的压力降(单板压降)干板压强降hc浮阀由部分全开转为全部全开时的临界速度为U0,cU0,c=(73.1/V,M)(1/1.825)=11.763m/s12.53m/s hc =5.34u02V/(2gL)=5.3411.5320.8133/(29.81907.29) =0.0347m液柱液层阻力h1取板上液层充气程度因数=0.5, 则h1=(hW+hOW)= 0.50.06=0.03 m液柱液体表面张力h数值很小,设计时可以忽略不计则 hp= hc + h1 + h=0.0347+0.03=0.0647m液柱气体通过每层塔板的压降P为 P= hpLg=0.0647m907.299.81=575.863pa640pa(设计允许值)4.3.3.2 液泛的校核为了防止塔内发生液泛,降液管高度应大于管内泡沫层高度。即:Hd(HT+hW)Hd=hw+how+hd+hp+ hd=0.2(LS/(lwho)2 甲醇-水属于一般物系,取0.5 对于浮阀塔0则Hd=hw+how+hd+hp+=0.04461+0.01539+0.2(0.00331/(0.980.022)2+0.0647=0.1294m(HT+hW)=0.5(0.4+0.04461)=0.2223m因0.1294m5s故降液管设计合适4.3.3.4雾沫夹带的校核泛点率F=100%lL=D-2Wd=1.4-20.14=1.12Ab=AT-2Af=1.5386-20.1354=1.2678式中 板上液体流经长度,m; 板上液流面积,m2 ;泛点负荷系数,由图查得泛点负荷系数取0.09; K特性系数,查表取1.0.由上代入数据得:泛点率=57.48% 对于大塔,为避免过量雾沫夹带,应控制泛点率不超过80%。计算出的泛点率在80%以下,故可知雾沫夹带量能够满足ev0.1kg液/kg(干气)的要求。4.3.3.5 漏液验算 0.894 m3/s3此设计符合要求。第5章 浮阀塔板工艺设计计算结果项目精馏段提馏段塔径D,m板间距HT,m塔板型式实际塔板数空塔气速u,m/s堰长lW,m堰高hW,m板上液层高度hL,m降液管底隙高度ho,m浮阀数N,个阀孔气速uo,m/s阀孔动能因数Fo临界阀孔气速uoc,m/s孔心距t,m排间距t,m单板压降pp,Pa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s安定区宽度Ws,m边缘固定区宽度Wc,m弓形降液管宽度Wd,m开孔率%泛点率%气相负荷上限(Vs)max,m3/s气相负荷下限(Vs)min,m3/s操作弹性1.30.4单溢流弓形降液管101.23440.910.052710.060.02215111.1511.769.9130.0750.065606.0230.450.070.040.18213.60783.461350.8554.0481.40.4单溢流弓形降液管141.31370.9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