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检修无损检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装置检修无损检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装置检修无损检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装置检修无损检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装置检修无损检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 DQLH ARGG JSCS 10 2010 xx公司180万吨 年ARGG装置检修工程 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xx公司 xx项目经理部 2010年7月14日 版次 第A1版 目目录录 1 1 无损检测技术要求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1 1 2 2 主要检测方案主要检测方案 1 1 3 3 检测部位表面质量要求检测部位表面质量要求 1 1 4 4 检测时机检测时机 1 1 5 5 检测工艺流程检测工艺流程 2 2 6 6 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 RTRT 工艺 工艺 4 4 7 7 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 PTPT 工艺 工艺 1010 8 8 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 MTMT 工艺 工艺 1111 9 9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要求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要求 1313 1010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1414 1111 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1414 1212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1515 1 无损检测技术要求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1 检测比例要求 A 本工程无损检测主要是工艺管线焊缝的检测 再生斜管固定口的探伤 进口烟道 焊缝的探伤等 检测比例要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 B 抽检时以每一种管线号为基准对每名焊工所施焊的不同材质 不同规格的焊接接 头按设计要求进行抽检 C 对管道焊缝返工扩检应执行 GB50235 97 中的下列规定 当抽样检验未发现需要返修的焊缝缺陷时 则该次抽样所代表的一批焊缝应认为全 部合格 当抽样检验发现需要返修的焊缝缺陷时 除返修该焊缝外 还应采用原规定方 法按下列规定进一步检验 a 每出现一道不合格焊缝应再检验两道该焊工所焊的同一批焊缝 b 当这两道焊缝均合格时 应认为检验所代表的这一批焊缝合格 c 当这两道焊缝又出现不合格时 每道不合格焊缝应再检验两道该焊工的同一批焊缝 2 主要检测方案主要检测方案 1 对于本装置中工艺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检测一般采用常规 射线检测为主的检测 方法 2 工艺管道检测有困难的固定焊口 容器类焊缝等可采用 射线进行双壁单影或 双壁双影透照 3 对于大壁厚 单壁 25mm 工艺管道对接焊缝可采用下列检测方法 A 周向 射线或 射线周向一次曝光 B 射线双壁单影透照 3 检测部位表面质量要求检测部位表面质量要求 1 进行检测作业前 必须对被检焊缝的表面质量进行确认 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进 行检验 2 射线检测部位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以不掩盖或不影响内部缺陷显示作为是否修磨处 理的限度 4 检测时机检测时机 1 检测对象应经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 方可进行检测 2 设计文件有要求的 按规定的时机进行无损检测 3 对于返修部位应在返修后及时复探 4 材质为合金钢的对接焊缝必须焊接完成 24h 后 才能进行检测 5 检测工艺流程检测工艺流程 1 射线检测工艺流程 检测人员 设备确 定 检测委托 复核部位 射线透照 底片评定 审核 暗室处理 签发检测报告 交付顾客 制定工艺 射线防护 返工 档案室 统计工作量 不合格 外观检查合格 委托 不符合要求 审核 废片或扩探 过程监督 2 渗透检测工艺流程图 检测人员 设备确定 检测委托 复核部位 检测准备 预处理 渗透 清洗 显象 观察评定 签发检测报告 记录 交付顾客 交付检测班组 制定工艺 返工 归档 统计工作量 过程监督 委托单 审核 审核 不合格 证 复验或扩探 委托 不符合要求 外观检查合格 6 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 RT 工艺 工艺 1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 选用 AB 级 2 检测设备与器材 检测设备 250 300kV 定向 250kV 300kV 周向 X 射线机 机胶片类型 柯达胶片 AA400 象质计灵敏度 按 JB T4730 2005 中要求进行选择 增 感 屏 铅箔增感屏 射线前后屏为 0 02 0 2mm 根据不同的电压 kV 值进行 选择 3 透照方式 象质计的选用和摆放位置 见表 23 4 训机要求 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规范训机 严禁违章操作 每次训机必须达到满幅的 80 以上 5 曝光参数的选择 依照 JB4730 2005 中的要求 当焦距为 700mm 时 曝光量不得低于 15mA min 当 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 6 透照方法的选择 A 对于管径 100mm 以下的管道焊缝 且 T 8mm b 焊缝宽度 D0 4 时采用双 壁双影法透照 分两次相互垂直方向透照 椭圆间距应在 1 倍焊缝宽度左右为宜 椭圆成像方法 采用位移法 其位移计算公式 L qb L L 2 1 式中 L 位移距离 L1 焦点到工件表面距离 规格 mm 透照方式象质计选用摆放部位 T 8mm b D0 4双壁双影 100 T 8mm b D0 4垂直透照 胶片侧或射源侧均可 100 711 双壁单影 或周向 胶片有效长度 1 4 处或在圆周上等 间隔地放置 3 个象质计 活动口 单壁单影 或周向 胶片有效长度 1 4 处或在圆周上等 间隔地放置 3 个象质计 711 固定口双壁单影 R10系列象质 计 胶片有效长度 1 4 处 L2 工件表面到胶片距离 b 焊缝宽度 b D0 4 q 椭圆开口宽度 B 对于管径 100mm 以下的管道焊缝 若 T 8mm b 焊缝宽度 D0 4 时 采用 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 此时一般应相隔 120 或 60 透照 3 次 C 对于 100mm 711mm 的管道焊缝和 711mm 的固定焊口 采用双壁单投影 法透照 其每次透照长度计算见下式 L3 D0 N 式中 D0 环焊缝外径 N 每道焊口透照底片张数 既可查表又可计算 D 对于 711mm 的活动焊口 可利用周向 X 射线机 采用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 7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及透照厚度比 JB4730 2005 规定 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为 AB 级 管径为 100 到 400 之间时 透照厚 度比 K 为 1 2 管径大于 400 时 透照厚度比 K 为 1 1 8 焊缝透照底片张数的计算方法 ADN 500 执行 SH3501 2002 规范 抽查比例和检验长度按每条焊缝的长度计算 B500 DN 100 每道焊缝的透照次数 N 的计算方法及过程如下 双壁单影法中 N 的确定 依据 JB4730 2005 规定和上图 其计算公式见下式 N 1800 a 1800 Sin 1 D0Sin F D0 Cos 1 1 K 1 T D0 K a 式中 N 透照底片张数 射线束半辐射角 横向裂纹检出角 K 透照厚度比 F 焦点到胶片距离 mm D0 环焊缝外径 mm T 壁厚 mm 当 D T 1 30 时 可使公式 Cos 1 1 K 1 T D0 K 简化为 Cos 11 K 透照方式和透照焦距如表 24 C 工艺管道各种规格每道焊口的拍片数量 序号管径张数有效长度 mm 1 设备 n 200 260 2 管道 81310256 3 管道 7119249 4 管道 6608260 5 管道 6308247 6 管道 5307238 7 管道 4786250 8 管道 4266222 9 管道 3776197 10 管道 3256170 11 管道 2736143 12 管道 2196115 13 管道 168688 14 管道 159684 15 管道 141674 16 管道 114660 序号检件规格透照方式透照焦距 mm 1DN 500 双 单壁单影 650 2 500 DN 100单壁单影 D0 150 3DN 80 双壁双影 600 17 管道 108657 18 管道 892 注 以上数值为采用双壁单影法透照时计算出的透照张数和有效长度 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 像时一般应相隔 120 或 60 透照 3 次 采用单壁单影法周向曝光时 此时 K 1 底片有效长度可依 片长而定 9 RT 编号方法如图 20 图 21 图 22 所示 注 1 底片示意图中各字母的含义 A 区号 B 管号 D 焊口号 A B D RX KX JB4730 2005 00 Fe 00 E1E2 W H 图 21 100mm 钢管环缝双壁单影透照标记带示意图 图 20 20mm 60mm 钢管环缝双壁双影透照标记带示意图 图 19 76mm 89mm 钢管环缝双壁双影透照标记带示意图 A B D E RX KX H JB4730 2005 00 FE 00 A B JB4730 2005 00 FE 00 D E RX KX E 片位号 RX 返工标记 X 返工次数 H 检测日期 KY 扩探标记 Y 扩探次数 W 焊工号 中心标记 小管径用 2 识别标记包括区号 管号 焊口号 片位号 返工标记 扩探标记 返工次数 扩探次数和 检测日期 定位标记包括定位中心标记 搭接标记 3 标记摆放要求齐全 规范 距离焊缝边缘 5mm 以上 紧贴于工件表面与胶片之间 若业主对此 有特殊要求 则另行约定 执行 4 检测状态的标识符号 合格 返工 复验合格 位置 距焊缝边缘 100mm 范围内 方法 有色记号笔标注 10 暗室处理 暗室处理采用自动洗片机为主 手洗为辅 手洗操作方法见下面的操作程序 A 显影 显影方法 手工槽洗 显影温度 20 2 显影时间 4 6 min 注意事项 显影前 测量显影液温度 充分搅动显影液 显影中 应不时作垂直方 向的抖动 B 停显或漂洗 停影液 水 停影时间 2 3min 强力抖动 C 定影 定影温度 16 24 定影时间 10 15min 注意事顶 a 定影前 测量定影液温度 充分搅拌定影液 定影刚开始 要多次抖动 之后 每 隔一定时间抖动一次 b 使用的定影液与新液相比 当定影时间为新液所需时间的两倍 视为失效 更换新 液 D 水洗 水洗温度 16 22 水洗时间 15 30 min 水质要求 流动 清洁 水洗程序 后水洗的底片放在流动水的后面 E 干燥 干燥方法 视环境温度选用自然干燥 干燥程序 润湿 滴离 干燥 润湿液 洗洁精水溶液 润湿时间 1 min 注意事项 底片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11 底片评定 A 设备环境条件 评片室单独设置 室内光线暗淡 室内照明不在底片上产生反射 光 冷光源强光观片灯应有足够亮度 观察黑度 4 0 且亮度可调 B 底片质量要求 a 灵敏度检查 象质计影象 型号 规格 摆放位置 象质指数 Z 达到 JB4730 94 的表 5 3 规定的要求 b 黑度 D 检查 c 标记检查 齐全 规范 位置适当 距焊缝边缘大于 5mm d 伪缺陷检查 有效评定区域不允许有伪缺陷影象 e 背散射的检查 较黑背景上 不得出现较淡的 B 的影象 C 底片评定 严格按照 JB T4730 2005 标准对底片进行正确质量等级评定 D 检测信息反馈 以返工通知单形式及时 准确地与委托单位 相关部门反馈检测 结果 以委托形式按规定进行扩探 复验 E 资料整理 底片整理 先排序后装袋 同一焊口的底片 按检测位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同管号 的底片 按焊口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同区的底片 按管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依次排序 填袋 装袋 捆扎 归箱 报告签发 按容器编号 管号 规格 分区域出具报告 报告摆放次序 射线探伤一览表 射线探伤综合报告 射线探伤报告 射线种类底片黑度 D 灰雾度 D0 X 射线2 0 4 0 射线2 0 4 0 0 3 资料审核 对照底片袋上记录的内容 审核底片的质量 审核焊缝质量等级评定 依据检测委托单要求 审核检测比例 扩探比例执行情况 返工复验片与一次片位置的 一致性 报告 底片的符合性 资料内容的准确性 签字人员资质的符合性 报告发放 必须及时准确 真实可靠 字体清晰 专业术语规范 报告内容符合 JB T4730 2005 中 的规定 7 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 PT 工艺 工艺 1 渗透检测方法 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 快干湿式显像剂 VC S 2 检测设备 A 检测剂 渗透剂 DH RS 清洗剂 丙酮 HD BS 显像剂 HD EV B 对比试块 镀铬试块 3 检测环境 当被检部位温度低于 15 时 应先做对比试验 检测剂易燃 易爆 严禁明火 检 测剂有毒 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 观察迹痕在被检表面可见光照度大于 500lx 条件下 应有充足的光线和照明 4 操作工艺 操作步骤方 法温度 时间 min范 围 喷距 mm 注意事项 预处理 表面清理 预清洗 检测部位四 周外扩 25mm 1 干燥 2 检测面不被污染 渗透 喷涂 刷涂 15 50 10 1 检测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 2 渗透过程中 保持润湿状态 3 环温低于 15 用对比试块修 正时间 清洗擦拭 检测面全 部擦净为 止 1 不得往复擦拭 2 不得用清洗 剂冲洗检测面 3 防止过度清洗或清洗不足 干燥自然干燥 5 10 显象喷涂 7 30 300 40 0 1 施加前摇均 2 依次薄而均匀喷涂 3 喷涂方向与检测面夹角 30 40 4 禁止在检测面上倾倒显象剂 观察 肉眼 借助 5 10 倍放大 镜 0 30 1 观察时机在显象施加后 2 检测面可见光照度大于 500lx 复验同上 1 操作方法有误 2 返工部位 后处理布 纸擦除 检测面操作 环境 1 残余显象剂 2 检测废弃物 5 PT 编号方法 区号 容器编号 管号 焊口号 6 检测状态标识 合格 返工 复验合格 7 缺陷显示迹痕的判别 A 缺陷显示迹痕 除确认外界因素或操作不当造成的显示迹痕之外 其它任何大于 等于 0 5mm 的显示迹痕 B 线性缺陷 长宽比大于 3 的缺陷显示迹痕 C 圆形缺陷 长宽比小于等于 3 的缺陷显示迹痕 D 横向缺陷 缺陷显示迹痕长轴方向与被检件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等于 30 E 纵向缺陷 缺陷显示迹痕长轴方向与被检件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小于 30 F 一条缺陷 同一直线 间距 2mm 至少 2 条缺陷显示迹痕视为一条缺陷 长度 为各条缺陷之和加间距 8 缺陷显示迹痕等级评定 A 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任何裂纹 白点 B 不允许超标的缺陷 单位 mm 缺陷显示累积长度等级评定 评定区 35 100 圆形缺陷 1 5 4 5 8 大于 级 线性缺陷不允许不允许 L 4 大于 级 C 执行标准 JB T4730 5 2005 D 合格级别 级 E 检测记录 依据检测批次 分区按管号填写 在管段图上标注检测位置 草图示 意缺陷位置 9 检测报告的签发 依据检测委托单 记录 按管号分区出具检测报告 一式四份 交甲方 2 份原件 施工部和 QA QC 部 1 份复印件 检测自留 1 份复印件 由 PT 级人员签发 审核渗透检测报告 摆放次序 PT 委托单 PT 综合报告 渗透报告 8 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 MT 工艺 工艺 1 检测对象 容器 管道焊缝表面或其它需要做磁粉检测的部位 2 探伤仪 磁轭式磁粉探伤仪 MP A3 3 灵敏度试片 A1 30 100 4 磁化方法 交流电磁轭式纵向磁化 5 通电方式 连续法 6 通电时间 1 3s 7 磁化方向 每一检测区域独立磁化次数 2 次 磁化方向相互垂直 8 磁悬液 A 磁悬液配制 按磁膏使用说明检测前 现场配制 搅拌均匀 B 磁悬液组分 黑磁膏 水 防锈剂 C 磁悬液浓度 10 20g l D 磁悬液施加方法 喷涂法 E 施加磁悬液注意事项 磁悬液在通电时间内施加完毕 磁悬液流速以不破坏成形的磁痕显示为度 先停施 液 后断电 时差 1s 9 有效磁化区域 两磁极连线两侧各 50mm 范围内 多次磁化 相邻磁化区域应有 至少 15mm 重叠 10 磁粉检测灵敏度的校验 将试片有人工缺陷的一面紧贴检测面摆放在磁化区域中 用透明胶带四周固定 但 不覆盖人工缺陷 一边磁化被检工件 一边施加磁悬液 试片上人工缺陷磁痕能清晰显 示 说明检测灵敏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11 现场检测操作 按 MT 工艺流程进行 12 磁痕的观察 识别 A 观察方法 肉眼或借助 5 10 放大镜观察 B 环境要求 检测面可见光照度 500lx C 缺陷磁痕 除确认磁痕是非相关磁痕显示外 其它长度大于等于 0 5mm 磁痕显示 均为缺陷磁痕 D 线性缺陷 长宽比大于 3 的缺陷磁痕 E 圆形缺陷 长宽比小于等于 3 的缺陷磁痕 F 横向缺陷 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被检件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等于 30 G 纵向缺陷 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被检件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小于 30 一条缺陷 同一直线 间距 2mm 至少 2 条缺陷磁痕视为一条缺陷 长度为各条缺 陷之和加间距 13 缺陷磁痕等级评定 A 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裂纹和白点 B 不允许超标的缺陷 单位 mm 缺陷显示累积长度等级评定 评定区 35 100 圆形缺陷 1 5 3 0 4 5 大于 级 线性缺陷不允许不允许L 大于 级 C 执行标准 JB T4730 2005 D 合格级别 级 14 检测记录 按检件类型 检测批次 记录所有缺陷磁痕的尺寸 数量 产生部 位并图示 采用胶带法对缺陷磁痕做永久性记录 15 复验 A 复验时机 检测结束时 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 检测中 操作方法有误 返工部位 有疑义或认为需要 B 复验方法 同原方法 16 检测报告的签发 依据检测委托单 记录 按检测批次 检件类型出具 MT 报告 一式四份 交甲方 2 份原件 施工部和 QA QC 部 1 份复印件 检测自留 1 份复印件 由 MT 级人员认真规范地签发 审核磁粉检测报告 摆放次序 MT 委托单 MT 情况一览表 MT 报告 9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要求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要求 1 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国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颁发的检测资格证书 2 级检测资格人员只能在 级或 级以上资格人员指导和监督下从事检测操作 检测结果评定和报告签发及审核由 级或 级人员承担 3 检测人员应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 保养工作 执行安全防护制度 4 检测人员的校正视力不低于 1 0 并要求评片人员距离 400mm 能读出高为 0 5mm 间隔 0 5mm 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5 无损检测人员要牢固树立 质量第一 的观念 做到不漏检 不误判 严格执行 检测标准 6 无损检测人员在实施检验前 须了解和熟悉有关监察规程 验收标准 技术文件 要求 熟悉被检工件的规格 材质及其制造工艺 焊接工艺 检测工艺 10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10 1 实行质量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施工队队长是本 队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是本专业质量责任人员 各部门负责人 要按分工认真履行质量职责 施工中严格按国家 行业 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 管理与验收 10 2 技术交底 制 对关健工序的施工 在开工前 必须由技术质量部门组织对 施工队进行交底 一般工序由施工队技术员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 并做好技术交底记录 10 3 贯彻质量 三检制 及 质量大检查 制度 检查前 先明确检查内容 抽查 数量 检测方式 检查量具及允许偏差值 10 4 为认真贯彻 质量第一 奖优罚劣 的方针政策 把工程质量好坏与经济效益 有机结合起来 项目部除按照本工程成本核算计奖外 另设专项质量奖 用于奖励对提 高工程焊接质量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并坚持以教育为主 以精神鼓励为辅的原则 10 5 贯彻 质量分析会 制度 每月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 认真分析从施工现场收 集到的各种不合格信息 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排除质量隐患 10 6 贯彻 工序交接 制度 工序交接时 必须由相应专业的专职质检员与上 下 道工序的负责人到现场进行交接品的质量验收 避免上道不合格品转入下一道工序 10 7 实行 全过程监督 制 本专业的专职质检员每天挂牌在施工现场巡视 加大 监督力度 10 8 实行 质量一票否决 制 对于质量低劣的产品 质检人员可独立行使质量否 决权 对施工责任单位发出 黄牌 或 红牌 警告 并责令其整改 直至合格为止 10 9 认真执行业主和监理公司下发的质量管理及监督制度 对业主及监理代表检查发现的质量问 题均应不折不扣进行整改 直到合格为止 11 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作业内容和正 确程序说明 1 管道检测 2 再生斜管焊缝检测 3 进口烟道检测 4 2 个余锅 膨胀节焊缝检测 5 1 个小旁路膨胀节焊缝检测 事故名称触发原因削减和控制措施 物 体 打 击 高处不稳妥物体坠落 作业中工具脱手坠落 清理高处废弃物 安全使用工具 设置警戒标识 起重伤害 起重吊物坠落 绑扎不 合格 违章指挥 吊装 物上配件没有固定 坠 落伤人 吊装应进行技术方案和安 全注意事项交底 决不允 许超负荷使用吊装绳索和 吊装滑轮 高空坠落 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或 安全带系挂不符合安全 要求 作业现场有孔 坑 洞 防护措施不完 善 没有警示标示 安全带系挂要符合安全要 求 完善作业现场有孔 坑 洞 防护措施 设警 示标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