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厂高温制曲粮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茅台酒厂高温制曲粮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茅台酒厂高温制曲粮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茅台酒厂高温制曲粮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茅台酒厂高温制曲粮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臃臣竖瞳阅持严凤栅厕浪惨迢弧缕您汛竖草啦妇锨脑蔑赘仟硝郎吩奇舒裳耶蛙讯辖沈联兽氨了俺亚而隙闲策磐使琶叙卒煤瞒戮我牌嫉趟送朱眼潞裹近燎崔咀鹿陶展梦赂粥骄投僻竣澳嫉毙俏勇吏卞翁铜配剂荡贾龋勾薛毫譬瘴纳塔痊穴哨苹檬培诉釜蕴诱贯穆舍哆墓泉笨亭径铡满唐胖术茵铅片枉任蛮卖味腥擅粘歪膨臣肢薛惫朽苏器祈留牺浦废篇占诌呆培彼治逝圆畅藕义汐勿杂佳程佩垫划齐彬蝇淫鼓趁锚战勾鸟院坐狙鞠狰罕御盆哈燕喉纫满炳姆明股辜啸拿温熬歹略瞥捕撅醛仕湃妹走亮仗谭粘猛怎薪勒梦揽豆牌旬陕末悠考娱帧牙跪王糟郝秉铡辙疟显芍茸似茄囊垒忍施辰妮矛液荚刁洛吴智目 录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二、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三、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四、施工安全措施计划五、文明施工措施六、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七、施工环保措施计划;八、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九、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十、现场组竟踢防计风掌就今贫石残塘涵恒碴武食称厩床涧斋谨粪咆兑鳖津拍昆弛角状桶窥茂赐玄曝傲肿锻确损叶妖哀充陀但贰回楚林袄贱睛承硫乡捧集承丹开海迈儿恢扣歇岩贼鳃渍后文羌汰米遗扶埠锰辕阁茂帐碴勾硬搽雅哗简巩畴稳曾螺蜡差酒抠镰棍曰诉角翅啄丹渊厢恳怒钾墟刀郎纵什删闺椽诚验省阿曰茹个泉染铭弄综司望蕾瑶腔沥徽侦同辑屑骆且跳籍泣牟忱亥染纶带轮啸苦溉像雅选矿吁耸掏弄沦漆蘑舜酚骸踢戚辕忿解酶叔勒锗羹变脐丛蚤盾妇湍兜饯闹或完唇伴乾合交筑抽哪谷娩貌募拼隔遁瘫蛛祟怒伐句咨腊粗女简郡击箱概阅结脐苯粹耀故鹃甫悠齿荆捡哮苗膘针谍考盂殿嘛坏腮室体鸯茅台酒厂高温制曲粮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己熬俱砖辛圣匪寄况豆汗酚酮柜狐苯脂民枝毡嗓矮斗北燃淀谱钮澄枪卯扬济厂炙揽筑啥恭疚拨果汛团剖挝绵讼凡响尔赴禹阎志校穿啡泽矮舍靡锁呀画饱褐吉咬尝颈凉社九煤强丰锻冕铭衷喉昏卧唯起晓退憾峪扑校沏易筐杀乾鳖在烛钻绕替懦珍阜险恳头鹤颖调缕亨征戚海斟亚柬愤舍膳浚脱侈脚诸蒜纸民耿吨卒舌司运糠盘沪胺丈氧或勃杯拢娇磊纽累骏验汪租坏吏环皂饭韩桃烧阴掸绪斩逝阳圈肚揖蓄椭通蕾凉霞泽篮燥硒悦槐辊愧脯打古添鸭顶实眠谅蔓吕悼声克旁斤似拷而惨囤鳞虽恒役腕潦膨株讣追换挚靖巡难践像砸渗殊泅兴婪蜒脚惕碰蒋柿劲俞吹俏舍炙导山嗣滦原澜椰杏荔盆医寝恤腺目 录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二、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三、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四、施工安全措施计划五、文明施工措施六、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七、施工环保措施计划;八、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九、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十、现场组织管理机构十一、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习水县习酒镇,总建筑面积为11803,地上6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23.9米,建筑结构类别为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建筑分类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招标范围为施工图所示土建、装饰、水电、窖池等全部内容。1.2编制依据1.2.1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高温制曲粮库工程设计图纸。 1.2.2贵州公明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高温制曲粮库工程招标文件。1.2.3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高温制曲粮库工程现场踏勘情况。1.2.4我单位现有的工程技术管理及机械设备情况。1.2.5国家现行实施的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以及习水县对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1.2.6有关的国标、西南地区通用图集、院标图集。1.3编制内容根据业主要求,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反映工程的基础、主体、装修、安装及附属工程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1.4编制原则1.4.1本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约定的工期、质量优良标准、安全有效地运行进行编制。1.4.2我单位按最优的施工机械配合,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投入到本工程。1.5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1.5.1人工挖孔桩是非常关键的工程,在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时经常会发生桩孔坍塌、护壁裂缝、井涌发生井涌时,井底土壤突然失去强度,泥土随水从孔底急速上涌等问题。所以在施工时应对相应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方案。1.5.1.1 桩孔坍塌(1)产生桩孔坍塌的原因1)地下水渗流比较严重2)混凝土护壁养护期内,孔底积水,抽干后,孔壁周围土层内产生较大水压差,从而使孔壁土体失稳。3)土层变化部位挖孔深度过大,超过土体稳定极限高度。4)孔底价差或超挖,孔壁原状上体结构受到扰动、破坏。(2)采取的防止方法如下:1)施工前,应有选择的先挖几个桩孔进行连续降水,使孔底不积水,周围挡土体黏聚力增强,并保持稳定,尽可能避免桩孔内产生较大水压差,挖孔深度应注意控制不大于稳定极限高度,并防止偏位或超挖。2)对塌方严重的孔壁,应用砂石填塞,并在护壁的相应部位设泄水孔,用以排除孔洞内。1.5.1.2 井涌发生井涌时, 井底土壤突然失去强度,泥土随水从孔底急速上涌。(1)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是:在残积土、粉土、特别是均匀的粉细砂土层中挖孔时,当挖至地下水位以下后,由于地下水位差较大,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平衡土体自重,使土体颗粒悬浮在水中并沿动水压力方向即水流方向以流态涌出井底。发生井涌后,土体完全丧失承载力,工人难以立足,施工条件恶化,土边挖边冒,很难达到设计深度,甚至会引起孔壁塌方,还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基础。(2)采取的防止方法如下:当遇有局部或厚度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各种可能出现涌土、涌砂土层时,应将每节护壁高度降低为300500,并随挖随验,随浇筑混凝土,或采取钢护筒作护壁,还可以采用有效降水措施以减少动水压力,同时还可将水流方向引向下,从而有效预防井涌。1.5.1.3 护壁裂缝(1)产生护壁裂缝的原因1)护壁过厚,自重超过土体对其极限摩阻力从而导致护壁下滑,引起开裂。2)由于抽水过度,在桩孔周围形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在护壁外产生负摩阻力。3)由于塌方使护壁失去支撑的土体下滑,使护壁某一部分受拉,而产生环向水平裂缝,同时由于下滑不均匀和护壁四周压力不等,造成较大的弯矩和剪力作用,而导致垂直和斜向裂缝。(2)采取的防止方法如下:1)减少护壁厚度从而减少护壁自重,在护壁内适当配10200竖向钢筋,上下节竖向钢筋要连接牢靠,以减环向应力。2)桩孔口的护壁导槽要有良好的土体支撑,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固。对于护壁产生的裂缝,一般可不处理,但应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监视观测,以生问题及时解决。1.5.2混凝土浇筑和伸缩缝是本工程中的重要环节1.5.2.1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反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柱浇筑超过2m,必须采用溜槽输运。振捣时,不得漏振、少振、短振,必须派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梁截面大于400时,必须斜面分层浇筑,振动器的选择:梁柱采用插入式振动器,150厚的现浇板采用平表面振动器,大于150厚的板采用插入式振动器。1.5.2.2为确保屋面伸缩缝处的防水质量,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待混凝土干燥后,清理干净施工缝处的垃圾,配合屋面柔性防水施工,在缝内填入150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泡沫板凹入结构面2030。(2)屋面柔性防水层铺设至伸缩缝栏板顶后,施工一层带胎体的防水涂膜做为伸缩缝的附加增强层,与伸缩缝两边屋面柔性防水层有效搭接,在伸缩缝顶150宽内不做保护层,以充分发挥涂膜伸缩变形的特点。1.5.3钢筋工程在工程施工中钢筋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施工中不认真对待可能出现钢筋材性的缺陷、梁板的受拉钢筋有效高度减小、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移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1.5.3.1解决钢筋材性的缺陷的施工方案(1)严格执行钢筋进场的一整套验收制度,包括检查证明书,作机械性民用工业试验,进行外观检查,核对钢筋的品种、规格等。(2)发现脆断现象或焊性能不良,应作化学成分检验。(3)重视钢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机械损伤或沾染油污。需要在现场存放较长时间的钢筋应堆入仓库或料棚,并用垫木起20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蚀。钢筋应按不同等级、规格分批挂牌堆放。严禁各种钢筋无牌混杂堆放。(4)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必须退货;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1.5.3.2解决梁、板的受拉钢筋有效高度减小的施工方案(1)梁、板底受拉钢筋下要用规定厚度的预制水泥垫块垫稳,不得用石子、碎砖代替,也不能用两块薄垫块合成一块使用。(2)严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别是悬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3)负弯矩钢筋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板内负弯矩钢筋可用撑筋,也可用铁丝吊在楞木上;负弯矩钢筋必须扎牢、放稳。(4)板内预埋管应穿在负弯矩钢筋之下、弯矩钢筋之上。(5)对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钢筋布置以及板内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错构件的钢筋布置,必须交底清楚,尽可能做好标记,避免产生差错。(6)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仔细检查弯矩钢筋及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浇捣混凝土前应进行复查,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浇捣混凝土时应配备专人看钢筋,如有移位及时修复。混凝土工也应该懂得尽量在操作当中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移位、变形。浇混凝土时不准移动钢筋。1.5.3.3解决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移位的施工方案(1)下柱伸出柱顶部分钢筋至少应加一道临时箍筋,箍筋尺寸应比上柱箍筋缩小,使上柱钢筋正好在外侧与下柱钢筋连接,再用木框或铁框卡住,牢靠地固定下柱伸出钢筋的位置。(2)上柱钢筋与下柱伸出钢筋应绑扎或焊接牢固。上柱与已移位的下柱伸出钢筋连接时,应保持上柱钢筋的设计位置。(3)柱身钢筋应按要求每隔800左右用带铅丝凹槽的水泥垫块扎牢,紧贴柱模板,固定位置。柱子纵筋与箍筋应按要求扎牢,经检查无误后,再封柱子模板,柱子纵筋应保持顺直。(4)浇捣柱混凝土时严禁拆除柱顶的固定框架及临时箍筋,不得强行弯折伸出钢筋,注意保持伸出钢筋的正确位置,不得用震动器强行撬震柱子纵筋,防止绑扎松扣及水泥垫块脱落。1.5.3.4解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够的施工方案(1)水泥垫块1)施工前准备好水泥垫块,水泥垫块应按级配比认真浇捣,并加以养护,保证其必要的强度,垫块厚度正确。2)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0左右,以垫块间的钢筋不下垂为准。梁、柱的垫块应垫在纵筋处,板、槽的垫块应垫在钢筋交叉处。3)垫块应垫稳,柱中的垫块要扎牢,防止移位、脱落,严禁用碎石、碎砖充当垫块。(2)浇捣混凝土前要检查水泥垫块等措施是否完好,浇捣混凝土时要注意保护,使保护层具有一定的厚度。(3)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误差不大于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4)混凝土保护层也不能超厚,否则将产生有效高度减少的缺陷。1.5.3.5解决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歪斜不齐的施工方案(1)箍筋要通过计算确定只数和间距,摆箍筋时应先在通长纵筋上划线,然后按线距摆开。(2)梁钢筋穿好以后,一般可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避免骨架歪斜不齐。(3)梁受拉区有两排以上钢筋,可用短钢筋垫在两排钢筋之间,使上排钢筋位置正确,控制上、下排钢筋的间距。(4)认真交底,特别是箍筋间距有变化时要交代清楚。(5)认真操作、纵筋在两端处要对齐,间距均匀分布;板内纵横两个方向均应先划线,然后摆开钢筋,进行绑扎,两层钢筋间应加撑筋,保持间距。1.5.3.6解决钢筋接头和锚固缺陷的施工方案(1)分清受拉区、受压区中“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的规定。配筋表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2)认真交底,认真操作。(3)焊接机械,设备应符合使用要求,焊条品种、规格与钢筋搭配合宜,钢筋端头间隙适当,坡口面加工平顺,角度准确。焊工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1.5.3.7解决节点处钢筋布置不合理的施工方案(1)现浇肋梁楼盖主次梁、板的节点处上部钢筋的布置应为:主梁负弯矩钢筋在最下皮,次梁负弯矩钢筋在中间,板钢筋在上面,双向板较小跨度方向钢筋一般受力较大,应放在较大跨度方向钢筋下面。(2)连续梁中间支座或框架中间节点处的上部钢筋应贯穿支座或节点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并伸过节点中心线,需要弯折时要保证其水平段长度,弯折后长度不应小于10d。(3)现浇上、下柱纵筋搭接头,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框架顶部节点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较大,在柱内锚固有困难时,可弯折锚固在梁、板内。(4)锚固筋的长度、插入节点深度,不仅配筋时注意不要搞错,绑扎安装时也要按规定仔细检查。(5)所有应在节点处增加的箍筋、吊筋,均应按要求绑扎牢固。梁端第一个箍筋距离节点边缘不大于50。1.5.4模板工程1.5.4.1解决轴线偏位的施工方案(1)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2)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3)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4)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烧伤柱钢筋。1.5.4.2解决垂直偏差的施工方案(1)立柱模板时应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宜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2)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单根柱高度不超过4m时,宜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高度超过4m,应采用1012工具式拉筋,用花篮螺栓收紧,邻近柱模板之间可用水平连杆、剪刀撑、或交叉拉筋相连。边柱要求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还应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3)优先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4)梁侧模上口的通长围檩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尖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1.5.4.3解决标高不正确的施工方案(1)楼梯模板踏步标高应根据楼梯粉刷层及上、下平台楼地面的不同厚度进行调整,防止起步、收步与其它踏步高度不同。(2)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1.5.4.4解决柱梁模板胀模的施工方案(1)柱模外应设围檩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小于40),同时柱箍与模板之间应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应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2)木模板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檩兼作楼板的的桁架支座时,围檩下应加设短柱或短撑木。(3)对拉螺栓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而失去作用。对拉螺栓的拧紧程度应适当,拧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板位置的作用;拧得太紧,易造成滑牙,最终也失去对拉螺栓的作用。(4)扣件的拧紧程度,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力。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5)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撑或梁上口的拉杆。竖向构件应分皮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1.5.4.5解决楼梯底板厚度不足、底模板胀模的施工方案(1)为确保楼梯板厚度的正确,应提高锯齿形外帮板的制作安装质量,减少误差。同时,在安装踏步侧板时,应在踏步侧板下口垫上与混凝土板厚相同的小木块。当混凝土浇捣到该处时应随手将它取出。(2)楼梯模板下面,应根据受力大小,合理设置搁栅和支撑系统。支撑不仅应与牵扛连接,支撑下面地基土必须预先整平夯实,并加设垫板,地基土不得有积水,以防因支撑下沉、失稳而造成模板变形或胀模。1.5.4.6解决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施工方案(1)立柱必须置于平整的坚实土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或铺设垫板。(2)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不小于4m时,安装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则起拱高度宜为梁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1.5.4.7解决漏浆的施工方案(1)木模板拼缝处应平直刨光,拼板紧密;浇混凝土前要隔夜浇水,使模板润湿膨胀,将拼缝处挤紧。(2)边柱及外侧模板下口应比内模板落低50,以便使其夹紧下段混凝土,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浆现象。(3)梁与柱相交,梁模与柱连接处应考虑木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可稍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灌后梁模板顶端外口刚好与柱面贴平,从而避免梁模板嵌入柱、墙混凝土内,但梁模板也不能缩短太多,否则膨胀后未能贴平柱、墙模板,又会发生漏浆现象。(4)板底模板与梁接合处,也应用方木镶接或用阴角模板;板底模板也就应考虑浇水润湿后膨胀因素,适当缩小模板尺寸,这样既可防止漏浆,又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墙、梁内,且便天拆模。1.6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1.6.1施工测量1.6.1.1据建设单位代表,设计及规划部门现场对规划红线指定进行现场测量验收,验收后,用一台DS3自动水准仪,引测到现场适当地点,测设四个地面水准基点,设置牢固,并作可靠保护,引测水准基点与指定水准基点的误差1.2R12(R为两水准点间测量距离),待主楼一层墙体砌筑到1米高的位置时,通过地面水准基点,在外墙体四个角上测设0.00标高,复测闭合后(误差在规范允许内)用红油漆作好标志,在用钢尺沿墙身上量高出50处作好标志,作墙体水平标高控制点,以上各层高程往上传递基点,每层基点必须以外墙基点用钢尺量距相应的结构层,每层以基点测量水平方向的各标准点必须闭合复测,闭合差0.4L12(L为水准路线长度)。1.6.1.2据建设方和设计指定坐标点,用全站仪在建筑角座标点。再用J2经纬仪进行测量放线,测出各轴线控制点,在建筑物周边沿轴线与外墙边2米处定设龙门桩,龙门桩必须竖直牢固,每个龙门桩上测设高程线,即0.00标高线或比0.00高或低一定的数值定线。沿龙门桩上测设的高程线位置处订龙门板,龙门板标高的允许误差5,用经纬仪将建筑物的主轴线投到龙门板底面上,并钉好中心钉,用钢尺沿龙门板顶面检查中心钉的间距,其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2000L。根据基槽上口的开挖宽度,通过龙门板上的中心钉所对应的轴线位置,拉线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同时建筑物的四大角及主轴线的龙门板处35米设置轴线控制桩,为整个建筑物永久性的定位控制桩,以便于复核被毁坏龙门桩轴线定位。1.6.1.3垂直度、水平测量控制是建筑物的轴线的坚向传递、测量和楼面的定位放线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根据本工程建筑的类型,采用四大角轴线控制建筑,以一层第一皮砖为基点,以上每层2公斤重的锤设垂线平移定位定线楼层轴,同时进行四大角点的垂直、水平测量工作,以便于不影响后序施工。测量工作必须专人负责,每次测量作好测量记录,详细记录轴线误差,如定向技术负责人作出书面报告,并报管理单位复核。1.6.1.4变形观测是建筑物的上部重量荷载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在压缩性地基上,基础沉降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上部结构的变形或开裂,严惩时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或使用,较轻的则削弱建筑物的结构的坚固性或破坏其外表的美观。为了能及时采取防范或善后措施,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观测。因此本工程在主楼四周及变形处采用框架柱须埋角钢的方法设置测点。在结构施工中每增高一层观测一次,到时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点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次数,并作好观测记录。1.6.2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6.2.1作业条件清除挖方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如地上高压、照明、通讯线路,电杆、树木、原有建筑物及地下给排水、煤气管道、电缆、沟渠、基础、坟墓等,或进行搬迁、改建、改线;对古墓应报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对附近原有建筑物、电杆、塔架等采取有效防护加固措施。制定好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基坑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基底标高、边坡坡度、集水井位置及土方堆放地点,深基坑开挖还应提出支护、边坡保护和降水方案。完成测量控制网的设置,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场地平整进行方格网桩的布置和标高测设,计算挖填土方量,对建筑物做好定位轴线的控制测设和校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并经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在施工区域内做好排水设施,或疏通原有排水系统,场地向排水沟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002的坡度,使场地不积水,必要时设置截水沟或排洪沟,阻止地表水流入开挖区域。完成必需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设施、生活设施及机械进出和土方运输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线路。机械设备进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开挖设备配套应考虑下列因素: 根据开挖出渣强度按设备额定生产能力或工程实践的平均先进指标配置设备数量; 钻孔和挖掘机械的生产能力应协调;当钻孔、爆破和挖装工序之间插有其它工序时,需考虑对生产率的影响; 运输设备与挖装设备应匹配;运输设备容量可为挖掘设备斗容量的3倍6倍,运距远用大值;优选挖、装、运配套设备。 1.6.2.2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地表清理挖掘机机位平台成型汽车装运平台成型装挖、运输土石方边坡、场地面整修排水、防护工程施工。(2)开挖方法机械开挖时,一般先整片挖至一平均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当一次开挖深度超过挖土机最大挖掘高度(5m以上)时,宜分二至三层开挖,在一面修筑10%-15%坡道,作为机械和运土汽车进出通道。挖出之土方运至弃土场堆放,最后将斜坡道挖掉。坑边应留部分土作基坑回填之用,以减少土方二次搬运。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经范围内,再用机械运走。挖土机、运土汽车进出基坑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基础一侧或两侧相邻的基础以后需开挖部位,使它互相贯通作为车道,或利用提前挖除土方后的地下设施部位作为相邻基坑开挖的地下运输通道,以减少挖土量。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应预留一层200mm厚土,将来用人工清底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3)开挖原则所有土石方明挖必须从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施工中适时做好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同时在开挖的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内形成积水。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层不能及时回填或支护的,应预留保护层。在主体工程施工前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开挖和清理完成边坡的风化岩块、坡积物、残积物和滑坡体,保证施工安全。不允许在开挖范围的上侧弃土,在冲沟内或沿河岸边弃土时,应防止山洪造成泥石流或引起河道堵塞。1.6.2.3成品保护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测量定位桩、轴线桩及水准基桩,防止被挖土和运土机械设备碰撞、破坏。基坑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室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的照明,防止地基、边坡超挖。深基坑开挖的支护结构,在开挖全过程中要做好保护,不能随意拆除或损坏。1.6.2.4施工队伍协作管理措施本工程分为两个施工队伍,分区施工单独考核方式,由经理部集中管理,各施工开挖方式,回填要求,由经理部工程部下发技术交底书,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工序的安排由主管生产的副经理负责指挥,统一调度,并每天召开施工现场交流会,把当天需要经理部协调的问题及施工生产的好经验交流一并将解决。在分层开挖一定要注意施工便道的预留,各项目队对放炮时间一定要在规定时间段,防止各队私自作主自行放炮,危及周围施工队的安全。放炮时,严格按照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执行施工,采用松动爆破施工,严禁放大,在爆破施工区域,采用覆盖措施,防止个别飞石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1.6.2.5安全措施开挖边坡土方,严禁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当山坡坡度陡于五分之一,或软土地基,不能在挖方上侧堆土。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必要时,底部应铺设枕木、钢板或路基箱垫道,防止作业时下陷,在饱和软土地段开挖土方,应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设备下陷或基土产生侧移。机械挖土应分层进行,合理放坡,防止塌方、溜坡等造成机械倾翻、淹埋等事故。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挖掘机工作回转半经范围内不能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土石方爆破时,人员及机械设备应撤离危险区域。挖掘机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能将铲刀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时任何人都不能停留在装土车上。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车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挖掘机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能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线一侧工作时,垂直与水平距离分到不能小于2.5m和4-6m(110-220KV时)。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1.6.2.6注意事项(1)机械挖土应绘制详细的土方开挖图,规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部各层标高及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流向,弃土堆放位置等,避免超挖、乱挖,应尽可能的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2)在斜坡地段挖方时,应遵循由上向下、分层开挖的原则,以避免破坏坡脚,引起滑坡。(3)做好地面排水措施,以拦阻地表水,防止流入场地和基坑内,扰动地基。(4)在软土或粉细砂地层开挖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基坑底1.0m以下,以防止土体滑动或出现流砂现象。(5)基坑(槽)开挖完成后,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应预留一层200-300mm土层,在进行下道工序前使用人工挖去,以避免基底土被扰动,降低承裁力。1.6.3石方开挖1.6.3.1开挖方法一般岩石开挖按照不同部位的岩石特点,可分别采用浅孔爆破和梯段爆破。根据本工程的地形和岩石结构,开挖分层的高度一般为2.005.00m。对于钻孔深度4.00m的开挖梯段或岩层,用手风钻浅孔爆破;钻孔深度大于4.00m的开挖梯段或岩层,采取中大孔径梯段微差爆破。为保证边坡的完整性和平整度,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建筑物建基面采用水平预裂、水平光爆或预留保护层的开挖方法。爆破石渣采用1.20m3反铲或装载机装10吨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1.6.3.2开挖原则岩土开挖级别应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确定。 土石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分层厚度经综合研究确定。两岸水上部分的坝基开挖宜在截流前完成或基本完成。水上水下分界高程可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时段和水文条件等因素分析确定。 应在邻近建基面的常规开挖梯段爆破孔的底部及建基面之间预留保护层,地基保护层以上石方开挖,宜采取延长药包、梯段爆破。 设计边坡轮廓面开挖,应采取防震措施,如预留保护层、控制爆破等。 若地基开挖的地形、地质和开挖层厚度有条件布置坑道时,在满足地基预裂要求的条件下可考虑采用辐射孔爆破。 应结合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作好整个工程的土石方平衡,宜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在满足施工总进度及环境保护要求前提下,开挖石渣宜利用;应合理安排减少二次倒运,堆渣不应污染环境。 1.6.3.3石方爆破(1)爆破施工技术要求爆破效果要求松动,严控震动、冲击波、飞石。爆破尽量减少超爆和欠爆,爆破块度满足填方技术要求。爆破应确保工程施工现场内建(构)筑物不受破环性危害。在保留边坡的位置爆破,需保证边坡岩石的完整性,(2)爆破方案确定依据招标文件上的有关工程技术、经济、安全、进度要求。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地形图及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爆物品管理条例和GB6722-86爆破安全规程、大爆破安全规程。土石方开挖验收标准和我单位的施工技术及人员、机械装备现状。(3)爆破方案的确定1)各种爆破方式的特点。浅孔爆破:这种爆破需要的机械小型,布置灵活,爆破效率低,不能满足高强度的开挖要求。但不管您使用哪种爆破方式,浅孔爆破都是不可缺少,因为至少要它来修边、清底、开挖深度浅的爆破和二次破碎。扩壶爆破:这种爆破需要的机械小型,布置灵活,爆破效率比浅孔高,成本经浅孔低,虽不能满足高强度的开挖要求,但在小工作面上、进度要求不太紧工作面采用是比较经济。深孔爆破:这种爆破方式生产效率高,爆破块度小,能连续稳定高效地保证生产能力,特别有利于施工进度控制。但它施工机械装备要求比较高,同对它要求有较宽、较平工作平台才能发挥其效率的特点。2)爆破方案确定该工程地势开阔,坡度平缓,开挖高度不是很高,特别适合于采用深孔爆破为主,浅孔爆破为辅的爆破施工方式。但这种爆破方式对爆破钻孔机械投入及施工面的要求比较高,考虑到国内施工方式现状,采取一定数量的硐室爆破和扩壶爆破是比较现实的。另外该工程的开挖量大,进度要求紧,工程量比较集中造成局部施工面狭窄,而采用硐室爆破和扩壶爆破恰好能高效率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单位初步拟定总体上采取深孔爆破为主,浅孔爆破、扩壶爆破、硐室爆破为辅的爆破方案。3)采用此多种爆破方式的方案还有以下原因:该工程的场地很大,各工作面有其独自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爆破方式进行是该工程本身技术的要求,也是施工方经济利益的要求。从分区看,施工场地比较狭窄,对施工机械的布置有很大的限制,采用深孔爆破的同时采用一些不需要多少人工、机械的硐室爆破是必要的。从总体安排看,各大工作面既要求深孔爆破保证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以要求硐室爆破为其制造施工高峰的机会,这种高峰的间歇交错就可相互支援,提高挖运机械的利用率,所以说采用多种爆破方式的方案也是施工总体安排和施工进度控制的需要。该工程岩石为中风化强风化砂岩、泥岩,采用硐室爆破和扩壶爆破不会产生较大的大块率,二次解炮不会影响装运工作;另这种岩石性质对硐室爆破平硐开挖和扩壶都是很容易的。因此从地质条件上看是适合使用硐室爆破和扩壶爆破的。4)爆破钻孔方式及机械选择该工程的岩石为砂岩、泥岩和页岩,针对砂岩可采用现在工程中常用的风动钻孔设备,施工效率很高;而对泥岩钻孔,采用小型风动钻孔设备不能吹灰,施工效率很低,可用煤电钻(螺旋钻杆)或水磨钻进行造孔,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廉。根据工程岩石的性质和我单位需要采用爆破方式,选用爆破钻孔方式及机械设备的选择具体如下:浅孔松动爆破和扩壶爆破:砂岩-23m3/min空压机,Y187655的凿岩机;泥岩-7.5kw 的煤电钻或水磨钻。深孔爆破:各种类型的潜孔钻。硐室爆破:2m3/min空压机,Y18的凿岩机。5)起爆方法本工程采用电力起爆法进行起爆。起爆网络采用毫秒微差大串联电力起爆网络,相邻排孔起爆时间间隔为50100毫秒。起爆器材主要是起爆器和测量仪器。起爆器由电雷管、电线和电源组成,测量仪器则采用JQ41欧姆表。各种起爆器材必须符合使用要求。同一电爆网络中必须用同厂、同批、同牌号的电雷管。1.6.3.4爆破环境复查详细调查与复查各石方爆破段空中、地面、地下构筑物类型、结构、完成程度及其距开挖界距离。重要地段施工前,实测与地质、地形有关的爆破震动参数。施工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并提出修改意见。1.6.3.5爆破施工工艺(1)布孔根据设计要求放出开挖轮廓线,各炮孔位,予以编号并插木牌逐孔写明孔深、孔径、倾斜角方向及大小。此时,可同时施工防护用的直立式排架。(2)钻孔钻孔是爆破质量好坏的重要一环,严格按照爆破设计的位置、方向、角度进行钻孔,先慢后快。钻孔过程中,必须仔细操作,严防卡钻、超钻、漏钻和错钻;装药前必须检查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掉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如发现孔位和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及时处理,进行补孔或透孔,严禁少打眼,多装药。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清除干净,对于孔口岩石破碎不稳固段,应进行维护,避免孔口形成喇叭状。钻孔结束后应封盖孔口或设立标志。(3)装药按设计的炸药品种、规格及数量进行装药,不得欠装、超装,而影响爆破效果。并按设计安装起爆装置。预裂炮眼为空气框架柱间隔装药,主炮眼药卷集中装在底部。(4)炮孔堵塞预裂炮孔堵塞长度一般为口部1m左右,主炮眼药卷上部孔眼全部填塞,堵塞材料采用粘土。(5)爆破网路敷设网路敷设前应检验起爆器材的质量、数量、段别并编号、分类,严格按设计敷设网路。网路敷设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中有关起爆方法的规定,网路经检查确认完好,具有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可起爆。起爆点设在安全地带。(6)安全警戒从开始装药,即设置安全警戒,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网路连接后,工作人员逐渐撤离,警戒员、防护人员在指定地点就位,实行区段临时封闭,防止人、车等进入施爆区。(7)起爆在网路检测无误,防护工程检查无误,各方警戒正常情况下,在规定时间,指挥员即可命令起爆。(8)安全检查爆破完成后,间隔规定时间后经安全检查无误,即可撤除警戒。(9)总结分析爆破后应对爆破效果进行全面检查,综合评定各项技术指标量是否合理,进一步确认已暴露岩石结构,产状、地质构造、判断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岩石耗药量作好爆破记录。1.6.3.6开挖施工安全措施(1)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对装药量的控制检查),设立专职的安全检查人员,一切爆破作业应经安全检查员检查签订后才准进行爆破,在爆破过程中统一指挥,加强安全警戒。(2)参加爆破作业的有关人员,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进行考试和现场操作考核,合格者才准上岗。(3)加强对爆破材料使用的监管,对爆破材料的采购、难点入库、提领发放、现场使用以及每次爆破后剩余材料回库等进行全面监管和清点登记,防止爆破材料丢失。(4)实施电引爆的作业区,采用必要的特殊安全装置,以防止暴风雨时的大气或邻近电器设备和闸栅电流的影响。特殊安全装置应经过试验证明其确保安全可靠时方可使用,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批。(5)对飞石或滚石将影响其它工程部位的施工和设备的工作面必须设置护栏或防护墙。(6)分层开挖施工过程中,边坡支护及时快速跟进,并保证质量。1.6.7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1.6.7.1人工挖孔桩成孔施工(1)施工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水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交有关技术部门审批,并将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2)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线;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3)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钢筋笼。4)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的先挖试验孔桩,试孔数量不少于2个,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修正施工方案。5)开挖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2)材料准备:1)按配合比要求,所需要原材料进行采购、检查、验收、入库;2)对水泥、钢筋、石子、砂子,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对其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3)作业条件:1)开挖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等障碍物均已排除或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2)建立混凝土搅拌站,并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挂牌。3)施工作业人员要求:试验员、材料员、计量员、搅拌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操作工人应经过培训,并掌握井下作业、投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技术、安全交底等内容,操作熟练。(4)桩基施工方法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挖孔桩在地表面和中风化泥岩层之间采用人工挖孔、钢筋砼护壁的施工方法。2)由于人工挖孔砼灌注桩设计承载力较大,应确保成桩的质量,保证桩基在成孔施工中能安全成孔,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3)桩成孔每间隔一天进尺一模的要求,积水应用潜水泵及时排出。4)每天施工前,应安排下井人员对已做护壁进行检查,在无异常样情况下,才能进行下模成孔的开挖。5)根据施工区域内建筑地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便于了解地质结构、地下水位,确定挖孔施工的流水作业段划分,采用先易后难的施工工艺入手。6)多桩孔同时开挖,采用间隔开挖法,便于组织多人施工,且分节(段)挖土。7)为避免可能产生垂直偏差,每挖好一节均应用锤球吊中检查垂直度,发现问题随时纠正。8)当桩孔深度大于6.0m时,直径0.81.5m以内的桩,开挖时至6.0米采用人工送风措施,并应加强对孔内有害气体的监测。(5)工程桩开挖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工程桩开挖施工顺序为:土方开挖(或抽水)清孔壁、校核垂直度和桩径绑扎护壁构造钢筋(含上下勾筋)安装护壁模板浇捣护壁砼拆模下挖中风化岩层取芯验槽。1)采用风镐或人工凿除施工。垂直运土,用电动卷扬机进行垂直运土;轴线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一节开挖,每进尺1米浇捣护壁砼一次,即以1米为一个施工段;当桩孔深度超过6.0米时用空压机和输风管向桩孔中送入新鲜空气,提土桶或吊笼上下保证联系通畅。桩孔较深时用橡皮电缆12V以下安全灯照明。2)成孔开挖以三人为一个小组配合,每小组一天安排35根桩进行流水作业,保证每根桩每天进尺一至两模。3)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影响,可在桩孔内临时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边抽水边开挖。4)开挖过程中遇到孤石或其它障碍物时,采用人工及空压机和风镐配合施工。5)成孔过程中,地面派专人修通排水沟,及时排掉桩孔内抽出的水,从桩孔内挖出的废土或石碴应堆放在不影响施工的场地上,待挖孔桩基梁浇筑砼,拆模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多余的土方应调运出场。6)桩位、垂直度、直径校核: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桩位轴线用正交的十字线控制,作为往下施工模板对中和桩位垂直度偏差控制的依据,直径检查用尺杆找圆周的办法进行。检查分土石方开挖、支模后、砼护壁浇筑三次进行,必须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准确。为保证桩的垂直度,对桩孔没有护壁的部分,也每挖好1米对必须校核中心位置和垂直度检查一次,保证挖孔质量。工程桩桩间刚性角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刚性角,根据现场情况控制好相邻桩的深度。(6)护壁施工1)护壁施工时每根桩采用一套组合式模板,分块拼装而成,拼装后模板上口直径为桩径,高度为1000mm或500mm。2)护壁砼为孔外搅拌机进行搅拌,用手推车运到孔边,再用吊桶送入孔内进行浇灌,浇筑时,先用钢钎插捣后,再用锤敲打护壁模板,以保证砼密实,第一节护壁砼应高出地面15-20cm以上,以便于挡土或定点等。(7)终孔检查挖孔至设计持力层后,项目部应进行自检评定,工程桩终孔检查内容包括桩孔中心线位移偏差、桩径偏差、终孔深度、孔底沉渣以及桩底持力层等情况,各项偏差应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报监理、勘察、设计院及业主等部门核验并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当设计持力层经过相关部门核验后方可进行扩大头的施工,扩大头施工好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评定,报监理、勘察、设计院及业主等部门核验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8)挖孔注意事项1)多桩孔同时成孔,应采取间隔挖孔方法,以减少地下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 2)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挖1米深检查一次,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位置正确。3)桩端终孔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每根桩终孔后必须请勘察、设计、业主、监理人员检查验收,要逐根进行隐蔽检查。4)遇塌孔,采取在塌方处砌砖外模,配适量直径6mm间距150mm钢筋,再支内模灌筑砼护壁。5)灌封底砼时,当孔内渗水量较小时,可先抽干孔内积水,适应减少砼用水量;当孔内渗水量较大时,应采用水下砼施工方法浇灌。(9)质量要求1)桩孔位中心线位移允许偏差:30;2)桩孔径允许偏差:不允许负偏差;3)护壁混凝土厚度允许偏差:15;4)孔底沉渣厚度:不允许。5)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2001.6.7.2人工挖孔桩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笼制安拟采用主筋焊接,孔上制作成型或孔内绑扎成型两种施工工艺,视具体情况选择采用。(1)钢筋笼制作1)材料要求: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进场钢筋应分别按规格、型号、批量堆放,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验,请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双方共同现场见证取样,检验结果书面通知技术负责人,报送监理单位审批认可合格后方可加工制作,钢筋现场堆放地点要求挂牌以备检查,明确标示已检查、合格、不合格字样。2)钢筋笼制作前应按不同的桩逐根翻出实样,先按实样制作加劲箍、螺旋箍筋,主筋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该工艺在地面操作,并按每300个接头为一个验收批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制作时按编号、挂牌、逐根堆放在孔口。(2)钢筋笼绑扎施工方法1)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A、桩成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已办理终孔验收手续。B、钢材原材料具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C、孔内积水已抽干,用通风机具向下输送新鲜空气,且孔内空气经测试合格后。D、下井作业前已向班组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2)工艺流程钢筋井上下料安装加劲箍主筋与加劲箍焊接绑扎螺旋筋吊钢筋笼到孔内安装办理隐蔽手续桩身砼浇筑。3)钢筋笼制作A、按设计要求及实际桩长,孔上进行钢筋的配料,主筋搭接下料时,保证在35d或500范围内搭接头的数量不超过主筋的50%,加筋箍制作时应确保桩主筋的保护层不得小于50mm,螺旋盘分段长度满足可绑圈所需的钢筋长度;桩端水平箍筋不得少于3道。B、钢筋笼制作安装过程中,纵向钢筋的连接应优先采用焊接,焊接接头长度为双面焊6d,焊接位置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保证钢筋笼的成型质量。钢筋笼四周应设砼垫块,以确保主筋保护层的厚度。4)钢筋笼吊装施工方法A、在钢筋笼上部设加劲箍一道与主筋焊牢,作为吊桩的吊点。B、当钢筋笼制作为一段时,采用一次性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当钢筋笼制作为分段时,将下一节钢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