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1页
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2页
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3页
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4页
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2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是全球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 大多都具有解热 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少数药物仅有解热 镇痛作用 而无抗炎作用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3 自1971年英国的JohnVane发现了环氧化酶 1 COX 1 阐明了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以来 开发出许多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目前已有百余种药物上市 全世界每天约有3000万人使用这类药物来缓解疼痛 其中 非甾体抗炎药是抗风湿病的一线药物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4 第一节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5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 解热作用 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同时还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使升高的体温调节降至正常 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对正常人体温无明显影响 解热镇痛药 6 镇痛作用 该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与中枢镇痛药吗啡类不同 它仅对头痛 牙痛 肌肉痛 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慢性钝痛有较好作用 而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无效 这类药物一般也不易出现吗啡类药物的所引起的耐受性和成瘾性 解热镇痛药 7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解热镇痛药 8 1 1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发展史 植物来源的水杨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 早在15世纪就有记载咀嚼柳树皮可以减轻疼痛 1838年 人们从植物中提取得到水杨酸 1860年Kolbe首次用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成功地合成得到水杨酸 从而开辟了一条大量且廉价合成水杨酸的途径 解热镇痛药 9 解热镇痛药 10 1875年Buss 巴斯 首次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和抗风湿药物用于临床 水杨酸的酸性比较强 pKa3 0 即使将其制成钠盐后 对胃肠道的刺激仍比较大 因此 对水杨酸的结构改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水杨酸钠 解热镇痛药 11 水杨酸 水杨酰胺 双水杨酸酯 贝诺酯 解热镇痛药 12 1886年 水杨酸苯酯被合成并用于临床 1859年Gilm首次合成得到乙酰水杨酸 但40年后 1899年 才由Bayer公司的Dreser应用于临床 改名为阿司匹林 asprin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水杨酸苯酯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解热镇痛药 13 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物 解热镇痛药 14 15 但含量不超过0 003 W W 时则无影响 16 17 18 临床用途 1 解热 镇痛 抗炎 2 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 预防结肠癌 解热镇痛药 19 副作用 可引起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本品对消化道的刺激一方面是由于aspirin本身具有羧基 而且在制备过程中引入或贮存过程分解产生的水杨酸杂质也会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一方面aspirin还可以抑制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所以长期使用本品时 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解热镇痛药 20 21 22 苯胺类 1886年 发现乙酰苯胺 具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称退热冰并在临床上使用 但其毒性太大 可导致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和黄疸 1887年 合成非那西汀 对头痛 发热 风湿痛 神经痛及痛经等效果显著 曾广泛用于临床 上世纪70年代 发现非那西汀有肾毒性 致癌 视网膜毒性 被各国陆续废弃使用 1893年 对乙酰氨基酚上市 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毒性低 发展 23 1 2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发展史 苯胺 乙酰苯胺 1886 被称为退热冰 但后来发现其毒性太大 特别是高剂量 可导致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和黄疸 故在临床上已不用 解热镇痛药 24 非那西丁 1887 它对头痛 发热 风湿痛 神经痛及痛经等效果显著 曾广泛用于临床 但后来发现phenacetin对肾有持续性的毒性并可导致胃癌及对视网膜产生毒性 而被各国陆续废弃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 1893 临床上用于发热 头痛 风湿痛 神经痛及痛经等 其毒性低于phenacetin 在paracetamol上市50年后 才发现它是phenacetin和acetanilide的体内代谢产物 它的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 但无抗炎作用 解热镇痛药 25 代表药物 解热镇痛药 26 结构和命名 N 4 羟基苯基 乙酰胺 解热镇痛药 27 理化性质 酸性 白色结晶 微带酸性稳定性 空气中很稳定 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与溶液的pH值有关 pH6时最为稳定 其t1 2为21 8年 25 解热镇痛药 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水解 28 水解 氧化反应 溶解在乙醇中呈橙红色或棕色 酸性及碱性均能促进水解反应 故制剂及保存都要注意 解热镇痛药 29 鉴别反应 1 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 三氯化铁 紫色 2 水解后重氮化 偶合反应 解热镇痛药 Fecl3反应 30 合成路线 解热镇痛药 31 对乙酰氨基酚 代谢 药效和药理 理化性质 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 无抗炎作用 抑制中枢PG前列腺素的合成 对外周PG合成的抑制弱治疗剂量下 不良反应小 大剂量和长期使用 可导致肝 肾损伤 32 01 02 03 04 泰诺成分 扑热息痛 解热镇痛 盐酸伪麻黄碱 减充血剂 氢溴酸右美沙酚 镇咳 马来酸氯苯那敏 缓解过敏 33 苯乐来 扑炎痛 贝诺酯 孪药Twindrug 本品系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形成的酯 在体内水解后 产生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起作用 临床用途同阿司匹林 是阿司匹林的前药 由于阿司匹林中的羧酸基已成酯 故对胃无刺激作用 不良反应小 病人易于耐受 更适用于老人和儿童使用 34 前药 拼合原理 前药是指一些在体外活性较小或者无活性的化合物 在体内进过酶的催化或者非酶作用 释放出活性物质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其常常指讲活性药物 原药 与麽中无毒性化合物以共价键相连接而生成的新化学实体 把两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利用共价键连接起来 待进入体内后再缓慢水解成原来的两个化合物 以协同加强药效 降低毒副作用 重要概念 35 解热镇痛药 36 解热镇痛药 37 解热镇痛药 38 39 第二节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 40 非甾体抗炎药 炎症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 主要表现为红肿 疼痛等 41 非甾体抗炎药 42 炎症的发生相当复杂 一般认为是当细胞膜受到某种炎性刺激时 导致细胞膜功能紊乱 磷脂酶A2 PLA2 被激活 催化水解细胞内膜磷脂上的花生四烯酸 AA 部分转化成为游离状态的AA 释放出的AA经过环氧化酶 COX 和5 脂氧酶 5 LO 两条途径进行代谢 产出大量的前列腺素 PGS 和白三烯 LTs 等炎症介质 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phospholipids PLA2 ArachidonicAcid 5 LO COX PGs LTs 炎症的发生与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 43 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 非甾体抗炎药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 萘普生 5 吡唑酮类 羟布宗 1 2 邻氨基苯甲酸类 甲芬那酸 3 苯乙酸类 双氯芬酸钠 4 6 1 2 苯并噻嗪类 吡罗昔康 吲哚乙酸类 吲哚美辛 44 2 1吡唑酮类非甾体抗炎药 45 46 47 代表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48 非甾体抗炎药 49 50 51 52 53 54 2 2邻氨基苯甲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水杨酸 甲芬那酸 非甾体抗炎药 55 代表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56 结构和命名 2 2 3 dimethylphenyl amino benzoicacid 2 2 3 二甲基苯基 氨基 苯甲酸 1 2 1 2 3 非甾体抗炎药 57 理化性质 1 其氯仿溶液在紫外灯下呈强烈的绿色荧光 2 其硫酸溶液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 随即变为棕绿色 非甾体抗炎药 58 非甾体抗炎药 59 2 3吲哚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 60 结构和命名 2 甲基 1 4 氯苯甲酰基 5 甲氧基 1H 吲哚 3 乙酸 1 4 chlorobenzoyl 5 methoxy 2 methyl 1H indole 3 aceticacid 非甾体抗炎药 61 理化性质 1 酸性 2 水解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 62 5 甲氧基 2 甲基 1H 吲哚 3 乙酸 对氯苯甲酸 5 甲氧基 2 3 二甲基 1H 吲哚 所得到水解产物均可以被氧化成有色物质 CH3 非甾体抗炎药 63 3 鉴别反应 A 吲哚美辛的NaOH溶液 重铬酸钾 硫酸 紫色 B 吲哚美辛 亚硝酸钠 HCl 绿色 黄色 非甾体抗炎药 64 临床用途 吲哚美辛是一个强力的镇痛消炎药 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非甾体抗炎药 65 66 67 2 4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4 异丁基苯乙酸 4 异丁基 甲基苯乙酸 布替布芬 布洛芬抗炎作用 毒性 是这类药物中首先应用于临床的 但大剂量服用可使谷草转氨酶增高 抗炎作用与布洛芬相似 而致溃疡作用较轻 非甾体抗炎药 68 代表药物 又名异丁苯丙酸 结构与命名 2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