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美丽风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奇特的风土人情,学习这个单元里的课文,学生会感到地球很小,仿佛一个可以拜访的小小村落,漫步地球村,则会看到许多奇特的风光,发现许多新奇的事情,感受许多人间的真情。火烧云是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火烧云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在观看火烧云时无比喜悦的心情。蝴蝶泉选自徐霞客游记,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水的清冽、树的奇特、蝶的优美。荷兰的花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荷兰人迷恋国花郁金香,他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鲜花,鲜花已经成了这个国度中的“一员”。叙利亚的卖水人是一篇带有浓郁异国风情的有趣文章。课文记叙了叙利亚的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可谓使出了浑身的招数,让人不得不“破财而饮”。同时,让读者通过语言文字看到了叙利亚的卖水人浓浓的人情味。文章从叙利亚的景、物自然过渡到人,本文的景、人、情三者的统一达到了完美与和谐。冰城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文章,它以“总分总”的结构,描写了我国著名的城市哈尔滨的美丽景色,让人阅读之后仍然意犹未尽,对这座城市的优美恋恋不舍。尤其紧扣了哈尔滨最富有特色的冬天娓娓道来。对本单元课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和叙述的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还要培养学生去了解、去观察的兴趣,借助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自然美景、国内风光以及异国风情,爱观察生活中的美,并产生合理的联想,所以本单元的作文习题为请跟我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并印象深刻的一个景点,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其特点进行描写,还要联系人物的活动,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静结合,人景结合。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识字的方法,借助学习工具,扫清阅读的障碍。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2.通过学文,了解写景文章的一般写作规律:既可以按照时、空的一定顺序描绘景物的主要特征,又可以通过人物来进行衬托。3.继续练习默读课文,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和叙述的事情,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4.重点积累的语段:火烧云:熟记第4、5、6小节;蝴蝶泉:背诵全文;荷兰的花:熟记第3、4小节和最后五个小节;叙利亚的卖水人:熟记第5小节;冰城:熟记第5、6、7小节。三、单元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默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带着问题较快地默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的练习要求。2. 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背诵一些精彩的段落。如第6课中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其他课文后面的练习中有些语句要求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背诵,还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语段背诵。3.结合阅读学习,适当让学生进行写句、写段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第6课中仿照课文第四六小节的写法,想象火烧云还可能变成什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脑海中的云朵写活。第8课中模仿课文的第三或第四节,介绍一种“中国的花”,写出它的形状和颜色。第9课中介绍喜欢喝的一种饮料,或者把几种饮料进行颜色、味道的比较,写出喝时的感受。 四、单元教学时间安排序号类型内容教时1课文火烧云2蝴蝶泉1荷兰的花2叙利亚的卖水人2冰城12古诗蜀中九日送柴侍御13作文请跟我来14综合练习 15单元梳理1五、单元教学建议1.继续提高学生默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可以放慢速度,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读有所思、思有所得的默读习惯,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默读课文,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体验、感悟的过程中仍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质疑能力、说话能力等等。3.在理解词句含义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背诵一些精彩的段落。4.本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自然风光以及风土人情,可以利用阅览课的时间,借助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自然美景、国内风光以及异国风情。6 火烧云【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这是著名的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火烧云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在观看火烧云时无比喜悦的心情。颜色变化多而快,这是火烧云的特点,也是课文重点描写的内容。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失的顺序来写的,所以,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2节),主要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霞光的颜色。火烧云照在不同的人和动物的身上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说明了它的颜色变化“极多”。第二段(第36节),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这是课文的重点段。写颜色的变化,先概括写“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再从两方面具体写火烧云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第三段(第7节),重点写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文中写颜色的词语很有特点,值得学生模仿、积累。作者发挥想象描写火烧云形状的段落也值得学生仿写。(二)词句解析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烧”是燃烧的意思,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烧”字用得贴切,有一种动感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4熟记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语段。(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图片或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要求】:1.照样子写出颜色的词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 ) ( ) ( )红彤彤 金灿灿 ( ) ( ) (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 ) ( ) ( )2.辨析下列词语沉浸 沉静3.辨字组词凉( ) 摸( ) 遍( ) 萄( )晾( ) 膜( ) 编( ) 陶( )4.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色,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然后,将你看到的情景说一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那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生说)是呀,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样的瑰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课题)。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n,不读ti;“寿”读shu,不读su;“彤”读tng,不读dn。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设计意图】: 读点题的句子,明确什么是火烧云,通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 )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霞光”这部分的内容,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必做题:1.积累文中的词句。2.熟读第一、二小节。3“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句中“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为什么? (请书面解答和品析“烧”字)选做题:1模仿第一小节写话。 2完成填空: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 )的了;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 ),( )变成( )的了。 本资料由实验小学陈国琴老师提供,郁锦香老师校对教学反思与重构: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一)自由读读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颜色形状) (二)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你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划出来。你有什么感觉?(颜色真多呀)2.这么多的颜色,怎样把他印在脑海中呢?试着把这些颜色分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导:“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的( )色。”这句话描述一下3.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玫瑰红、苹果绿、辣椒红)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5.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板书:样子)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板书:消失)教师引读。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形态美;“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的动态变化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重点让学生体会:“那条狗十分凶猛大狗也不见了。”的生动情景美;“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的形态美。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来组段。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把你的想象说出来? 8.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瞬息万变)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一番。指名读。【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3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学生闭眼,播放课文录音)【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把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以及作者那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四、总结课文: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和多彩呀!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五、布置作业必做题:1.作者之所以能把火烧云写得栩栩如生,那是因为 2.仿照课文第四六小节的写法,想象火烧云还可能变成什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你脑海中的云朵写活。3.积累并背诵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而多”的语句(至少二句)。选做题: 熟记第四、五、六小节,从中选一节背出。附板书:颜色 火烧云 变化 多又快形状本资料由实验小学陈国琴老师提供,郁锦香老师校对教学反思与重构:7 蝴蝶泉【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短文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合欢树下的清泉,“有大树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清洌可鉴”。有一棵苍劲的合欢古树,靠着山崖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泓清泉,泉水清澈如镜。第2句写花奇,“当四月初,即发花如峡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间开花,花形如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第3句写蝶美,“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那些真正的蝴蝶交尾相衔,倒挂横于泉上的蝴蝶树上,形成无数蝶串,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第4句写了游人多,“游人俱从此月,群观之,过五月乃已”。游人到了这个时候,都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到农历五月才停歇。【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疑译文,读懂短文的意思。知道课文描写了蝴蝶泉泉水的清冽、树的奇特、蝶的优美。3背诵和默写全文。(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疑译文,读懂短文的意思。【教学时间】:1课时【预习】:1.复习背诵读书有三到、论语2.查找并整理徐霞客的资料。3.正确朗读课文4.给下列字注音( ) ( ) ( ) ( ) ( )洌 漱 蛱 巅 译 5自读古文,在不理解的词句旁作上符号。【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讲述蝴蝶泉的传说,引出课题。出示课题:蝴蝶泉2.简单介绍“蝴蝶泉”【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人入胜。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短文。)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3.指名朗读。4.齐读。【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短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三、读懂句子,理解句意。1.自读短文,借助下面注释和译文,自己解决重点字的意思,不理解的字用笔圈出来。【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圈画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帮助学生积累。2.小组学习,共同解决难题。【设计意图】: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同学间的互补加以消化,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掌握根据注释学习古文的方法。3.通过学习,你们知道这篇古文的大体意思吗?4.集体交流,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明白短文一共有四句话。(1合欢树下的清泉。2花奇。3蝶美。4游人多。)5.读短文,进一步理解句意。四、拓展练习。1.简单介绍本文的作者徐霞客。2.让学生展开联想,根据古文的内容,把它改编成白话文。【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者的深入了解以及用语言表述古文的内容后,对短文留下深刻的印象。五、作业:必做题:1熟读成诵,抄写古文。2展开联想,根据古文的内容,把它改写成白话文。 附板书:蝴蝶泉水清冽、树奇特、蝶优美本资料由实验小学陈国琴老师提供郁锦香老师校对教学反思与重构:8 荷兰的花【教材分析】:作者是想借“荷兰人爱花”来表达他们对土地的执著与热爱。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荷兰人迷恋国花郁金香,他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鲜花,鲜花已经成了这个国度中的“一员”。课文第1、2小节描述了荷兰人对土地充满感情的原因以及他们对鲜花的热爱。随后,课文的第3、4、5节从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荷兰人的最爱郁金香。第三节描述了郁金香的形状与颜色。第四节通过两个生动的例子说明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第五节则介绍了郁金香的由来以及荷兰人对它的栽培。最后,作者通过“总-分-总”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一个信息荷兰人的生活是离不开鲜花的。文中的词句形象、生动、传神,所以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解荷兰人和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文中的句式展开想象描写花。尤其是文中的第三节,可以让学生用“像般叫”的句式,展开想象给更多的郁金香花取名字。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第四节,介绍一种“中国的花”,写出它的形状和颜色。【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5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花的词语,熟记相关语句。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人和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3.学习用文中的句式展开想象描写花。【教学重难点】:了解荷兰人和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文中的句式展开想象描写花。【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师生查找荷兰的资料。【预习要求】:1.查找荷兰的资料2.摘录文中形容荷兰花木美丽的四字词语。( ) ( ) ( ) ( )( ) ( ) ( ) ( )3.按要求摘录句子 一句体现荷兰人想象奇妙的句子。 一句赞美郁金香的句子。4.读下面的句子,试着提问。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5.改成陈述句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不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窗帘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1.出示荷兰图片,师:看,这就是荷兰,通过课前的预习及收集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荷兰。(生介绍、师补充)2.媒体出示: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师: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荷兰,自己轻声朗读。全班读。读好:千顷土地。1顷=100亩,千顷=10万亩,荷兰人向大海要土地,可见:媒体出示: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3.师:正因如此,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种满了鲜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荷兰的花。其中有一种花被誉为荷兰的国花,你们知道是哪种花吗?(郁金香)【设计意图】:媒体的播放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生字新词的音: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2.同桌你一节我一节读课文。3.请10个同学挑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助于对课文的学习。三、深入学习课文:1.媒体出示: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2.请女生读好这段话。随后媒体出示郁金香的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秀姿天成的郁金香,请大家再看着图来读一读郁金香的秀姿天成3.师生配合朗读,师引语:句中运用了比喻和想象将郁金香的形状、颜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看文中将郁金香的外形比作(典雅的高脚酒杯),有一种叫“斯巴达克”的郁金香像(烈焰般炽热鲜红),有一种叫夜皇后的郁金香像(黑夜般神秘幽深)被誉为中国女性的郁金香(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同时也看出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4.荷兰人对郁金香还有更痴迷的地方了,媒体出示:荷兰人迷郁金香都快痴了。有个老板愿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支罕见的郁金香,瞧瞧,代价多高!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支郁金香。”荷兰人爱郁金香,并把它定为国花。5.请男生读这段话,读出荷兰人对花的痴迷。6.其实在我国的鲜花王国中也有许多娇艳美丽、值得夸耀的花。下面老师请大家模仿这两节中的一节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描写花的句子,让学生充分品味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四、布置作业:必做题:1.积累文中的词句2.熟读课文第三节,用“像般叫”的句式,展开想象给更多的郁金香花取名字。3.模仿课文的第三或第四节,介绍一种“中国的花”,写出它的形状和颜色。选做题:熟记第三、四节,选择一节背诵。本资料由实验小学陈国琴老师提供,郁锦香老师校对教学反思与重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引读课文的第1-4小节。二、继续学习课文1.那么多的花为何荷兰人独独喜欢郁金香呢?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媒体出示: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请学生默读这段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对郁金香的热爱)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心翼翼、轻轻抚弄)读下面的句子,试着提问,并和同学讨论解决。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2.对呀,郁金香原本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被荷兰人发现后,便,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郁金香出落得,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这都是源于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热爱,对花的痴情跃然纸上当然也离不开他们那双神奇的手3.媒体出示:荷兰鲜花图片及句子:荷兰城市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谁能将这句话用另一种形式表达4.那就让我们走走、瞧瞧,结合这个填空,认真读好、小节。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花篮,里面插满(),(),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仔细看窗户,你会看见窗口放满了()、()、()。这不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吗?他的意思就是5.它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6.再读这两句,比较语气上有什么不同。(1)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不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窗帘吗?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正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窗帘。你能尝试着也来改一改吗?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7.师生配合读:瞧,读填空师:多美的一座城市啊!不同的地方,甚至每个角落他们都会用鲜花装饰,你们说荷兰人的生活能不美吗?媒体出示: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弛神往的美【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有关句子,了解荷兰人和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三、小结:齐读课文现在你们知道为何课题取名为荷兰的花了吗?请用一句话说说荷兰人和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四、布置作业:必做题:1. 熟记课文最后五个小节的内容。2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花篮,里面插满(),(),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仔细看窗户,你会看见窗口放满了()、()、()。3.荷兰人的手是那样的神奇,他们用这双手 ;他们用这双手 ;他们还用这双手 。选做题:1围绕一个主题,用反问句作为总结句写一段话。2用一句话写出荷兰人和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附板书:荷兰的花郁金香庄重、典雅、艳丽、完美本资料由实验小学陈国琴老师提供,郁锦香老师校对教学反思与重构:古诗蜀中九日、送柴侍御古诗简析:1蜀中九日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2送柴侍御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诗中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这是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 古诗注释:1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人们逢此日要登高会宴。2 他席他乡:在他乡作客,此处指剑南,即今四川成都。3 南中:诗人的家乡在成都的北面,因此称剑南为南中。4 侍御:官职名。5 通波:波路相通。6 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教学目标:1学习蜀中九日,了解诗人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感受诗人佳节思亲的感情。学习送柴侍御,了解诗人送别好朋友柴侍御时看似无情却有情的心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蜀中九日。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由已学的送别的古诗导入,揭题。1提醒学生注意“侍”和“御”的字形区别。2了解柴侍御和作者的关系,介绍作诗背景。二、 初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利用工具书读通顺。2检查朗读情况,正音,以多种方式读熟古诗。3在这首诗里,作者送别朋友时的心情如何?从哪里看出来?(送君不觉有离伤)三、 品读,感受作者独特的写离别手法。1朋友要去远行,分别在即,诗人却一点也不觉得悲伤,为什么会这样呢?(1)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河水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有离别的伤感。体味“接”的妙用。 (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2)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你我有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呢?2感情朗读。四、(学习第二首诗)读题,解题。(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二)品读感悟。1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2师生交流。(1)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九月九日登上望乡台,好客的人,频频举杯劝我开怀。(2)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他们怎知我客居他乡的痛苦,却奈何痴情的鸿雁在此时从我的家乡翩翩飞来。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朗读感悟。五、拓展延伸。积累思乡、送别的古诗。9 叙利亚的卖水人【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带有浓郁异国风情的有趣文章。课文记叙了叙利亚的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可谓使出了浑身的招数,让人不得不“破财而饮”。同时,让读者通过语言文字看到了叙利亚的卖水人浓浓的人情味。课文的1-3节主要介绍了叙利亚炎热的天气和水果的丰盛,第4节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8节则写了叙利亚的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可谓使出了浑身的招数。从叙利亚的景、物自然过渡到人,本文的景、人、情三者的统一达到了完美与和谐。(二)词句解析最令我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这是一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半句承接上文叙利亚境内有很多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下半句引出下文那些卖水人更令人难忘。借助过渡句不但可以概括段落大意,还可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若干个。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驻足而观、幽幽怨怨、稚气、恍惚间”等词语的意思。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继续尝试在读句子时静心思考,提出问题。3.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领略叙利亚的淳朴民风,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4熟记课文第5小节。(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在读句子时静心思考,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要求】:1.查找叙利亚的异域风情和气候特点等资料。2.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驻足而观、幽幽怨怨、稚气、恍惚间、破财而饮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最令我难忘的,( )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 )那些卖水人。 在叙利亚境内,( )大街小巷、白天晚上,( )有着各式各样的卖水人。4.朗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句中的引号起什么作用? “橙山”上面,满满地插着制作精巧的塑胶花,远远看去,五彩缤纷,相互争艳。 另有位卖萝卜水的,把他又肥又大的萝卜叠成一个奇特的图案,惹人驻足而观。这一观,当然便得“破财而饮”了。 他们或站在购物中心,或站在马路旁边,身上挂着一个形似葫芦的巨型铝制水壶,手执笛子,放在嘴边,“咿咿唔唔”地吹出一支又一支幽幽怨怨的曲子。 喝完以后,把杯子递还给他时,他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叙利亚观看有关叙利亚的图片。看了图片,我们领略了叙利亚的异域风情,让我们再看一段文字介绍,来了解一下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出示简介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指名学生读)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83公里。沿海和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冬季雨量较少,夏季干燥炎热。2.课文中也有一段叙利亚的介绍:出示课文第一节:到位于沙漠地带的叙利亚去旅行,最不能忍受的,是它气候的干燥与闷热。喝下去的水,顷刻间便化成串串的汗,从额上淌下。学生自由读。看看叙利亚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读。(最不能忍受的,是叙利亚气候的干燥与闷热。)师生配合读。3.这么热的天,水是必不可少的!板书:水正因为如此,叙利亚的卖水人成为那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补齐课题,板书:30、叙利亚的卖水人齐读。【设计意图】:了解叙利亚的异域风情、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对课文的学习很有帮助。二、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便于及时纠正与指导。三、学习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一)预习了课文后,我们知道这水是指水果汁。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水果汁的句子,并概括一下水果汁的特点。(二)交流:1.出示句子:他们卖的,不是糖浆冰水,而是新鲜的水果汁。最常见的,有橙水、柠檬水和萝卜水。齐读句子。出示:叙利亚的水果汁真是 品种繁多 。2.出示句子:这些新鲜果汁,价格便宜得叫人难以相信。齐读句子。出示: 价廉物美 3.出示句子:他卖的柠檬水,一杯4毛钱,够酸又够浓,确是解渴妙品。出示: 冰凉解渴 4.那么还有什么呢?5.我们知道叙利亚的水果汁的特点是:品种繁多、价廉物美、冰凉解渴。用一、二句话说说叙利亚水果汁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找找描写水果汁的句子,概括水果汁的特点,为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作铺垫。 四、布置作业:必做题:1.积累课内外描写水的词语510个。2.熟记课文第5小节。 3叙利亚的水果汁的特点是: 、 、 选做题:介绍你喜欢喝的一种饮料,或者把几种饮料进行颜色、味道的比较,写出喝时的感受。本资料由实验小学陈国琴老师提供,郁锦香老师校对教学反思与重构:第二课时一、复习引读课文1-3小节二、学习有关卖水人的内容:1.出示句子:最令我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齐读句子。这是一句过渡句,上半句承接上文 ,下半句引出下文 。仿照过渡句说话。最令我 ,不是 ,而是 。最令我 ,不是 ,而是 。再读课题2.出示句子:因为这样,叙利亚境内,不论大街小巷,不论白天晚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卖水人。齐读句子。3.这些卖水人在叙利亚随处可见,是极其普通的,可是到底是怎样的卖水人让我念念难忘呢?默读课文的57节。文中写了哪几个卖水人?交流。板书: 出尽奇招卖水人 纯朴可爱 人情味浓 指导说话,出示填空:来到叙利亚,让我难忘的是卖水人吸引顾客的方式 ,如 出奇招装饰摊位 ;难忘的是卖水人推销水的可爱方式,如吹笛子;难忘的是 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 。 4.如果你来到叙利亚,你会被谁所吸引?默读57节,说说理由,小组交流。 5.学习第五节,卖水人的招数“奇”在哪里? 正因为如此,让人们不由自主地“驻足而观”,“破财而饮”。 理解“驻足而观”,“破财而饮”。 填空:卖水人出尽奇招装饰他们的摊位。有位卖橙水的,将橙堆成 ,上面 ,远远望去 , 。有位卖萝卜水的,把萝卜 ,惹得人们 , 。 读第五节。 6.再来看看那些可爱的吹笛子的卖水人,你认为是什么吸引住了你?出示第六节,默读试着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问“咿咿呀呀”这个词语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小区课件
- 加快培育渔农业新质生产力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安全目标责任书讲解
- 广西海洋所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济南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分析
- 产品开发需求分析与跟踪表模板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附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美丽的公园400作文范文(8篇)
- 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实例解析
- 甘肃传统文化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气垫船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CJ/T 322-2010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
- 托管班入股协议书
- 郑远元加盟合同协议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汇报课件
- 石化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口腔科病历书写规范课件
- 2025年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社会工作伦理》课件:实践原则与案例分析
- 建筑工程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