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指出:“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为宣传“第三新文明”李大钊()A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C在大学开设有关社会主义的课程D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解析:选C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作者为朱执信,故A项错误;共产党月刊1920年在上海创刊,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理论刊物,李达主编,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第三新文明”是指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大开设了有关社会主义的课程,故C项正确;1920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故D项错误。2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该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马克思主义专号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选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1919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的近代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故D项正确。3下表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36530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选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材料可以看出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最多,说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4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B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D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解析:选C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时,马克思主义才刚刚传入中国,还没有成为主流,故A项错误;材料说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看不出重视其理论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可以说明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故C项正确;李大钊是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其并没有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故D项错误。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解析:选A题干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一股潮流。体现出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只有A项。61921年9月1日,新青年上刊登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指示新思潮的趋向,测定潮势的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办社的主要目的是()A彻底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B指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方向C寻求国际上的进步力量以援助中国革命D为推动革命发展,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D中国传统文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革命发展方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只是材料的部分反映,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潮”“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可以得出其主旨是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7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的原因。根据所学,是客观需要,是其阶级基础,是思想基础,属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示,均正确。故选D。8李大钊说:“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马克思主义传播 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李大钊发表这篇文章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是对十月革命的歌颂,由此可知这股潮流应为“社会主义革命”。故选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以上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6分)(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4分)(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解析:本题以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洋务思想及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演变为主题,考查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围绕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二者的不同认识。第(2)问,注意辩证分析洋务思想的利弊影响。第(3)问,要从学习西方和对待封建统治的不同态度方面分析其进步性。第(4)问,注意分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民权之说”。(2)反映了洋务派的观点。理解: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指以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洋务派虽然比排斥一切外国势力的顽固派进步,但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腐朽统治,仍然是对历史的反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熔析炉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保险公司培训课件游戏
- 2024年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江西分公司招聘2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斑马鱼养殖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电镀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聚酯装置操作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露天采矿挖掘机司机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短波通信机务员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气化备配煤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年陕西邮政社会招聘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ab卷
-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课件
- 数字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九年级开学第一课课件
-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件
-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考试
-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
-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 移动商务法律法规基础认知
-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论
- vMix用户指南说明
- 中国各省地图矢量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