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第九章 道路通行能力备课讲稿 第九章道路通行能力?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第三节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第四节多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第五节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第一节概述?定义道路通行能力也称道路容量,是指道路的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的一种性能,是度量道路疏导车辆能力的指标。 可能通行能力指一已知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设计通行能力指一设计中的公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二).计算通行能力的时间单位、交通量和交通流率由于时间单位愈大,交通不均匀性亦愈大,就愈不能很好反应交通量与运行质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通常是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通行能力和设计交通量。 我国现阶段仍用小时交通量而不用交通流率。 (三).理想条件 (1)道路条件是指公路的几何特征(车道数、车道、路肩、中央带等的宽度,侧向净宽,设计速度及平、纵线形和视距等)。 (2)交通条件是指交通特征(交通流中的交通组成、交通量、不同车道中的交通量分布、上下行方向的交通量分布)。 (3)控制条件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划。 (4)环境条件指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等。 (四)车辆换算系数和换算交通量 (1)车辆换算系数在分析计算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时,将标准汽车交通量与实际或预测的交通组成中各类车辆交通量进行换算,需要用到车辆换算系数。 此系数的定义是在通行能力方面某类车辆一辆等于标准车辆的辆数。 具体见表9-1新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xx (2)换算交通量也称为当量交通量。 是将总交通量中各类车辆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车型交通量之和。 式中V e当量交通量;V未经换算的自然交通总量;P i第i类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E i第i类车的车辆换算系数。 ?i ieE PV V (五)影响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道路、交通、控制、环境(六)需分别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的公路组成部分 (1)高速公路(控制进入)的基本路段; (2)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路段; (3)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 (4)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路段; (5)匝道,包括匝道主线连接部分; (6)交织区; (7)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 (8)市区及近郊干线道路。 二.服务水平概述1.服务水平?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亦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水平。 应该注意的是,安全性并不包括在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之列。 2.道路服务水平的分级及各级服务水平的运行质量描述六级服务水平(美国)A级交通量很小,交通为自由流,使用者不受或基本不受交通流中其他车辆的影响,有非常高的自由度来选择所期望的速度和进行驾驶,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的舒适便利程度极高。 B级交通量较前增加,交通在稳定流范围内的较好部分。 在交通流中,开始易受其他车辆的影响,选择速度的自由度相对来说还不受影响,但驾驶自由度比服务水平A稍有下降。 由于其他车辆开始对少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所提供的舒适和便利程度较服务水平A低一些。 C级交通量大于服务水平B,交通处在稳定流范围的中间部分,但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变得大起来,选择速度受到其他车辆的影响,驾驶时需相当留心部分其他车辆,舒适和便利程度有明显下降。 D级交通量又增大,交通处在稳定交通流范围的较差部分。 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严格约束,舒适和便利程度低下。 当接近这一服务水平下限时,交通量有少量增加就会在运行方面出现问题。 E级此服务水平的交通常处于不稳定流范围,接近或达到水平最大交通量时,交通量有小的增加,或交通流内部有小的扰动就将产生大的运行问题,甚至发生交通中断。 此水平内所有车速降到一个低的但相对均匀的值,驾驶自由度极低,舒适和便利程度也非常低,驾驶员受到的挫折通常是大的。 此服务水平下限时的最大交通量即为基本通行能力(理想条件下)或可能通行能力(具体公路)。 F级交通处于强制状态,车辆经常排成队,跟着前面的车辆停停走走,极不稳定。 在此服务水平中,交通量与速度同时由大变小,直到零为止,而交通密度则随交通量的减少而增大。 我国公路服务水平现分为四级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B两级; 二、三级分别相当于美国的C级及D级;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两级。 3.最大服务交通量每一服务水平有其服务质量的范围。 最大服务交通量反映的是在某一特定服务水平下道路所能提供的疏导交通的能力极限。 4.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等级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均采用二级服务水平。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的地区采用二级服务水平,在重丘山岭地形及在近郊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三.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1.用于道路设计2.用于道路规划3.用于道路交通管理4.两者从不同角度反映道路所提供的服务第二节高速公路通行能力 一、高速公路的定义及其组成?1.高速公路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全部立体交叉,完全控制出入的公路。 ? 2、组成 (1)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2)交织区; (3)匝道,其中包括匝道主线连接处及匝道横交公路连接处。 二.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一)、引言 1、定义.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是指主线上不受匝道附近车辆汇合、分离以及交织运行影响的路段部分(如图)。 2、理想条件 (1)3.75m车道宽度4.50m; (2)侧向净宽1.75m; (3)车流中全部为小客车; (4)驾驶员均为经常行驶高速公路且技术熟练遵守交通法规者。 (二).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最新标准xx(三).分析方法1.基本公式 (1).最大服务交通量式中第i级服务水平的最大服务交通量pcu/(h车道);C基本通行能力,即理想条件下一车道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pcu/(h车道);(V/C)i第i级服务水平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的比值。 i SVC V CMi)/(?iSVM (2).单向车行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式中单向车行道实际通行能力,即在具体条件下,采用i级服务水平时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veh/h);N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f W车道宽度和侧向净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 HV大型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 P驾驶员条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P HV W pf f fN C C? (3).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式中C D单向车行道设计通行能力,即在具体条件下,采用i级服务水平时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veh/h);N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f W车道宽度和侧向净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 HV大型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 P驾驶员条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2.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修正方法1.车道宽度及侧向宽度的修正系数f W(上表)2.大型车的修正系数f HV式中P HV大型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E HV大型车换算成小客车的车辆换算系数。 3.驾驶员条件的修正系数f P在1.000.90范围内取f P值。 )1(11?HV HVHVEPf 4、特定特定纵坡路段分析NoImage NoImage NoImage(四).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计算例已知一已有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V P1800veh/h,大型车占40%,车道宽3.50m,侧向净空1.75,紧挨行车道两边均有障碍物,重丘地形。 分析其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实际通行能力之前还可增加多少交通量。 实地观测的平均速度为56km/h。 请比较理想条件下区间平均速度与实测速度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解为求服务水平要计算V/C (1)查表(9- 4、9-5)得诸修正系数f W0.97,E HV2.5,f HV=1/1+0.40(2.5-1)=0.625,f P=1.0 (2)计算V/C74.00.1625.079.022000/1800/?P HV W PPP f f fN C V C V CV (3)查表9-3得该公路服务水平属三级服务水平 (4)求算达到实际通行能力前可增加的交通量达到实际通行能力前可增加的交通量V V2425-1800625veh/h NoImage74.0/?CV (5)求理想条件下之速度及密度单车道1440veh/h查图9- 2、得平均行程速度为78km/h,观测到的速度56km/h小于理想条件下的速度,这由于有大型车及非平原的重丘地形所致。 2880625.0/1800f/f/HV HVe?PV V V 三、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一).概述1.交织运行的定义两个或更多交通流沿公路相当长路段运行的总方向相同且在没有交通控制设施的情况的情况下,相交而过的运行称交织运行。 2.交织区的分类交织区分简单交织区和多重交织区两类。 3.交织区长度4.简单交织区构造型式5.交织宽度?交织宽度由交织区段的车道数来量度。 它不仅仅与交织运行的车道总数有关,而且还与交织车辆和非交织车辆能够使用这些车道的百分率有关三种形式的特点型式A路段中能被交织车辆作用的最大车道是最受限制的。 一般交织车辆将它们限制在邻接路拱线两车道之中来进行交织运行,但非车辆也将留一些在这两车道中,故不论有用的车道数是多少,交织车辆一般最多用到1.4车道。 型式B路段对交织车辆作用车道方面没有大的约束。 由于交织车辆使用“贯行”交织车道以及紧挨其的两个车道,以及部分使用外侧车道,故交织车辆可以占据多至3.5车道。 当交织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大部分时,这种型式的构造型式最为有效。 型式C路段亦有一“贯行”的交织车道。 但由于有一交织流需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车道变换,就约束了交织车辆去使用路段的外侧车道,因此交织车辆能用的车道数不大于3.0。 有一例外就是双侧构造,其中高速公路的所车道都有“贯行”交织车道,故交织车辆可使用全部车道而不受限制。 型式A路段当路段长度增加时,交织车速变得很高,交织车辆为了保持这样的车速而需要更多的车道,因此,当路段长度增加时,型式A路段更易发生约束运行,型式B和型式C路段与此相反,增加路段长度对交织车速的影响较型式A路段上小(因为型式B和型式C路段上交通车辆和非交织车辆的混合行驶),就不易发生约束运行。 6.交织运行状态*交织运行分约束及非约束运行两种状态。 在交织区中,交织车辆和非交织车辆通常总是希望能在各自期望的平均行驶速度下来利用可使用的车道。 *车辆能按照期望的平均速度运行,则该运行状态称为非约束交织运行;*车辆不能按照期望的平均速度运行,则称为约束交织运行。 7.影响交织运行的参数参数定义参数定义L交织区段长度(m)V W2两交织流中较小的交织交通量(pcu/h)N交织区段车道总数(整数)V nW交织区段中的总非交织交通量(pcu/h)N W交织车辆所用的车道数(不一定是整数)V R交通量比V W/V NnW非交织车辆所用的车道数(不一定是整数)R交织比V W2/V WVW交织区段中的总交织交通量(pcu/h)S W交通区段中交织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V交织区段中的总交通量(pcu/h)S nw交通区段中非交织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VW1两交织流中较大交织交通量(pcu/h)(二)、交织区段服务水平交织区衡量服务水平及划分水平级别的关键性参数是交织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和非交织车辆的行驶速度,如表。 通常设计时采用二级服务水平。 当需要采取改进措施而有困难不得已时可降低一级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当交织流和非交织流中一个或两者均低于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等级时,就需采取改进措施,改进措施之一是改变交织构造型式。 交织段服务水平分析方法本节主要介绍HCM2000中的交织区服务水平分析方法,其分析步骤如图所示 1、确定交织区交通运行参数?确定分析交织区的道路与交通条件。 ?道路条件包括路段长度、车道数、构造形式以及坡度条件等。 交通条件包括交织流量和非交织流量、交织区上游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自由流速度等。 2、计算交通流率? 3、确定交织区构型?一般通过每个交织方向所需进行的车道变换次数来确定交织区的构造形式。 ?A型-为了完成交织,每个交织方向的所有车辆都必须进行一次车道变换;?B型-一个方向的交织车辆可能不需要变换车道即可完成交织,而另一方向的交织车辆必须换一次车道才能完成交织;?C型-一个方向的交织车辆可能不需要变换车道即可完成交织,而交织段内其他的交织车辆至少进行两次车道变换才能完成交织。 ?一般是通过比较保持非约束运行所需要的车道数与特定交织构型为交织车辆所能提供的最大交织运行车道数来确定。 ?其具体的计算过程采用试算的办法, 4、交织区运行状态h vehf f fN CP HV W/24250.1625.097.022000?NoImage NoImage 6、确定服务水平根据计算的车流密度,对照表9-9确定交织区的服务水平(三).交织区段设计通行能力?影响通行能力值的因素有许多,包括交织区构造型式、车道数、高速公路或多车道公路的自由流速度、交织段长度以及流量比等?HCM2000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分别给出了各种典型条件下的交织区理想的通行能力值,具体的见表NoImageNoImageNoImage NoImageNoImage NoImageNoImageNoImage*.交织运行状态的确定1.交织车辆运行速度(S w)和非交织车辆运行速度(S nw)的计算 (1)平均行驶速度S w和S nw的计算式中a、b、c、d均为常数,其值见下表。 d c bRd nw/L(V/N)V(1a(0.3048)180.4724.1S?或wS*.交织区段运行参数?交织区设计通行能力分析计算方法如下?1给出交织构造型式及N、L和交通量各值。 ?2根据所采用的服务水平级别,从表510中查出最小平均交织行驶速度Sw及最小平均非交织行驶速度Snw。 ?3从表5-7中查出非约束运行所需之常数a、b、c、d各值,分别计算出对应于Sw及Snw的V值,取两个V值中之小者。 ?4从表58中取相应于已给定构造型式的Nw计算式进行计算,得到Nw后与表中已给出的该种型式的Nwmax相比,以决定运行是约束的还是非约束的。 如果是非约束运行,则第3步所得之V值即为交织区的设计通行能力,分析计算就此结束。 如果是约束运行,则取表58中对应于已给定构造型式的算式,此时取算式中之Vw等于表中相应的Nwmax,即可算出Sw(型式A)或SnwSw(型式B或型式C)。 再进行第5步计算。 5对于构造型式A,用第4步计算出之S w代人式(56),并用表5-7中相应之非约束运行的a、b、c、d诸常数值算出V值,并与第3步中得之V值比较,取其中之小者为设计通行能力。 计算就此结束。 对于构造型式B或型式C,则用第2步之S w值,并根据第4步算出之(S nwS w)值算出S nw值。 用此S nw值代人式(56)并用表5-7中相应之非约束运行的a、b、c、d诸常数算出V值,此V值即为设计通行能力。 分析计算就此结束。 例对已有的一匝道一交织段作运行质量分析。 已知交织段及其交通量示于下图,车道宽3.75m,平原地形,两侧在1.75m内无侧障碍物,主线及匝道交通量中均有30%的大型车。 问这交织在什么服务水平下运行?解道路及交通条件如上述及图所示,这是构造型式A的简单交织段。 将交通量换算成理想条件下的小客车交通量。 仍用基本路段一节中所述之f w、f HV及f p的计算法及E HV值。 根据已知条件,f w=1.00,f p=1.0,E HV=1.7,得f HV=1/1+PHV(E HV-1)=1/1+3(1.7-1)=0.83换算后,V w1=480/f wf HVf p=480/1.000.831.0=578pcu/h V w2=250/1.000.831.0=301pcu/h V w=V w1+V w2=578+301=879puc/h V nw=(3000+100)/1.000.831.0=3735pcu/h V=V w+V nw=879+3735=4614pcu/h作交织图及列出计算所需之参数。 交织图见上图。 参数如下V R=V w/V=879/4614=0.191R=Vw2/Vw=301/879=0.342L=300m计算非约束情况下的交织车速S w及非交织车速S nw。 非约束情况下型式A的常数值如下计算得到S w=69.4km/h,S nw=81.9km/h dcbRdnw/L(V/N)V(1a(0.3048)180.4724.1S?或wSa bc dS w0.2262.21.00.9S nw0.0204.01.31.0利用非约束情况下的Sw及Snw求算交织车辆为达到非约束运行所需之车道数Nw。 利用构造型式A式,计算得到查表(5-8)型式A可被交织车辆使用之最大车道数N wmax=1.4,现N w 核查交织区段诸限制值。 Vw1800,V/N1900,VR0.35,R0.5,L610m。 均未超过限制值。 确定服务水平。 查表(5-10),交织车辆的运行属于三级服务水平,非交织车辆的运行属于二级服务水平。 12.14.69/30091.0421.1/21.1438.0234.0571.0438.0234.0571.0?w Rw SL VN N 四、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一)、概述1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组成部分匝道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或称匝道主线连接处); (2)匝道车行道; (3)匝道与横交公路连接处。 2设计要求通常要将匝道与主线连接处设计成为车辆能以高速汇人或分离,但对相邻接的高速公路过境交通流的干扰降至最小程度的几何构造。 匝道车行道在不同地点也会相差很多,匝道车道数有变化,通常是单车道或两车道的差别;在匝道长度,设计速度,平、纵线形方面都可能有变化。 但匝道车行道的变化很少引起运行发生困难,除非在其上发生交通事件可能引起交通骚乱甚至中断。 匝道与支线连接处要设计成使从主线驶来的车辆能顺利汇人该连接处,这种连接处一般设计成平面交叉。 对于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设计要强调交通安全。 3、运行特征在汇入区中,从驶入匝道来的车辆试着去找到邻接的主线车道上交通流中可用的空隙以便汇入。 由于绝大部分匝道在主线右边,因此主线上右边第1车道(也叫路肩车道)是主线车道中最直接受影响者。 在汇入区中,汇人的车流与过境车流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而驶入匝道上来的车流对整个运行具有相当影响。 NoImage在驶出匝道上,基本是车辆从过境交通中分离出来的车辆必须先到与匝道相邻的车道1上来。 因此就使得其他驾驶员们在车行道之间调整车辆的分布百分率。 在有双车道匝道的地方,车辆分离的影响会扩大到高速公路若干车道上。 NoImage 4、匝道运行状态的影响因素?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状态往往就决定了整个匝道的运行状态。 影响匝道与主线连接处运行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关键交通量?汇合交通量Vm NoImage?分离交通量Vd NoImage?主线交通量Vf NoImage5.孤立匝道和非孤立匝道?不论驶入匝道还是驶出匝道,当与相邻匝道的间隔太小,以至影响到所研究匝道的交通运行时,该匝道就成为非孤立匝道,其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应该考虑相邻匝道的影响。 而具体的影响间距根据具体的交通量、加速车道长度、匝道的自由流速度等因素而定,其取值范围参见图中有关?当匝道与相邻匝道的间距足够远,不会对匝道交通产生影响时,此匝道为孤立匝道。 孤立匝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是独立进行的NoImageNoImageNoImageNoImageNoImage(二).匝道服务水平及标准1导言由于在三个组成部分中,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对主线过境交通及总的运行有最大的影响,因此,本节的重点在于对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分析计算。 因为汇入和分离发生在匝道邻接的车道1上,车道1上的交通量和其特性就成为分析计算中主要关心的因素了,故这一节中大部分分析计算步骤集中在估算紧挨驶入匝道或驶出匝道上游车道1中的交通量。 一般,车道1交通量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而变化 (1)匝道交通量V r; (2)匝道上游高速公路单向交通量V f; (3)与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距离D u、D d; (4)相邻上游和(或)下游匝道的交通量Vn、V d; (5)匝道型式(驶入匝道还是驶出匝道,在连接处的匝道车道数等)。 在决定车道1交通量时,相邻匝道的位置及交通量是重要因素,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线交通量的车道分布。 2服务水平标准各级服务水平简要描述如下V m、V d、V f三个检验点处交通量的服务水平标准见表511。 一级服务水平,相当于美国通行能力手册(HCM)服务水平A和B。 服务水平A,是不受约束的运行,汇人车辆和分离车辆对主线上的过境车流的影响很小。 汇人时运行流畅,在进人过境交通流车辆间隙时仅需很小的车速调整。 分离运行时不会遇到多大扰动。 服务水平B,汇人的车辆驶进车道1过境车辆间隙时需要稍许调整他们的车速。 分离出来的车辆仍然没有多大扰动。 主线上的过境车辆受到的影响不大,交通流般是流畅和稳定的。 二级服务水平,相当于HCM中的服务水平C,仍然是稳定流,但接近车流有小的变化就会产生运行质量的大范围变化。 车道I和驶入匝道上的车辆都必须调整他们的速度以达到流畅的汇人,并且当驶入匝道上的交通量大时还会有小的车队形成。 在分离区车速也会有些降低。 驶入车辆和驶出车辆所引起的扰乱扩展的范围更大些,并且这种扰乱可能延伸到与车道1相邻的主线其他车道上去。 高速公路总的交通速度和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化。 三级服务水平,相当于HCM中的服务水平D,在此水平范围内难以达到流畅的汇人,不论要汇人的车辆还是车道1中的过境车辆都必须频频调整其车速以防止在汇人区内发生冲突。 分离区附近的车辆车速减低得更多,汇人和分离运行所引起的扰乱将影响若干主线车道。 在有大交通量的驶入匝道上,匝道车队可以变成对运行具有破坏性的因素。 四级服务水平,相当于HCM中的服务水平E和F。 服务水平E,在此水平的下限交通量达到基本通行能力。 在此水平汇人行为产生大的扰乱,但在主线上仍没有形成明显的车队。 在驶入匝道上则会形成大的车从。 分离运行的车速大为降低,并且在分离区内会形成一些车队。 所有车辆均受到扰乱的影响,主线上的过境车辆则企图到靠近中央带一侧的诸车道上去行驶以躲开扰乱。 服务水平F,所有汇人基本上都是停停行行的,在匝道上广泛地形成车队,车道1上的过境交通被破坏。 许多扰乱是由于过境车辆改变车道以避开汇人区和分离区而产生的。 在匝道端部附近(并且可能在高速公路上游若干距离内)会发生相当大的交通延误,且情况变化的范围很大,因为不稳定,就产生稍好的交通流和强制性交通流交替运行状态。 (三).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运行分析1服务水平分析计算的步骤 (1)建立匝道几何构造及交通量。 几何构造的建立(包括匝道的型式和位置)是计算交通量的基础。 交通量是指匝道上及匝道附近的交通量。 在初步考虑时,与所分析的匝道相距在1800m以内的相邻匝道应按对所分析的匝道有影响者来处理。 在一单独匝道的上、下游均有相邻匝道时,常常成双进行分析。 对此,在诸计算图式中有更详细的数值来说明什么情况下另一“相邻”匝道是隔离的,对所分析的匝道没有影响,什么情况下必须将相邻匝道对所分析的匝道的影响考虑进去。 (2)计算车道1交通量。 车道1交通量可用相应计算图式中的计算式计算或者用近似法估计。 (3)将所有交通量(vehh)换算成每小时小客车交通量,在将车道1交通量换算为当量小客车交通量之前必须确定车道1中的大型车百分率。 (4)计算检验点交通量V m、V d及V f。 (5)确定各检验点的服务水平。 对于一个分析过程来讲,是用检验点交通量V m、V d及V f分别与服务水平标准表中相应的数字相比较以得到三个检验点处的服务水平等级。 许多情况下,汇合交通流、分离交通流和主线单向交通流在运行质量上是不平衡的。 也就是说三个检验点没有相同的服务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三者中服务水平最差者是控制因素,对其所求得的服务水平不能被接受的一种或几种要素要进行改进。 最令人满意的是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和高速公路整体在运行上达到平衡。 例孤立匝道运行质量的分析计算。 (1)已知图516中的驶入匝道在它的1800m范围内无相邻匝道,可以作为一孤立匝道,处于平原地形中,设计速度为120kmh,问其运行质量在几级服务水平之内。 解几何构造及交通量见图516。 驶入匝道是一孤立匝道,单独进行分析。 计算车道1的交通量V1,查表512,孤立驶入匝道(车道高速公路)用图510中之计算式来求V1。 将所有以veh/h为单位的交通量转换成理想条件下的以pcu/h为单位的交通量,见表512。 上表车道1中大型车百分比之求算从图515中查到,四车道高速公路主线单向交通量为2000veh/h时,车道1中大型车占意向总大型车交通量之百分比为0.64,亦即在车道1中大型车20000.500.64=640辆,640辆占车道1交通量779辆的百分比为640/7790.82。 h veh VVVr f/779410115.200045.036115.045.01361?匝道交通量410veh/h,其中40%为大型车,其f HV见表513。 计算检验点交通量Vm及Vf V m=V1+V r=1227+554=1781pcu/hV f=V f+V r=2699+554=3253pcu/h确定服务水平。 从表对比出,Vf3253puc/h属于三级服务水平,但靠近 二、三级服务水平交界处。 汇合交通量Vm=1781pcu/h属于四级服务水平,靠近 三、四级服务水平交界处。 因此汇合交通量所处位置的服务水平最差,是控制因素,最好设法加以改进,其措施之一是实行匝道调节。 2.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匝道设计通行能力一般是将几何构造初步设计出来后,作匝道与主线连接处三个检验点的服务水平分析计算,而不再进行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匝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分析计算。 2.匝道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1)单车道匝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匝道设计速度50kmh时,为1200pcu/h;匝道设计速度60kmh时,为1500pcu/h. (2)双车道匝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双车道匝道只有在驶入或驶出匝道端部的车辆能以两列驶入或驶出主线的情况下,才可采用单车道匝道设计通行能力的两倍。 (3)大型车对匝道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 HV值见表 (4)设置双车道匝道的注意事项*通常匝道与主线连接部分的匝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与匝道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相比是较小的,匝道设计通行能力一般由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设计通行能力所控制,故当设计交通量要求采用双车道匝道时就需慎重地进行主线与匝道连接处三个检验点服务水平的分析计算。 *虽然从通行能力的观点来看设置一单车道匝道是足够了,但如果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通常亦要设置双车道匝道匝道长度长于300m,设置双车道匝道以供车辆绕过停驻的车辆或超过慢行车辆;需要在匝道上储存从具有控制性的匝道与横交道路连接处延长来的车队;匝道处于一陡坡上或其几何线形很差。 如果由于上列条件之一面设置双车道匝道时,通常在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前就需要将匝道斜缩成单车道。 ?例9-3已知地处平原地形的匝道构型如图9-29所示,主线单向交通量为2000辆/h,其中包括50%的大型车得大型车,匝道交通量为410辆/h,匝道交通量中包括40%的大型车辆。 另外,驶入匝道下游1800m范围内无相邻匝道,主路设计速度为120km/h,试对该匝道进行运行质量分析。 第三节双车道路段通行能力一.双车道路段车流运行特性1概述在双车道一般公路上,汽车超车时,必须进入对向车道行驶若干距离后,回到本向车道,才能完成超车过程。 因此双车道公路的两个方向中任何一个方向的汽车流运行都受到对向交通的制约。 故不能对单个方向而必须对车行道双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总的分析计算。 2理想条件(表9-19) (1)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80kmh。 (2)车道宽度大于或等于4.00m,但不大于4.50m。 (3)侧向净宽大于或等于1.75m。 (4)在公路上无“不准超车区”。 (5)交通流中全部为中型载重汽车。 (6)两个方向交通量之比为5050。 (7)对过境交通没有横向干扰且交通秩序良好。 (8)处于平原微丘地形。 二、服务水平(一)理想条件(二)服务水平等级标准(二)服务水平等级标准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服务水平标准参见表921。 NoImage三.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通行能力(一)车行道最大服务交通量式中在理想条件下第i级服务水平的车行道双向最大服务交通量(pcuh);C基本通行能力,理想条件下车行道每小时双向合理的期望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C=2500pcuh;(VC)i第i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 i)/(CVC MiSV?iSVML wd sSV Df ffffM Ci?HV(二)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式中C D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是实际或预测交通和道路等条件下采用i级服务水平的车行道双向最大服务交通量(vehh);f s设计速度小于80kmh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 d交通量方向分布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 w车道宽度及(或)侧向净宽小于理想条件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 T交通流中有非中型载重汽车时,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L横向干扰及交通秩序处于非理想条件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L wd si DfffffCVC C?hv)/(四.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1.设计速度修正系数f s见表9-22。 2.交通量方向分布修正系数f d见表9-23。 NoImage3.车道宽度及侧向净宽修正系数f w见表9-24。 4.交通组成修正系数f HVf HV=1/1+PI(EI-1)5.横向干扰修正系数fL见表9-26。 第四节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一.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指在理想的道路与交通条件下,车辆以连续车流形式通过时的通行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C=3600/h t或C=1000V/h s式中C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辆/h);Ht饱和连接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s);V行驶车速(km/h);h s连接车流的车头间距(m)。 (一)基于车头时距的理论通行能力通过对城市道路饱和连续车流条件下的车头的时距进行观测,观测结果及计算的理论通行能力如表9-28所示(车速范围1560km/h)。 由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知,对于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取1500pcu/h(小汽车单位)是比较合理的。 (二)基于车头间距的理论通行能力车头间距经典模型车头间距计算式我国对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也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小汽车单位)如表9-31所示。 二.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城市道路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或实用通行能力)可根据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而得。 对理论通行能力的修正应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自行车影响及交叉口影响四个方面。 即式中单向路线设计通行能力(pcuh);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车道宽影响修正系数;n车道数修正系数;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C CDn?DC修正系数,C的计算方法如下1自行车影响折减系数的确定自行车对机动车道机动车的影响,应视有无分隔带(墩)及自行车道交通负荷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考虑。 (1)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分隔带(墩)取=1。 (2)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无分隔带(墩),但自行车道负荷不饱和取=0.8。 (3)机动与非机动车道间无分隔带(墩),且自行车道超饱和负荷=0.8-(Q bic/C bic)+0.5-W2/W1式中Q bic自行车交通量(辆/h);C bic每米自行车道的实用通行能力(辆/h);W2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m);W1单向机动车道宽度(m)。 2车道宽度影响系数的确定车道宽度对行车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取标准车道宽度为3.5m,当车道宽度大于该值时,有利于车辆行驶,车速略有提高;当车道宽度小于该值时,车辆行驶的自由度受到影响,车速降低。 经观测发现,车道宽度不足对车速的影响远远大于宽度富裕对车速的影响,如宽度不足1m引起的车速降低值远远大于宽度富裕1m引起的车速提高值。 当宽度不足标准宽度1m(此时车道宽2.5m)时,小车的车速几乎下降至正常车速的一半,大车已难以通行。 当宽度大于标准宽度2.5m(此时车道宽6m,接近于两个车道的宽度)时,其车速约提高30%,此时,即使车道宽再增加,由于受到车辆本身性能的限制,其车速不可能再高。 因此可以认为车道宽与车速之间呈下陡上缓的曲线关系,其车道宽度影响系数,可由下式确定式中W0一条机动车道宽度(m)?m W W WmW W5.3(%)3/163/188545.3(%)5.1(50020000?当车道宽为标准宽度3.5m时,=100%,车道宽度与影响系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 3、车道数修正系数n可根据车道利用系数确定。 前苏联采用的车道修正系数如表所示。 NoImageNoImage4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B的确定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主要取决于交叉口控制方式及交叉口间距。 当交叉口间距较小时,交叉口的停车延误在车辆行驶时间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不利于道路空间的利用、路段通行能力的发挥及路段车速的提高。 交叉口间距的增大,有利于提高路段通行能力及路段车速,有利于充分利用道路空间,经研究表明,交叉口间距从200m增大到800m时,其通行能力可提高80左右。 表937为通行能力与交叉口间距的关系值。 由上表可见,路段通行能力提高值与交叉口间距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因此,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可采用下式计算式中s交叉口间距(m);B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视路段起点交叉口控制方式而定,信号交叉口即为绿信比。 结果由式计算的B大于1,则取B=1。 ?m ssm s200)73.00013.0(20000?例94某路段单向机动车道宽为8m,交叉口间距离为300m,两端交叉口采用信号控制,绿信比为0.48,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设有隔离带。 试计算该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 解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为N0=2000pcu/h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为由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隔离带,故机动车道总宽为8m,不足3车道,只能按2车道处理,每个车道宽W0=4m,则.CC D n?0.1?%3.1113/4163/4188543/163/188542200?WW?由表5-29可知,车道数修正系数为n=1.87交叉口间距修正系数为所以,该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为538.0)73.03000013.0(48.0)73.00013.0(0?s?h pcu/2239538.087.1113.10.10020CD?第五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1行车规定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上,我国未采取其他交通管理措施。 按照惯例”主路优先” 2、影响因素主要道路上能够通过的车辆多少,按路段计算。 次要道路上能够通过多少车辆,受下列因素影响主要道路上车流的车头间隔分布、次要道路上车辆穿越主要道路车流所需时间、次要道路上车辆跟驰的车头时距大小、主要道路上车流的流向分布。 3穿越间隙可穿越间隙大小与次要道路上的车流通过交叉口的状态有关系。 若在进口停车等候,则所需间隙时间为79s;若驶近路口降速待机,则所需间隙时间为68s。 此外,应当说与穿越车流的流向有关系。 4计算公式假设主要道路上的车辆优先通过路口;主要车道上的双向车流视为一股车流;交通量不大,车辆之间的间隙分布符合负指数分布;当间隙大于临界间隙t0时,次要道路上车辆方可穿越。 次要道路上车辆跟驰行驶时的车头时距t=3s。 按可穿越间隙理论,推算出次要道路上的车辆每小时能穿越主要道路车流的数量为式中Q主主要道路上的交通量(pcuh);Q次次要道路可能通过的车辆数(pcuh);qQ主/3600(pcus);t0临界间隙时间,对停车待机通过者t0=79s,对减速待机通过者,t0=68s;t次要道路上车辆跟驰行驶的车头时距,t=35s。 qtqtee QQ?10主次例9-5一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主要道路的双向交通量为1200pcuh,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次要道路上车辆可穿越的临界车头时距,t0=6s。 车辆跟驰行驶的车头时距t=3s。 求次要道路上的车辆可穿越主要道路车流的数量。 解由上式同样计算,得到表中各个数值。 h pcueeQ/25711xx36001xx36001200?次二.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环形交叉口类型环形交叉口按中心岛直径大小分为三类1常规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直径大于25m,交织段比较长,进口引道不拓宽成喇叭形(图522)。 我国现有的环形交叉口大都属于此类。 2小型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直径小于25m,引道进口加宽,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8《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项目3 选购和安装主板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信息科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2版)高教版
- 八年级语文下册 善良友谊 第一课 绝境中的友情 第七课时 阅读理解与科普阅读说课稿 新教版(汉语)
- 3.9 辛亥革命 说课稿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轻冶浆液调整输送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啤酒酿造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上肢外科学中动态骨折愈合与功能修复技术研究-洞察及研究
- 电气设备维修报价及合同模板
- IT外包服务合同范本及风险防范指南
- 餐饮行业蔬菜采购合同范本
- ktv承包经营合同范文
- 《实战电池性能测试》课件
- 2025年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实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2025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理解词语含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GB/T 44421-2024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 磷酸哌嗪宝塔糖的毒理学研究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灵芝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