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氟化工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_第1页
中国氟化工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_第2页
中国氟化工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_第3页
中国氟化工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_第4页
中国氟化工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中国氟化工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战略发展部辑录二一年十一月前 言目前全球氟化工产品(包括无机氟)总量约 250wt(包括无机氟产品),销售额逾 210 亿美元。近五年年平均增长率达 3.5。无机氟化物产品有近百种,总量约 100wt,销售额约 20 亿美元(电子化学品、光学材料、催化剂等占一半以上);含氟精细化学品有数千种,销售额约 150 亿美元,约占氟化工产品的 7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GDP 以近 10% 的速度增长,氟化物的需求年增长率达到 12% 以上。特别是汽车、电子信息、建筑与石油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为氟化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氟的需求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萤石作为氟化工行业最主要的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中国氟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对储量大、品位高、品质好、开采成本低的萤石矿必将实行重点保护性开采,大幅度削减萤石矿产的出口许可证配额。 中国氟化工产业的生产技术日臻成熟,装置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级逐步增多,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目前, HF 、 AlF3 、 F22(氟里昂)、 TFE(四氟乙烯)单体等基础原料已形成规模, ODS(消耗臭氧层物质) 替代品的开发已形成系列,以芳香族氟化物为主体的含氟中间体有了很大的发展,三废治理技术有了较大进步。近十年来,中国氟化工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布局,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沿海地区,目前形成了山东东岳、浙江巨化、上海三爱富等一批氟材料生产骨干企业及上千家中小型企业,氟产品年销售额约 155 亿元。目前中国无水氟化氢产能已达到年产 80 万吨、 TFE 达到 7.4 万吨、 PTFE(聚四氟乙烯)为 3.3 万吨, PTFE 需求量仅次于美国、欧洲和日本而居世界前列,氟橡胶 2010 年需求量将达 7000 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已在国内设立合资或独资的跨国公司有美国 DuPont、法国 AtoFina、日本 Daikin、比利时苏威等。国内发展氟化工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投资低、劳动力便宜等优势,中国日益成为国际氟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氟化工带来了技术,同时也加剧了竞争。国内低端领域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跨国公司的重点主要在于控制高端市场,同时获取国内的氟资源。对于国内氟化工企业来说,如何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加大研发力度, 但是我们也要正视氟化工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本报告详细分析国内外整个氟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供求、进出口、价格与生产技术趋势以及代表性企业等各个方面,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并提出了有关投资建议。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信息中心、国外权威的统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具有论证严整、数据权威、分析方法科学而全面、结论客观等特点。是企业、公司全面深入了解、分析研究、投资氟化工行业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对相关院校与研究人员也具有很大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报告由北京智多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组织数位行业专家撰写而成,数据翔实,内容权威。 正文目录第一章 氟化工产业的发展环境6第一节 氟化工行业产品概述6一、产品分析6二、产业链分析6第二节 氟化工行业发展概述7第二章萤石行业分析8第一节、萤石资源分析8第二、节萤石价格分析8第三章 氟化工行业经营状况分析9第一节 世界氟化工行业产量与产能分析9一、总体分析9二、氟碳化合物9三、含氟高分子行业10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氟化工发展分析10一、日本10二、美国10第三节 世界氟化工产业消费分析12一、氟碳化合物12二、含氟高分子行业12第四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产量与产能分析13第五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13一、盈利状况分析13二、发展分析13第四章 氟化工行业细分子产业分析14第一节 氢氟酸行业分析14一、生产分析14二、消费分析15第二节 ODS替代品17一、生产分析17二、消费分析17第三节 氟树脂( PTFE )行业分析18一、生产分析18二、消费分析19第四节 氟橡胶行业分析19一、生产分析19二、消费分析20第五节 氟涂料20一、生产分析20二、消费分析20第五章 氟化工行业进出口分析22第一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进出口地区分布22第二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进口分析23第三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出口分析23第四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进出口影响因素分析24第六章 氟化工行业生产技术分析25第一节 世界氟化工行业专利情况分析25第二节 世界氟化工行业生产技术趋势25第三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生产技术分析25一、氯(溴)氟烃及其替代品技术现状25二、含氟树脂及其加工产品技术现状26三、氟弹性体和氟橡胶及其加工产品技术现状26四、氟涂料技术现状27五、含氟精细化学品技术现状27六、无机氟化物技术现状27第四节 中国与世界生产技术比较28第七章 氟化工行业发展预测30第一节 需求预测30第二节 供给预测30第三节 价格预测30第四节 进出口预测31第五节 生产技术预测31第六节 行业发展机遇分析32第七节 产业发展前景32一、发展速度32二、产业结构32三、合理利用资源33第八章 氟化工行业投资状况与投资建议34第一节 世界氟化工行业投资状况分析34第二节 世界氟化工行业投资热点分析34第三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投资状况分析34第四节 中国在建和拟建项目分析34第五节 氟化工行业投资风险分析35一、经济环境分析35二、产业政策环境分析35三、市场分析36第六节 氟化工行业投资建议36一、目前氟化工发展中的问题36二、氟化工行业投资建议37第一章 氟化工产业的发展环境第一节 氟化工行业产品概述一、产品分析氟化学工业崛起于二十世纪30 年代,是化工行业中增长迅速的一个子行业。氟化工产品以其耐化学品、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绝缘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机械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的增长,氟产品的应用领域开始从传统行业向建筑、电子、能源、环保、信息、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渗透,氟树脂、氟橡胶、氟涂料、含氟精细化学品、无机氟化物等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氟化学产品主要包括无机氟盐、氟化氢、氯(溴)氟烃及其替代品、含氟树脂及其加工产品、氟弹性体和氟橡胶及其加工产品、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有机氟指的是氟化工产品中含有氟元素的碳氢化合物,主要包括氟化烷烃、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的精细化学品三大类。其中的氟化烷烃是当前的主要应用。含氟聚合物主要有氟树脂、氟橡胶和氟涂料,产品处于增长阶段,应用领域逐步拓宽。含氟精细化学品则主要包括含氟中间体、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各种含氟处理剂等,产品特征为产品众多,应用领域广泛,产品产量相对较小,产品附加值高,是氟化工行业中的高端应用。从氟化工的产业链特征来看,从萤石开始,随着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成几何倍数增长,氟化工行业的价值重心在中下游。例如:萤石的价格只有数百元,无水氢氟酸的价格为数千元,F22 的价格在万元左右,聚四氟乙烯的价格为数万元,而氟橡胶的价格则要十几万,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的价格可以达到百万元。 我国氟化工行业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超过15。但是,目前我国在氟化工领域,除全氯氟代烷(CFC)、氯氟代烷(HCFC)、和聚四氟乙烯(PTFE)的生产形成了规模外,其他氟聚合物的生产仍处于试验、试产阶段,能够产品化的品种有限,氟聚物(聚四氟乙烯除外)、氟精细化工产品需要进口。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国内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中,基本上由国外企业占据。近几年,随着国外企业进入的加快,给国内企业带来了通过技术引进提高自身技术的机会,那些能够把握机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实现产品升级的企业有机会获得较大的发展。 我国氟化工的生产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辽宁4 省市,这些地区的产值约占全国产值的80%以上。我国氟化工的消费分布较广,但原料型氟化工产品的消费也主要集中于上述4 个地区。二、产业链分析该行业价值链包括三个主要范畴:原料提取原料及加工萤石:萤石是最重要的上游原材料。通过加工萤石可获得生产氟化合物的原料氟。中游产品氟碳化合物:氟碳化合物为氟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冷冻设备及空调行业,亦用作生产高分子的原材料。下游产品含氟物高分子材料:氟碳化合物产生的化合物,广泛用于众多行业,如管道工程、机器零件、建筑涂层、汽车零件、电工绝缘以及光电零件。第二节 氟化工行业发展概述氟化工行业是化工行业中增长迅速的一个子行业。我国拥有丰富的萤石资源,发展氟化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国际氟化工业向我国的转移,我国氟化工行业增长迅速,年增长率超过15。氟化工产业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经贸委已将有机氟产品生产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家科技部也将氟材料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目前,氟化工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各类氟产品的前景来看,氟氯烷进入衰退期,其替代品将因此而出现广阔的市场;氟树脂进入成熟期,主要产品聚四氟乙烯竞争加剧;氟橡胶进入增长期,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氟橡胶将出现明显的增长;氟涂料则将随着建筑、化工产业的增长而增长;而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发展空间最为广阔。 目前,国内全氯氟代烷(CFC)替代品及CFC产品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而对于氟橡胶、聚全氟乙丙烯乃至氟精细化学品而言,由于市场需求较强,竞争较弱,仍将在未来3年内维持30以上的较高毛利水平。萤石(CaF2)是氟化工行业的源头,拥有丰富的萤石资源是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我国已经探明的保有萤石储量达1.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3,居世界首位。萤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从1999年起,国家将萤石作为战略资源进行保护,国家对萤石的保护使得国外企业氟化工产品的产能被迫向我国转移。外资的加速进入,在加剧了行业竞争的同时也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和技术引进提供了提高技术水平的契机,并推动了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国内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中,基本上由国外企业占据。那些能够把握外资进入带来的产品、技术升级机会,通过消化引进技术、加强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逐步实现产品升级、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的企业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上市公司中的氟化工生产企业主要有三爱富和巨化股份。三爱富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产品结构领先。巨化股份的优势则在于资源。第二章萤石行业分析 第一节、萤石资源分析中国不缺氟资源,但高品位萤石矿氟资源比例小,共生矿多,特别需要保护;磷矿中有大量氟资源,大大超过萤石矿氟资源,需要大力回收利用;高品位萤石矿资源消耗太快,国家对萤石矿资源及下游产品开发以及氟资源的利用政策力度不够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萤石资源:世界储量约6亿吨,我国拥有占54%左右;磷矿中的氟资源:世界磷矿石储量约600亿吨,我国占87%。表格 1 世界氟资源情况表来源储量/亿t平均含氟量/%中国氟资源量/亿t世界中国萤石矿63.24501.62磷矿600522315.66合计17.28第二、节萤石价格分析我国萤石资源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有较强的竞争力,对全球萤石价格有较大的话语权。业内专家指出,长期来看萤石市场显然供不应求,价格长期走高是必然趋势。20002007 年,我国氟化学工业的销售额从85 亿元增长到约280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 以上;重要产品的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长率都达到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40% 。氟化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萤石资源,此间国内萤石需求量的年均增幅大约12%左右。萤石长期以来的需求增长和供应紧张,决定了其价格不断上涨。据统计,20012007 年,全球萤石粉价格由135 美元 t 增长到270 美元 t, 年均增速大约为19.4% ;国内萤石价格由320 元/t 增长到900 元/t,年均增速约为21.9% 。今年上半年,萤石粉的价格上涨更是创下历史记录,国际市场价格高达450 美元/t,国内也达到1 250元/t。氟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萤石产生了巨大的需求量,而根据目前的资源状况,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萤石产量将不会增长,甚至可能大幅下降。萤石的一个传统用途是冷媒,由于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其应用将逐步禁止,但到目前为止主要的替代产品都离不开氟,有些产品的含氟比例还要高于传统的制冷剂。最为明显的是HFC-134a,1 个分子中含有4 个氟原子,相对于氢氟酸来说耗用量反而更大,进而对萤石的需求也相应增大。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缺口,将拉动萤石价格的增长。从长远看,萤石价格将在短时回调后,在中长期呈高速增长态势。市场专家初步判断,目前国内萤石市场1 000 元/t 左右的价格,基本已算回调到位。恢复正常增长后的价格区间在11001300元/t。第三章 氟化工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世界氟化工行业产量与产能分析一、总体分析我国氟化工工业和市场在总体上正以15%-20%的速度增长,与美国、日本、欧盟一道成为世界四大氟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区。表格 1 2008年中国和世界主要氟化工产品产能(万吨)(供参考)名称国际中国占有份额 % 萤石(产量) 280 300 51.7 氢氟酸 104 70 40.2 F22 20 50 71.4 替代品 65 50 43.5 氟树脂 16 5.5 25.6氟橡胶 1.7 1.0 37.0 含氟精细化学品 19 10 34.5 氟产品销售总值(亿美元) 130 30 18.8 含氟物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全球化学公司,如杜邦、日本大金、旭硝子、霍民书尔及苏威。自2001年至2006年,萤石的产量由2001年约4.6百万吨增至2006年约5.3百万吨。氟碳化合物全球产量由2001年约827900吨增至2006年约980500吨。含氟物高分子材料的全球产量由2001年约93,100吨增至2006年108,200吨。二、氟碳化合物基于各项国内及国际环保规例,作可排放或使用的氟碳化合物全球产量仅可逐步上升。根据SRI Consulting的资料,作排放或使用的氟碳化合物全球产量自2001年约557000吨轻微上升至2006年约579,000吨。尽管相关需求升幅不大,但作为生产下游含氟物高分子原材料的氟碳化合物需求近年来一直增加。根据SRI Consulting的资料,用作生产含氟物高分子原材料的HCFC-22自2001年约162300吨增至2006年约266600吨,复合年增长率约10.4%。用作生产其他下游含氟物原材料的其他种类氟碳化合物的需求亦一直增长。因此,氟碳化合物的全球产量自2001年约827900吨增至2006年约980500吨,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4%。2006年氟碳化合物产量的百分比分析全球含氟物公司生产的两大类氟碳化合物为HCFC-22及HCFC-134a。根据SRI Consulting的资料,2006年,HCFC-22及HCFC-134a的总产量合共占全球氟碳化合物产量约71%。上图详细列示2006年全球含氟物公司所生产主要种类氟碳化合物的百分比:三、含氟高分子行业含氟物高分子材料由氟碳化合物为原料生产的单体聚合而成,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聚四氟乙烯。它是一种含氟物高分子材料,由于耐高温、耐低温、电绝缘性、防腐及其他独特之处,故可广泛用于化工、建筑、电工、电子及汽车工业。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稳定、非活性及电绝缘特性,可进一步加工为高端精细化学品。下表显示2006年全球不同地区的聚四氟乙烯供求情况:表格 2 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聚四氟乙烯产能级产量分析 单位 千吨中国美国西欧日本其他合计年度产能50,00027,00030,00018,00012,000137,000产量33,00025,10029,80010,30010,000108,200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氟化工发展分析一、日本氟化物需求略有增长2006年,日本下列三大氟化合物的全部需求同比增长了1.3%,增至23.6万吨。其中国内需求增长2%,出口需求增长51.7%。氢氟酸产品出口大幅下降氢氟酸主要用作半导体试剂和生产其他氟化合物的材料等次级产品。2006年,日本氢氟酸需求略有下降,其中用于诸如氯氟碳化合物、溶剂和树脂等碳氟化合物的氢氟酸销售增长了2%。而用于试剂生产、玻璃加工和其他用途的氢氟酸销售增长速度为两位数,从而使得日本国内氢氟酸需求增长了3%。但是2006年日本氢氟酸出口锐减了69%。氟化钠防腐等领域的需求是增长主力氟化钠主要用于生产钢铁。2006年日本用于生产钢铁的氟化钠市场需求基本平稳。但包括防腐在内的其他应用领域用的氟化钠需求增长了9%,销售增长了7%。氟化氢氨出口拉动需求增长氟化氢氨主要用于玻璃加工,如磨砂灯泡和金属表面加工等。2006年,日本用于玻璃加工的氟化氢氨需求继续下降,其他应用领域的氟化氢氨需求则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综合起来,2006年日本氟化氢氨国内市场需求下降了16%。但是出口却比2005年翻了一番。这就使得2006年日本氟化氢氨总需求增长了6%。二、美国通常来说成熟市场的发展速度会相对放缓,但美国著名的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氟聚合物本身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的美国氟聚合物市场发展前景仍然乐观。预计至2013年,美国氟聚合物市场销售额将达20.82亿美元,产量突破2亿磅。性能优异应用广泛氟聚合物主要分为氟塑料和氟橡胶两大类,其中氟塑料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氟化乙丙烯(FEP)、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全氟烷氧基树脂(PFA)、乙烯三氟氯乙烯(ECTFE)、聚氟乙烯(PVF)、聚三氟氯乙烯(PCTFE)等,其中PTFE、PVDF和FEP这3种氟塑料的用量最大。氟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因而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化工设备、电子及半导体、家庭用品等行业,其中交通运输以及化工设备是氟聚合物的两大主要下游领域。作为氟聚合物的第一大应用领域,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包括汽车以及航空航天两大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耐火以及轻质的特性使氟聚合物成为理想选择。在汽车领域中,由于氟聚合物具有卓越的耐热性以及耐腐蚀性能,其多被用于汽车引擎以及车盖等部位。另外,优异的耐腐蚀性以及热稳定性使氟聚合物在化工设备制造中被广泛采用。目前氟聚合物主要用于管道、储罐、热交换器、反应器等部件的内层和保护膜,也被用于通用塑料的添加剂。另外,它们还用于软管等液体传输系统、垫圈、密封圈、阀门、密封膜等。强劲需求焕发活力美国氟聚合物市场供应商主要包括杜邦、大金工业(Daikin)、苏威(Solvay)、旭硝子株式会社(AGC)、达尼昂(Dyneon)、阿科玛(Arkema)、道康宁、吴羽(Kureha)等。其中,杜邦、大金以及苏威凭借其完善的产品系列以及优异的产品质量,在美国氟聚合物市场处于领导地位,大金还是全球的PCTFE的领导者。推动美国氟聚合物市场保持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几个主要下游市场的强劲需求。氟聚合物被广泛用于披护材料或者绝缘材料等,美国电缆市场近年来持续稳定增长带动了氟聚合物市场的增长。FEP以及PVDF在电缆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作为光缆制造中的主要材料之一,PVDF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另外,作为主要下游市场之一,近年来美国半导体行业持续增长,对氟聚合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PTFE、氟橡胶以及PVDF是半导体行业应用最多的材料。随着美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医药行业增长明显,也由此推动了氟聚合物在该领域的应用。此外,一些新兴行业,例如锂电池、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等的蓬勃发展也成为美国氟聚合物市场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ETFE、PVF、PCTFE和ECTFE等产量较小的氟聚合物在某些新兴下游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太阳能以及医药包装等行业。这些氟聚合物需求的持续放大势必带动整个美国氟聚合物市场的发展。诸多挑战仍需应对如今,这一成熟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首先,市场增长放缓。在美国,PTFE供应量在氟聚合物中占据第一,但60多年的发展使其生产工艺已十分完善,下游市场趋于饱和,因此市场增长率有所放缓。由高昂油价引发的汽车销售量下滑也使美国氟聚合物市场的发展受到影响,特别是PTFE及氟橡胶两类产品。不过,汽车市场对于高性能的氟聚合物材料需求仍然表现强劲,因此提升产品性能将是未来针对汽车领域的一个重要策略。其次,价格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大量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本土市场,美国氟聚合物市场价格竞争明显加剧。这一现象在PTFE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部分美国本土供应商为了维护客户而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第三,安全和环保性能遭到质疑。2006年,美国环保署(EPA)颁布新的法令认为全氟辛酸铵(PFOA)有可能引发癌症等重大疾病,引发了市场的诸多争论,杜邦随后也宣布将于2015年推出不含PFOA的安全氟化产品。另外,由于氟原子的存在使氟聚合物分子结构十分稳定,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化学物质,这也引发了环保人士对于氟聚合物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的担忧。第三节 世界氟化工产业消费分析一、氟碳化合物全球所生产的氟碳化合物大部分用作制冷剂及生产氟化物高分子的原料。下图载列2006 年按主要地区及市场划分的HCFC-22及HFC-134a(全球氟碳化合物生产商生产之两种主要氟碳化合物)消耗量:2006年按主要地区及市场划分的 HCFC-22消耗量(吨)2006年按主要地区及市场划分的 HFC-134a消耗量(吨)二、含氟高分子行业仍然以聚四氟乙烯为代表来分析含氟高分子材料的全球需求状况。表格 3 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聚四氟乙烯产品消费状况(千吨)中国美国西欧日本其他合计进口600090001130028001110040200出口10,0001110015200390040200消耗量290002300025900920021100108200第四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产量与产能分析2008年是“冰火两重天”的“危机年”,从大红大紫到一落千丈,原材料、产品价格过山车式的翻转。表格 4 国内主要氟产品产能、产量以及出口情况(截止2008年10月)名称产能/万t产量/万t出口/万t2007年2008年2007年2008年2007年2008年氢氟酸80.210362.161.212.711.2HCFC-2255.060.043.044.011.214.2聚四氟乙烯*5.05.24.24.41.31.6氟橡胶0.500.700.400.320.130.16熔融氟树脂品(FEP、PVDF等)0.81.00.450.370.040.06ODS(破坏臭氧层物质)替代品50.054.032.025.020.016.0*不包括大金中国和杜邦的产量第五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一、盈利状况分析依据对氟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氟化工产品经营毛利率为14.5%。具体统计数据如下:本节所有数据均是依据上市公司氟产品统计而得。表格 5 2008年氟化工行业经营状况 单位 万元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利润率/%三爱富4922050998-3.61巨化股份1948971763119.54东岳集团20707016745919合计40196734377014.5二、发展分析2008年受东岳化工主营业务大幅度增长得影响,氟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业务成长性为30.2%。表格 6 2008年氟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 (万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三爱富492203.16巨化股份19489715.92东岳集团20707042.9行业平均40196730.2第四章 氟化工行业细分子产业分析 第一节 氢氟酸行业分析 一、生产分析国内氢氟酸生产技术在突破万吨技术瓶颈以后,随着有机氟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底我国氢氟酸生产装置总量达到59万吨,实际产量达到46万吨;2006年生产能力达到66.6万吨,实际产量达到52.4万吨;2007年生产能力达到79.4万吨,实际产量达到61.8万吨。2008年9月生产能力大达到100万吨。2005-2008年我国氟化氢生产能力增长19.6%,产量增长10%。根据无机氟化工协会2008年9月得统计2008-2009年我国在建项目合计为34.5万吨。2005-2008年我国氢氟酸产量变化 (万吨)2008年我国氢氟酸产能地域分布表格 72008-2009年我国氢氟酸在建项目分析省份公司名称产能浙江浙江福源氟化工有限公司20000福建福建永福化工有限公司15000福建福建省高宝矿业有限公司30000浙江杭州颜料化工有限公司15000江苏常熟三爱富公司30000江西江西天晟化工有限公司10000江西江西大塘化工有限公司25000江西江西新康顺化工化学有限公司10000安徽中萤集团德县扬子恒河氟化工业有限公司3000陕西商州化工有限公司15000河北围场15000四川瓮福达州建磷硫基地10000内蒙古内蒙古丰镇三爱富15000内蒙古内蒙古华生氢氟酸有限公司assist vt. 帮助;协助;援助15000内蒙古内蒙古赤峰敖汉旗银亿矿业有限公司Madison n. 麦迪逊3000内蒙古billy-goat n. 公山羊丰宁奥翔集团有限公司tailor n. 裁缝15000sharpener n. 磨具;削具内蒙古福建聚龙集团无水氢氟酸项目内蒙古拓福(福建)化工有限公司15000marble n. 大理石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赤峰兴业集团氢氟酸项目30000as though 好像内蒙古乌西旗金田污水氢氟酸equal adj. 相等的;平等的brief adj. 简短的;简要的合计345000prefer vt. 更喜欢;选择某事物(而不选择其他事物)2007-2008年我国氢氟酸新增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普遍达到1.5万吨/年,最大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年。技术装备水平逐渐达到国际先进盛会。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得提高,进一步带动产品质量得提高、目前,国内氢氟酸生产企业得技术都能够达到水分含量100ppm,硅含量80ppm。部分企业可以控制水分含量小于30ppm。同时,生产条件得以进一步改善。即将实施得氟化氢国家标准将以此为依据。二、消费分析2008年有机氟工业占国内氟化氢市场份额得63%-65%,用量为38-40万吨;出口市场份额占17.4%,这和无水氟化氢10.5万吨;无机氟盐占10%,用量约为6.2万吨,酸洗、石油催化等占有剩余部分。(一)有机氟是中国氢氟酸发展动因目前,国内有机氟烃工业得两大类产品含氟聚合物和ODS替代品快速发展直接推动氟化氢需求增长。国内空调生产为制冷剂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制冷剂134A生产能力得增加。国际市场为国内ODS替代品HCFC和HFC提供市场空间。表格 8 中国制冷剂134A生产能力 单位(吨)20062007中化近代1000030000康泰化工80008000巨化股份10000三爱富500010000浙江星腾化工有限公司3000东岳200010000鹰鹏5000金雪12000浦江百炼5000合计250009300(二)无机氟化工发展日前,在无机氟化学品众多得产品重,氟化铝、冰晶石等少数产品占总产量的绝大部分;氟化剂用氟化钾、焊剂用氟化钠,酸洗剂用氟化氢铵。随着国内科技水平的发展和高端应用市场的培育,必将带动高附加值惊喜含氟无机化学品得发展。表格 9 截止2008年我国干法氟化铝生产能力统计序号区域厂家名称生产能力(万吨/年)干法在建合计1河南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392河南河南焦作未来铝厂94.513.53河南中色东方韶星氟化盐有限公司664河南洛阳栾川伊成冶炼厂35山东淄博南韩化工有限公司1.51.536山东淄博博丰化工有限公司337甘肃甘肃白银氟化盐有限公司338甘肃甘肃白银中天化工有限公司1.51.59湖南湖南湘铝有限责任公司4.54.5910湖南湖南有色衡东氟化学有限公司4411宁夏宁夏金和化工有限公司1041412辽宁抚顺华银氟化盐有限公司3313浙江浙江汉盛氟化学有限公司3314安徽安徽锦洋化工有限公司3315广西广西平果氟化盐有限公司1.52.5416福建福建华新化工有限公司3317内蒙古内蒙古未来绿叶公司518内蒙古奥翔集团有限公司1.519湖南湖南铸万有实业有限公司620河北平泉长城化工有限公司22合计第二节 ODS替代品一、生产分析根据中国氟硅工业协会的资料,中国生产商生产的氟碳化合物主要用作制冷剂及生产下游含氟化合物的原材料。一如全球趋势,中国生产商生产的两种主要氟碳化合物为HCFC-22及HFC-134a。下表详细列示2008年中国HCFC-22及HFC-134a主要生产商的产能:表格 10 2008年我国HCFC-22产能统计序号厂商产能/吨1东岳集团有限公司1200002江苏梅兰集团500003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524004江苏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所物料有限公司420005其他国内生产商131000合计385500表格 11 2008年我国HFC-134a产能统计序号厂商产能/吨1中化近代环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300002江苏康泰氟化工有限公司200003东岳集团有限公司100004浙江巨化集团100005江苏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所物料有限公司50000合计75000二、消费分析中国制冷剂主要作两大用途(i)家居及商用空调及(ii)汽车空调。家居及商用空调国内家居及商用空调行业近年来增长强劲。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的资料,按空调总销量计算,该行业自2001年至200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28%。家居及商用空调使用最多的制冷剂为HCFC-22。中国于2001年及2008年分别消耗约55000吨及130000吨的HCFC-22作为制冷剂,复2008年国内HCFC-22消耗量的分析合年增长率约12.7%。预期未来数年的全新家居空调需求将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国的GDP持续强劲增长使中国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以及中国各大城市的房地产及商业物业市场不断发展。期随着中国农村地区迅速城市化,来自农村的需求亦会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的资料,自2001年至2008年,商业房地产发展的年度投资额以复合年增长率约25%增长。基于中国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HCFC-22的需求预期会持续增长。上图提供2008年HCFC-22国内消耗量的分析:汽车空调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9年12月30日颁布通告,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所有国内汽车生产商须使用HFC-134a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中国汽车制造业强劲增长,因而促进HFC- 134a需求上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的资料,自2001年至2008年,按汽车总销量计算,中国的汽车工业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5%。同期,中国于2001年消耗的HFC-134a约4000吨,而于2008年则约15000吨,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0%。基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长,HFC-134a的需求预期会持续上升。下图提供2008年HFC-134a国内消耗量的分析:2008年 HFC-134a 消耗的分析第三节 氟树脂( PTFE )行业分析 一、生产分析2006年我国PTFE总产能达到47950 t/ a,产量达到31200 t/ a,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 73倍和2. 72倍,年均增长率为25%,我国也成为全球主要的PTFE生产国和供应国。PTFE的出口量2006年达到10021 t/ a,比2000年增长2. 74倍,但我国产品只在低端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在加工深度、技术要求以及产品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市场仍被国外企业占据,由于国内产品在品种和牌号方面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006年我国PTFE进口量达到6315 t,比2000年增长了1. 63倍。今年来国内主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或合作引进等多种方式提升技术等级,目前已建成万吨级TFE生产装置,成功开发出8m3 聚合釜;单耗降低,产品质量稳定增加;开发出了新的悬浮造粒料、细料和改性品种,拓宽了产品品级;生产技术水平总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4-2008年我国PTFE产能变化情况 单位 万吨/年二、消费分析国产氟树脂高端化发展迫在眉睫。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氟树脂的生产和加工体系已初具规模,应用也从最初的航空、航天和军工逐步扩展到石油、化工、机械、纺织、建筑等领域,其在汽车、电子、医疗、光学等方面的应用推广也十分迅速。虽然目前我国氟树脂在数量上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在质量和品种上,特别是在高端应用领域与进口产品之间存在的差距却是不容忽视的。第四节 氟橡胶行业分析 一、生产分析我国通用的26、246 氟橡胶在2002年时,年产量才1 000 t, 2007 年已达4 000 ,约占世界氟橡胶总量(32000 t/ a)的六分之一。国外氟橡胶的60%70%用于汽车制造,根据汽车使用部位的用途和要求,有相应的制品配方进行配套。而在我国的外资汽车制造公司,没有一家能以国产氟橡胶制品进行配套,其原因是国产氟橡胶制品无法达到国外性能指标,这既反映了我国氟橡胶加工技术的落后,同时也反映国产生胶质量和2004-2008年我国氟橡胶产能变化 单位:吨质量稳定性较差、生胶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而性能要求较高的氟橡胶在我国几乎是空白。二、消费分析氟橡胶具有优良的化学特性,主要用作各种要求的耐介质、耐高温材料,如密封件、胶管、胶布和油箱等,因其具有的不可替代性而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化工和机械等行业。其中,60%至70%的氟橡胶用于汽车工业。我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氟橡胶,90年代前,氟橡胶主要用于军工领域。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氟橡胶产业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短短几年间,氟橡胶消费量增长了数倍。“十五”期间,氟橡胶年产能从300吨增加到3000吨左右,2007年达到3700多吨,预计到2010年,氟橡胶的产能将达1万吨左右。我国氟橡胶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市场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为氟橡胶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对氟橡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此外,随着氟橡胶产能的不断扩大,产品价格也在逐步下降,对氟橡胶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五节 氟涂料 一、生产分析氟涂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防腐、高速公路、铁路桥梁、交通车辆、船舶及海洋工程设施用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根据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十五”期间,我国城镇住宅建设每年仍将以5亿m2 左右的建设速度发展,我国涂料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将以建筑涂料为重点,使建筑涂料在外墙装饰中应用占到60%以上。国内许多城市对瓷砖、马赛克、烧结面砖等建筑材料的限制使用,给具有超长耐候性、抗环境污染性、使用寿命长的氟树脂涂料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机遇。我国氟涂料在建筑领域的需求量每年可达100万吨,在铁路、桥梁领域用的需求可达30万吨以上;防腐涂料市场需求量将达22万吨,目前我国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设施上使用的表面涂料每年需求量量高达5万吨以上。可见,氟树脂涂料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氟涂料等使用限制主要源于制造氟树脂的生产工序较多、工艺控制要求较高,价格高出同类树脂10倍左右,如果有机氟材料价格下降(美国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则市场规模将成倍的扩大。国内FEVE室温固化含氟涂料在“十五”期间取得了很大发展,陆续开发、建设投产几千t/ a 1万t/ a装置,合计产能2万t/ a以上,整整扩大了二、消费分析目前,国内市场涂料需求正向“三高一低”(高装饰性、高耐候性、高功能性和低污染性)方向发展,而氟涂料是符合此发展方向的“新兴力量”。国外氟涂料市场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而我国氟涂料市场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步入正轨。近几年来,作为世界制造工厂,我国工业品生产热火朝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迅猛发展,加上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大力推动等因素,近年来我国氟涂料产业在许多应用领域呈现出齐头并进、高速发展的喜人局面。在建筑装饰领域,氟碳漆成为我国外墙涂料的主要产品。在欧美外墙装饰铝幕墙领域,聚偏氟乙烯(PVDF)氟涂料早已得到广泛而成功的应用,但其树脂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少数企业所垄断,导致这种幕墙的综合造价居高不下。而且由于其受必须高温固化施工等因素影响,使我国PVDF氟涂料市场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但,我国氟树脂企业在以三氟氯乙烯和四氟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常温固化FEVE氟树脂方面,技术日趋成熟,加上日本几个氟树脂领先企业产品的规模化引进,近年来这种具有超高装饰性和耐候性的常温固化型氟涂料氟碳金属漆在我国建筑外墙仿铝塑板装饰领域大行其道。这种产品外观呈金属般的银灰色,造价相对低廉,而且能现场施工,因此被许多设计院采用。随着近年来水性化技术的完善,尤其是含氟丙烯酸树脂产品的出现,加上部分企业将其成功与保温板生产相结合,其在朝阳行业外墙外保温领域的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预计氟涂料在建筑装饰领域将出现持久快速的增长。氟涂料具有超强的耐候性,在工业防腐领域,其也得以大展身手,如钢结构建筑、桥梁、船舶、轨道交通车辆、石油储罐和管道、化工设施、彩涂钢板等。目前,日本已将使用氟涂料列入其桥梁设计施工规范。而我国近年来也已将氟涂料应用在大量重点工程项目中,如著名的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从趋势看,随着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对氟涂料超高性能的进一步认同,工业防腐领域将成为我国氟涂料产业的主战场。此外,氟涂料在家用电器、医疗器材等领域的市场也已形成。如用PTFE、ETFE、PCTFE、ECTFE等含氟聚合物制成的粉末涂料,可用于家电不粘涂料和化工设备防腐衬里等方面。第五章 氟化工行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中国氟化工行业进出口地区分布表格 12 氟化工产品进口地区分布情况表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进口比例/%71.512.714.61.2上表列出了我国2008年氟化工产品进口来源地区分布情况。有表可知,我国氟化工进口产品主要是来自亚洲,主要是日本等国,占整个进口量的71.5%;从拉丁美洲进口的氟化工产品占整个进口量的14.6%;从欧洲进口的氟化工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