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原因分析.doc_第1页
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原因分析.doc_第2页
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原因分析.doc_第3页
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原因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原因探究 吴攀飞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自动化05 20092137) 摘要:近年来,农村大学生相对城市来说比重下降严重,单单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问题就能折射出农村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仅对此问题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探究和讨论。关键词:农村 大学生 就业 教育 温总理曾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然其中农村人口也非常庞大,相对来说农民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当然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在上学,就业,婚姻等等多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农村大学生的问题的存在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而且问题覆盖在多个层次,多个方面。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我们可以看出农村人口占很大的比重,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农村大学生的比重应该与农村人口的比重相差不大,但是实际情况是:高校学生中,农村籍户口的学生仅占10%左右。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大学生数量与城市大学生相比,严重偏小。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对农村的建设表现极大的关注,中央连用三个一号文件,来开启中国新农村的建设,从上数据也可以看出农村城市化的脚步很快。但是,农村大学生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大学生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农村的人民受教育程度与城市相差太远。农村文化道德建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的发展中掉了步伐。而原因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地域化的。一, 首要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富裕,农民无法承担高昂的大学费用。据不完全统计,各高校的学费标准平均水平是4500元左右。但是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热门专业与非热门专业之间的学费标准又各不相同。 重点大学中,大部分学校和大部分专业收费标准每学年在48006500元之间,一般大学收费标准大部分集中在40004500元之间,少数超过了5000元,高职高专的学费从3500到6000元不等,平均5000元左右,反而比大部分本科要高;计算机、金融学、医学等热门专业收费也较高,软件工程专业一、二年级每学年学费6500元,三、四年级每学年学费16000元。 而那些独立三本院校每年的收费高达15000左右。地区差异也使得各高校的收费标准大不相同。东部发达地区院校收费较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收费较低。近年来,各高校都对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多数实行公寓化的管理,住宿费在8001200元不等。 伙食费也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趋增加,一般每月在400-550元左右,还不包括在外用餐,总计:保守统计,一个典型大学生的一年花费约为16000左右,那么四年大概需要六万五千元左右。如果就读三本院校,则4年要10万元以上。 虽然农村城市化进程较快,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与城市相差仍然有相当一定的距离。一般农村父母没有正式工作,仅仅靠种地的收入是很难支付这笔费用,所以外出劳务的农村人们有很多,但是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这点收入除去日常消费预算,剩下的相对大学费用也仅仅是杯水车薪。而且现在应该上大学或者在校的农村学生,大多为非独生子女,这样一来,一般农村家庭更难承担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费用。所以说,不是不想上,而是上不起。二,农村父母以及农村观念对高等教育重视不够。虽然上学以前是农村观念中所谓的唯一出路,但是在农村现行普遍价值观中,他们重视时效利益,强调直接经济效果,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个能挣钱的好工作,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厚的待遇不容乐观。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按照日益高涨的社会消费水平和房价物价,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工作待遇还是不容乐观的, 就业问题是全体大学生面对的问题,但是在农村大学生身上就显得更加明显。就业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那么有关婚姻,居住,生活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存在严重问题。农村人们看不到上学的希望,这样一来上大学就不能达到及时回报的效果,上大学也不再是一种荣耀,而是入不敷出,所以大学无用论盛行农村。这种认识不仅仅局限在大学教育上,而且慢慢波及中小学教育上。这种观念不仅仅是农村家长有,就连有些大学生也有,他们自己也对未来不自信,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表示怀疑,他们甚至会说“:现在还不如邻居外出打工的孩子混的好“。这样的观念使农村笼罩在”读书无用论“的氛围下,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出大学生吗?再者,在农村生活习惯存在很多不好的方面,比如,农村青年结婚普遍较早,而问题是,正常的上到大学毕业至少要23岁,稳定下来又要几年,拿受很大成分传统观念支配的农村婚姻观来看,同龄非大学生都已经成家,此时的青年是不易找到同龄配偶的,所以他们会认为,上大学以后婚恋都成问题,还不如不上。这样一来,非但高等教育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甚至还可能遭到一定程度的排斥,反感。因此在农村,从小至大的教育就没有重视起来。因此,不是不愿上,而是“不重要“。三, 农村教育质量差,教育水平低。由于经济文化发展,地域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水准较城市想比很低,具体表现在:1, 教学资源短缺;2, 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3, 素质教育很难落实,即便,也形同虚设;4, 德育教育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5,教学方式没有发生突破性的变化。由于历史,经济,地域的原因,过去无论是在投入、还是人口素质,农村教育都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变。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学生生源状况等多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育水平低导致学生受教育素质低,因此农村学生考取重点高校的比例系数较城市学生很低,据统计,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仅仅为东部地区的一半多。换句话说,在农村考大学比在城市难得多。大部分学生不是不愿以上,而是考不上。那我自己家乡河南省来说,09届考生98万,10届96万,这些数据中还包括近30%的复读生。然而重点高校录取人数却低的令人发指,可想竞争有多大。所以结果是,我们学的差,会的少,门槛高。不是不想上,而是考不上。即便是考上了,但是我们在基础教育中所学的东西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的,在高等学业也会慢慢慢下了脚步,这对以后的就业待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又形成了大学无用的恶性循环。四, 很多高校招生都有迁移户口的选择,这也一定程度的减少的农村大学生的比例系数, 2003年起户籍开放,大学新生的户口不需要统一转到学校,进而户口迁移相对较少一点。总之,农村学子面对的是: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并且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和风气。这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利的,我们政府应该完善就业保障机制,高校应该健全就业培养机制,农村大学生也应该加强自我调试锻炼能力,限于篇幅与主旨,本文不再讨论。参考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