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污染与防护.doc_第1页
电磁污染与防护.doc_第2页
电磁污染与防护.doc_第3页
电磁污染与防护.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磁污染与防护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电磁辐射。近年来电力、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电力设备与电力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各式各样的危害。电磁污染源急剧增加,便使得我们生存空间的电磁场强度在急剧增加,电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表明,电磁污染是比化学污染更为严重和危险的新型物理污染,它不仅使得一些精密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而且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现代电磁污染具有下列特点:电磁污染凭人的感官难以觉察。即使电磁场很强时人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除专用于测电磁场强度的仪器外,各种仪器仪表都测不出电磁场的强弱。人即使是处在严重的电磁污染环境中,在它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之前,人们根本无法察觉到有什么不适,即使是感觉到不适,也许不会知道周围有什么东西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电磁辐射被称为“隐形杀手”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电磁污染其实就是超过一定剂量的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条件决定了电磁污染的广泛性。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是30 万km/ s ,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是目前发现的宇宙中的最大速度,这就决定了电磁污染的广泛性。如果一旦某一地区的某一大型工厂发生大规模电磁泄漏,在短时间内,这一地区的全部居民可能均受到危害。在可以说只要有污染源就肯定有电磁污染。另外电磁污染的传播不需要什么介质,在真空中都可以传播。这也极大加强了其污染能力,它不需要传播介质,除非被屏蔽或者减弱,在自然界它通行无阻,比空气污染还可怕。电磁污染源也具有广泛性。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可以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电器,如手机、电热毯、电磁炉、医疗器械、电子仪器等,它们工作时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充斥着空间。虽然这些仪器设备产生的是小剂量电磁辐射,但是长期受这些小剂量电磁辐射的照射,机体受损或许十分轻微,有可能若干年内也发现不了,可是只要时间足够长,其作用效果也会变得十分明显,甚至有可能危及到下一代。另外根据1999年5月8日结束的全国电磁辐射环境污染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五大系统污染源的现状是;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共10235台,总功率130万千瓦;工科院设备共15335台,地球卫星3个;“大哥大”基站总数近3万个;空中蛛网一样的高压输变电线等都在向外辐射或成泄汛着电磁波。于是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微波炉”中。电磁辐射和其他污染一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比其它很多污染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关于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欧美各国进行了大量调查与统计分析,每次调查的规模大小不等,被调查者的数量有数千人、数万人、数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调查地点有在野外的,例如:在输电线附近、变电站附近、地铁站、电气火车内;或在工厂厂房、实验室、办公室以及居民家庭。调查时间有长达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大量的调查结果令人确信,人体发生多种肿瘤病变的概率与所受到的低频磁场辐射密切相关。欧美许多国家的专家和一些政府机构确信,低频磁场会显著增大下列疾病的发生率:白血球增生与白血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更大),癌症,新生儿形体缺陷,乳腺癌,脑瘤,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肿瘤,星型细胞的发展,慢性骨髓细胞样的白血病,染色体畸变等。有些报告还指出,在电磁场作用下某种激素的分泌减少,还可能是引起乳腺肿瘤发展的原因。有些调查报告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温作用,则他们体内发生乳腺癌变的几率就更大;长期担任电气工程师的人,若再经常接触汽油、农药或杀虫剂,则他们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险性就增大。还有一篇调查报告涉及细胞遗传方面的研究,它认为,这样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可能会增大染色体畸变的危险。不少调查报告还指出,从事“电气职业”者、儿童以及不适当使用家庭电器者(常玩视频游戏的儿童,常使用电热毯和其他加热器的妇女和儿童等)受低频磁场损害的危险较大。国外对怀孕妇女还有这样的规定,在婴儿未出生前3-6个月内不能上微机,从预防的角度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这将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3)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视力下降;肝病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5)电磁辐射可使男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才发病的。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微特斯拉。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一样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线的辐射。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显得尤为隐蔽。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的处于电磁场中。研究证实,生活在0.2微斯特拉以上的低频磁场环境中将对人体产生影响,造成中枢神经机能的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失调、影响人的正常生活。400千伏高压线下,磁感应强度可达13微斯特拉。随着汽车、电子、通讯、计算机与电器设备大量进入我们的生活,电磁能量每年正以7-14%的速度增长着。早在20多年前,就有专家预言,25年后环境电磁能量密度最高可增加26倍,50年后增加700倍。所以,21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和美国一些专家们已于1995年提出,把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标准(100微特斯拉)修改为0.2微特斯拉。面对这些有可怕数据的报告,脑中不免产生些许怀疑,真的是这样吗?可是不幸的是,的确是这样,很多事实摆在眼前,已不容去怀疑。在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智力缺陷。有关专家提醒育龄妇女,电磁污染的威胁最大。1995年国内报道:湖北省某单位16名邮电储汇电脑操作员,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间8人10次怀孕中就有4人6次出现异常妊娠。1980年多伦多明星报社广告部7名从事计算机或电视机视屏显示终端操作的4名孕妇生下畸胎。渥太华总医院的8名电视屏显终端操作的妊娠妇女有7次畸胎。美国马里兰州1969年至1982年间,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癌。死者多数为电子工程师和“大哥大”频繁使用者。那么应对电磁污染,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呢?首先,我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心在这些地方的电磁辐射容易超标?1.电脑四周0.61.5米的距离内;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3.工、科、医电气设备及VCD周围;4.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5.各种微波塔周围;6.雷达周围;7.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应尽量避免在这些地方逗留较长时间。遇到这些地方应尽量避开。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员应该要特别注意自我防护,不仅要预防眼睛近视,而且还要预防电磁辐射的其他危害。在在电脑前工作lh 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同时使用电脑的时间不宜过长,自我感觉操作不适时要暂停要原因是电磁辐射强度随距离按指数规律迅速衰减,电脑的后面或两侧发出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前面的屏幕,并且电脑群的电磁辐射危害比单机要严重得多,所以一定不要在电脑后面安置工作台,并保持合适的工作距离,尤其是儿童和孕妇更应注意这些问题,孕妇在妊娠3 个月内应尽量少看电视,不要在电脑荧屏前长时间操作,观看电视或使用电脑时,屏幕上最好安放防护屏,必要时可经常使用性能良好的抗电磁辐射的衣裙等高新科技防护服,以减少或避免电磁辐射的影响和伤害。手机也是一个电磁污染源,有资料表明,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癌的几率大大提高。如何避免手机对人体的危害呢?当然,最好的做法还是建议您在非常紧急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手机。在使用时,拨通和接听的前3s ,即手机释放出的电磁波的最强一瞬间,不要让它与人体接触,建议离人脑2. 5cm 外,还应考虑使用如下几种防护措施: (1) 给手机配置外接耳机、麦克风,使其具有免提功能,让发射天线远离头部;(2) 使用金属板、网或者导电性能好的非金属材料组成的D 型屏蔽防辐射天线或屏蔽帽,或者使用能保护头部且高灵敏度的L 型天线手机。(3) 使用具有吸收微波的屏蔽内芯套在手机天线的基部以减少电磁波的辐射。在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方面。家用电脑、彩电、冰箱、空调、微波炉、音响等电器应适当分散摆放,尽量避免多种家电同时开启使用。冰箱不宜放在卧室。观看电视的距离应保持35m ,收听组合音响或看家庭影院时距离不可过近,青少年电子游戏时间不可过长、次数不宜过频,尽量少玩或不玩电子游戏,并注意房间开窗通风;在安放微波炉时,位子应放低些,以避免大脑和眼睛受到损害。尽量少使用微波炉,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远离微波炉,停机后才能再靠近,对于小孩,尽量不要让其接触和使用微波炉,在微波炉运转时,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均不要站在其旁,更不要盯着其看,最好到隔壁房间去,这样才能同时达到屏蔽和距离防护的良好效果,安装有心脏起博器的人应远离微波炉或其它家用电器,以免起博器的正常工作。最好不要使用电褥子。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可以在电褥子上面铺一个具有屏蔽作用的床单。可以向防辐射产品生产企业联系购买。在使用时应注意电热毯加热后必须切断电源才能入睡,青少年和老人应避免使用电热毯。学习了这门课,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