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等图像的判读应用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知识点一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与应用1、坐标图的判读与应用(1)二维坐标图: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这一种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也好识别,但要注意横、纵坐标不唯一时的切换。(2)三维坐标图: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图1、图2所示。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是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要素可以任意增减。 .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方向也必然一致,而不是既可以向右上方,又可以向左上方。(3)多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对于风频玫瑰图这一特殊的坐标图而言,我们要弄懂它的绘制原理,在此基础上也就不难看懂了。它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越大。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2、结构图的判读与应用 结构图一般用来表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形,常采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通常对结构图题型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 第一,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其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第二,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以对比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在结构特征上的差异或联系。 第三,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常见的结构图有扇形(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形结构图等。 (1)扇形(饼状)结构图 扇形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以各个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事物由哪几部,二是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如中国地形组成结构图(图甲)。饼状结构图除了可以反映扇形结构图反映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两方面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如某市工业结构图(图乙):既表示了工业总产值是300亿元,又表示了各工业部门所占的比重。此类结构图的判读步骤为: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中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对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结合其他信息回答问题。(2)柱状结构图 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一般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用柱(线)的形态表现出来,具有直观性。判读柱状结构图,首先要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两个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3)矩形结构图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例如,阅读上图,首先需明确该图横坐标表示的是1925年至1989年的时间段,纵坐标表示各种能源消费所占的百分比。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由图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但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与20年代相比,70年代的消费量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而50年代后,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取代煤炭居于首位。作为新能源的核能自60年代在能源消费中出现之后,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水能的消费变化较小,自50年代起有所增加。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4)金字塔图 金字塔图多用于人口的年龄结构统计上,又称人口百岁图,是用几何图形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一种图示,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左右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它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由人口年龄特征反映的人口生产类型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作用。人口金字塔的基本类型分三种,如下图所示。为增长型:下宽上窄。表示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增长趋势。为稳定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稳定趋势。为收缩型:上宽下窄。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减少趋势。另外由于人口生育、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迁移、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型、葫芦型、圣诞树型等。3、地理表格的分析技巧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欲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切不可被表格中众多的数据所迷惑。一般而言,解读表格题,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要注意以下要点:(1)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 表格题中虽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认识上作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发展思维。4、地理关联图的判读技巧 判读关联图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搞清楚该图的中心思想,把握图的核心,认真读懂图意,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2)根据图中信息所对应的知识进行联想,把相关知识在头脑中过一遍,并使其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 (3)做这类题时,先把联系最紧密的,自己觉得最好填的先填出来,剩余越少就越好选了。 (4)解答后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5、地理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1)地理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分析其分布的一般规律、成因及特点。 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例如:读“世界气候模式图”可以看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那么只要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方都可能会有这种气候的分布,我们应该在世界地图中熟悉一些典型的地区,比如: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2)地理过程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过程模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了解图意,图文转换。从图中获取答题的信息。 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就是在读图了解图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整理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 紧扣题意,准确答题。6、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分布图在图形系统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世界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工农业要素分布图、中国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图(如南方地区矿产、铁路和城市等多要素分布图等)。地理分布图的解读程序如下:(1)读图名 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题干部分会加以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条件。(2)读图例 一般的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读图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新设定的图例,同时将图例信息标注到与题目相关的地方。(3)定位置 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一般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于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图尤为重要。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事物的范围。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知识点二 地理绘图能力的培养1、地球公转示意图 绘图内容:二分二至日、太阳位置、近远日点、公转方向、自转方向。 特别注意:(1)太阳位置与近、远日点的关系。 (2)太阳位置与地球上太阳直射半球的关系。 (3)地球南北极与公转方向的关系。2、黄赤交角示意图 特别注意:(1)地轴与赤道垂直。(2)黄道与赤道的交角为2326,黄道与地轴交角为6634。(3)黄赤交角的大小等于回归线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极圈的度数。3、光照图 特别注意:(1)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冬、夏至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2)晨昏线与地轴(经线)的关系:冬、夏至日时,晨昏线与地轴(或经线)呈2326的夹角;春秋分时晨昏线与经线(地轴)重合。(3)在光照图转绘时要注意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的范围和各条经线的地方时。 (4)注意不同光照图的绘制。4、 热力环流图 特别注意:(1)首先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2)根据冷热确定垂直气流方向。近地面冷,气流 下沉;近地面热,气流上升。(3)根据气流上升和下沉,判断近地面和高空中的气压高低。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4)空气的水平运动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5)注意海陆、湖陆的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5、等压线图 绘图内容:绘制等压线、风向、低压槽、高压脊、冷暖锋等。 特别注意:(1)在绘制等压线图时要将各点顺次连好,并用平滑线连接起来。 (2)画风向时:首先判断出高低气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然后根据南北半球确定出风向,北半球向右偏转适当的角度,南半球向左偏转适当的角度。(3)低压槽位于低气压向外延伸的部分,等压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并且画在最弯曲的部分。如下面图1左图。 (4)高压脊是高压中心向外延伸的部分,等压线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凸出,并且画在等压线最弯曲的部分。如图1右图。(5)冷暖锋的位置均位于低压槽上。气旋的前方为暖锋,气旋的后方为冷锋。如下图:6、气候图 绘图内容: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特别注意:(1)绘制气温曲线时,要找准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2)绘制降水柱状图时要找准数值。7、气压带风带图 特别注意:各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一般情况下,赤道低压带位于0纬线两侧,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90附近为极地高压带。风带介于两气压带之间。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西风带与信风带风向相反,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8、扇形比例图 特别注意:首先根据提供的资料算出各部分的比例,然后一般按由大到小逐步画出(也可例外)。在画之前可将圆根据需要分成四等份或八等份等等,以便准确绘出各部分的比例。9、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 绘制内容:画出河谷、分水岭,标出水库坝址的位置,绘制地形剖面图。 特别注意:(1)画集水区域沿山脊线与鞍部画,若集水区域为一盆地且修建水库的话,则集水区域为这一水库的最大集水范围。(2)画脊线与槽线在等高线最弯曲处,若等高线由高处凸向低处,可画上脊线;若等高线由低处指向高处,可画上槽线。(3)画示坡线在等高线上由地势高处向低处画一短线即可。(4)画地形剖面图 作用: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情况。 制图基础: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 画图步骤:第一步:先量出剖面线的长度,并在地形图下方画一根长度与剖面线相等的线(X轴方向)。第二步:根据水平比例尺,合理确定垂直比例尺。一般垂直比例尺为水平比例尺的520倍。第三步:根据垂直比例尺画出适当的双Y轴高度,并标上海拔高度(等高线值)。第四步:量出地形图中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及其相互位置。第五步:在剖面图上标出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根据各交点的海拔高度在剖面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画一个点。第六步:把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示剖面起伏情况。第七步:在剖面图的下方,标上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知识点三 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1、地图的计算 (1)比例尺的计算 依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过程中,要将实地距离单位千米或米换算成厘米。求实地距离则要把得出的厘米换算成千米或米)。 方法: 第一步:先求出该图要表示的实地距离; 第二步:量出图上距离; 第三步:根据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依据比例尺公式还可以进行实地距离或图上距离的 计算。图幅的变化与比例尺的变化的关系是比例尺放大2倍,图幅扩大4倍。 (2)地面高度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数值,或对流层中温度变化规律(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数值均为海拔,即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绝对高度。依据两点的海拔可求其相对高度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高度。等温线表示地形。因不同高度的气温不同,等温线的分布可反映地形特点,并可依据温度变化求出地形相对高度。(3)陡崖高度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 方法:崖顶部海拔高度的计算:AHAd。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BdHB。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其中n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A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4)坡度大小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及比例尺。 方法:坡度= 。 如:读等高线示意图,若该图的比例尺是 1:50 000,则b、c之间的坡度是 ( B ) A.1/5 B.2/5 C.3/5 D.4/5b计算时,算出b、c两点的相对高度和b、c两点之间 的实际水平距离,找出坡度的三角形对应关系,算出坡度的正切值。由图可知,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300米,即30 000厘米,图上距离(投影到平面上的距离)约是1.5厘米,b、c两点的实际水平距离是1.550 000厘米,即图中坡角的邻边长为1.550 000厘米,对边长(即两点的相对高度)是30 000厘米,可得出答案为2/5。 注意:不能将图中b、c的图上距离看成b、c之间斜坡的图上距离。(5)地球表面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计算 依据:地球大圆的每1的弧长约为111千米(通过 球心的截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叫地球的大圆)。 方法: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实地距离=两点纬度差111千米;赤道上两点的实地距离=两点经度差111千米,其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间距=两点经度差111cos(为纬度)。2、.有关地球与地球运动的计算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依据:两地经度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方法:已知经度求时区:时区数=经度15(按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方时: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时,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用“”,反之用“”。 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西“”)。时区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同时区加,异时区减)。 已知两地地方时及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所求经度=已知经度地方时差4分/1(两地同为东经且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用“”,两地同为西经且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用“”,如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需讨论计算)。 已知某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求该地经度:所 求经度=120E(北京时间12时)4分/1。已知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时间及昼长,求经度:先求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日出昼长/2=日落昼长/2,再根据中公式计算。(2)两个日期范围比的计算 此类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某地的时间求全球的日期范围;二是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的时间。 一般方法:关键是确定两条日期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理论上是180经线)和0时经线。方法:向东跨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向东跨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旧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特殊方法:一般题目不必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南、北半球)和具体的经线,可直接运用新的一天跨过的时区数等于180经线地方时数这一规律解题。若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日期范围,可先运用时间的换算方法,求出180经线的地方时,再运用“规律”得出“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日期范围,即新一天/旧一天=15n/(18015n)(n为180经线上的地方时);若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的地方时,也可以运用“新的一天跨过的时区数等于180经线的地方时数”这一规律,首先得出180经线的地方时数,进而运用时间问题的换算方法求出某地的地方时。(3)昼夜长短的计算 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 方法一:昼(夜)长=昼(夜)弧所跨经度15/ 小时。 方法二:昼长=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12时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时)2。 方法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4)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依据昼长公式可得:日出=12时昼长/2,日落=12时昼长/2。晨线上各点均为日出,昏线上各点均为日落。赤道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依据:所求地与直射点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即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点的纬度之差)。 方法: 第一步:计算纬度差; 第二步:利用图解法或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右图,某地水平地面上垂直立一h高的竹竿,竿影长l,则此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tan H=(6)对跖点的计算 依据:地面上某点通过地心的延长线与地球表面交会的另一点,即为对跖点。计算的方法是对跖点的纬度数不变,但南北纬正好相反;对跖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而东西经相 反。(7)地球自转与公转线速度的计算 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为1670千米/小时,在南北纬60处,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1670cos千米/小时(为纬度);地球公转平均角速度1/天,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在远日点(7月初)较慢,在近日点(1月初)较快,故从春分到秋分的时间约为186天,从秋分到春分的时间约为179天。3、关于大气温度的计算 依据:(1)对流层温度的变化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2)逆温现象:当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时的现象叫逆温现象。对流层辐射逆温的全过程为发生发展消亡。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变小,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随之降温。 方法:假设近地面空气的温度为T0;上升到高空H时的理论温度为T(T=T00.6H/100);H处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5.各种构成比例的计算 主要有人口就业比例的计算、农业产值的计算以及工业产值的构成、能源消费的构成、出口贸易的构成的计算等等。这些计算内容大都以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出现,需要对图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计算。 如: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题。该地区10年内森林覆盖率下降的百分比和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 ( B ) A.9%30.3% B.9% 43.5% C.13.9% 30.3% D.13.9% 43.5% 将两年的森林覆盖率相减即得出下降了9%,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1995年的耕地面积1985年的耕地面积)1985年的耕地面积100%=(478333)333100%43.5%As of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4.0, you can applmultimedia-style effects to your Web pages using visual filters and transitions. You can apply visual filters and transitions to standard HTML controls, such as text containers, images, and other windowless objects. Transitions are time-varying filters that create a transition from one visual state to another. By combining filters and transitions with basic scripting, you can create visually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documents.Internet Explorer 5.5 and later supports a rich vari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地防雷安全自查报告模板
- 基础验槽安全自检规范报告
- 医疗机构质量安全年度总结报告
- 未来2025年智能电网微电网智能电网适应技术创新报告
- T/CI 196-2023医疗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要求
- T/SHEPEA 004-2024110 kV户内型GIS安装工程监理规范
- 2025年环保行业绿色能源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产品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报告
- 常德市2025湖南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事业单位招聘现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汽车行业智能驾驶汽车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课件 第6章 智能体
- 舞蹈基础教学舞蹈基础知识科普培训PPT教学课件
- 安全教育7不要离家出走
- 最新鲁科版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4《Lesson 1 Its spring》课件
-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服药记录表模板
- 家谱模板,树形图(绝对精品,一目了然)
- 决策分析管理运筹学课件
- 新能源汽车技术完整版课件
- T∕CAME 27-2021 医院物流传输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 PFMEA密封圈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