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担当意识和责任心培养问题的探析陈 蓉摘 要 责任,是一种道德认识,也是一种行为实践。对幼儿而言,责任是指孩子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幼儿园、社会、家庭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应完成任务时的自觉态度和行为。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幼儿的责任心主要表现为认真完成成人交给的任务,完成日常生活规范所规定的义务,以及对同伴和集体的事所采取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等等。本文主要从培养幼儿担当意识与责任心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幼儿从小学会敢于为自己做出的言行担当和负责、培养幼儿担当意识与责任心的具体策略等几个方面对幼儿担当意识与责任心的培养问题作了有益的探析。关键词 幼儿;担当意识;责任心;培养 作者简介 陈蓉,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幼教高级教师 (409000)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有这样一条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不仅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观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责任,是一种道德认识,也是一种行为实践。具体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所属群体、所生活的社会应承担的任务、应尽义务的自觉态度。对幼儿而言,责任是指孩子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幼儿园、社会、家庭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应完成任务时的自觉态度和行为。担当意识与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幼儿的担当意识与责任心主要表现为认真完成他人或者群体组织交给的任务,完成日常生活规范所规定的义务,以及对同伴和集体的事所采取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等。 一、培养幼儿担当意识与责任心的重要性和意义美国一位教育家曾指出:“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而失去创造的动力,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的、轻浮的事物而吸引,沉溺其中一。”让孩子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随着孩子日渐成年,生活内容的扩大,这种从小培养出的责任感将是孩子对社会、人类负责的基础。为了孩子未来能成为有个性、有价值、愉快而幸福的人,培养幼儿责任意识尤为重要。而当今的孩子,在家养成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普遍存在缺失担当意识与责任心的趋势。因为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生活在4.2.1家庭中的小太阳,平时大多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较少有责任感而言。其实,这归根到底是父母和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只让孩子充分享受他们的权利,却从不让他们知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孩子来到幼儿园,从生活、学习和游戏等活动过程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容易表现出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这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给幼儿责任心的培养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而对幼儿来说责任心的培养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对幼儿的终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必要的一课。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家庭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不少研究表明,儿童阶段,尤其是幼儿阶段是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儿童责任心的缺失将严重地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加强儿童担当意识与责任心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儿童责任感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重点。 二、让幼儿从小学会敢于为自己做出的言行担当和负责受年龄以及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对许多事或出于好奇、或出于顽皮的天性,或处于对社会生活缺乏知识和经验,往往会因自己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这完全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过度的宽容对孩子有害无益,它只会让孩子淡漠自己的责任意识。当让孩子明白因自己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时,还要让孩子清楚本身的过错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以后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等,从而使过错行为成为强化孩子担当意识与责任心的契机。要让孩子逐渐知道,无论是活动、交往和生活上,自己该做的事情父母和老师不再包办代替了。让孩子敢于学会承担后果,敢于为自己做出的言行担当和负责。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勇敢地做出担当和承担责任。美国一个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说: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牢记自己的责任,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12.5美元。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对自己的过失负责。里根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值得我们家长和老师深思。 三、培养幼儿担当意识与责任心的具体策略 (一)幼儿园开展幼儿担当意识与责任心教育的策略1.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榜样塑造着成长中的幼儿,促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面对幼儿每次完玩具后的残局,我都会伤心地说:“小玩具,是谁把你丢这着儿了,你是不是想回家,我送你回家好吗?”于是把玩具拾起来,放回原处。幼儿开始时好奇,也学着做,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他们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轻拿轻放,把玩具收好放好。孩子们在模仿中进步了。2.分配给幼儿任务,赋予一种责任。让幼儿在完成任务中增强他的责任心效果是最好的。如:安排幼儿值日,当值日生,就有责任整理小毛巾、水杯、分碗勺等。再如:我班正在搞的每人养一盆花活动,每一盆花上都写有小朋友的名字,每人负责给写有自己名字的花浇水,搬出去晒太阳。这是老师给他们的任务,也是一种责任。孩子们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大大增强了责任心。这个活动效果很好,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也负责给花浇水、松土等。相信这种对花的责任心会迁移到更多方面。3.教会幼儿对同伴负责。针对幼儿不会分享与合作的情况,我在让幼儿多听多看有益的、相互关心的故事、录像的同时,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对同伴负责。如:我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提醒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结对子”、“好朋友”等活动,让他们在一日活动中体验同伴之间的情感,懂得相互关心、相互帮助。4.引导幼儿观察成人的工作和生活,学会体贴关心他人。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介绍成人的劳动,让幼儿懂得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和老师也会累,也需要你的关爱。如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让幼儿知道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们要关心她。观察老师的工作,如知道老师每天都要拖地、打水、打饭等,也很辛苦,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不随地扔纸屑,不浪费饭菜等。培养独生子女的担当意识与责任心,是一项重任,我们幼儿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社会做自己的贡献,培养一个个有责任心的人才。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师温暖的双手的牵引和扶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的能力,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二)家庭开展幼儿担当意识与责任心教育的策略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因此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与责任心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老把他当作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小孩子。家里的一些事情,都可以让孩子发表一下意见,对孩子提出的好的建议、好的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 1.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让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 2.让孩子品尝挫折、学会承担。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许多时候他不知道责任是什么,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后果,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并接受这次失败的教训,从中获得成长。如孩子在学校违规受罚,一定要支持老师的做法,不要想方设法去替孩子解围。孩子接受到惩罚的后果,同时承担能力也就增强了。 3.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有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进行模仿的心理倾向,而父母在小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家长的一些所作所为,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长期的耳闻目染不由得孩子不受影响,不由得孩子不去效仿。一个对孩子、对长辈、对爱人、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家长,即使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责任心,孩子也会很不服气,也会很不以为然。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4.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提高责任感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老把他当作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小孩子。家里的一些事情,都可以让孩子发表一下意见,对孩子提出的好的建议、好的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 5.不要让孩子逃避和推卸责任。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出面解决。比如孩子损坏了别的孩子的玩具,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家,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并鼓励孩子去照顾被打伤的孩子等等。 6.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良好的责任心是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来维持的,而这恰恰是许多孩子所缺失的。孩子好奇心很强,兴趣爱好很广泛,但是缺乏坚持性、自制力,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这是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而非孩子没有责任心。因此,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还要家长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决不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直到孩子从头至尾认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然后表扬孩子是有这个能力的,而不是家长坚持的成绩,鼓励孩子勇敢的单独的去完成一件事。 7.对孩子要重过程轻结果。 孩子在生理成长过程中,思维与行为是有差异的,孩子的手或许很笨,动作也不利索,做事情还会经常出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长在培养孩子做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决不能因为孩子床铺叠的不整齐、书桌收拾的不利落、袜子没有洗干净或动作慢就代替孩子做。要知道,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的心理体验,只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才能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提高。如果家长过于看重结果,在孩子做的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埋怨和责备,或者图省事的取而代之,这非但不能让孩子的责任意识增强,反而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孩子留下逃避责任的可乘之机,继而孩子还会故意拖延、表现得能力不足而逃避做家务。 综上所述,担当意识与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