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资料(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资料(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资料(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3页
工程地质实习资料(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4页
工程地质实习资料(演示文稿)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实习报告的内容 一 实习目的和意义二 实习内容1 黔灵山认识实习 黔灵山几种岩性的认识 沉积岩 二叠纪龙潭组的砂岩 泥岩 二叠纪茅口组灰岩 三叠纪大冶组薄层灰岩 侏罗纪泥岩 砂岩 岩浆岩 花岗岩 由三种基本矿物构成 黑色的角闪石 乳白色的正长石 油油脂光泽的石英构成 整个岩体比较致密 是很好的建材 具有很高的强度 2 黔灵山的构造标志 在岩层的露头上可以发现细微的牵引小褶皱 缝合线构造 断层的擦痕 阶步 断层泉等 岩溶现象 溶沟 溶槽2 蔡家关认识实习 地层 蔡家关全是三叠系地层 从下到上分别为下三叠统大冶组 安顺组 中三叠统关岭组 杨柳井组 改茶组 上三叠统三桥组 二桥组 3 大冶组 分为页岩段 互层段和灰岩段 在页岩段以灰绿 灰黑色粘土岩及页岩为主 夹钙砂岩 薄层灰岩及泥灰岩 互层段主要为灰 深灰色薄到中厚层灰岩与页岩互层 常夹油页岩层 而灰岩段以灰 深灰薄板状灰岩为主 富含泥质条带 时夹中厚层灰岩 鲕粒灰岩 砾屑灰岩及页岩 安顺组 主要由灰岩 白云岩 溶塌角砾岩组成 底部以浅灰色厚层质纯灰岩与下伏大冶组深灰色薄板状灰岩界线清楚 整合接触 关岭组 主要由白云岩 灰岩 泥质灰岩 泥质白云岩及灰绿色页岩组成 偶夹溶塌角砾岩及石膏层 4 杨柳井组 主要由浅灰 灰色薄层至块状白云岩 角砾白云岩及少量灰岩组成 属半封闭局限海台地蒸发相沉积 改茶组 下部为灰绿 紫红色页岩与白云岩互层 中部为灰 肉红色灰岩夹白云岩 常产腕足类 上部为灰色灰岩 鲕粒灰岩 白云质灰岩及介壳灰岩 常见大量又壳类 三桥组 主要由灰绿 黄灰色厚层钙质砂岩 粉砂岩 钙质 炭质页岩及灰岩 泥质灰岩 生物屑灰岩组成两大旋回层 砂岩常具平行层理 斜层理及波痕 5 二桥组 则主要由砂 页岩组成 下部为灰黑色页岩与黄灰色砂岩互层 夹薄煤层 上部为灰色中厚至块状石黄砂岩 岩屑石英砂岩 偶夹炭质页岩 断层 金关断层蔡家关断层 6 7 该断层在关岭组的地层中 断层两盘岩性为关岭组狮子山段和松子坎段 断层的上盘为狮子山段的灰黄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白云岩 夹灰绿色页岩及灰岩 断层的下盘为松子坎段的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 泥质白云岩 本来按照地层顺序应该是狮子山段 松子坎段 但是由于断层错断后使得地层变化 8 9 从看到的断层面可知 在断层面的左面是三叠纪三桥组的灰绿 黄灰色钙质砂岩 粉砂岩 炭质页岩等 而在断层面的右面是三叠纪安顺组的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 因此 明显有断层经过 10 3 阿哈水库认识实习阿哈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 位于乌江水系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 距市中心8千米 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90km2 总库容7228万m3 正常蓄水位1110 0m 相应库容为4921万m3 死水位1092 0m 相应库容为381万m3 具有年调节性能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37 5米 坝顶长为133 0米 坝顶高程为1114 50米 校核洪水位为1113 5米 工程主要任务是供水 防洪 该水库是贵阳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同时也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景区 11 水库坝址以上属丘陵区 其以下河谷狭窄 两岸地势较高 坝址河床高程1075 0m 河谷形态为宽 U 型谷 大坝基础置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煤系地层上 岩性为黏土岩 页岩和煤层 坝基 肩 基岩为强透水与相对隔水岩组相间分布 风化较深 坝肩基岩一般强风化深8 15m 12 13 4 北京西路黔春大桥认识实习北京西路道路工程起点于贵阳市北京路与枣山路交叉口 经海马冲 黔春路 川黔铁路 中坝路 女职校北侧 贵遵高速 210国道 大众橡胶厂 止于长岭路南段 总长度为5公里 设计为城市快速主干道 双向六车道 道路分为左右两幅 设计单位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14 工程概况 北京西路黔春大桥 拟建北京西路黔春大桥 以上简称大桥 东侧接1 隧道 西接2 隧道 依次跨越黔春大沟 黔春路 川黔铁路 桥梁全长347 048米 设计为城市快速主干道 双向六车道 桥面分为两幅 每幅宽15米 为2 85mT构 5 35m连续箱梁结构 左线桥起点桩号为K1 384 851 终点桩号K1 727 852 桥梁全长343 001m 右线桥起点桩号为K1 388 064 终点桩号K1 735 112 其规模为大桥 桥梁设计荷载为 A级 桥墩 台 基础拟采用桩基础 桥墩最大单桩荷载为23000KN 柱 桥台最大单桩荷载为4000KN 柱 桥墩 台基础均对沉降敏感 15 场区位于贵阳岩溶盆地西侧 属剥蚀 侵蚀性低山河谷 斜坡地貌类型 桥址区地形总体为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中部为黔春大沟 沟面宽8 00m 沟底标高为1078 50m 为区内地形最低地段 左右两侧为斜坡地形 坡度20 50度不等 环境地形标高为1078 50 1129 00m 地形高差达50 0m以上 场区内0 桥台和7 桥台附近有基岩出露 16 岩溶发育特征 在小关相信轴部 均为碳酸盐岩分布区 岩体中岩溶主要以裂隙为特征 在向斜轴部的4号桥墩8个钻孔中 上部均发育有间断性裂隙 主要以陡倾溶蚀裂隙和溶洞为特征 钻孔遇岩溶率100 按岩溶发育程度划分为岩溶强发育场地 除了已经形成空间形态的溶隙 溶洞外 岩石中还有一些针孔状 蜂窝状溶孔及不规则晶洞发育 17 不良地质现象 1 在K1 524 5号墩 西侧 K1 640 6号墩 东侧间有一滑坡体 后缘距离6号墩位置约5 00m左右 根据现场调查既有关资料 桥址区跨越滑坡发育位置 为浅层土体滑坡 主滑动方向呈东向 90度 滑坡体南北向宽290m 东西向长60 85m 厚2 13m 桥址区北侧位于滑体上的大部分建筑已拆迁 经查 现桥址区北侧滑坡已于2007年治理 治理范围现状稳定 仅余贵阳北站仓库及少数几幢民房 2 川黔铁路西侧 7号桥台东侧有一高边坡 边坡高度16 00 20 00 该边坡已治理 治理时间不详 拟建7号桥台距离该边坡顶边沿仅2 0m 18 5北京西路1号隧道1号隧道总体自南东东向北西西向延伸 东接海马冲大桥 西接黔春大桥 为单坡直线隧道 坡度为2 339 起点中桩桩号为K0 932 坐标X 2943092 316 Y 368822 937 终点中桩桩号为K1 343 坐标X 2943166 389 Y 368418 57 隧道穿越一个形态完整的溶蚀 剥蚀残丘 其进口位于海马冲西侧的海马冲人防隧道进口处北西侧约32 3m处 出口位于黔春路东侧的海马冲人防隧道出口北东侧10 4m处 19 隧道采用连拱隧道 其左 右线车道中心线间距为16米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14 5米 净高5 0米 其中车行道宽度为12 25米 两侧检修宽度为1 5米 隧道截面设计采用三心圆型式 其中 顶拱圆曲线半径7 8米 侧墙圆曲线半径为5 5米 隧道总高8 02米 总宽14 98米 隧道内路面为单向横坡 坡度为1 5 坡向指向路面外侧 隧道洞口型式为 削竹 式 洞口仰坡1 1 20 拟建道路是连接贵阳市区和金阳新区的市政快速主干道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隧道穿过地段地层岩性复杂多样 地形地貌复杂 地质构造发育 拟建隧道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 场地复杂程度为一级 场地岩土种类较多 不均匀 性质变化大 场地与地基等级为二级 故本次勘察等级为甲级 21 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贵阳岩溶盆地西侧 属剥蚀 侵蚀 溶蚀性低山 槽谷地貌单元 拟建隧址区东 西侧的海马冲冲沟 黔春路槽谷谷底相对宽缓 谷底标高分别为1081 1084m 1079 1083m左右 为区内地形最低地段 谷底缓向南倾 总体坡降为10 左右 谷坡地形总体较陡 坡度多为40 55 拟建隧道穿越山体山顶标高达1173 1236m 最大高差 150m 22 地层岩性隧址区出露的地层 由新至老有第四系 Q 三叠系上统三桥组 Tsq 二桥组 Te 中统改茶组 Tgc 杨柳井组 Tyl 地层 受断层及风化作用的影响 隧址区基岩破碎 较完整 节理 裂隙发育 较发育 根据地表调查 隧址区地层节理 裂隙发育 密度以2 30条 m为主 差异极大 23 地质构造拟建隧道在区域上位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 场地位于贵阳向斜北西的小关向斜东翼 隧址区内发育有黔灵山断层 F1 是区内最主要的控制性断层 地表通过隧址区K1 106 7处 于拟建隧道中桩里程K1 044 4处与隧道呈大角度斜交 为逆断层 延伸呈北东 南西向 倾向南东 倾角55 65 地表调查显示 断层破碎带岩体呈碎裂状结构 破碎带宽20 0 21 0m 断层上盘为三叠系杨柳井组地层 地层总体倾向北西 倾角76 81 下盘为二叠系上统改茶 二桥 三桥组地层 地层总体倾向北西 倾角55 75 24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地表调查 按场区地下水的含水类型 富水性及岩层间的水力联系 将道路通过地段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岩溶水 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25 岩溶隧址区东侧地段为可溶岩分布区 碳酸盐岩分布较广 受构造影响 岩溶地貌较为发育 据工程地质调绘 钻探 物探及相关资料表明 拟建路段调查范围内可溶岩分布地段岩溶形态主要为冲沟 溶洞 溶沟 槽 石芽为主 地表线岩溶率约15 30 岩体内主要为溶孔 垂直溶洞 隙 悬臂岩体等 溶洞被粘土呈无充填或全充填状态 隧址区可溶岩分布地段钻探14孔 有4个钻孔钻遇溶洞 裂隙 钻孔见洞率为28 6 岩溶发育程度为中等 26 不良工程地质条件1 隧道出口顶板强风化层较厚 且岩体破碎 不能自稳成洞 使施工难度加大 成本增加 2 三叠系改茶组 Tgc 三桥组 Tsq 和二桥组 Te 的泥岩为软质破碎岩体 其稳定性差 对隧道的施工会造成定的影响 施工时应有一定的防范措施 3 隧址区可溶岩分布较广 在湿热多雨气候的影响下 岩溶较发育 钻探布孔间距较大 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