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电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二电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二电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二电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二电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35二电源工程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报告 (送审稿) 目 录 1 工程概述 . - 3 - 设计依据 . - 3 - 设计水平年 . - 3 - 主要设计原则 . - 3 - 主要设计范围 . - 4 - 新技术应用 . - 5 - 2 电力系统一次 . - 5 - 电力系统概况 . - 5 - 工程建设必要性 . - 8 - 建设规模 . - 8 - 3 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 - 9 - 概况 . - 9 - 路径方案概述 . - 9 - . - 14 - 导、地线型式 . - 16 - 绝缘配置 . - 17 - - 杆塔及基础型式 . - 17 - 电缆 . - 19 - 通信影响及防护 . - 20 - . - 20 - 4 节能、环保、抗灾措施分析 . - 25 - 系统节能分析 . - 25 - 线路节能分析 . - 25 - 环保措施 . - 25 - 线路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 - 25 - 抗灾措施 . - 26 - 线路抗灾措施 . - 26 - 抗震措施 . - 27 - 抗冰措施 . - 27 - 5 投资估算 . - 28 - 6 附件及附图 . - 28 - - 1 工程概述 设计依据 二五”规划。 国家电网公司 220千伏及 110( 66)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Q/ 工程概况: 510源点单一,且线路为老旧线路,该区域位于城乡接合部,近几年新型农业发展迅速,村居集中居住项目较多,负荷增长较快,现有电网运行 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亟需改善。 设计水平年 预计 2013年建设, 2014年投产。 主要设计原则 主要设计原则如下: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110( 66) 7502013年版)。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 2011】 58号国家电网公司 2011年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 2011】 539号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 2013年版)。 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 - 国家电网公司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及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有关反措要求。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及规范: Q/220千伏及 110( 66)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5222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535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Q/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5429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110750) 5154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5219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Q/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力 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主要设计范围 本报告 根据 二五”电网规划及 2020年远景展望( 2011版) ,论证 汇泰 35 建设 必要性、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确定其合理的投产年限 ,提出接入系统方案及与之相关的系统通信、保护、 - 化等系统二次配置方案,对线路进行工程选线,提出工程设想;并 对该工程进行投资估算。 新技术应用 介绍工程中新技术推广类落实情况。 序号 编号 名称 类别 专业 1 电线路节能降噪金具 推广应用类 线路 2 绞式防振锤、间隔棒 2 光纤复合地线( 进站引入方式 推广应用类 通信 2 电力系统一次 电力系统概况 系统现状 于历史原因, 叉迂回供电、网中有网,多家管理的错综复杂的供用电局面。经过一、二期农网建设改造和县城电网建设改造,截至 2012年 12月 售 电网拥有 35座,主变 17台 /23335路 15条 / 1010条 /10千伏公用配变 501台 / 今没有 110配电电压以 350要电源点为 20220110110体说明如下: 3535353535家站、 35北站 、 35集 站电源全部出自 2203520 - 为单电源供电; 3510单电源供电; 3510 目前 5量为 2*10负荷约 8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主要依托 110220 设备老化、线路老旧, 350年代的线路,现仍在运行,线路建设标准低,线径较细,不能满足负荷增 长的需求。 靠性差,极大制约了本地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需求。 电力负荷预测 “十二五”以来,全区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上年增长 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 2011年,全区实现 国民生产总值 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19%;第三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2012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比增长 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 51。 - 二五”期间电量 年份 网供最大负 荷( 增长率 ( %) 网供电量(亿 增长率 ( %) 2011 27 2012 04 0 2013 8 2014 6 2015 4 目前 要提供 区域距离城区有一定距离,但是交通便利,所以城区内小工业企业到此建厂 投资较多,近几年来工农业及商业经济发达,用电需求飞速增长,且油田生产负荷增长很快。同时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该区域村居改造及村居集中居住工程进展较快,良好的经济条件促使这一地区的用电量与日俱增,到 2014年预计用电负荷将达到 13 ( 1) 负荷预测 5名称 生产产品、 建设内容 新增用电负荷( 计划投产时间 中居住项目 居民 1500 户 6 2012海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种植及养殖、产品初加工、冷藏 5 2013园部分负荷 石油钻探配件加工、木器加工等小工业产品 2 2012 - 工程建设必要性 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 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及新型农业的发展,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也在稳步增长, 35 10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需要 3510 350年代 110有线路老旧,线径细供电能力差,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用电需求 迅猛发展,原有供电线路已逐渐不能满足区域内负荷的用电需求。因此,实施 35 优化 5510源点单一, 施 35进一步发挥 220 建设规模 线路部分 新建双回 35 35接,架设线路约 9公里至 35线采用 0,电缆进站采用电缆,电缆长度约 400米 ,电缆采用 5400。 通信部分 本工程随新建双回 354芯 接点,与原史口 4芯 路长度为 10 - 3 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概况 新建双回 35 35接,架设线路约 9公里至 35线采用 0,电缆进站采用电缆,电缆长度约 400米 ,电缆采用 5400。 路径方案概述 变 电站进出线 35个;使用间隔 1个,来自 110次双回接自 220 陈牛线10k V 陈官站电缆引上电缆终端塔350 - 路径选择 送电线路的路径选择是线路设计重要内容之一,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影响到工程建设投资,与工程的施工方便、工程质量、运行安全等密切相关,因此须从国家建设利益出发 , 本工程把路径方案选择放在设计的首要位置,对路径进行方案的优选。本工程为新建线路,线路路径长,区段为政府指定路径,本路径已经做过方案对比,对路径进行了优化。做到了经济合 理。 由 35接双回 1 - 电缆低钻 500线路跨越干渠树木 2 - 跨越 35 10路 3 - 跨越坟地 跨越国防光缆 4 - 电缆进线 路径协议 本工程在初勘期间,向沿线相关部门介绍了本工程的路径方案情况,有关单位对线路路径走向提出了各自的建 议。 表 6相关协议汇总表 序号 联系单位 协议或了解事项 协议情况 备 注 1 村镇建设服务站 路径通过事宜 原则同意 基本设计风速取 10m 高处、 27m/s。 无重冰区 5 - 本工程全线最大设计冰厚,导线拟采用 10线拟采用 15应风速取 10m/s。 暴日及冻土深度 根据沿线气象站的记录资料,参照全国典型气象区推荐的该地区设计气温 ,本工程取值如下 : 设计气温取值表 工 况 最高 气温 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 设计气温 ( ) +40 10 本工程防雷设计时年平均雷暴日数按 40取值。 最终确定的设计气象条件如下: 设计气象条件 参数 条件 气 温 ( ) 风 速 ( m/s) 覆 冰 ( 最高气温 40 0 0 最低气温 0 年平均气温 10 0 0 基本风速 7 0 覆 冰 0 10 安装情况 0 0 外过电压 15 10 0 内过电压 10 15 0 冰的比重 6 - 雷暴日数 40 注:计算杆塔荷载时,地线覆冰厚度增加 5 导、地线型式 导线 从导线的输送容量、综合投资、运行的安全性等各方面考虑,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导线采用 0钢芯铝绞线。 地线 本工程采用一根 导地线的机械电气特性 导线特性表: 名称 导线 型 号 0 钢芯铝绞线 截 面 ( 合计 径 位长度质量 0 时直流电阻 额定抗拉力 弹性模量 膨胀系数 0 最大使用应力( N/ 全系数 防振、防舞措施 本工程暂不采取防舞措施 7 - 绝缘配置 污区等级划分 本工程按 求泄露比距为 最高运行线电压计算的爬电比距)。 绝缘子选型 导线悬垂和耐张串都采用 0大小伞、耐酸腐蚀芯棒、挤包穿伞、端部压接型复合绝缘子,结构高度 670小公称爬电距离 1050 跳线悬垂串同悬垂串绝缘子,并加装配重均压环 杆塔及基础型式 杆塔型式 规划选型的原则 充分采用国网公司典型设计的经验,分析各项条件与本工程设计条件接近的工程塔型和使用条件配置,结合国内外送电工程的最新设计经验,得出适合本工程的最佳塔型组合方案。 杆塔设计条件 本工程为 35塔的主要设计条件为: 气象条件: 基本 风速 27m/s,导线最大覆冰 10应风速 10m/s),地线最大覆冰 15线型号采用 0。 塔型简介 本工程中主要使用以下塔型: 构件类型 构件型号 单重 (数量 双回路 35600 10 35732 5 354 35 8 - 35 钢管杆(低钻 500 35 35 4 35 15 35 1 塔基础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水文特点和我院在多条 35验等资料,推荐采用成熟施工运行经验的灌注桩基础。其简介如下: 灌注桩基础通过钻机成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