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训练的经验之谈.doc_第1页
快速阅读训练的经验之谈.doc_第2页
快速阅读训练的经验之谈.doc_第3页
快速阅读训练的经验之谈.doc_第4页
快速阅读训练的经验之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快速阅读训练的经验之谈 快速阅读的七大基本功 让眼睛变成扫描仪! 我们接下来要训练的就是:“一看就知道”的能力,开始训练我 们的眼睛。 第一大基本功:长时间盯一个事物 这是要训练我们的眼力,我们要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它。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张图(视觉机能训练图A),时间为60秒。请大 家把注意力和焦点全部放在图中心的黑点上,目不转睛,一动不动的 看着中心的黑点,仿佛看不见周围的任何东西就算成功。 (为了让你的视野更宽阔,请将此图置于眼睛30厘米处,即把 身体坐直,双手拿着此图让视线与此图垂直;或把身体坐直,此图平 放在桌子上) 8 第二大基本功:至少维持30秒-1分钟不眨眼 刚才我们说过,至少要保持1分钟不眨眼,原因就是要保持眼停 状态,这样能够快速的成像,以便激活我们的右脑功能,这样就可以 更好地吸收信息。 第三大基本功:想象把它变大 比如说你现在看到一个东西时,可以想象把它变大,变大十倍、 变大一百倍,这样在大脑中形成的画面就会比较深刻,因为我们的大 脑会对大的图像印象深刻,所以你看到一个东西时一定要把它想象成 很大,看到文字时也可以放大,这时画面就会比较清晰。 9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另一个图(视觉机能训练图B),请目不转睛地看 着纸中的黑点,维持一分钟不眨眼,同时想象黑点变大,哪一天你一 看到黑点时犹如看到一个巨大的黑洞时就表示大功告成了。 视觉机能训练图 B (为了让你的视野更宽阔,请将此图置于眼睛30厘米处,即把身体坐直,双手拿着此图让视线与此图垂直;或把身体坐直,此图平放在桌子上) 第四大基本功:视野要均匀地发散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张图(视觉机能训练图C),就知道什么 叫视野均匀发散了。请看着图中心部分,然后在不转动眼睛的情况下, 把视野一层层往外扩散,争取能够清晰地看到整张图的所有部分。(不 速度速度 练习全脑有些时日了,我想把我的体会说下,希望练习过全脑速读记忆的朋友交流.当初大学 的时候买到全脑速读的书,以为从此以后就有了学习知识的捷径.迫不及待的开始练习.越练 问题越多,但是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克服,也越来越喜欢这种方法.我练习全脑速读记忆的问题 是: 1.眼睛训练的时候,别的都好说,就是视野的扩大很成问题.无论一目两行还是一目十行,没有 扩大的视野都是白扯. 2.阅读的时候的理解问题.刚开始线式阅读,也就是一目一句,或者一目半行的时候还好说,夹 杂着音读还能够理解.但是到了两行以上的面式阅读的时候,就再也理解不了了. 3.无声阅读的问题.无论如何脑子里得发音,一不发音就无法理解.但是面式阅读的时候,脑子 力发音是大忌 4.看过的东西明明已经理解了,单就是记不住.或者就是记住一个大概 我一向比较自信.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我于是把这些问题都罗列出来,没事的时候就想办法 解决.终于有了一些体会: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比较有效的是我自创的卡片移动扩大视野的方法.还有 中心绿点注视的方法.卡片练习的方法:找两张废弃的卡片,什么银行卡,购物卡都可以,挡 住一行两边的字,就露出中间一个字。然后把卡片向两边移动,露出三个字,眼睛盯住中间 的字,余光看清两边的各一个字。看清以后,再向两边移动,露出五个字,眼睛盯住中间的 字,余光看清两边的各两个字这样逐渐扩大,直到看清一行的字。一行看清了,同样的 方法上下移动卡片,在竖直方向上扩大视读野.中心绿点的方法:找一页32开的书,想像书 页的中间有一个绿点,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想象出来的绿点上。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耐 力。然后,在保持绿点的情况下,先向两边扩大视野,尽可能看见整行文字。然后,再同时 看清2行,3行甚至更多行文字。每次注视大约十分钟。建议在每晚睡前练习。 针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我首先进行音读脱敏,就是先不去理解文字的意思,眼睛在文字上 扫描,去除掉发音的欲望.直到眼睛无论看什么文字,脑子力都不发音.然后再练习理解.但是 一尝试理解就要发音,否则理解不了.我于是感觉还是我的思维在发音的缘故.我于是想办法 让我的思维不发音.终于找到了头脑中那种瞬间闪念思维的感觉.我把它叫无声思维.无意间 发现的东西,感觉很好,于是和周围的朋友分享,他们居然把它用在了我以前没有想到过得领 域,感觉非常不错. 针对第四个问题,我加强了右脑的文字形象记忆练习.刚开始看一眼一次记住一个词,慢慢的 看一眼能记住一个句子.在后来能记住一行文字,直至两行文字.然后用我的那种无声思维的 方法回忆理解了的文字内容.两者相结合,看完一篇文章后,居然能回忆出大部分文章内容. 终于现在能够一目数行的看书了.感觉很舒服.一本书拿过来随便翻十几分钟就可以和朋友讨 论书上的内容速读训练总结 类别:经验分享|时间:xx-01-29|推荐:3|浏览:15|推荐者:孺子牛 我学速读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现在已经毕业了,那时学习速读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 时学习速读的人很少,没听说过速读这回事,平时学习的大学课程基本上都是自己看书,常 常去图书馆找资料,每天在里边一待就是大半天,所看的资料也不多,时间就过去了,总觉 得看的东西太少,时间都浪费了,时常为这事郁闷。也许是天天想怎么能多看点书,多记点 东西,就有点上心,忘了是哪天了,去图书馆找书看,无意就看见有本书很奇怪,我就站在 那里一直看那本书的书皮,总觉得有点我想要的东西,但又想不起来是什么,书名叫什么记 忆技巧,全名忘了,但记忆技巧这几个字记住了。我晕,我过了好半天才转过来,原来和我 那几天所想的事联系上了。但就是转不弯来,我骂了句XXX。就拿出这本书。大概的翻了翻。 里边关于记忆方法还挺多。就挑了几个方法,比如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扩 散记忆等等。试了试效果有一些但是记忆量还不够大。但我想既然有效果那就随便在看书的 时候照着练习就行了吧。 后来就把我学的方法跟我们同宿舍的同学说了。大多数人都对我说的不在意。也许是嫌太麻 烦。反正是去运用的几乎没有。说几乎是因为我告诉了一位同宿舍但是不同班的同学。他听 完了直笑话我。说你这点东西都是你自己从书上看的吧。我那有一个套装。阅读,记忆全包 括了。你要不要试试?我当时还不信。可想而知我对新东西的无知。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我不 对别人说我学习的方法。也许现在还不知道什么快速阅读,右脑开发,全脑速读,EyeQ(眼 商)等等这些相关概念。也让我明白了互相帮助,才有进步这几个字里边的含义。 他让我试的是一套“快读通美国全脑高效阅读训练套装软件”,简称“快读通”,按照产品上 所说的训练14天。每天八分钟。练习完后阅读速度可提升2-10倍。这样可使阅读速度和记 忆速度稳步提升。但是我觉得是两个星期训练完后。速度和记忆力可以提升到产品所说的程 度。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把里边的方法应用起来。这样才能保证你真正的达到了快速阅读 和海量记忆的效果。 现在说说我在使用快读通训练中的一点体会: 1.训练前丹田呼吸很重要,不妨这样做:把呼吸尽量延长到不会觉得憋气的地步;注意一定 要均匀,呼气的时间是吸气的2倍,耳朵不能听到呼吸的声音。这样渐渐地拉长呼吸不用几 天就可以达到呼吸一次用20秒了。 2.接下来作一作健眼体操。因为产品里有推荐的健眼体操。所以照着作就可以了。 3.集中力训练中固定点凝视法是最有效的,但也最累。在全部的训练课程结束以后也要常常 做,有很大好处的。停止音读并不是说大脑里也不发音,而是说身体不会产生读的动作。大 脑里的发音不需要特意地阻止,当阅读速读变快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大脑不再发音了。 4.记忆力训练(最快的速度读文章然后写出来)不需要练到最后的?也不可能,因为这个 过不到几天读一分钟够你写半个小时的。这可以用归纳中心思想或写思维导图的方法代替。 5.最重要的是阅读后一定要做笔记,写些mindmap!这是我的切身教训啊!我一开始 不喜欢做笔记,因为当时速度慢,理解率很高,记得也牢,做不做笔记不会有多大差距。但 到后来速度快了记得没那么牢了,看过的东西过不到一个月就会忘掉,可是一本书花5分钟 做笔记却要十倍于读书的时间?不可能再有那个心情做笔记了。所以必须要在一开始养成 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我完完整整的坚持训练了14天,之后平常只要看书便是训练了(我相当喜欢看书)。速度突 然增加后,有一天我发现在阅读中不能读音了,我读书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大脑想出字的读 音的速度。所以我建议各位不需要把精力放在阻止大脑的音读上。 现在各位想学习速读的同志,我郑重向您建议: 1.一定要养成读后做mindmap的好习惯!这是最最最重要的。我的切身教训啊。 2.不需要把速度练的很高。每分钟到3000字以上的话理解率就会变低的(3000字是我的臆 想)。至少对学生来讲100%的理解率要远比高的阅读速度有用。 3.讲究用眼卫生。会速读后读书会忘记其他一切,因此在看一本书前要先想好在XX章后要 休息,做做眼保健操。别像我一样现在已经带上了500度的眼镜。 教你五种克服“音读”固疾顽症的方法 克服“音读”是所有参加快速阅读训练的朋友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同时它也是一个相对复杂 和比较顽固的过程,我们要想实现快速阅读必须想办法简化直至克服这个过程。即去掉音读 这个中间环节,完全实现由形到义的直接过渡,即“眼脑直映”。 速读界一般认为,从“默读”转换成“视读”,实际上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中国人犹为如此。 语言是由一个一个字的字音组成的,如果发音就必须顺次序发音,发每一个音都需要一定长 度的时间,这在语言学上叫做音长。人的听觉对音长是有一个最低阈限的,短到一定程度时, 就感觉不到了。可见,以听觉来认知远比以视觉来认知费时间,加上视觉认知和听觉认知速 度不一样,两者相差悬殊,这就使视觉的信息收容过程受到听觉认知的干扰,本来可以一瞥 而过的,也不得不反复认知,以致阻碍阅读的自然发展,徒耗不少时间,并干扰了正确的阅 读,所以,要想读得快,就必须排除音声化。我们从朗读过渡到默读,就是排除音声化的外 部发声现象,提高了一定的阅读速度,但是,默读并没有彻底排除头脑中的音声化,可见, 最好能把头脑中的音声化完全排除掉。能彻底排除音声化,就可以消灭音声化所需要的时间, 还可以彻底摆脱靠听觉来感知和确认的习惯,使视觉功能不再受一个一个音组成的音声化现 象束缚和干扰,而获得彻底的解放。于是,人们的大脑视觉性语言功能就在彻底解放之后得 到明显发展,使其卓越的潜在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目前,一般克服“音读”习惯的 办法有几种: 1、音响干扰法。即在速读训练中增加音响效果来影响和干扰原本自身的读音习惯,最大限度 的干扰自己的习惯读音,并逐步减弱“音读”对快速阅读的影响。现在快速阅读训练中使用的增加音响效果的做法一般有两类: 一是在训练过程中播放自己的喜欢的音乐,边播放音乐边进行提高阅读文章速度的训练,用音乐的声响来干扰自我读音的习惯,并减弱和淡化“音读”的影响。从广大速读爱好者的实践经验看,使用音乐的种类建议用“抒情、宁静和节奏明显的轻音乐为最佳。 二是在训练过程中使用节拍器的音响干扰自己的读音,通过不断的干扰来弱化自身的“音读”习惯。如精英特快速阅读训练中就在训练软件中加入清晰明快的“嗒、嗒、嗒、嗒”提示音效,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适应能力来增大或减少节拍器的声响来干扰自己在速读时会产生的读音现象,通过这种节拍响声来逐步地减弱自己的“音读”习惯。 2、生理器官控制法。我们人之所以会产生读音和听觉习惯,一般是由于人类自身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动,如果能够在训练中通过自身意识来克服或控制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工作的话,我们就能有效地减少“音读”现象。所谓控制:即在训练中注意和反复提示训练学员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感官功能来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如减少或控制自己的嘴唇、舌头、喉结等发音器官,争取尽量使其不运动或少运动,增加发音障碍,通过训练逐步减少对发音的依赖。全国著名快速阅读的创始人程汉杰先生就运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克服“音读”习惯。 3、文字词汇“意读”法。此种克服“音读”的办法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知道,在世界上的任何语文文字它都有“形”和“意”两个方面,字形是文字或组成词汇的外在形式,而字意词意则是组成文章主干和内容意义的内核所在。事实上一般具备快速阅读能力的人阅读时多半注意文字、词、块、章的意义,基本或很少关注它的读音;而缺乏速读能力的人则刚好相反,即多半把注意力关注字、词的读音,然后才去想它的意义。要做到“意读”我们强调阅读点的“转移”即把阅读时“对字、词音的阅读开始”转移为“对字、词、行、块意义的理解开始”,无论你是否能够对其的真正理解,都从它开始,坚持新习惯,抑制旧习惯,逐步进步到根本转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十五个字的意义大家都知道,但用传统阅读习惯阅读时可能仍然会逐字去读它,但用“意读”去读它则根本不用读,就记“温家宝”一个词你就行了;又如面对“联想电脑”、“大众波洛”、“北京奥运”等这些词汇及这些词组构成的文章时,你可以在快速阅读中省略它的读、听过程,直接眼脑直映反应它的词汇意义,再加上联想、关键词意义你就可以理解和记住了。让我们在这个观念转变基础上成为读书的起点,从“意读”开始克服“音读”习惯,这样,你就在不知不觉中没有音读现象的困扰了。 4、图象意会合成法。它是人在达到或接近快速阅读的高级阶段能力时的一种克服音读的方法,即学员在训练中不是按照文字的读音而是按照事件本身的影像记忆来理解和记忆。如对有形状词汇如“白菜”、“移动电话”、“手提电脑”就按照它的图象来理解它的词汇意义即可,而根本不需要再经历“读听意理解”这样一个低效率的过程。在遇到非形像化的词汇时如“国家机关”、“法律机关”时,也可以在大脑中产生如自己熟知的“政府”“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这样一些有实际含义的确定或不确定大脑形像,也不需要逐字逐词来读出它的字音来。对于一些阅读文章如旅游类、叙事类或新闻类的文章,你也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产生整体事件形象来理解,如父亲杭州西湖一日游一篇文章,你只需要记忆父亲在女儿的陪同下畅游西湖的过程及“照相”、“划船”、“下棋”、“作诗”各个分镜头图象就行了,这 样在图象化的记忆过程中,实际上就可以大大削弱自己原有的“音读”习惯直至完全克服它。 5、提高速度克服法。它是指当速读训练速度快到一定阶段时,训练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或克服“音读”现象。根据速读业界普遍认为:一般快速阅读速度训练达到每分钟2500字3000字以上时,学员的“音读”现象就会大幅减少甚至消失。这也是说,在速读训练中要尽力提高阅读速度,在快速阅读中看清文字、词汇或文章;在看清看准中再提高阅读速度;在速度的提高中争取记忆与理解率的同步或后续提高。这种训练办法的核心就是一个“快”字,对一部分学员也有很好的作用,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或不足。 以上五种速读训练中克服“音读”的方法其实也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对各种类型的学员来说适应性和成效性上也有不同的差异,因此在选择和训练时不要把任何一种办法神化或绝对化,对你而言,套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 第三部分月影逐波的无声 第一章无声思维综述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全脑速读培训班横空出世,各种各样的速读训练软件让人目不暇接,水平参差不齐。后来有先后出现了影像阅读法,超右脑波动速读法,照相记忆法,等等。许多朋友问我,到底应该学哪一个,应该怎样学。我个人的观点,无论那种速读法,都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比如传统的全脑速读记忆法,虽然步骤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练好的却没有几个。甚至包括参加了培训班的朋友都反映,速读课堂上似乎阅读速度提高了不少,但是下来学习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遇到难懂的书籍还是和以前一样,根本没有什么提高。还有七田真的超右脑波动速读和照相记忆,前景描绘的那么好,但是训练却是如此之难。就像告诉你西天有真经,但是你要经历八十一难,途中是不是喂了妖怪不关我 几种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快速阅读法 当拿到一本书,应该在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大体内容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 那么,有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快速阅读法的关键是在眼停(瞳孔不运动时)的瞬间,能感知到较多的词汇量。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目十行”。通过快速阅读的练习,就能很快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在阅读“那么,有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时,只要抓住“有没有快速阅读”这两个关键词语,就理解这个句子的基本意思了。 据说,阅读推理小说能够提高阅读的速度。推理小说故事吸引人,进入大脑的单词量自然比内容深奥和陌生的书要多一些。像这样的书在休息时或睡觉前阅读,不但不是负担,还能使你掌握速读方法,对阅读其他书大有帮助。 拿到一本书,先看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编者的话和关于作者的说明;然后,浏览目录,阅读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最后,以跳读的方式大体翻阅全书,并注意出现在章节始末的小标题。这样,就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有时为了寻找某些资料,筛选出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也得运用快速阅读法。这种阅读,要把自己想了解的信息牢记在心中,尽快移动眼睛扫描阅读,并注意运用标题、缩行、不同字体的标示等,帮助自己搜寻所需的资料。 除了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阅读外,对长篇文章还可以采用预读的方法。所谓预读,就是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只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的预读可以使你迅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另外,还可以采用群读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群读,就是能使自己阅读时,一瞬间不是看一个字,而是看一个或是几个词汇。当然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做到。你可以找一篇比较通俗易懂的短文来进行“群读”,训练自己一次能“扫视”上至个字。这样经常进行训练,阅读速度就能大大提高。 细嚼慢咽法 运用快速阅读法,可以在较短时里读较多的书,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细嚼慢咽的读书法,可以帮助你透彻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巩固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读,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 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我们精读一本书,可按“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步骤进行。 首先,看一下书的目录、前言和章节提要。这些内容是作者用来提纲挈()领地点明主题、主旨、主要思路的。从中还可发现作者论述、证明的纵横脉络。有许多人一本书读到底,能够复述其中零星字句,却无法概括读书的主要内容,如同没看没读一样。养成通览全书的习惯,你会发现自己在读书时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即使曾经读过的书,重读之下也会有旧友新知之感。 其次,在正式阅读之前还可给自己提问: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中的哪些内容是新鲜的?其中的哪些论点及论述方法又是我尚未了解的,等等。心中有了这些疑问,再去看书,就能有的放矢,尽快抓住书本的精髓。然后是阅读。心中有了框架,围绕自己的问题进行阅读,而不只是认字、默念或简单记忆。 复述也绝不是逐字逐句地硬背,而是回想所看内容的提要,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不仅能加强记忆,而且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最后的复习,是在整本书读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对整个材料做全面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与曾学过的其它材料进行比较。 作家茹志鹃曾经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了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成的。”她所说的“煮书”就是精读、熟读,一直读到心领神会,恍然有得,从而获得更深层次上的记忆和理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精读的过程是一种积累。熟能生巧,积累多了,妙处也就显露出来了。 圈圈点点法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要过分爱惜书籍。有的同学买来新书,马上用包书纸包好。我觉得一本封面设计得很漂亮的书,包上了包书纸,既是一种浪费,也不容易识别。当然给天天要使用的课本穿上外衣不在此列。有的同学看书时又舍不得在上面圈圈点点,这其实不是阅读的好习惯。 读书要动笔,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你有作圈点笔记的习惯吗?在阅读属于你自己的书籍时,你可以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精彩之处,划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红线、蓝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大于号、小于号等等。 有些精读的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划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划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划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你自己来掌握。 4读记结合法 为了帮助阅读,除了在书上圈圈点点,你还可以作些批语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批语笔记是在阅读时,在文章的“天头”、“地脚”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提请注意,这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清代金圣叹批点水浒,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一类读书笔记。 摘录笔记,可以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摘录时应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最好自拟一个不违背作者原意的确切标题。 提纲笔记是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提纲笔记对以后自己在写作中的资料运用会很有帮助的。 读书的过程,不要忘了动笔。读记结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掌握作品的精华部分,特别对以后的再阅读带来很大的方便。 读书笔记法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心得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格式,可以先“读”后“感”,可以边“读”边“感”,也可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在一起写出。 读书动笔,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写作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蚂蚁式,专门搜集人家的成品,搬运在一起;一种是蜘蛛式,阅读的东西不多,凭自己腹中有限的材料来编织文章,总有枯竭之感;还有一种是蜜蜂式的,不断吸取群芳的精华,再经过自己的消化,辛勤酿造而成。不用说,蜜蜂式的读书写作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此外,我还建议你平时能随身带着纸和笔。 我平时口袋里总是带着小本和笔。有时读报,翻看杂志,看到值得记下来的,就及时掏笔记下。有时不方便,简单地记上几个能帮助联想的词汇都行。到晚上笔记时,再分门别类。可别轻视了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 俄国作家果戈理曾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钢笔和纸张。”希望你能坚持写读书笔记,把自己阅读所得记录下来。它能锻炼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我们平时读到的一些作家的随笔,大多是记录他们对某件事、某个人、某本书的感想。这样的读书笔记,是很有价值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其实都是他们的读书笔记。 笔记本是读书的得力助手。它的功能是摘抄学习重点,记录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正确地使用笔记本,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功用。 笔记本最好只用半边,另半边留下作空白,以备作补充或注解及提示用。另外要在笔记本的封面上记下笔记本的类别,还要在第一页上标明本册笔记的目录(或主要内容)。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前人读书的经验之谈,很有道理。愿你在实践中,能真正体会它。 默读朗读法 读,包括默读和朗读。默读的速度快,快速略读、浏览、群读都得依靠默读来完成。当我们进入精读状态后,更离不开默读。这时的默读,不能一目十行地扫描,而应该逐字逐句地去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