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气道心得.doc_第1页
合气道心得.doc_第2页
合气道心得.doc_第3页
合气道心得.doc_第4页
合气道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气道目录 【简介】 【合气道的本质】 【主要特点】 【创始人】 【合气道技法的特征】 【技法的根本精神】 【综合的锻炼步骤】 【级别】 编辑本段【简介】合气道是一种根源于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的近代武术,主要特点是在“以柔克刚”,“借劲使力”,“不主动攻击”。现在一般所称的合气道又分为日本与韩国两种流派,彼此在各自发展之下已有一些差异。日本合气道创始人植芝盛平在年轻时就曾学过柔术。1915年拜于大东流合气柔术总本部长武田惣角门下,并跟随武田担任指导者。1920年,受到大本教创始者出口王仁三郎的邀请,在京都的绫部开设“植芝塾”教导柔术,并融入了大本教的教义与思想,建立了另一种风格。因为大本教里来往的军人很多,对于他日后的成就帮助很大。约两、三年后,由于受到“灵言”的影响,植芝在武术上的研究越来越注重精神层次,并开始发展出异于合气柔术,而属于自己研究出的一套武术理论。1922年,他的这套理论正式被命名为“合气武术”。1931年,在海军大将竹下勇的协助下在东京成立皇武馆道场,1940年成立财团法人皇武会以推广合气武术。1942年,皇武会已开始使用“合气道”这个名称;1948年皇武会正式改名为合气会。二战后韩国人崔龙述和崔泓熙分别将合气道和唐手(空手道)引入韩国并形成韩式风格的合气道与跆拳道。日本合气道的特征在于切入对手死角,破坏对手重心,以关节技及摔技为主。不以蛮力攻击对方,而是将对方的力量引导至无威胁的方向,甚至吸收化为自己的力量而反击。强调技巧与年龄、性别、体格无关,完全以调和与使用自己的气,控制与破坏对手的气来决定胜负。而韩式合气道则更讲求刚猛。除了运用身体的招式之外,日本合气道亦有使用剑、棍等武器的招式。合气道没有比赛,没有跟别人较量的思想。它不是破坏别人的武术,而是跟别人一起锻炼和修养自己的创造性的武术。合气道的“合气”是个秘诀,是个很难理解,不好说明的东西,高位锻炼者之中有很多解释。有的说“合气”是跟中国的气功相似;有的说“合气”是自古以来留下的名称,现在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总而言之,“合气”至少与锻炼者之间的运动有关。避免锻炼者之间力气流动的冲突,而寻求锻炼者之间力气合一,追求不争而胜的境地,这个说明虽不中亦不远矣。合气道的主要技巧是摔法和拿法,也有击打,不过是次要的。日本柔道的主要部分也是摔法,但跟合气道的很不一样。柔道有比赛,所以禁止摔法和拿法同时使用。合气道的大部分技巧需要同时使用摔法和拿法,如果没有保护对手的精神则很危险而无法继续锻炼,所以练合气道应该修养保护对手的精神,这是合气道被称作创造性武道的理由之一。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合气道锻炼时对对手的体力并无要求,所以不论性别、年龄和水平都可以参加,被世界各国各阶层的人们所喜爱。合气道是全身的运动,可以调整呼吸,治疗腰痛,促进血液循环。 编辑本段【合气道的本质】根据合气道的创始者植芝盛平的说明,合气道“合气”一词的含义表示与气合一,亦即与天地之气合一;更简单的说,就是与大自然相契合。如果能够透过合气道,由自己的动作中描绘出大自然的极致,就表示已经感悟到合气道技法的极意了。在自我与自然合一举动时,将能显现如稳如泰山般的安定感,以及美与和谐极致。由于如此,合气道的动作以不会相逆的圆周运动为主,在不违逆自然道理的精彩动作中,涵蓄着无根的可能性,形成合气道的核心技巧。同时,合气道的锻炼方式也是遵循着与自然合一的主旨在运作,有对手诚如无对手,彼此相对应。在练习当中,对方与自己经常和合一致,如果双方未能合致,变成彼此对立,就违背了自他一体的自然法则。正因为如此,合气道的锻炼方法不可能像其他的武道一样采取竞技的方式,如果改采比赛竞技的锻炼方法,势必会形成互相对立的动作,产生与身心合一、体现自然极致的合气道的修炼方式相违背的性能。合气道的锻炼方法对于人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皆知,合气道呈现在身体上的动作几乎与意念一致,如果从意念影响动作、动作影响意念之身心合一的立场来看,想要透过合气道来修炼心性的话,心中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才行。无疑,这对于培养成为外柔内刚、圆满自如的社会人帮助很大。想要学习合气道的人必须充分理解合气道的特质,为求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必须努力修炼,亲自去体会合气道的蕴意(深奥之处)。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一是重视“气”。“气”的内涵丰富,既表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气,也表示抽象之气,如杀气、灵气、生气、霸气等等,还表示维持生命活动的抽象力。中国古代思想家淮南子对气的定义为“气乃生命之本也”;古印度哲学中称气为“卜拉那”,也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合气道认为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源性力,极为重视“气”的修炼。 二是讲究气、心、体的统一。植芝盛平认为“合气”的本质是:借助绝妙地活用作为生命原动力的“气”,使五体活性化,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运动、也即心身如一的境界。三是以礼为重。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合气道,以非常注重其精神性而有别于其它武道。合气道在锻炼心身的同时也磨炼了人性,故而又是修行的“行”。因此,合气道注重礼仪。礼仪贯穿合气道练习的始终。四是合气道的技法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动作构成的,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全面、均衡、和谐。尽管合气道不注重胜负之争,但本身却有独特的技击防身作用,其技法讲究立体进攻,即可以立式出击,又可以“坐式”出奇制胜,而且不凭拙力,能够巧妙利用对手的力量,借力发力。造诣深者,则能随心所欲。当遭到暴徒突然袭击时,快速敏捷地避开攻击的条件反射动作自然就会发生作用。对于女性来说,遭到暴徒突然袭击时,不仅仅需要以弱胜强的技术,能够沉着冷静地对付意外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这些都能够通过修炼合气道得到培养。因此,合气道尤其适合作为女性防身术。现在敌人并非都是暴徒一类,失去控制的汽车、高处落下的建筑材料等都是我们生存的敌人。当面临突然发生的危险时,修炼合气道的人大都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逃脱危险,这种事例是很多的。 编辑本段【创始人】其创始人是日本的植芝盛平。 创始人生于1883年的植芝盛平自幼体弱多病。少年时,他只身前往东京学习柔术;20岁当兵,精于步枪刺杀术;参加过日俄战争。1920年,他办起了以自己姓氏冠名的“植芝拳馆”。在此期间,他综合各家武道的经验,开始进行武道的改良。他提出了“气”的概念,进一步又提出“合气”的概念。“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他把自己武道的技术原理比喻为一棵大树被一阵风吹动时的反应过程一棵大树,当各个方向的风吹过来时,它的叶子会做出各自不同的摆动。合气武道之技术就像大树的叶子一样,在气流的作用之下,产生出无穷无尽的不断变化的技术。1922年,植芝盛平将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 (一)【合气道(aikido)起源】植芝盛平于1883年12月14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市西牟娄郡西那谷村。他在年幼时体弱多病,但非常聪慧,记忆力很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少年时,植芝盛平曾独自去东京学习“起倒流”和“神阴流”柔术。20岁入伍,曾参加过日俄战争。复员后,植芝盛平回到老家,在乡间开办武馆,收徒传授柔术。与此同时,他也向柔道名家高木喜代士学习柔道,向“柳生流”名师中井正胜学习“柳生派”柔术。此后,植芝盛平去北海道开荒,并在那里向“大东流”柔术高手武田惚角学习“大东流”柔术。“柳生派”和“大东流”的柔术都讲究以柔克刚、以巧致胜,这对以后的合气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20年,植芝盛平结识了“大本教”名师出口王仁三郎。不久后,植芝盛平移居京都,在出口王仁三郎的帮助下,开办了“植芝拳馆”。善于思考的植芝盛平,通过多年学习各家柔术的经验,体会到要传播武道就要将武道进行改造,使武道有时代的色彩。他提出了“合气”的概念。所谓“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1922年,植芝盛平把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社会上把他的武道称为“合气柔术”。1924年,植芝盛平随出口王仁三郎去蒙古,并参加了蒙古的军队。后来在一次与中国军阀张作霖的作战中,植芝盛平所在的全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植芝盛平通过这次战征意识到在现代武器面前,任何武术都是微不足道的。于是,他逃离了战场,回到日本重操旧业开办武馆。但这时的植芝盛平的思想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他认识到武道不能只局限于技击,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武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从此,他以人生哲学来倡导技击的观点。这是合气道发展的转折点。合气武术在新思想的指导下,训练内容有了许多变化,并很快受到社会的欢迎。1926年,日本海军大将竹下勇慕名召植芝盛平去东京,和植芝盛平面谈后,觉得他的思想很新鲜,于是决定支持植芝盛平。第二年,竹下勇把自己的房产送给植芝盛平。从此,合气武术在东京有了落脚点。1931年,植芝盛平在东京牛入若松街建造了合气道总部,取名“皇武馆”,并以“皇武馆”为中心,向全日本传播合气武术。1936年,植芝盛平把合气武术正式定名为“合气武道”。1940年,作为财团法人的合气道团体被日本政府所承认。从此,合气道成为日本武道界的主要流派之一。二战时期,植芝盛平看到战争的残酷,放弃了合气道的主持工作,引退到茨城县岩间农村务农,过起“武农如一”的生活。二战结束后,合气道总部已成废墟。植芝盛平的儿子植芝吉祥丸决心重振合气道。开始之时,复兴合气道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学习的人最少时只有两三个人。但吉祥丸艰持不懈,开设讲习会,办合气会报,合气道的工作逐渐有了起色。1956年9月,合气道举办了第一次公开演武大会,并引起了轰动。以此为契机,合气道的影响迅速扩大。从此合气道飞速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合气道已成为世界非常流行的武术项目。(二)【技法】合气道是一种后伐先制、以击打掐拿要害部位,抓筋拿脉,分筋错骨为主要手段,将打、摔、拿为一体,刚柔相济,阴阳相变,周流圆活,以巧取胜的一种实用技术。它与中国的传统 武术中的太极、摔跤、擒拿等技法颇为相似。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机理和哲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合气道以技法种类上大至可以分为:徒手、徒手对兵器、兵器对兵器、兵器对徒手。 合气道训练没有固定套路练习,而是模拟日常可能遭受攻击的各种状况下的自卫技术练习,从一开始就是人与人对练,所以实用性很强。训练科目包括:徒手对徒手、徒手对武器、武器对武器、武器对徒手、单人对单人、单人对多人等。对练式的训练方式便于练习者很快掌握合气道技法,并能很快学以致用。由于长期的重复性训练,使练习者较易掌握技术,并以技术弥补体力上的不足。 编辑本段【合气道技法的特征】观看合气道的动作,相信许多人会对其中和谐匀称的圆形身法(捌法)感到折服。其动作深富节奏感,整个过程如同溶入大自然一般。合气道是从深受日本尊崇的民族文化之一的日本武术发展而来,是在碰触到对方的瞬间就能够压制住对手的凌厉技法。由于合气道的动作经常以侧身的站立姿势为准备动作,摆脱了对手从正面攻击的路线,并能进入对方的侧面死角,表现出入身的动作技巧出来。入身技法与圆形身法(捌法)浑然一致才是合气道的最大特征。以下与其他的武道进行简单的比较:柔道是互相抓住对方的上衣前襟,在有限的范围内斗技决定胜败,因此在那些技法中很难看到如合气道一般一接触到对方的瞬间就能崩解对方。另外,以一拳必倒的拳击和脚踢为主的空手道,在其技法上很难看到如合气道一般余韵不绝的流程。与日本的传统武道剑道的特征相较,合气道虽然也会以剑进行练习,但是如果仅以体术的动作为基准进行合气道的剑法操作,未能某程度地学会合气道的话,那么拿在手上的剑只不过是一根棍棒而已。一如创始者生前所言“合气道不仅仅是体术而已。手上拿剑,就成为合气剑法;拿杖,就成为合气杖法。十八般武艺,若未能经由合气道的训练运用自如的话,就不能说是真正修炼此道。”成如其言,剑道的剑理与合气剑法的原理相当吻合。可是,从体术出发的合气道之剑法,是配合体术的剑法,充分表现出以体为剑的姿势,与现代的剑法有显著的差异。另外,在合气道上还可以看到柔道、空手道、剑道所有没有的技法,亦即变化多端的关节技法。除了一部分之外,关节技法在柔道是被禁止的,合气道的关节技法却异常的多,最重要的是藉由这些技法锻炼关节,可以培养出能够充分发挥合气道动作的强韧体魄。从这样的角度看来,惟一能够在技法上找到与合气道共通点的是在日本各地的古武道所遗留下来的多数古流柔术,或者剑术流派。虽然如此,这些古武术除了一部分之外,几乎未在社会上普及,只有极少数的人们勉强保守着其源流而已。合气道独特的与自然合一技法,以及动作柔软绵密,都是在其他武道上看不到的。总之,合气道技法的特征是取与大自然合一的圆形身法,以及藉由武艺性的凌厉入身技法来表现。然而,形成这些动作的各个技法,包括在自然之中无限衍生出来的诸如入身技法、关节技法等,由众多技法所构成。想要学习合气道的人必须充分了解前述的特征而后加紧练习,才是提升技法的捷径。 编辑本段【技法的根本精神】无论技术上如何的精进,如果对于决定个人行动的心性未加以修炼的话,就不能说是已经学到了合气道的神髓。此处所谓的身心的修炼,指的是从技术到心性,又从心性到技术的意思。因此技法的极致便是心性,心性的锻炼才是合气道锻炼的本旨。在此请各位了解合气道技法之深层内涵的所气、呼吸力、身心合一的体现等之流程的同时,为了学会技法必须按照顺序理解自己的基本姿势才行。【气】东方经常使用到“气”这个字,例如在“浩然之气的气”“天地正气的气”“气概”“气馁”等的日常用语中经常使用到。这个字所具有的意义相当深远,例如对社会大众而言,一个人如果丧失活下去的气力,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这已经是社会共同的认知了。因此,“气”可说是生命力的泉源,也是大自然发生的根源。古代东方的学者曾经说过:“人类呼吸的气息,转变成为生命力。”以及“气内在于生命体,也内在于自然界的万物,活泼泼地存在着,贯通主纲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生命原理。”这些都是在强调“气”的重要性。开祖盛平说过,“气为万物的根本”,“并非以力导引,而是以气导引”,这些话都令人印象深刻。当然“气”不能仅以头脑来理解,以东方的“行”来体悟才是第一要务。开祖主张:“合气道的修炼以气的掌握为起点。”因而强调透过合气道的动作(行法)来修炼,每天的技法锻炼就是行法的第一步骤。是故,持续技法的正确修炼,以人类重心所在脐下丹田作为身心的中心点,在身体内体现小宇宙,亦即体现自然的极致。到此程度,就能达到“气充盈满溢”的状态,并能自在地操纵一切。作为一个人,应该努力获得心的活力,合气道必须依靠勤练,以脐下丹田为中心透过两手刀,努力无止尽地发出充盈满溢的气之力,来体会合气道技法的真谛。【呼吸力】简单的解释,呼吸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到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的活动,这是对生理相当重要的条件。合气道的呼吸除了包括生理性的呼吸之外,同时还与前项所述的气合为一体。肉体的呼吸与气的呼吸形成一体才能发挥出“无限的呼吸力”。无限地将呼吸力施展出来,与宇宙的生命体体合而为一就是合气道的特征,此际,既未输入力量,也未使出力量。合气道的呼吸力,是由身体的各个部位一面呼吸能量形成巨大的气流,一面从指尖、脚尖到眼睛产生了和合气道圆形身法一致的螺旋状圆周运动,并在此同时发散出力量融入于对手。如果硬输入力量或使出力量,该力量就会停滞在身体某部位,对外界因而失去该有的力道。如果能够自在地发挥出呼吸力,全身必然会柔软,而且相当地稳定。一个原本能够抬起400kg重量的人,由于不知道如何使力,以至于力量均停滞在身体的内部,因此只能抬起4kg程度如小孩一般的力量而已。所谓的呼吸力,意指从自己的重心,亦即从脐下丹田的部位,发挥出气、心、体一致的力道,经由合气道的训练而流洩出综合性的力量。让身体各部集中的呼吸力发出最大功能的是手臂和手掌,尤其当以手刀状使用时。【身心合一】不管做任何事,一旦心与身未能一致时,就能无法发挥出量大的力量。古人曾说:“心不在此处,如何看也是看不见。”这的确是肺腑之言。合气道技法之锻炼是为了能随时随地发挥最大伟大的力量出来,并能自得体现身心的统一为目的。如果在平日的锻炼当中可以达到此一境界,就可谓已经体得合气道的极意了。由于突然失火,老婆婆独自一人扛出惊人的重物,这样的例子相信各位时有耳闻,该行为的好坏暂置一旁不论,但由此可以证明心与肉体一致时所发挥出来的力量何其伟大。可是处于非常状况下一时的力道,对于日常生活并无助益。为了能让此种统一力充分发挥出来,除了透过合气道来锻炼身心之外别无他法。不要仅以头脑来思考身心一体、合一的境界,必须正确地锻炼人类的整体机能才能实现。 编辑本段【综合的锻炼步骤】采纳日本武术的传统活用于锻炼法中的合气道,其练习法与其他的武道相较,可以归纳出若干明显的特征。以下分成四个阶段叙述合气道的锻炼法:将合气道的技法分成“坐技”“侧身半立技”“立技”“与琥器相关的技法”并从这些层面来探讨,变化相当丰富,而且相当的兴趣盎然。在解说个别的合气道技法之前,先以如下四个步骤详细说明。【坐技】坐技的第一要义是,必须练习到即使维持坐姿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合气道的技法。坐技是合气道技法最重要的基本锻炼程序。首先是心态问题。封建时代,处于核心地位的武士之日常生活中,正坐的场合占很重的比例,无论晨主君的面前,或是在家人的面前,正坐是严格的生活规范,必须加以遵守的戒律习惯。武士的生活可说是以正确的姿势、正确的正坐为起点。因此对武士而言,其最重视的武术与正坐有密切的关联反而是理所当然的事。无懈可击的正坐可说是武士应有的精神。因此,将正坐纳入锻炼过程的合气道坐技,就成为相当重要的基本技法。第二是重心位置、呼吸力的施展方式以及移转身体时的平衡等,均藉由此一锻炼法来建立基础。严格地反覆练习坐技的动作,脚尖、脚踝、膝盖以及腰部四点必须一致地有效运作。同时,要培养在任何场合都能够泰然处之的稳定感,才能无限地发挥出正确的呼吸力。这些都是合气道技法的基本步骤。总之,步技充分含有“立技”的变化姿势,可是其目的在于培养能够克服纵横变化的姿势,对于没有“卧技”锻炼法的合气道而言,是锻炼腿腰部非常重要的方法。【侧身半立技】对应坐姿姿势的人,以站立的姿势灵活的攻击,未充分锻炼过的人很容易被站立者的敏捷动作压倒。为了让前述的坐技之训练更加完美,产生一种对方采取侧身半立的姿势可自由攻击的技法来加以练习。关于侧身半立技的名称,有人提出“半立技”的看法,但是我们坚持采用“侧身半立技”的理由如下:合气道技法是对应采半身姿势的对方加以崩解的原理,与自己为半身姿势而对手以站立姿势攻击的情势差异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未能遵守原则,就无法突破这个情势差异而将对手击倒。为了能将这层涵义包含在内,因此仍旧采用“侧身半立技”。此处包含立技的技法变化,这个动作的要点在于,从正确的膝行变化而移动。【立技】立技是合气道技法的中心。如前所述,透过坐技、侧身半立技彻底锻炼腿部、腰部之后的进阶技法。稳定、繁复的律动,可说是合气道技法的精华所在。据称创始者植芝盛平所修习的大东流柔术,其技法共有2664种之多,另外,创始者又将神阴流柔主、相生流柔术等众多流派的密技加以改良,因而流传下来。所以说技法的数量相当繁移,期望日后在技法的开发上依然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其他技法相同,立技是为了对应对手的打击、突击、绞技等所有的攻击,结合攻防的密术而成。经由日复一日的反覆练习,训练出随时能够对应问题而不会被动摇的姿势。加上这种动作不仅一对一的场合可以使用,在多人对一人的场合也能够凭着复杂多变的变化技法对应自如。请依靠立技去感受合气道的神奇吧!【与武器相关的技法】与武器相关的锻炼法,主要分为对方以剑、杖、长矛、短剑等武器攻击时,以徒的予以崩解;或者使用武器加以崩解;或者以武器崩解徒的物对方等三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与自己所使用的武器合为一体,动作始终统一。可是,合气道是以体术为出发点,所以应先锻炼坐技、立技等基础体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行,不可出于好奇好玩的心态而轻易以武器对阵,这点被视为禁忌。开祖(植芝盛平)对于技法的锻炼,严格训诫练习者在基本体技未臻成熟之前就加以练习,因为合气道的动作与十八般武艺等一切的基本技法有着共通之处,因此只需好好学会基本体技,相信对于剑、杖、长矛等一切武器也将能轻易地掌握。 编辑本段【级别】合气道的级别分为段与段前级两部分。段位最高为十段。但是,一般九段与十段只授予对合气道有特殊重大贡献的人。一般来说,八段已被认为是最高的了。段前级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式六级,一种是日式五级。日式只有黑白两种腰带。段前级五级最低,一级最高,但统一系白色腰带,在腰带颜色上没有分别。初段以上系黑色腰带。美式初段以上系黑带,但段前级则以不同的色带分别,六级最低,一级最高。一般来说,六级为白带,五级为黄带,四级为橙带,三级为绿带,二级为蓝带,一级为褐带。对于级别的认证,各个流派均自己进行考试,自己发证书。流派之间的段位和段前级彼此都不兼容。也就是说,流派之间对他流段位级别是彼此不承认的。一般练习某个流派,级别以自己流派考试为准,以自己流派的证书为准。但各流派对学员的考试认证的原则是差不太多的。一般来说,视学员对合气道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对合气道知识理念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合气道的贡献不同而定高低。还有,合气道升级升段考试还要依据一项重要的条件,即是练习者的练习时间。一般来说,合气道考试,对练习时间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中文版首页-技术交流合气道基本用语 (中 / 英对照)立技 Tachi waza 坐技 Suwari waza ( zagi ) 半身半立 Hanmi handachi 膝行 Shikko 表 / 裏 Omote /Ura 投 Nage 取 Tori 受 Uke 半身 Hanmi 相半身 Ai Hanmi 逆半身 Gyaku Hanmi 受 身 Ukemi 前受身 Mae Ukemi 後受身 Ushiro Ukemi 正面打 Shomen uchi 横面打 Yokomen uchi 突 Tsuki 片手取 Katate dori 交叉取 Kosa dori 諸手取 Morote dori 両手取 Ryote dori 後両手取 Ushiro ryote dori 肩取 Kata dori 後両肩取 Ushiro ryokata dori 胸 取 Muna dori 肩取面打 Katadori menuchi 短刀取 Tanto dori 太刀取 Tachi dori 杖 取 Jo dori 一教 Ikkyo 二教 Nikyo 三教 Sankyo 四教 Yonkyo 五教 Gokyo 呼吸法 Kokyoho 四方投 Shiho nage 入身投 Irimi nage 天地投 Tenchi nage 回転投 Kaiten nage 小手返 Kote gaeshi 呼吸投 Kokyu nage 隅 落 Sumi Otoshi 天秤投 Tenbin nage 十字投 Juji nage 腰 投 Koshi nage 竜巻投 Tatsumaki nage 一教投 Ikkyo nage 二教投 Nikyo nage 三教投 Sankyo nage 一教返 Ikkyo gaeshi 鏡返 Kagami gaeshi 合気落 Aiki Otoshi 転換 tenkan 入身 irimi 閒合 Maai 自由技 Jiyu waza 体 捌 Taisabaki 送足 okuri ashi 継足 tsugi ashi 歩足 ayumi ashi 天鳥舟划船運動 Amano tori fune 振 魂 Furu tama 鎮 魂 Chin kon 丹 田 Tan den中文版首页-技术交流数字 : 1 2 3 4 5 6 7 8 9 10 ichi ni san shi go roku shichi hachi kyu ju 前 mae 后 ushiro 左 hidari 右 migi 名称 注音 注释 开始 / 结束 Hajime /Yame 行礼 Re i 请多关照 O ne ga ishi ma su 在练习的开始时互相行礼说 非常感谢 Ari gato go za i ma shita 在练习的结束时互相行礼说 道场 Dojo 练习的场所 老师 Sensei 对于老师的尊敬称呼 师范 Shihan 高段位老师的称号 先辈 Senpai 用于称呼比自己资历高的人 道主 Doshu 合气道的最高领导者 大先生 O sensei 对于合气道开祖植芝盛平的尊称 合气会 Aikikai 道主创办至今的世界最大的合气道组织 全称为财团法人合气会 本部道场 Honbu dojo 合气会位于东京新宿区若松町的总部 稽古 keiko 锻炼、练习的意思 见稽古 Mi geiko 以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来参观练习、区别于普通的观摩。 级、段 Kyu, dan 级别和段位 道服 Do-gi 练习时穿的白色练习服 哑 Hakama 传统武士穿的宽大裤子 木刀 Bokken 木制练习用剑 杖 Jo 木制练习用短棍 短刀 Tanto 木制练习用匕首 技法 Waza 心 得首先,既然你已经点进来了,那么就请你仔细的阅读一下我的每一个字吧。这或许会耗费掉你的一些时间,但我想,或者是我希望,这些对大家是有帮助的。也许你已经练习了一天或者一年。也许你是白带或者彩带。我希望在练习的同时,我们能重视一些我们平时不太重视的东西。这包括训练方法,心态,和精神。 这些是我练习合气道以来,所体会到的一点点个人的心得,同时包括一些现象,发生在我自己和其他一些人的身上。我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一:热身。逃避准备活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迟到,换衣服的时候上一百次厕所,指着自己身上某处新伤旧患给别人看,等等等等。但是,我希望大家明白,我们接下来一个多小时里将要进行的,是武术的训练,而不是做操。任何体育运动在开始之前,都是需要热身的。至于热身在科学上的重要意义,我也不权威,所以也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在武术训练中,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练的,往往是最重要的。热身不仅仅是让身体进入状态,从思想上,也可以让我们从喧嚣的生活中,渐渐过渡到合气道的训练中来。为什么道场一堂课两个小时,会拿出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来做热身?这当然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从热身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一种练习时的神圣心态。在这里我还想请咖啡带以上的师兄们,做出表率。你们在热身的时候,往往站在前排,你们的动作,直接影响到你们身后的师弟妹们。也许你的确有参与准备活动,但你是否把热身,当成训练的一部分,甚至是训练的基础?请认真的做热身吧,它会让你接下来的训练状态加倍的。 关键词二:受身。 我承认,摔别人的确是种享受。那么,你也有被别人享受的时候。练习受身,姑且不谈是否能保护自己,也先不说是不是漂亮和帅气,最最根本的,它有一个好处,一个特别大的好处。那就是:如果你受身很好,你会让比你等级高的人,愿意摔你。这难道不好么?为高等级的人,甚至是老师受身,这本身就是学习的好机会。从中,你可以感觉他的力量,他的控制,他的身法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地方。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受身作为保障,那么你的师兄或者老师,就不敢拿出相对多的实力来摔你,这对你来说,难道不是损失吗?受身练起来是枯燥的,没有控制别人时的惊喜,也没有摔扔别人时的愉快(请暂时原谅我的措辞)。但是,这依然是最最重要的。刚来道场,你是否因为必须呆在角落里练习滚翻而觉得无聊?蓝带之后,你又是否看到师兄们的飞身而觉得羡慕?不要觉得你做不到,只是因为你练习的不够而已。受身的练习,除了强化的滚翻训练和倒地受身以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动作中去体会对手的力量而受身。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在提高受身的同时,你对力量的感觉,把握以及身体的柔软,放松等方面,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关键词三:片手取不知道有多少人,认为合气道只是手抓手的不实用小把戏。面对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攻击,被人抓住手腕的几率,实在是小的可怜。你是否觉得你的正面打接手已经熟练了?你又是否认为你躲避直拳的身法已经灵敏了?那么,请你认真的,练习一下片手取吧。也许生活中,的确没有人会主动抓你的手,但你是否知道,片手取的训练,并不真是为了保护你那块名贵的手表。而是通过手与手,手臂与手臂间的接触,让你对距离,力量,时机,有最最基本的体会和理解。所谓的安全距离,所谓的听劲儿,所谓的时机感等等,都是通过片手取这一简单的取受方式训练出来的。合气道并不是直来直去的拳脚功夫,而是需要感觉,需要圆的内家武术。它会改变你之前大部分的发力方式,甚至颠覆你对力量使用的理解。那么,如果连最基本的力量连接都没有,我们从何入手呢?片手取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好的练习。它会让你懂得由慢而快,由静而动的道理。在这里,我们也需要理解老师们的苦心。为了保证大家有愉快的练习气氛,提高大家对合气道的兴趣,老师们要经常提前教一些变化技,打击技的动作给我们。但是,在新鲜劲儿过了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塌实的,认真练习一下片手取呢?关键词四:呼吸以前一个老师曾经说过:叫不上名字的动作,全叫呼吸投。你或许会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呼吸对于合气道,甚至是对于内家武术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所谓“内练一口气”,到底什么是气,我不知道。但至少呼吸是气的一种体现。呼吸是高级神经系统,即可以不用大脑思考便能完成的动作。无时无刻,不论你是否愿意,你都在呼吸。呼吸与动作之间,有着微妙的,不可阻断的联系。想想,当你提着重物的时候,你是否也提着一口气呢?气散了,力量也就散了。呼吸可以让你的血液得到更多的氧气,从而使身体充满力量。配合呼吸而发力,会让你的力量尽可能的最大化。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气和”道理。气和本身,就是呼吸的一种极端体现。通过气和,可以释放出几倍于你平时的力量。回到合气道中,呼吸投就是这样一种动作。其实不只是呼吸投,合气道的任何动作,甚至于受身,都是需要配合呼吸来完成的。收时吸,放时呼。你会发现,在肌肉的力量之外,你获得了一种新的力量。配合呼吸做动作,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合理的调整呼吸,对于体力的分配,心态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若你觉得累了,不妨从呼吸开始,做最简单的放松。你的整个身体都会觉得轻松。若你不想以后再这么累,那么你就要从一开始,就把呼吸和所有的动作结合起来。不要忽略我们每时每刻都做的事,它是最最重要的。关键词五:配合你要制服的人,首先在配合你去制服他。这听起来好笑吗?也许你曾经使劲让一个高级别的人无法完成动作,而因此得意吧,又或者你以为只要“不给”,合气道的动作便无法完成。我想,这牵扯到一个心态的问题。“凭什么你做我就给?”“凭什么我要让你固我?”那么,如果你一直都这样想,我劝你,抱着这样伟大的信念,去做器械训练吧。那些杠铃,只要你有劲儿,它是都会听话的。我们为什么要去配合对手的动作,我们又凭什么甘愿让他们去摔摔拧拧?这里我不想说,配合是为了练习等等的话。我只想请大家明白,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通过关节技而让对手疼痛;也不是应用摔投技让对手受伤。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想着去保护你的对手。合气道的训练是相互的,你的每一个动作,对方都会有感觉。你在配合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配合你。“你们是铜板的两面,而不是相互碰撞的铜板”(道主说过的)。配合,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你技术的娴熟,人品的优秀。更能体现出你心态的豁达与包容。有没有想过这种武术为什么称为合气道?合,象征着一种和平,融合的精神。那么,如果我们连合气道的第一个字都做不到,又怎么能练到“道”这个境界呢?所以,请配合你的对手吧。无论你是黑金还是白带,无论你是肌肉男还是小女生,当对手行完礼并伸出手的时候,请你配合他完成动作。这样,你不仅练习了技术,更能让自己对于合气道,对于和平,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当你真的通过配合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时,诸如“不给就不能做”这样的理论,你自然就会有一种新的理解了。我说了这么一大堆,实在是不敢说教育大家。我本人对于合气道的理解,也尚处在初级阶段。我们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级别的提高,腰带颜色的加深,动作训练的麻木,等等因素而迷失了自己。我们懈怠过,也迷茫过。所以,我希望我们能从新认识合气道这些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它们也许是无聊的,也许是不帅的,但它们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技术上的提高,还是精神上的理解,都是有帮助的。或许我们只把合气道当成业余的消遣,或许我们并不需要那专业的认证。但是,当我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之后,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才是正确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一步一步的,接近高手了。对么?合气道决不是用来实战为主要目的的功夫,它的了不起之处远远不只是那些技法是否精妙好用,而在于整个练习是一种修行。合气道不是武术而是武道,修心才是最主要的。通过练习合气道来达到从外到内的锻炼整个身心的目的,同时逐渐会对你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甚至世界观价值观都会有所改变。所以说如果你不会太在意考级考段的话,虽然你有膝伤但一样可以练习合气道,而且强烈建议你练习,如果真能坚持、平静的练下去你会体会到这门武道所给你带来的身心变化的。有人说,努力可以让一个人成为高手;而只有具备天赋的高手,才可能成为大师。不可否认,有些才能的确是打娘胎里就被烙印在人身上的。而后天的努力仅仅是最大限度的开发它而已。打个不太形象的比喻,一个金矿能开采到什么程度,和它是否是一个金矿完全是两个概念。 那么什么才是天赋呢?是成功的人给自己定义的高不可攀的界限?还是失败的人为自己选择的无可奈何的借口?究竟真的是与生俱来上天赐予的能力?还是后天努力就可以超越的门槛?撇开别的不谈,单就武术,合气道而言,天赋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遗传基因,身体条件,运动神经,理解能力,反应,智商,感觉,等等等等。不知道你练太极多久了,太极拳中,将用感觉察测对方动作的轻重迟缓方向,称为听劲,所谓听劲,乃是一种形象说法。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通过双方肢体的接触去感知对方的作用力。我们知道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双方搭手,通过表皮神经即能感知力的存在。听劲要求用意不用力,要用沾黏连随的方法,轻轻接触,用心感知。听劲的功夫,是从推手中磨练出来的。不经过推手的练习,就不可能具备听劲懂劲的功夫。翻译合气道的技法 John Stevens的The Essence of Aikido(合气道精要)一书汇编了植芝盛平先生关于合气道精神世界方面的重要著述、书法作品、诗词,并附有大量图片。此文译自该书第五部分“The art of Aikido”。合气道的技法技法是表现合气道精神理念的工具。它们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因为“变化与适应性是合气道的本质”。盛平从来不多谈合气道训练的技法内容,他认为,“如果你的心是真实准确的(true),你的技法就会是正确的。”盛平的著作武道(Budo)中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他的技法。在其所作的道歌(doka)中,盛平给出了进一步的提示。同时,他对学生们强调,在施展合气道技法时还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点: 尽管我们的“道”与过去的武士技法截然不同,但也不必完全抛弃旧的。要赋予它们新的形式,并且在传统风格上创建更好的形式。 我们的技法使用四种代表世界本质的属性。根据周围环境,你们应当:坚硬如钻,柔软如柳,滑畅如水,虚无如空。 身体应当是三角形,心是圆形。三角形代表发生能量,并且是最稳定的身体姿势。圆形则象征平静与完美,是变换无穷的技法的来源。方形代表稳定可靠,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一个好的姿态和姿势,反映的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掌握高超技法的关键在于使你们的手、脚、臀保持在同一方向上,而且位于中心。这样,你们就能够行动自如。身体中(重)心在腰部,如果你们的意念也注意在那里,就可以保证你们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 不要盯着对手的眼睛:以免被迷惑。不要凝视他的剑:以免产生威胁感。不要注意对手的一切:以免能量散失。技法的本质是将你的对手完完全全带入你的势力场(sphere)中。然后你就能够处于任何你想处的位置,安全而不会受到攻击。 当一个对手从正面过来,迎上去并向他打招呼;如果他打算对你不利,就在他进攻过程中把他打发了(send him on his way)。 盛平在武道一书指出,合气道的技法是以下面六个基本技法为基础的: 四方投 Shiho-nage (four-directions throws)入身投 Irimi-nage (entering throws)開転 Kaiten (open-and-turn movements)呼吸法 Kokyu-ho (breath-power techniques)押技 Osae-waza (pinning techniques)後技 Ushiro-waza(rear techniques)aikibujin 武源论坛无级白带注册: Oct 2007来自: 美国中佛州神代道场帖子: 19 精华: 0现金: 1030 金币资产: 1030 金币声望: 20 配合 很多没有练过合气道的朋友觉得合气道就像两个配合很默契的人在跳舞,其实很多练合气道的朋友也认为合气道是需要双方配合才能有效的。对于这一点,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昨晚练习合气道的时候,我的老师Hooker Sensei教了一个比较深奥的技法,其中的借力的方式很难掌握。为了研究这个技法,我做的时候故意放慢了动作,但是我的受方非常的配合,我还没有开始出力,他已经自己倒在地上。我和他练习了很久,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这个动作的要领。 我碰上的另外一种情况是我在中佛州大学的合气道俱乐部教课的时候。当时有两位学生是练空手道出身,身体强壮,力气很大,他们的手腕跟我的手臂一样粗,被他们抓住不久手就发紫。(查看我的资料,就是照片里我左手边穿黑衣服的两位)这两位因为是习武人,我让他们当受方的时候,如果用的技法不对,他们绝对不会自己倒地,不给我一点宽容的地方。 在前面的两种受方之中如果要我选择一种,其实我更愿意选择第二种受方。大学的那两位是我当时最好的学生。跟第一种受方练习很能满足我的虚荣心,但是实际上这对我合气道的提高没有一点的帮助,如果我的动作不对,这样的练习只能巩固我不正确的技法。跟第二种受方练习要花很多时间来研究如何才能把他们摔倒,但是当他们倒地的时候,你就知道你做的动作是有效的。 合气道里的动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学的。当你把动作学会以后,你剩下的一生的时间就要研究合气道里微妙的力道,这是肉眼上看不出来,只能当受方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和低段位的道友一起练习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出他们什么时候在用力,这种时候我可以逆着他们的力道来抵抗他们的力量。对于一般人,感觉到有人用力的时候就用力抵抗,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但是我为高段位的老师作受方的时候,我就一点也感觉不到他们在用力。攻击他们的时候要不就是像撞上一块石头,一动不动;要不就像抓风一样,无影无踪的。这真是动如风,稳如山的感觉。我为Ikeda师范(7段)当受方的时候,从来都是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攻击他,没有一点表演的意图。但是我用的力越大,摔的就越重。其中我想反抗都一点机会都没有。像这样的境界,不是十几二十年就可以练出来的。 合气道一般是两个人练习的:一边是取方,一边是受方。既然是两个人一起在练习,那双方都有责任帮助自己和对方提高合气道的水平。技法一般都是取方练习,但那不说明当受方的时候你就可以不用思考,让取方随意摆弄。作为受方,你也有很多需要练习的东西,比如说如何有效的攻击,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的出力,如何帮助取方练习的更好。很多的Aikidoka只顾着练习当取方,忽略了受方的练习。具我个人的看法,当一个好的受方要注意三点: 1:有效的攻击。合气道是不教攻击的,但是作为习武之人,应该知道如何有效的进攻取方,而不是随便象征性的出一拳,或者抓一下手。受方每一次攻击,都应该是有目的的。如果你出拳,取方不动,你的拳会不会故意落空?当做后双手取的时候,你知道受方应该从什么角度进攻吗?只有我们给取方真实,有效的攻击的时候,我们才是在帮助他们练习。以前初学合气道的人,都是学过其它武术的,因此他们一入门已经有很深的底功,不用再练习攻击。现在我们不要求道友先去练习一下其它的武术,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的搏击性的武术中学习一下如何进攻。 2:正确的用力。合气道的技法一般都要借受方的力。如果受方不出力的话,取方就要自己用力,不能达到正确的练习。因此受方要知道如何出力。每个攻击都有不同的力道,出拳-力道是向前;砍掌-力道是向下;抓手、抓肩-力道有可能是向前,有可能是向后,这就是要看取方是练习的哪个技法。正确的用力还有一点就是用多大的力量。为一段当受方和为一级当受方是不可能用同样的力量的。为练的久一点的道友当受方的时候,就应该用力大一点;为初学,或者力气小的道友当受方的时候,就应该用力小一点。受方的目的是给取方最好的练习机会。 3:保护自己。要想当一个好的受方,练习受身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只有受方能够很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时候,取方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应用自己的技法。但是保护不光是受身,还有如何正确的对待取方的Atemi(击打)。合气道中取方的击打不像空手道一样要一击致命(one punch kill),合气道的击大是一种破受方平衡和中心的手法。我们练习的时候不可能真正的打到对方,否则大家都会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因此在练习的时候,受方应该对取方的击打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说取方击面的时候,如果受方站着呆呆的不动,那就没有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