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顺集团党支部组织党员瞻仰聂耳墓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doc_第1页
洪顺集团党支部组织党员瞻仰聂耳墓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doc_第2页
洪顺集团党支部组织党员瞻仰聂耳墓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doc_第3页
洪顺集团党支部组织党员瞻仰聂耳墓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洪顺集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瞻仰聂耳墓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近日,洪顺集团全体党员掀起了一股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浪潮,为加强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于2012年4月1日来到西山“聂耳墓”和“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到聂耳墓前,只见整个墓台像一把琴,墓前24级台阶象征聂耳终年24岁,台前砌7个花坛,寓意歌谱的7个音符,石碑树立在墓台琴盘的正中央,正面镌刻着郭沫若1954年的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9个大字,背面是郭老撰写赞誉聂耳的墓志铭,整个陵墓庄严肃穆。站立在聂耳墓前,就仿佛耳边响起了高昂激情、旋律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曾作为国民革命军200师的军歌,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来到聂耳生平纪念馆,里面摆放着聂耳生前用过的小提琴,穿过的日本和服、木屐及一些手笔,并以图片的形式一一介绍了聂耳一生的简历。参观过程中大家心情沉重,聂耳他以一个民族战士和无产阶级战士的姿态战斗在民族解放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最前列,以音乐为战斗武器,努力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给后人留下了及其宝贵的音乐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后,我们来到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纪念碑建在昆明西山华亭寺北面约200米处、高蹺至西山公路右上侧的罗汉山山麓中,碑高12米。两边花坛内长着两棵挺拔的翠柏,拾级而上便是纪念碑。在汉白玉制成的碑身上,“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墨石汉白玉相间制成的底座,上书“赤子功勋”四个大字。碑的正面上端刻有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荣誉纪念章,四条横线和每方四块墨石的底座,象征着当年四万万同胞齐心抗日。碑前两层台阶均为七级,表示“七七”抗战纪念。两侧为两面旗帜,旗帜上的三个“七七”纪念章,代表3000多南洋华侨机工的赤子丹心。碑身高九米,碑座高三米,象征“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在纪念碑旁建有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陈列室,每当纪念日,海内外游客及各界人士、青少年学子,纷纷前来瞻仰致敬。南洋华侨机工的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曾鼓舞着亿万抗战军民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在今天又激励着海内外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为表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丰功伟绩,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89年5月树立此纪念碑,让后人世代缅怀,永志纪念。参观学习后,大家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把爱党爱国家的精神落到实处,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团结一致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为洪顺集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添砖加瓦! 洪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