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常用表现手法_第1页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_第2页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_第3页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_第4页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古诗常用表现手法 一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 注 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除这里介绍的 白描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 细节描写 外 描写还有 观察角度多变 声形色描写 及 多种感官描写 等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 也是表现手法 两者重合 参见前面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二 提升训练1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 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吕 普天乐姚燧浙江秋 吴山夜 愁随潮去 恨与山叠 塞雁来 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 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 明朝去也 宁奈 些些 注 浙江 钱塘江 因为通海 秋天多潮 以壮观著称 吴山 在杭州西湖东南 宁奈 忍耐 1 本曲通过 这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离愁别恨 2 愁随潮去 恨与山叠 极尽奇妙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 塞雁 芙蓉 冷雨 青灯 2 采用拟物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作者心中之愁随钱塘江的潮水流得更远更长 心中之恨与吴山的山峰重叠 连绵不绝 潮去 极具汹涌之感 山叠 极写沉重之情 一动一静 状写出心头汹涌澎湃但无法排遣的愁恨 极为奇妙 诗歌鉴赏 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送行之作 起笔以钱塘江和吴山入曲 壮美之景适逢清秋之夜 令作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愁随潮去 恨与山叠 潮去 极具汹涌之感 山叠 极写沉重之情 这一动一静 便状写出了心头汹涌澎湃却无法排遣的愁恨 极为巧妙 人已愁成此状 更那堪 塞雁来 芙蓉谢 北雁南飞 芙蓉花凋谢 感触物候之变迁 倍感韶光之消逝也 冷雨青灯读书舍 一句 写出眼前之孤寂凄凉 作者的愁恨之情 凄凉之感 究竟从何而来 曲情至此 融情入景 蓄势已足 始一笔点明 怕离别又早离别 这是全篇最精彩之处 全曲所写之愁恨 凄凉 皆因离别而滋生 以至不可遏制 曰 怕离别 则双方交情之好可知 曰 又早离别 则相聚苦短 别易会难 重见无期亦可知 一句质朴情语 道尽此时况味 今宵醉也 明朝去也 宁奈些些 宁奈 即忍耐 些些 即一些 皆元人口语 纵然怕离别 也要离别了 无可奈何 还是珍惜今宵 相与一醉吧 既然明朝终当一去 还是忍耐一些吧 宁奈些些 是安慰行者 也是宽解自己 亲切而又得体 全篇大半极写愁恨 最后三句忽然纵笔作旷达语收束 正显出曲之旷达放逸之本色 2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海棠王安石绿娇隐约眉轻扫 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 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崔 浑是华清出浴初 碧绡斜掩见红肤 便教桃李能言语 要比娇妍比得无 1 两首诗用 字表现海棠的特点 2 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的 答 答案 1 娇嫩 2 第一首 拟人手法 描写海棠叶和花 显出叶娇柔 花妖娆的美 直抒胸臆 诗人感叹自己笔虽巧但仍不能写尽海棠的美 无法满足自己吟咏的兴致 以此表达喜爱之情 第二首 比拟手法 海棠如刚出浴的美人 绿叶红花如美人身上的绿绸嫩肤 娇嫩无比 用典 华清出浴初 运用 长恨歌 中杨贵妃赐浴华清池的典故 表现海棠之美 对比 用桃李的娇美无法和海棠的娇美相比 表达喜爱之情 虚实结合 前两句实写海棠之美 后两句虚写 假如桃李能言 欲与海棠比娇美 也会自认无法比得上 答出三点即可 诗歌鉴赏 王诗 前两句描写海棠叶和花的美 用的是拟人手法 语言生动形象 绿娇隐约 红嫩妖娆 显出其叶的娇柔和花的妖娆 后两句抒情 说巧笔未能尽传其形 吟咏兴致很浓 表达了对海棠的极度喜爱之情 崔诗 同样是写对海棠之美的喜爱叹赏 前两句用典 用美人杨贵妃赐浴华清池的典故来写海棠的娇嫩柔美 后两句写的什么呢 俗语曰 艳若桃李 诗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