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问题.doc_第1页
浅谈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问题.doc_第2页
浅谈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问题.doc_第3页
浅谈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问题.doc_第4页
浅谈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问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发展的现状3(一)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3(二)农业自身抗御风险的能力减弱4(三)农业风险管理重灾后补救轻灾前防4(四)农业技术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4(五)农业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市场风险管理措施未取得明显成效4(六)农业风险管理主体存在严重缺陷4二、我国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风险5(一)、农业生产的风险51、自然风险52、市场风险53、社会风险64、技术风险6(二)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61、道德风险62、逆选择7三、我国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走出困境的策略7(一)实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区划71、各地农业保险模式应因地制宜72、对我国农业保险进行县级风险区划73、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政策7(二)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风险基金8(三)健全法制,改善农业教育8(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提高全民道德整体水平8内 容 提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农业保险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重视。但是由于农业保险存在一定的风险管理问题而有效的控制农业保险风险能使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减少最大的损失。为此,该论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农业保险风险所存在的典型问题来最大程度的较少其损失,并提出一些有效地建议和解决方法。关键词:农业保险风险管理 制约因素 规范体制 发展 农业保险区划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reform, the problems of concerning peasants,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ly by stat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s extensive concer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lso has caused the attention. But because there are certa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risk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contro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risk can make a nat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reduce the greatest loss. Therefore, this thesis mainly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risk of typical problems to the greatest degree of less the lo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Keyword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risk manageme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ivision standard system浅谈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问题一、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发展的现状农业风险管理,就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农业风险的分析识别预测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各种来源进行有效控制,力图以最小代价减少农业生产波动,使农业和农民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既是农业管理的重要内客之一,也是现代农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目标,就是以最小代价取得农业的最大安全保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农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减轻农业风险给农业造成意外损失的伤害程度。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费的收入(如下图)所示:由图知道:2009年底,保费收入130多亿元,是2004年的30多倍。2009年,全国承保水稻1.94亿亩,小麦1.11亿亩,玉米1.58亿亩,棉花3000万亩,油料作物8700万亩,林木2.86亿亩。养殖业保险承保牲畜6.79亿头。2010年,农业保险覆盖的农户数达1.29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7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3.2%。承保品种由水稻、小麦等5类主要粮食作物扩展至林木、油菜等经济作物,保障范围由种植业、养殖业扩展至农房、农机等多个领域,地域由初期的6个试点省区扩大至所有省区市。农村小额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24个省,目前参保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201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0多亿元,同比增长28.1%,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6523亿元。农业保险在承保品种上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在开办区域上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区。具有很大的成就。我国正处于实施农业经营风险管理措施的初级阶段,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农业经营风险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在我国,主要以农户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以农户家庭为单位来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必要性,所以,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接受的农业风险管理服务是由风险管理的外部组织所提供的。而我国的风险管理处于启蒙期,没有国家级的农业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省级的专门机构,这样我国的农业风险管理就缺少了必要的组织保证。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从事农业风险管理研究,缺乏技术操作人员,同时有关农业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二)农业资源非农化和短缺及对农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破坏,是农业自身抗御风险的能力减弱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土地和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农业资金都是比短缺的。人均耕地少,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0%,因此农业基本设施难以得到需要的满足,农田水利设施陈旧率达30%,同时毁林造田等人为破坏行为进一步减弱了农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三)农业风险管理重灾后补救轻灾前预防实践证明,预防灾害所取得的经济效果远远高于救灾。所以,在风险管理中要同等重视灾后、灾前的预防。但中国的风险管理的实践却与之相反。建国至今,各级政府一直重视农业灾害的补偿工作。而对于农业灾前预防,中国虽然一直坚持进行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研究和推广抗病虫害、抗旱涝、坑盐碱品种等预防性措施,但一遇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矛盾的局面,人们总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思想上产生重当前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及轻灾前预防的观念,使许多行为不仅没有起到灾前预防作用,却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大规模劫掠资源,破坏环境,满足无节制的当前的消费。结果导致大气质量变坏、江河污染、森林减少、牧草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不断萎缩等一系列恶果,为农业自然风险埋下隐患。同时我国的灾害救济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属于时后补救措施,不能实现预防、减少风险发生;二是免费、无偿性质助长了侥幸、依赖心理;三是公正性、效率性受到我国行政系统效率较低的制约,常出现款物被挪用、载留等现象;四是我国财政实力有限,使得救济数量也有限,保障水平低。(四)农业技术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只负责技术问题,对采用新技术而产生的追加要素投入风险、新技术应用的市场风险、使用新技术本身的风险和技术效益并无联系,农业技术风险基本上全由农业生产经营者负担,在政府不适当干预下,这种风险还有可能加大。结果常是新技术不被采用或是对农业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五)农业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市场风险管理措施未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有时保护价低于市场价,且有的差距达 0.6- 0.8 元 /kg;二是保护价缺乏连贯性,波动幅度较大,有时甚至达到 30- 40%,高于 15%的国际平均水平,不利干对价格的合理预期和决策;三是执行机构在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时,消极执行。农资最高限价制度因为政府并不对厂商补贴,实际上推行不了。市场风险基金作用亦受到抑制。在期货市场上,由于缺乏完善的交易规则和统一监管,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套期保值、转移价格风险的功能。(六)农业风险管理主体存在严重缺陷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的今天,农业风险管理主体则由集体经济组织转变为农户家庭。由于下列原因,使现有农业风险管理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十分低下。一是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抗农业风险的能力也弱。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尽管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受科技水平的制约和自然风险的必然性的影响,广大农民靠天吃饭的思想意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加之人们一直习惯于靠国家的救济,集体的帮助,使农业风险管理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主动性较差,听天由命和等、靠、要思想极为严重。三是风险管理主体素质差,风险管理知识缺乏,难以承担起农业风险管理的重任。二、我国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风险农业保险要可持续发展面临两大不可避免的风险:农业生产的风险和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一)农业生产风险农业是弱质产业, 不仅对自然气候有极强的依赖性, 对社会环境也具有依赖性。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利的变化, 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的制约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制度风险。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风险事故就是各种自然灾害, 例如火灾、水灾、干旱、风灾、雹灾、冻灾、虫灾、雷电、地展、海啸、泥石流、疫病等。这些灾害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的损失后果。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薄弱, 抗御灾害能力较差, 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按照中国统计年鉴(1984)公布的数字计算,在19491983年间,其中31年的年均受灾面积为3273万公顷,32年的年均成灾面积为1295万公顷。也就是说,一年中全国若有1000余万公顷耕地的“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产30以上”, 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灾年”, 而只是“正常”的。而在各种灾害中, 水灾和早灾尤为突出, 如,2008年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造成农作物上海剖在1446.7千顷,绝收205.1千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数据表明:汶川大地震造成当地农业蒙受总值60亿人民币的损失,数千顷的农田遭到破坏,数百万的牲畜在震后死亡,造成牲畜总值死亡20亿。各种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尤其干旱与洪涝往往使农田绝收,给农业带来面顶之灾。比如,近三年来云南的曲靖市沾益县农业局了解到,目前旱灾已经造成全县64.5万亩农作物受旱,28.8万亩农作物成灾,4.1万亩农作物绝收,预计造成沾益县粮食减产4520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1.63亿元。在位于西平镇石羊村委会官麦地村小组的一个玉米制种基地,1500亩玉米因旱遭受重创。玉米制种企业经理方明乔给记者比划,本该比人还高的玉米只长到齐腰的位置就枯死了,经济损失估计达到上百万。据了解,目前整个曲靖市大春农作物干旱受灾已达265万亩、成灾129万亩。在昆明、昭通、文山等地,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同样十分严重,并且由于今年旱情从栽种期开始,将持续影响到整个生长发育期,对旱区农作物影响将加剧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自然资源出现过度开发, 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也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进而加大了自然风险。2、市场风险(1)价格风险。价格波动引起市场经济的波动, 使市场各主体时刻面临着因价格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从实际情况看,广大农民的市场经营能力普遍较低,市场谈判能力弱,加之市场交易的体系和规则还不够健全和规范,使得农民在搜集、辨析和处理有关市场信息并做出决策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极易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市场进入的盲目性和市场均衡的脆弱性,严重影响了收入的稳定增加。马克思当年曾说商品价值的实现是“惊险的一跳”,对于我国农民而言,更为惊险。 因此造成价格的不稳定性。(2)市场风险与农业生产特性相关联。农业生产周期长, 生产决策与产品销售在时间上被分割, 两者之间保持一个时间差。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 通过价格变化再调整生产需要一定时间, 且调整后的生产计划对新的市场供求可能又不适用, 价格调节的滞后性无法消除,加入市场后农业市场风险将大大增加。目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的低价高质农产品进人中国市场, 不可避免地对国内农产品带来冲击和挑战。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已基本上告别了农产品短缺的时代,进入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后,粮食生产一度出现了下降,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最近3年连续增产;而畜产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都得到持续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食品消费需求增速已经明显降了下来,特别是城镇居民的食品需求已经稳定了下来。从供求两方面的变化看,我国农产品生产总体过剩的情况在加剧。相应地,农业的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加。 从各地的实践看,谷贱伤农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媒体报道,2006年运城市某村2000多亩耕地,有三分之一种了西瓜,但是西瓜卖不动,村民有三分之一的西瓜都倒掉了,卖出去的也只有每亩200元的收入,而投入达300元。总而言之,市场经济波峰浪谷的冲击,对广大农民的利益而言,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巨大威胁。 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 包括过失行为, 不当行为以及故意行为对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盗窃、抢劫、纵火、投毒、故意破坏或者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对农业财产和农民人身造成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农业企业的社会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伪劣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二是错误的行政干预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三是工业污染给农业生产和经营造成的损失; 四是农业政策等经济环境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和经营造成的损失; 五是政局变化, 政权更迭、动乱等政治因素引起或造成的各种损失。其中, 政策风险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因素。政策风险主要来源于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相关的政策转换及政策改变两个部分4、技术风险技术尤其是科技技术是我国农业更好保障。但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提高(如稻麦播种收割的半机械化、产品品种的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等等, 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比如,转基因所种植的农作物会带给人一些疾病。此外, 还有政治风险、制度风险等。(二)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作为农业保险的供给方, 农业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制约因素包括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和高赔付率。农业保险是财产保险中特殊的一类, 这种特殊性来自于农业风险的特殊性, 即风险单位大、区域性明显、广泛的伴生性、风险事故与风险损失的非一致性、发生频率高和损失大等。而这与一般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 严重背离。以国内农业保险的最大供应商中国人保为例,年恢复农业保险至年, 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财政兜底, 所以对农业保险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 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农业险种。然而, 与巨额保费相伴而来的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年以后, 财政部对人保公司实行了以上缴利税为主要目标的新的财务核算体制, 一切与经济效益挂钩。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考虑, 人保公司开始调整农险结构, 对一些风险大, 亏损多的业务进行了战略性收缩, 农险规模和保费逐年下降。1、道德风险从理论上讲, 站在保险的视角, 可将其定义为人们以不诚实或故意欺诈的行为促使保险事故发生, 以便从保险活动中取得额外利益的风险因素。而就农业保险而言其保险利益是一种难以事先准确确定的预期利益, 其标的大都是活的生物, 它们的生长、饲养都离不开人的行为的作用。同一风险等级下、同等土地上的相同作物,其品种选择、耕作方法及耕作精心程度的差异必然带来产量差异。同样地, 灾害发生后被保险人积极抗灾或采取补救措施, 就可减少损失。农民购买了农业保险后, 就会通过其行为增加其预期的索赔。据调查, 我国经营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占农作物保险赔款的, 且在牲畜保险中骗赔尤其严重。2、逆选择逆向选择发生在投保之前。在投保之前, 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了解远不如投保人对自己的了解, 投保人由于知道自己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希望得到保险公司的帮助, 而且也愿意支付较高的保险费。这样, 在逆向选择情况下, 可能导致虽然市场上存在出险率很低的投保者, 但保险公司担心出现过大风险, 而减少保险单的出售, 造成低风险者得不到保险, 这对保险公司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同理投保农民比保险公司具有更多的有关保险标的?土地、气候、作物、畜禽状况等? 风险和损失信息, 它们也比保险公司更确切知道什么水平的保险费率是公平的。因此, 费率过高他就不买,费率低了他就买。这样一来, 赔款必然超过保费收人, 逼得保险公司提高所有潜在保户的保险费, 这必然又创造了一个更大的逆选择市场。三、我国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走出困境的策略(一)实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的区划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2007 年的保费收入为53.3 亿元,2008 年的保费收入为110.7 亿元,其增长幅度高达110%,表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空间很大。在国外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经验启示下, 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各省区实行农业保险区划, 从长远和总体的观点出发,全面规划各地区的农业保险。1、各地农业保险模式应因地制宜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幅员辽阔的农村,既有东部发达地区的特殊需求,也有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特殊需求,既有已脱贫走向小康的新一代农民,也有需要关心救助的贫困弱势群体,具有明显的梯度效应。为此,要采取分区域指导的方法开展各地的农业保险业务,避免“一刀切”。要稳定农业保险的发展,各地区可依据自身的风险特点、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农户投保意愿以及地方财政能力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设计其农业保险产品。2、对我国农业保险进行县级风险区划由于受限于统计资料的缺失,我国大多数区域还没有进行相应的农业保险风险分区,极少数的研究进行的风险区划大都是省级的风险区划,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低估各区域的生产风险和损失率,而我国效仿加拿大执行分地块的费率也不切实际。因此,为了能使以风险区划为基础厘定的农业保险费率科学合理,切实保障农户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应该对我国进行县级层面的风险区划。在进行了农业保险区划后,以区划成果为依据就可以对制约农险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适宜的解决办法。如精确计算出各地费率后,再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就能够正确评价各地农民的保费支付能力和讨论保费来源问题予以调整。3、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政策引导农民和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建立农业保险合作社,形成以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政府可以规定,只要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的少数几种农林牧渔产品必须实行法定保险,其他产品的生产实行自愿保险。保费可根据保险险种、保障水平的不同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有所区别。适当地推行强制投保。一方面,通过强制投保,才能在足够大的领域内分摊风险,避免逆向选择行为,降低农业保险费率;另一方面,通过适度地强制,能够提高农户的参保率, 以保障其在自然灾害中遭受的损失大大减少, 切身感受保险带来的益处, 由此正确的认识保险和提高保险意识。世界上农业保险运行比较成功的国家, 农业保险品种的投保都存在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在强制投保的制度设计上, 一定要注意避免强制投保演变成乱摊派。(二)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风险基金“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这些都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农业保险需要采取扩大其覆盖面,丰富灾害损失补偿手段,提高灾害损失补偿率等措施。因此建立政府支持农业保险基金有利于减少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问题。目前我国政策性农险在实际执行中,采取“政府补贴+保险公司商业经营+农户自愿保险”的制度安排,不过仍然以保险公司商业经营为主。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空间分散性、时间季节性等造成农业风险经营的高成本性,决定了保险公司需要以高费率来保持正常经营,例如,一切险的费率在2%-15%之间,比家财险、企业财险的1%。高出几十倍到上百倍。我国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即使政府补贴一部分,买保险仍然是很大的负担。另外,长期以来在发生自然灾害时,都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救灾,养成了农民遇灾坐等救济的依赖心理,导致保险意识淡薄,积极性差。这样一来由大数法则可知,保险公司无法分散风险,在没有很好的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的情况下,造成地方财政“保费补得起,遇灾赔不起”的局面,最终还是需要中央财政拨款救灾,没有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保险公司也因微薄的利润甚至亏损导致积极性不高,以致把农业保险当作地方政府的强制任务,违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初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唯一一家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建立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等,特别是高科技出口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承保国家风险和买方风险,包括战争、政府征收、国有化等商业保险不保的、却在现实中阻碍出口安全的风险。例如,2009 年北京出口订单下降16.6%,北京政府与中国信保签订协议降低出口海外的风险,一旦出险最高可获90%的赔偿,另外还有银行融资等优惠。农业保险可以效仿中国信保,由国家财政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这样可以降低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扩大经营的规模,打破保险公司的地区限制,将风险分散到全国,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另外,可将每年中央财政用于救灾的拨款划归到风险基金中,也可以使救灾变得“名正言顺”。因为降低了经营成本,更好地分散了风险,向农民收取的保险费也可能会低于现阶段农民的实际支出,这样既提高了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也为农民减轻了保费负担。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的建立初期,会给财政预算带来一定压力,具体实施会有一些细节问题。毕竟农业从业人口众多,相比于进出口业务复杂得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调研与实践,才能解决农业保险风险基金建立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问题。(三)健全法制,改善农业教育健全法制,出台信息法,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日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