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人民医院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1页
黄山市人民医院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2页
黄山市人民医院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3页
黄山市人民医院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4页
黄山市人民医院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黄山市人民医院建筑结构设计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设计题目:黄山市人民医院门诊楼设计2.设计目的及要求设计目的:通过本毕业设计,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土木建筑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能力,养成严、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及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具有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1) 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2)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并会正确应用。(3) 要求建筑设计部分设计方案合理、适用、美观。结构部分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掌握框架结构的计算方法及结构要求。(4) 培养绘制施的能力,图纸不仅达到数量要求,工图而且要确保质量。建筑功能及要求。3.建筑功能及要求拟建本门诊楼为永久性建筑,建筑层数46层,总建筑面积约为。3.1建筑功能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在功能和结构上要分区合理,必须依据门诊楼规模、类型、等级标准,根据医院基地环境条件及功能要求,进行平面组合、空间设计。在整个设计中,突出医院文化的人文特色,体现均质、优美、共享、有序的建筑特点。建筑规模:本门诊楼房间数量在80120间左右。布局描述:每层楼都设有不同的科室,并设有男女卫生间。3.2建筑等级耐久性II级,耐火等级2级3.3规划及其他要求要求立面处理简洁大方,突出门楼的人文特色,体现均质、优美、有序的建筑特点,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3.4结构类型及布置结构型式:框架结构4.建筑基本技术条件及设计要求4.1建筑基本技术条件本次设计的任务是黄山市的一所医院。建筑地点:安徽省黄山市建筑规模:(1) 建筑面积:(2) 层数:46层(3) 门诊楼建筑:要求房间数在90左右。(4) 气象条件主导风向:西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最大风速为,基本风压为。全年平均降雨量:。最热月相对湿度:80%。雪荷载:基本雪压 (水平投影)。风荷载:基本风压 (10m标高处)。4.2工程地质条件场地类别为类场地5.设计内容图纸及归档要求5.1建筑部分按照:建施1、建施2排序,设计的建筑施工图有:总平面图1:500建筑平面图(包括首层、标准层、顶层)1:100顶层排水平面图1:200/1:300立面图(24个)1:100剖面图(通过门窗或较复杂部位剖切)1:100/1:50楼梯间详图1:50/1:20/1:10设计说明书(材料做法表、门窗数量表)5.2结构部分按照:结施1、结施2排序,设计的结构施工图有:基础平面、剖面图平面结构布置图(24张)梁板模板图局部大样图5.3图面要求图纸可用计算机绘制,也要有手工绘制。布局匀称、图面整洁、线条圆滑、符号正确、符合建筑制图标准、尺寸完善。计算正确、说明清楚、词语简练、用词恰当、字迹工整。5.4归档书写要求正面:学校全称,毕业设计题目、结构形式、班级、姓名、完成时间。背面:目录,要求按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三部分将说明书、计算书、图纸一一写明。计算书:一律用F4纸排版打印,页边距上3下2左2右2装订线左0.5;正文5号字,标题1二号黑体,标题2四号黑体,标题3小四号宋体;标题1前分页。第二部分 建筑设计说明门诊楼设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多把门诊楼设计的着眼点放在“看病”字上,旨在如何满足“看病”这一基本需求上考虑问题。于是,为数众多的门诊楼模式单一,空间乏味,很难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相适应。门诊楼是病人看病就医的场所,怎样为患者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成了首选问题。如何把门诊楼的建筑功能分区合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称是门诊楼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门诊楼设计方案的选择,体现了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相适应的设计理念。6.建筑平面设计6.1门诊楼的布置6.1.1科室功能说明 门诊楼的科室是门诊楼建筑中的主要部分,科室的合理布置,楼梯的摆放都是很有讲究的,他既要满足防火要求,又要满足方便行人,还有经济方面的指标。教学楼平面图见图6.1。图 6.1 标准层平面图及科室布置图6.1.2 房间的门窗窗的大小根据建筑规模要求的采光等级和通风条件确定,并考虑美观、节能、开间尺寸、层高等因素,标准层采用的塑钢玻璃窗,窗台距地面,满足休息的要求。房间门采用木门内开,设计宽度,门高,门的数量和尺寸满足房间用途、房间大小、安全疏散等设计要求。6.2 辅助使用房间6.2.1 卫生间门诊楼每层应设厕所,门诊楼的厕所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在厕所入口处宜设前室或设遮蔽措施。厕所内均应设水池地漏,门诊楼内厕所应按每人应设一个洗手盆计算。6.2.2 医生办公室、休息室医生办公室的平面布置宜有利于办公及自由活动,门诊楼中宜每层或隔层设置医生休息室,医生休息室和办公室宜设洗手盆、挂衣钩、电源插座等。6.3 交通联系部分6.3.1楼梯门诊楼的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0。楼梯梯段的净宽度不大于时宜设中间扶手。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当超过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室外楼梯栏杆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6.3.2 走道走廊起到连接水平方向各个分区的交通联系作用,考虑到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及走廊通行人数等因素。医院用房:内走廊不应小于。行政及办公用房不应小于。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外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6.3.3 出入口及门厅因室外地平标高设计为0.450,故楼梯间出入口处设四步台阶,悬挑雨篷。在主要出入口处设计门厅,下设四级台阶和车行坡道。主要门厅要满足交通和防火,宽敞明亮便于交通,满足安全要求。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小于。7.建筑空间和立面设计7.1 层数层高要求根据门诊楼的建筑规模,内走廊采用2.7m,底层层高采用3.9m其它层高为3.6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立面设计,本建筑除了在功能上满足就医的要求外,立面造型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其格调简洁清新,典雅大方。设计方案中,窗均为灰白塑钢玻璃窗。窗间墙外贴白色饰砖,与自然颜色相称。其他部位采用白色外墙涂料粉刷,和周围公共建筑环境融为一体。7.2 建筑立面设计本建筑除了在功能上满足就医的使用要求外,用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手法,通过横竖线条的对比,虚实、明暗等对比手法,以期达到挺拔、简明,且赋予时代精神。门诊楼建筑的色彩选择暖色基调与之相辉映,并环以浅色明快的线条,用以表现建筑的生命力,原有建筑与之协调进行装修。- 6 -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第三部分 结构设计计算8 工程概述黄山市的人民医院门诊楼,为医院内的核心建筑,附带有相应的办公综合功能。建筑场地为东西长100m,南北宽为90m,距离城市主干道的中心为90m。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内走廊采用2.7m,底部层高采4.2m,其他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45m。 8.1 工程简介8.1.1 建筑场地 占地 9000,东西宽100m南北长90m距城市主干道90m8.1.2 医院楼建筑面积 38808.1.3 主要房间设置按90房间标准考虑设计,总计600人次/日左右。 (1)内科、外科、五官科、小儿科、妇产科、放射科、急诊分别为八十一间。(2)中医科、皮肤科、化验及功能检查科、理疗分别为四六间。 (3)公共用房十十五间,包括挂号、病历、保健、药房、接待、男女厕所等。(4)另外安排候诊、办公等用房若干间。8.2 课题条件要求依本课题要求合理安排场地,创造出优美环境,平面布置合理,通风采光良好,实用性强,立面造型新颖,有民族风格,具有个性与现代感。基本不考虑地基土的变形验算,其承载力为=220kN/.建筑场地的主导风向按所在地气象资料得到。室内的高差按450mm考虑,其中标高相当于马路中心相对标高。抗震设防要求:设防烈度7度(0.1g),地震分区为1区,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8.3 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资料结构计算书包括结构布置,设计依据及步骤和主要计算的过程及计算结果,计算简图,主要内容如下:(1)地震作用计算(2)框架内力分析,配筋计算(取一榀)(3)基础设计及计算(4)板、楼梯的设计计算8.4 设计资料8.4.1 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0.35kN/基本雪压0.45kN/此处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G50009-2001采用 主导风向:东南风8.4.2 抗震设防 按7级近震, 地震分区为一区;II类场地设计8.4.3 地基土承载力 地基土承载力为=220kN/8.4.4 其它条件室内外高差450mm。9 结构类型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图9-1是标准层平面网柱布置。主体结构共4层,底层高4.2,其他均为3.6m。填充墙采用240mm厚的粘土空心砖砌筑。门为木门、门洞尺寸1.2m2.4m。窗为铝合金窗,洞口尺寸为1.5m2.1 m。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1图9-1 计算框架部分柱网布置图10 框架结构设计与计算10.1. 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确定(1)确定梁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边跨横梁: h=(1/121/8)l=(1/121/8)6300=525mm787mm取h=600mm,G=(1/31/2)l=(1/31/2)600=200300,取G=300mm中跨横梁: h=(1/121/8)l=(1/121/8)2700=225mm300mm考虑到刚度突变和施工方便 取h=400mm,G=300mm纵梁:h=(1/121/8)l=(1/121/8)3000=200mm375mm 取 h=400mm, G=(1/31/2)l=(1/31/2)400=133200,取G=300mm 表10.1 梁截面尺寸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层次混凝土强度等级横梁()纵梁FG跨,HK跨GH跨14C30300600300400300400(2)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估算: 式中: 框架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 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截面积 折算在单位建筑物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取1215 KN/ m2 考虑地震荷载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边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柱截面面积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对三级抗震等级,取0.9本工程中,考虑到底层框架柱承受荷载最大,以次柱估算柱截面。各参数取值如下:采用H30混凝土, =14.3 N/mm2 =1.43 N/mm2 =15 KN/ m2 n=4, =0.9, 边=1.3 中=1.25(1) 中柱: (2)边柱:考虑到不同地震方向的作用采用正方形柱截面,同时,根据抗震规范要求柱净高与截面边长尺寸之比宜大于4和柱截面最小尺寸为350 mm要求,各层柱截面尺寸都取600 mm600mm。(3)板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板厚 h l/40 = 3600/40 = 90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板厚拟取120 mm柱、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梁相同,为H30混凝土。底层柱高度:3.9+0.45+0.6=5.25m。注:底层层高4.2m,室内外高差0.45m, 基础顶部至室外地面0.6m。其他各层为3.6m因而得到=5.25m;=3.6m由此得到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4所示 :图10-1 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及柱编号10.2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10.2.1楼面及屋面永久荷载(恒荷载)的标准值 屋面(上人):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20.03= 0.66 KN/m 三毡四油防水层 0.4 KN/m20mm厚 1:2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 0.4 KN/m100180厚找坡膨胀珍珠岩 5.93(0.1+0.18)/2= 0.84 KN/m10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250.1= 2.5 KN/mV型轻钢龙骨吊顶 0.25 KN/m合计 5.04 KN/m14层边跨和过道楼面: 瓷砖地面 (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0.55 KN/m 1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2=3 KN/mV型轻钢龙骨吊顶 0.3 KN/m合计 3.85 KN/m 10.2.2 楼面及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教室 2.0 KN/m 走廊、门厅、楼梯 2.5 KN/m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0 KN/m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0.45 KN/m 10.2.3 梁、柱、墙、门重力荷载计算 梁、柱可根据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计算出单位长度上的重力荷载,对墙、门等可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其具体计算过程从略,计算结果见表10.2。 墙体墙为240mm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外面贴瓷砖(0.5 KN/m),内墙面为20mm厚抹灰,则外墙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 0.5+150.24+170.02=4.44 KN/m内墙为240mm粘土空心砖,两侧均为20mm厚抹灰,则内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150.24+170.02=4.28 KN/m木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0.2 KN/m;塑钢窗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0.5 KN/m。表10.2 梁、柱重力荷载标准值层次构件(m)(m)(kN/m3)(kN/m)(m)(kN)(kN)1边横梁0.300.60251.054.7255.624635.041024.20中横梁0.300.40251.053.1521275.6纵 梁*0.300.40251.053.152.944313.56柱0.700.70251.0512.8635.25483241.483241.4824边横梁0.300.60251.054.7255.724646.381138.25中横梁0.300.40251.053.152.11279.38纵 梁0.300.40251.053.15344385.56柱0.600.60251.059.453.64816331633注: 1)表中为考虑梁、柱的粉刷层重力荷载而对其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n为每层构件根数。 2)梁长度取净长;柱长长度取层高;纵梁的根数按计算长度3.0 m折算成48根。10.3 重力荷载代表值 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规定,重力荷载代表值是结构和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之和,是表示地震发生时根据遇合概率确定的“有效重力”。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中雪荷载按0.5取,楼面活荷载按0.5取组合系数。屋面上人活载不计入。结构抗震分析时,一般取整个房屋或抗震缝区段为计算单元,动力计算简图为串联多自由度体系。集中于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为计算单元范围内各层楼面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以及上下各半层的墙、柱等重量。门(1.22.4)每层按22个计算,窗(2.12.1)每层按24个计算。 将上述各个荷载相加,得到集中于各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 顶层:5.0437.215.3+0.50.4537.215.3+1633+1206.30.5+(37.2+15.3)1.24.44+4.28(6-0.6)201.3+2.7x211.5-1.20.620+4.44(3211.5+5.741.4-2.11.224)+(1.20.6200.2+2.11.2240.5)=6768.1 KN二四层:3.8537.215.3+242.3615.06-(42.962+6.0625-1.2200.24)+1138.25+1633+4.28(6103+5.4x10x3+2.4213.2-1.22.424)+4.44(2.4213.2+5.743.12-2.12.124)+(1.22.40.220+2.12.10.524) =8031.8 KN底层:3.8537.215.3+242.3615.06-(42.962+6.3625-1.222)0.24+(3241.48+1633)0.5+1024020+4.285.621(1.8+2.55-0.6)+2.324(1.8+2.55-0.4)-1.22.421+4.44324(1.8+2.55-0.4)+5.74(1.8+2.625-0.6)-2.12.124+(1.22.422+2.12.10.524) =9544.5 KN所以,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如图所示: 图10.2 质点重力荷载值10.4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梁柱混凝土标号均为,。在框架结构中,现浇楼面或预制楼板但只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对中框架梁取。 具体计算值计算如表10.3所示: 表10.3 梁横梁线刚度计算表类别(N/mm2)(mmmm)(mm4)(mm)(Nmm)(Nmm)(Nmm)边横梁3.01043006005.410963002.5710103.8610105.141010走道梁3.01043004001.610927001.7810102.6710103.561010表10.4 柱线刚度计算表层次(N/mm2)(mmmm)(mm4)(mm)(Nmm)13.01047007002.0011010525011.41010243.01046006001.08101036009.01010柱的侧移刚度D计算公式: 其中为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梁柱线刚度比,不同情况下,、取值不同。 表10.5 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位置边柱中柱简图简图一般层底层固接例如:第2层H-2及其相连的梁的相对线刚度如图10.3所示,图中数据取自于表10.3和表10.4。由表10.5可得出梁柱线刚度比:3.563.563.863.869.0 图10.3 H-2柱及相连梁的相对线刚度 表10.6 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 (N/mm)层次边柱 (16根)中柱 (16根)10.4510.388192550.7630.45722688671088240.5710.222185180.9660.32627150730688表10.7 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 (N/mm)层次K-13,K-14,K-17,K-5,K-9,K-8,F-9,F-17,G-5,H-5,G-17,F-1710.3380.359178020.5730.41720694232068250.4290.382318630.7250.26622168343576表10.8 楼梯及其它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 (N/mm) 层次G-8, G-9,H-8,H-9, 10.6310.4342154986196240.8240.2922430897232 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柱侧移刚度相加,得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见表10.9。表10.9 横向框架层间侧移刚度 (N/mm)层次1234989352117149611714961171496由上表可见,D1/D2=0.890.7,该框架为规则框架。1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和内力计算11.1 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在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时,首先要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结构顶点位移。要注意,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间的房屋,突出间对主体结构顶点位移的影响,可按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将其重力荷载代表值折算到主体结构的顶层。当屋面突出部分为两层时,其折算重力荷载可按正式计算: (11-1)式中, 为主体结构的计算高度;和 分别为突出第一、二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和 分别为突出第一、二层的计算层高。对于框架结构,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过程见表4.1。 (11-2) (11-3) (11-4)式中, 为集中在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为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视为水平荷载而得到的第i层的层间剪力; 为层的层间侧移。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来计算: (11-5)式中,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用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即假想把 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7;由下表计算基本周期, =1.70.7(0.11035)0.5=0.395s 表11.1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层次46768.16768.111714965.78 70.6238031.814799.9117149612.6364.84 28031.822831.7117149619.4952.21 19544.532376.298935232.72 32.72 1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该建筑结构高度远小于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为主,因此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首先计算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即底部剪力。 (11-6)式中,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淮南地区特征分区为一区,又场地类别为类,查规范得特征周期 查表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来计算,=(Tg/T1)0.9mFx=(0.4/0.316)0.9 0.08=0.0989 式中, 衰减系数,0.05时,取0.9;FEK=F1Geq=0.098927519.77=2721.9kN因为:T1=0.395S1.4Tg=1.40.4=0.56 S所以不需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则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为: (11-7)式中:、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荷载代表值;、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按 计算,一并列入表中表11.2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层次416.056768.1108628322986.90.34925.4925.4312.458031.899995.90.31843.81769.228.858031.864254.40.20544.42313.615.259544.550108.60.15408.32721.9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见图11.1。 (1)水平地震作用分布 (2)层间剪力分布 图11.1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1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计算用D值法来验算框架第层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及结构顶点位移分别按下式来计算: (11-9) (11-10) (11-11)计算过程见下表,表中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 (11-12)表11.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层次4925.411714960.797.0236000.00021931769.211714961.516.2336000.00041922313.611714961.974.7236000.00054712721.99893252.752.7552500.000524由表中可以看到: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发生在第二层,0.0005470.00182,满足要求。1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将层间剪力分配到该层的各个柱子,即求出柱子的剪力,再由柱子的剪力和反弯点高度来求柱上、下端的弯矩。柱端剪力按下式来计算: (11-13) 柱上、下端弯矩、按下式来计算 (11-14) (11-15)式中: i层j柱的侧移刚度;h为该层柱的计算高度; y-反弯点高度比;标准反弯点高比,根据上下梁的平均线刚度,和柱的相对线刚度的比值,总层数,该层位置查表确定。 上下梁的相对线刚度变化的修正值,由上下梁相对线刚度比值 及查表得。 上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由上层层高对该层层高比值及查表。下层层高对该层层高的比值及查表得则计算结果见下表:kn表11.4 均布水平荷载下各层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m0.10.20.30.40.50.60.70.80.91.02.03.04.0554321-0.20.100.400.651.200.000.200.400.550.950.150.250.400.500.800.200.300.400.500.750.250.350.400.500.750.300.350.450.500.700.300.400.450.500.700.300.400.450.500.650.350.400.450.500.650.350.400.450.500.650.400.450.500.500.550.450.450.500.500.550.450.500.500.500.556654321-0.300.000.200.400.701.200.000.200.300.400.600.950.100.250.350.400.550.850.200.300.350.450.500.800.250.350.400.450.500.750.250.350.400.450.500.700.300.400.400.450.500.700.300.400.450.450.500.650.350.400.450.450.500.650.350.400.450.450.500.650.400.450.450.500.500.550.450.450.500.500.500.550.450.500.500.500.500.55注:m表示结构总层娄;,n表示该柱所在的楼层位置;表示梁柱线刚度比,按表10.5计算。表11.5 倒三角形分布水平荷载下各层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m n0.10.20.30.40.50.60.70.80.91.02.03.04.0554321-0.050.200.450.751.300.100.250.400.601.000.200.350.450.550.850.250.350.450.550.800.300.400.450.500.750.300.400.450.500.700.350.400.450.500.700.350.400.450.500.650.350.400.450.500.650.350.450.450.500.650.400.450.500.500.650.450.500.500.500.550.450.500.500.500.556654321-0.150.100.300.500.801.300.050.250.350.450.651.000.150.300.400.450.550.850.200.350.400.450.550.800.250.350.450.450.550.750.300.400.450.450.550.700.300.400.450.450.500.700.350.400.450.450.500.650.350.450.450.450.500.650.350.450.450.500.500.650.400.450.500.500.500.600.450.500.500.500.500.550.450.500.500.500.500.55表11.6 上、下层梁相对刚度变化的修正值F1k0.10.20.30.40.50.60.70.80.91.02.03.04.00.40.550.400.300.250.200.200.200.150.150.150.050.050.050.50.450.300.200.200.200.150.150.100.100.100.050.050.050.60.300.200.150.150.100.100.100.100.050.050.050.050.000.70.200.150.100.100.100.050.050.050.050.050.050.000.000.80.150.100.050.050.050.050.050.050.050.000.000.000.000.90.050.050.05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注:当时,相应的为正值;当时,相应的为负值;对底层柱不作修正。k表11.7 上、下层层高不同的修正值和F2F30.10.20.30.40.50.60.70.80.91.02.03.04.02.00.250.150.150.100.100.100.100.100.050.050.050.050.01.80.200.150.100.100.100.050.050.050.050.050.050.00.01.60.40.150.100.100.050.050.050.050.050.050.050.00.00.01.40.60.10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0.00.00.01.20.80.050.05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1.2-0.05-0.05-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1.4-0.0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0.00.00.00.41.6-0.15-0.10-0.10-0.05-0.05-0.05-0.05-0.05-0.05-0.050.00.00.01.8-0.20-0.15-0.10-0.10-0.10-0.05-0.05-0.05-0.05-0.05-0.050.00.062.0-0.25-0.15-0.15-0.10-0.10-0.10-0.1-0.1-0.05-0.05-0.05-0.050.0注:为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按照求得,上层较高时为正值,但对于最上层可不考虑;为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按照求得,对于最上层可不考虑。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11.8和表11.9。表11.8 各层边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层次(m)(kN)(N/mm)边 柱43.6925.411714963183611.30.570.40000.416.324.433.61769.211714963183621.60.570.450000.4535.042.823.62313.611714963183628.20.570.500-0.050.4545.755.815.252127.99893521780233.20.730.780-0.03900.68118.555.8注:表中M单位为kNm,V的单位为kN。表11.9 各层中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层次(m)(kN)(N/mm)中 柱43.6925.411714961851818.40.970.440000.4429.137.133.61769.211714961851835.10.970.450000.4556.969.523.62313.611714961851845.90.970.500-0.01850.481579.385.915.252721.998935219255540.760.670-0.022500.67189.993.6注:表中弯矩单位为,减力单位为KN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分别按下式来计算 (11-16) (11-17) (11-18) (11-19)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hyh图11.2 框架内力示意图表11.10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的轴力计算层次边梁走道梁柱轴力()边柱中柱424.422.36.37.414.814.82.7117.4-3.6359.157.56.31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