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菁华录.doc_第1页
史记菁华录.doc_第2页
史记菁华录.doc_第3页
史记菁华录.doc_第4页
史记菁华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菁华录作者:姚苎田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2.5目录:题辞1卷一3秦始皇本纪3项羽本纪5高祖本纪14高祖功臣年表16秦楚之际月表17六国表18封禅书20卷二31河渠书31平准书33越世家38陈涉世家41外戚世家43齐王世家45萧相国世家47曹相国世家50留侯世家52陈丞相世家55卷三57绛侯周勃世家57伯夷列传60老庄申韩列传62司马穰苴列传64商君列传66张仪列传68孟子荀卿列传70孟尝君列传73平原君列传75信陵君列传77范睢蔡泽列传82卷四85廉颇蔺相如列传85屈原贾生列传89刺客列传92张耳陈馀列传94淮阴侯列传97韩王信卢绾列传102郦生陆贾列传104刘敬叔孙通列传108季布栾布列传110卷五113张释之冯唐列传113扁鹊仓公列传117魏其武安侯列传121李将军列传129匈奴列传135卫霍列传137司马相如列传140淮南列传142卷六145汲郑列传145酷吏列传150游侠列传161货殖列传165滑稽列传168太史公自序171摘抄:1.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去而代也。”【旁批】蛮得妙,与高祖语互看,两人定居已定于此。 (P5)赏析:其实,司马迁的叙事手法奇妙。项羽最终的失败不是偶然的,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项羽和刘邦各自的结局。就从文中两人在面对秦始皇游行队伍时所发出的感慨的对比,刘邦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就可以两人性格差异之所在。2. 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旁批】能忍一。 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旁批】能忍二。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旁批】能忍三。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旁批】能忍四。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旁批】能忍五。 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旁批】能忍六。 (P10)赏析:在项羽本纪中项刘成皋对峙的几段描写,初看起来笔墨似乎有些游离,史记菁华录则于刘邦的言行下分别标出“能忍一”、“能忍二” “能忍六”,提醒读者这个地方是在集中揭示刘邦的性格,更进一步说,又是在解释接下来的垓下大战中刘邦得以成为最终赢家的原因。 3.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旁批】既注其县,又详其里,先写得凿凿,为后文一片迷离作反激也。 (P62)赏析:末一语道破则对整个老子传的义法作了全面论述:“一篇中一详其乡里,一记胤嗣,去迹来踪,了如 指掌,而偏要于著书隐去之后,凭空架出许多传闻异词来,幻忽错综,令人捉摸不定。盖文章狡狯,贵称其人,所谓春蚕作茧,随遇成形,太史公之书,所以无奇不 备,若不得其命意之所存,几何不等于痴人说梦也?”于此可见,姚苎田把义法的阐释,看成是把握史公命意和史记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4. 以文字易于浩溥,可以据一篇之胜耳。 (P70)赏析:此为姚氏为孟子荀卿列传所作的眉批。它们更能体现史记文风“奇恣”的特点。5. 信陵君列传他传多本国策原本旧文而删润成篇。惟此别无粉本,故信陵君是史公意中极爱慕之人,此传亦生平最用意之笔也。 (P77)赏析:在我看来,可以把史记菁华录中所选篇章大体分为几类。其中一类就包括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汲郑列传等等,其传主正如姚苎田在信陵君列传眉批中所指出的那样,是“史公意中极爱慕之人”,其传“亦生平最用意之笔”。因而司马迁的这类传记显得“精神百倍”,令人 “千载读之,奇气犹存”,是人物形象风貌层面的“奇”。6.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旁批】写得绝倒,想此时真是哭不得笑不得。只一“嘻”字,传神极矣!或以怒解之,误也。 (P86)赏析:历来有把它解释为“惊而怒”的,也有解释为“惊怪之声”的。姚苎田夹批道:“想此时真是哭不得笑不得,只一嘻字,传神极矣!”独不说透,却更有助于引导读 者对文章的体会。同一“嘻”字,用在史记另一篇魏其武安侯列传的“夫怒,因嘻笑曰”句中,姚氏又批道:“活化欲发不得发之状。”而明确地解释 为“嘲弄之笑”,反觉于情境未合。7. 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合传,同时同国,各见其奇,与他传牵连而书者不同,故传中多作罗纹体,而叙廉颇事则加勤,叙相如事则独赡,一以为诸子之纲维, 一以见恢奇之绝轨也。以余观之,则皆朝不及夕,一切苟且以图存之计焉耳。 (P88)赏析:篇末对文章的评述,很有见地,能够对读者的阅读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就想这里写的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末评,这样的总结,给我们一个整体的视角,弥补了单纯的片段赏析所带来的不足。8. 屈原均,千古洁人也。观其离骚、九歌、九章攥著,美人香草,触手芬芳,何处不滋兰九而树蕙百亩哉。史迁之知灵均,在于至洁中见其一片血性,而其狷介无憀之况,俱于言外见之况,俱于言外见之,本作离骚序言,而即移为左徒传赞耳。当与庄叟天下篇及史记自序篇自览,斯得其旨。(P91)赏析:最能体现司马迁“发愤之所为作”的创作特点的还有另一种类的文章,就好比姚氏在太史公自序的眉批中把这些篇章归为“奇志”,认为它们最能体现太史公的“精神眉宇”之所在。在季布栾布列传末评中也说:“特感其为奴不死一节,深服其摧刚为柔一念,便将自己一腔蓬勃,俱要发泄出 来。只是赞中欲有所用其未足也一句,为一篇报任安书骨子。”可见“奇志”主要是就其“血骨”而言。这种“奇”是司马迁特有的,不可重复的,可算是 最高层次的“奇”了。9. 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旁批】此等事入唐人手,便成小说,入汉人手,便成文章。语深而雅。 (P117)赏析:多记神异怪诞之事的封禅书、扁鹊仓公列传可归选为“奇”之篇。姚苎田在后一篇的夹批中指出:“此等事入唐人手,便成小说,入汉人手,便成文章。”可见他把记“奇”事看作是 以史记为代表的西汉文的重要特点。而对于史记中历代帝王将相发迹前后的奇言异行,史记菁华录也多有选录,如越世家独录传末陶朱公范蠡隐退 后的经商活动及救中子等事;高祖本纪摘选其微时的种种“贵人”征兆;匈奴列传单录冒顿单于发迹夺权的传奇经历。早期的扬雄、应璩等人所谈的司马迁 的 “奇”主要是就这一层面来说的。10. 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眉批】文帝“惜乎子不遇时”之言,非谓高帝时尚武而今修文也。文帝时匈奴无岁不扰,岂不得倚重名将,帝意正以广才气跅弛,大有黥、彭、樊、灌之风,当肇造区宇之时,大者王,小者侯,取之如探策耳。今天下已定,虽勒兵陷阵,要必束之于 簿书文法之中,鳃鳃纪律,良非广之所堪也,故叹惜之。此实文帝有鉴别人才处,广之一生数奇,早为所决矣。 (P129)赏析:对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明人凌约言这样解释:“汉文帝惜广不逢时,自以其时海内乂安,不事兵革,广之材无所用耳。”后人多因其说,而姚氏则是审之以全传中李广的“数奇”和带兵风格,姚氏的见解更为圆通。读后感:史记菁华录是清康乾间人姚苎田所撰的一部史记选评本。它从史记中选取出了五十一篇,并对所选篇目进行大量的删节。在中国古代的史记选本中,它是最受青睐的一部。同时史记菁华录又采用了明清文学批评中最通行的“评点”形式,集文本鉴赏与理论批评为一体,多有独特见解。因而,这部书对我们认识明清史记研究者的文学眼光,启发当代史记文学研究的思路,都是有着重要的价值。姚氏认为,史记一书“洸洋玮丽,无奇不备,汇先秦以上百家六艺之菁英,罗汉兴以来创制显庸之大略”,是学者绝对不可不读,却又“至不易读者”,因此,他“特采录而详阅之,务使开卷犂然,皆可成诵,间加论断,必出心裁”,采用节选加评点的形式,掇史记之精华,使史记的天工人巧和太史公的苦心孤诣呈露于读者面前。看完这本史记菁华录,我大概归结了几点关于姚氏的评点特色。1、 勇于删节,恰到好处。在众多的史记选评本中,史记菁华录是最受青睐的一部。苧田氏对史记抽挹菁华,批导窾卻,倾注了大理的心血和精力,其精妙之处令人拍案叫绝。如项羽本纪只取项羽的发迹称霸过程、鸿门宴、楚汉交锋、兵困垓下直至乌江自刎,略去了天下形势的交待和项羽与其他诸侯关系的记叙,从而使项羽事业沉浮的主线以及项刘争霸的背景明晰化。外戚世家原篇记述汉高祖至武帝五代汉皇的后妃,以正后为主,兼及妃宾,并涉及后妃的亲族,在如此多的人物当中,姚苧田仅选了两位后妃。记后妃,自然要反映宫廷内部的一些情况,这就能使读者看到帝王生活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后妃之间为争宠、争权势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构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的一部分。后妃一旦得宠,其父母兄弟立便会青云直上,这些皇亲新贵往往成为影响王朝政局的重要势力。刘邦死后,诸吕擅权,几乎取代了刘家王朝。司马迁非常重视这个历史教训,他要写到窦皇后的两位兄弟受封后,特意记述了周勃和灌婴的一次谈话,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窦氏兄弟会不会又复效吕氏大事,所以要为两人选择师傅宾客。这里司马迁显然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个重要的教训,而姚苧田的史记菁华录正好领会了司马迁作文之意。在外戚世家一篇中,姚氏仅选录了窦氏和卫氏两位皇后及其亲族的事迹。窦氏以退让被称颂,卫氏因军功而显赫,可以说他们是外戚中最皎皎者,但她们却都能守本份,知礼让。可见姚氏善于把握史记各篇的要旨,能洞彻其章法布局,所以他的删节大多恰到好处,既保持了史记瑰奇闳深的固有风格,又因删节就简而使情节更集中,主线更清晰,人物性格更鲜明。而更可贵的是,经过删节后的文字,并无割裂支离之病,依然脉络贯通、首尾圆融、神气完足,而这些,都与评点相辅相成,成为本书最突出的优点。2、 评点精彩,简洁独到。史记菁华录的评点具有文学意义,有些近似于文学批评,这些评语旨在提炼和阐释史记的精妙之处。书中精彩、独到、简洁的评语不仅向读者和研究者们展示了史记这部巨著各个方面的菁华,而且书中的一些注解对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史记有很大的帮助。 史记菁华录的评点,大致像明清小说评点体例一样,分为夹批、眉批和末评。夹批一般都较为简洁,有的用来疏解字句含义,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然而它又不像注释那样固板,大多紧扣语境,带有主观鉴赏的性质。如项羽本纪中项刘成皋对峙的几段描写,初看起 来笔墨似乎有些游离,史记菁华录则于刘邦的言行下分别标出“能忍一”、“能忍二” “能忍六”,从而提醒读者这个地方是在集中揭示刘邦的性格,更进一步说,又是在解释接下来的垓下大战中刘邦得以成为最终赢家的原因。眉批则字数相对较长,钳入夹批中容易打断阅读进程,又多属题外发挥和宏观归纳,故列于文眉。眉批按其自身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评事和评文两种。评事就是对史记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或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从观点来看,并无多少石破天惊之论。然而姚苎田大多能着眼全篇,不作脱离传文的臆断。如李将军列传中汉文帝曾对李广有这样的 叹息:“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姚苎田则在眉批中提出不同意见:“文帝之言,非谓高帝时尚武而今修文也。文帝时匈奴无岁不 扰,岂不得倚重名将,帝意正以广才气跅弛,大有黥、彭、樊、灌之风,当肇造区宇之时,大者王,小者侯,取之如探策耳。今天下已定,虽勒兵陷阵,要必束之于簿书文法之中,鳃鳃纪律,良非广之所堪也。”评文则是对史记文章的章法布局进行分析评 述,如项羽本纪中钜鹿大战一段,姚氏眉批道:“当是时三字重提,笔力奇恣,冠诸侯略作一锁,下再展开,皆故作奇恣之笔。以末评置于史记菁华录中二十四篇选文末尾,不是每篇都有,运用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内容上类似于眉批,但更富于宏观总结的性质,它们或总评人事,或归纳全传结构布局,阐明史公作传命意。出色描画也。”这很 能启发读者的美学鉴赏,姚苎田用力最勤之处,即在此类评点。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末评: “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合传,同时同国,各见其奇,与他传牵连而书者不同。故传中多作罗纹体,而叙廉颇事则加勤,叙相如事则独赡,一以为诸子之纲维, 一以见恢奇之绝轨也。”这样的总结,给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