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_第1页
石油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_第2页
石油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石油醚别名/通用名:轻石油,石油精,石油馏出物,石油脑,饱和无环烃,庚烷,白电油产品用途:溶剂第二部分 组成/成分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石油醚 100% 8032-32-4 第三部分 危害危害性概述:高度易燃。透明的挥发性的液体。摄入会产生中度毒性。吸入会产生轻度毒性。可能的健康危害:皮肤:具刺激性。通过脱脂会导致刺激性皮炎。眼睛:具刺激性。液体和蒸气会导致发红和搔痒。吸入:会导致头痛、恶心、困倦、呕吐、定向障碍以及昏迷。会对肺和肾脏造成损伤。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摄入:会导致类似于吸入所引起的症状:头痛、恶心、困倦、呕吐、定向力障碍以及意识丧失, 肾脏损伤以及呼吸局促。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延迟效应:会对呼吸道、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皮肤: 应用缓和的肥皂和水清洗受侵害皮肤,冲洗至无化学残留的迹象。 眼睛: 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溶液冲洗眼睛至少15 分钟。需就医治疗。 吸入: 将受害者从本品暴露域转移至新鲜空气中。如果呼吸困难,应根据已有的培训水平施予人工呼吸,并立即寻求获得专业医疗救助。摄入: 除非有医师指导 不可自行催吐。立即就医治疗。给医生的建议: 无特异性解毒药。针对症状积极加以治疗。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易燃特性:闪点: 55?(3?)闪点测定方法: 闭杯法自燃温度: 550?(228?)易燃上限(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5.9,易燃下限(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1.1,火焰传播速率(固体): 不适用OSHA易燃性等级: IA灭火方法:二氧化碳、干化学制品或灭火泡沫。罕见的着火及爆炸危害:受热或遇到明火时会引起危险性火灾。蒸气比空气重,有发生回火的危险。特殊的消防警告/注意事项:不可让消防径流流入下水道或排水沟。着火会产生毒性烟雾。需时刻穿戴自我控制型呼器。第六部分 意外泄漏措施如果发生泼溅或其它泄漏事故:时刻穿戴经推荐的个人防护设备。清除着火源。隔离溢出区域。采用安全可行的方式来制止泄漏。如果泄漏很难安全制止,需通知熟悉情况的受过训练的紧急事件应对人员。用用惰性吸附性物质(如碎玉米芯)将溢出液堤围以免其流入下水道或排水沟。第七部分 操作和储藏常规操作:时刻穿戴经推荐的个人防护设备。易燃性液体和蒸气。应保持容器密闭。不可吸入蒸气。应避免与皮肤、眼睛及粘膜发生接触。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应将所有电力操作设备作接地处理。推荐使用保护性的氯丁橡胶或橡皮手套和围裙。在打开容器前应确保溶剂处于(或低于)室温环境下。存储建议:本品应置于易燃性液体存储处(OSHA 29 CFR 1910.106)。应按照29CFR 1910.106中的规定避免极端温度和光线照射,远离不相容物质储藏。应远离酸、碱、氧化剂、爆炸品、氮-氟化合物、亚硫酸盐及高氯酸盐。易燃性液体和蒸气。既便液体溶剂完全用尽, “空”的容器仍应与装满液体的容器等同对待。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人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 MAC(mg/m3):前苏联 MAC(mg/m3):工程控制:建立整体或局部抽气式通风系统,将空气中的产品浓度控制在暴露极限以下。首选局部排气通风系统,这样可以从源头控制其影响,防止污染物弥散到工作区域。皮肤防护:应穿戴化学防护性手套、工作靴和围裙,以防止长时间的或重复性的皮肤接触。眼部防护:应穿戴OSHA 眼睛和面部防护条例(29 CFR 1910.133)许可的防护眼镜或化学防护眼镜。隐形眼镜不是眼睛保护设备。呼吸防护:在选择和使用呼吸器前应当咨询专业意见。按照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29 CFR1910.134的规定来使用,如必要,可使用NIOSH许可的呼吸器。如遇紧急情况或进行非常规性操作(清除溢出液、反应槽或储蓄槽)时应穿戴配套呼吸装置。警告空气净化呼吸器在缺氧环境下不能保护工作人员。其它建议:应确保在工作区域设立洗眼装置和安全淋浴器。第九部分 物理和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透明、无色有汽油气味的液体分子式: 分子量:pH值: 熔点(?):-73相对密度(水,1): 沸点(?):35-6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 辛醇/水分配系数: 闪点(?):55?(13?)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V):5.9 爆炸下限,(V/V):1.1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溶解性:水,20?下为0.04,主要用途: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通常情况下稳定避免的条件:在常规、合理的储藏和装卸条件下,本品在室温密闭容器中是稳定的。不相容物质:强氧化剂。应避免的条件:氧化剂、强酸、热以及其它引火源。危险的分解产物:热分解会产生一氧化碳以及其它毒性蒸气。危险的聚合作用:不会发生。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立即性的(急性)效应:吸入半致死浓度(大鼠)= 3400 ppm/4 小时静脉半致死量(小鼠)= 40 毫克/千克延迟(亚慢性和慢性)效应:长时间或重复性的暴露会导致结膜炎。长时间或重复性的吸入暴露会导致肺水肿。其它数据:无。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数据不充分,无法确定其影响。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RCRA:如果废弃,未加利用的本品是RCRA 规定的有毒废物吗,是如果是,RCRA识别号是:D001。弃置时其它需要考虑的事项:应依照联邦、州和当地的法规对本品进行处理。本处信息仅针对货运前的产品。对本品的使用和/或变更,如与其它材料相混和,可能明显改变本品的性质,改变RCRA 的分类和相应的处理方法。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