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即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_第1页
非典即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_第2页
非典即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_第3页
非典即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_第4页
非典即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定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其中1-6小题为生物,7-12小题为化学,13-16小题为物理)1非典即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通过对该病的病原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它与下列哪一结构相类似A核糖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口 表示32P标记的染色体 曰 表示32P标记的DNA前中后 前中后相对含量21前中后 前中后相对含量21前中后 前中后相对含量21前中后 前中后相对含量21ABCD3下面左表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某绿色植物的氧气释放速度,右表是在某一光照强度下测得的该植物的氧气释放量,那么,这一光照强度是 ( )时间(min)0204060氧气释放量(ml)0103050光照强度(Klux)02468氧气释放速度(ml/h)-1010304050A2 Klux B4Klux C6Klux D8Klux 4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5当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则人体的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6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D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进行7过程太强所导致二、双项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只选一个且正确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不得分,其中1718为生物,1920为化学,2125为物理)17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型和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型糖尿病,对型则无效。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h,然后喝下含100g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h内,定时测定各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图1 葡萄糖反应曲线 图2 胰岛素反应曲线A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阻碍BA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CB患型糖尿病D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18下图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需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B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CT细胞成熟于胸腺,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第二卷 非选择题部分(其中2629为生物,共64分,2932为化学,共64分,3335为物理,共54分)26(14分)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图表示碳在人体内的转移途径以及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流动,请据图回答:(1)若图中的X是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则X是 ;若图中的X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它在效应T细胞内合成,并可干扰、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则X是 。(2) 如果图中g过程是不可逆的,则该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的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为80120mg/Dl,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中枢在 。(3)当人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促进人体哪些生理过程的进行?(用图中字母答)。(4)从高等生物新陈代谢角度看,完成a、b过程的细胞器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怎样的? (5)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能发生c过程的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哪些成分?丙乙 B D CEA 甲eGFH27(14分)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图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1)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D表示 (2)乙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由 组成。(3)丙中兴奋的传递的方向是 (4)中液体叫做 ,可从 中释放到中的物质是 28(20分)下图1中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 和 表示着丝点,1表示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图A细胞名称为 ,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对。与A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细胞名称是_,基因型是_。写出该生物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 。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2中的 。图1中A细胞的变化以及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图B中的 时段。A.78,04 B.47,34 C. 89,45 D.45,8929(16分)阅读下面有关揭开动物冬眠之谜的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动物冬眠是对冬季恶劣环境的一种适应,美国科学家道厄为揭开动物冬眠的秘密做了这样的实验:实验一:1968年3月,从正处在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取3mL血,注射到两只刚苏醒的黄鼠的腿静脉中,并将其放在7的冷房内。几天后,这两只黄鼠又进入了冬眠。同年6月气温25,又从这两只再次进入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取血,并立即注射到另3只处于活动期黄鼠的腿静脉中,结果这3只黄鼠也进入了冬眠状态,同年7月气温28,从这3只黄鼠身上抽取血,并立即注射到另5只处于活动期黄鼠的腿静脉中,结果这5只黄鼠也同样进入了冬眠状态,此外,他还从冬眠旱獭身上抽血,注射到尚未冬眠黄鼠的腿静脉中,结果黄鼠也同样进入了冬眠状态。实验二:从活动期黄鼠身上抽取血液,注射到未处于冬眠状态黄鼠的腿静脉中,但这些黄鼠并未进入冬眠状态。实验三:将21只实验黄鼠分为三组,各装上一只热敏电阻小温度计。三组黄鼠分别注射了旱獭的冬眠血液、黄鼠的冬眠血液、活动期黄鼠的血液。经过几天观察,发现凡注射冬眠动物血液的实验黄鼠体温都下降了(这是冬眠的现象之一),另7只注射活动期血液的黄鼠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随后,又将三组黄鼠全部放入冷房中,发现14只接受冬眠血液的黄鼠全部进入冬眠状态,而另7只注射活动期血液的黄鼠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并未进入冬眠期。(1)冬眠结束时,黄鼠体重有明显下降。其下降主要是体内 物质减少的缘故。(2)实验一、二说明了 。从实验一、二、三可知冬眠血液引起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与季节和温度的关系为: 。(3)为了查明诱发冬眠的物质究竟是存于血细胞中,还是存在于血清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材料用具(部分):离心机、冬眠动物的血液、黄鼠若干只。实验步骤: 预期结果及结论: 生物部分答题卡:一、选择题(16为单选,1718为双选)题序1234561718答案二、非非选择题26(14分)(1)_ _ (2) _ _(3)_ (4) _(5) _27(14分)(1)_(2)_ _(全对给2分)(3)_(4)_ _ _28(20分除标明外每空3分)_ _ _ _ _(2分) _ _29(16分)(1)_(2)_ _。(3)_ _ _。预期结果及结论:_; _;_。(4分)一、选择题(16为单选,1718为双选)题序1234561718答案AADCBCABBC26(14分)(1)胰高血糖素 干扰素 (2) 肌肉(骨骼肌)细胞 下丘脑(3) g、h、c (4)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5)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7(14分)(1)传出神经(2)突触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对1项给1分,全对给2分)(3)从GFH(答对FH也给分)(4)组织液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28(20分除标明外每空3分)极体 0 次级卵母细胞 AABBdd或ABd BdXa、bdXA、BdXA、bdXa(2分) A C29(16分)(1)储存物质(脂肪)(2)处于冬眠状态动物身上的血液中,具有一种诱发动物冬眠的物质,该物质能使活动期动物进入冬眠状态 冬眠血液引起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与季节和温度无关。(3)用离心机将冬眠动物的血液分离成血细胞和血清 取黄鼠若干只平分为二组并编号,分别向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