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2月15日 一块陨石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切巴尔库利湖 陨石撞击地球 发出巨大声响 石破天惊 湖面被砸出一个直径约6米的冰窟窿 并有千人受伤 B 入春以来 云南各地持续干旱 大量农田因皲裂而产生的缝隙擢发难数 触目惊心 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C 这件雕塑品本是民间艺术家随手而为 随性而作 却给人一种着手成春之境 平凡中透着伟岸 质朴中显出典雅 D 新中国成立后 周恩来不仅在内政上大显身手 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是纵横捭圔 游刃有余 风起枫杨如凤舞筝弹郑外恰争鸣 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 秋风淅淅吹巫山 秋风二首 其一 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 其一 半入江风半入云 赠花卿 八月秋高风怒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其三 巫峡常吹千里风 暮春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郭沫若评价杜甫 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清狂 壮游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偶题 其生活和创作可分四个阶段 1 读书壮游时期 712 745 望岳 2 困守长安时期 746 755 兵车行 丽人行 批评时政 讽刺权贵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 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 战乱为官时期 756 759 三吏 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 漂泊西南时期 759 77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咏怀古迹 思想更深邃 诗风更沉郁 杜甫 712 770 汉族 河南巩县人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杜少陵 杜工部等 盛唐大诗人 世称 诗圣 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 代表作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作品集为 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他的诗也被称为 诗史 登高杜甫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诗风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他有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 热爱人民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 他同情人民 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被誉为 古今七律第一 的旷世之作 登高 一诗 阅罢尤觉 悲愁 铺天盖地 无一景不如此 无一语不如此 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国学大师 王国维 1 本诗选取了怎样的景物 营造了什么意境 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无边的落木 不尽的长江 这些都是具有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 捕捉入诗 不但形象鲜明 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而且所展示的意境 既雄浑高远 气势宏大 又萧条凄凉 2 首联是如何写景的 视角 俯仰 远近 色彩 冷色 凄清 声音 猿啸 悲凉 3 颔联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生命短暂 个体渺小 韶光易逝 壮志未酬 时间永恒 惆怅 凄凉 无奈 意境 苍凉 雄浑而悲壮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论语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临江仙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4 颈联哪些字眼可以充分突出情感 万 离国别家 漂泊路途之远 常 离家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多 感叹年老多病 精神疲惫不堪 独 感叹独自登台 形单影只 万分凄凉 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万里 地之远也 秋 时之惨也 作客 羁旅也 常作客 久旅也 百年 暮齿也 多病 衰疾也 台 高迥处也 独登台 无亲朋也 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 公元767年 作者寄寓夔州 重庆奉节 时写的 写这首诗时已是在外漂零的第八个年头了 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此时 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 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 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再加上好友李白 高适 严武相继辞世 所有这些 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5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艰难 既是国家 也是个人 客观上 国破 与 家亡 是因果关系 主观上 诗人一直忧国忧民 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表现了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 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叹老嗟病 实则是诗人忧时愤世 国难家愁 心情悲苦的实录 此诗为诗人面对深秋景色忧国思家 感时伤怀之作 方法总结 意象分析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 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 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 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 移情入境 登高之情 孔子曰 君子登高必赋 自古及今 文人所赋之深情 从总体上看 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对如画风景的赞美 热爱或欣赏例如李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中的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 是出蜀漫游时的作品 这首七绝 意境开阔 层次清晰 形象生动 2 表达对亲人 朋友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全诗主客相契 情景交融 每逢佳节倍思亲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3 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抒发了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 也表现了宇宙的无限 后两句出语自然 千古传诵 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全诗气势奔放 意境开阔 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4 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重在表达英雄失路 报国无门 如 滕王阁序 中的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李白的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 而主要是感怀 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全诗感情沉郁 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 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5 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 时事及人物的是非 成败 得失 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李益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此诗与写今昔对比之作不同 别具匠心 写今与昔同 三十年来情况未有改变 后两句写伤心不为个人而是为国家安危 这类作品往往是怀古的作品 登高之地一般都是古迹 6表达对宇宙无穷 时光荏苒 人生短暂的思考 如 登幽州台歌 的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 如 兰亭集序 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秋兴八首 其一 秋兴八首 其一 秋兴八首 是大历元年 766 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 因秋而感发诗兴 故曰 秋兴 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请用这首诗出一道题 并给出答案 出题范围 可以考查对某一字 一句 一联或者整首诗的理解或分析 可以涉及内容 情感或手法等 一 诗歌某某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述画面 意境特点 图二 归纳写景的目的 作用 1 点明时间 时令特点 地点 特定环境 背景 2 为全诗奠定 感情基调 3 渲染一种 氛围 4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抒发作者 感情 5 烘托人物 形象 心理 品格 精神 答题时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 结合具体词句 抓住主要方面作答 诗人在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白露使枫林零落 巫山巫峡山高林密 一派萧森之气 江中波涛汹涌连天 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 形成了一幅秋江图 营造了萧瑟阴森 肃杀冷寂 壮阔凄凉的意境 为下句抒发愁苦乡思渲染了气氛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问题改为 A 描述前两联画面内容 B 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前两联 描述画面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 秋色已经很深 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悲凉景象 形成一幅萧瑟阴森 肃杀冷寂的秋景图 作用 首联开门见山 点明时节 地点 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 秋气 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 引刘辰翁评语说 露曰玉露 树曰枫林 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 自是大方家数 叶嘉莹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评价这一联 气象足以笼罩 而复有开拓之余地 是绝好开端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描述画面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 波浪滔天 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和地面贴近 形成了一幅萧瑟清冷而又雄浑壮阔的秋景图 清代杨伦 杜诗镜铨 评论说 波浪在地而曰兼天 风云在天而曰接地 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诗人纵目驰骋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用夸张手法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 使人感到天上地下 处处惊涛骇浪 风云翻滚 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 分明是阴沉压抑 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三 如何描写景物 1 动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是静景 是动景 动静结合 相辅相成 2 色彩 色彩渲染 赏心悦目 画面生动鲜活 3 视角 视角变化 俯仰 远近 高低 上下 使画面内容丰富 有层次感 4 感官 视听嗅味触多种感官 以声衬寂 通感 5 点面 点面结合 由点到面 既有整体印象 又呈现了解景物的具体特点 由面到点 烘云托月 使主体形象更丰满 更有特色 6 修辞 运用 使景物形象生动 具体可感 7 炼字 字用得传神 形象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感情 四 赏析某字的妙处 炼字 1 解读字词本身含义以及修辞手法 2 结合句境 展开联想 想象 描述句子内容 赏析其表达效果 3 联系前后文分析其作用及情感 五 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某句 1 总评情景关系 2 描述画面内容 3 概括手法及感情 六 赏析某句诗1 结合文意 简析句意 2 指出句子特殊之处和运用的表达技巧 3 分析作用 景物特点 意境 情感 效果 主旨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因事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 描写手法 对比烘托 情景交融 联想想象 象征 白描 细节 叠词修辞手法 比喻 借代 比拟 夸张 对比 反问 设问 双关 用典表现手法 用典 联想 想象 衬托或烘托 渲染 象征 对比 对照 抑扬 照应 动静 正侧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 七 诗歌表达的感情1 表达感情2 结合诗句描述 从哪一联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已开两度 回想往日 艰难岁月 再次流泪 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游子的故园之心 明确 抒发羁旅之愁 思乡之苦 本诗除表思乡之情外 还透露着什么感情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首联 颔联 明写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暗写对时局的担忧 骇浪滔天 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 阴云匝地 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除描绘了寓有悲壮色彩的巫峡景象外 又形象地暗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 战乱不息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黑暗 并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因此 这四句既是写景 又是写事 又暗含感情 意蕴丰富 颈联 此时诗人身在夔州 暮年飘零 羁旅江上 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的萧条 不觉潸然泪下 联想到自己的老病孤舟 又不觉引起了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目睹国家残破 而自己又不能有所作为 其中曲折 诗人不忍明言 也不能尽言 而这正是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体现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至广德元年 763 始告结束 而吐蕃 回纥乘虚而入 藩镇拥兵割据 战乱时起 唐王朝难以复兴 765年四月 严武病逝 杜甫失去依凭 于是伴同家族 离开成都 乘舟沿江东下 先是寓居夔州 在夔州 今重庆奉节 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杜甫时年55岁 已处在人生之秋 眼看晚年多病 知交零落 壮志难酬 心境是非常寂寞 抑郁的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 不免触景生情 感发诗兴 故曰 秋兴 写作背景 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 写千家万户的 刀尺声 捣衣声 用意何在 岁至寒冬 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 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 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用意 蕴凄苦 思乡之情于刀尺 捣衣声中 含蓄蕴藉 韵味绵长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杜甫这篇随物兴感 即景寄怀之作 不但悲自然之秋 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愁 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秋兴 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 裘领 是 一生心神结聚之作 见 唐宋诗醇 小结 艺术手法 1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融情于景 本诗的首联 颔联 尾联写景 颈联抒情 其实 全诗情和景融会一体 密不可分 全诗 首联写秋色秋气 颔颈两联托秋起兴 感世伤己 尾联结合景色人事 寓情于声 2 对偶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杜甫 语不惊人死不休 绝句二首 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 赏析本诗的景物描写 2 试从情景角度分析本诗特点 1 赏析本诗的景物描写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 濡饱墨于纸面 施浓彩于图中 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 显露出白翎的水鸟 掠翅江面 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 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 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 十分旖旎 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 碧白相映生辉 以山青衬花葩的红 青红互为竞丽 色彩 一个 逾 字 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 写得深中画理 而一个 欲 字 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 摇曳多姿 一个 燃 字 写出了花儿红艳的颜色和生动的态势 似乎静止的花儿正在燃烧 化静为动 炼字 两句诗状江 山 花 鸟四景 并分别敷碧绿 青葱 火红 洁白四色 景象清新 赏心悦目 2 试从情景角度分析本诗特点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 然而可惜岁月荏苒 归期遥遥 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 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唯其极言春光融洽 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 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别具韵致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韩愈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郭沫若 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郁 是感情的悲慨 壮大深厚 顿挫 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 反复低回 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既有深沉的忧思 又运用了百转千回 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 杜诗的沉郁与伤感或忧郁有质的区别 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 奔走衣食 贫病交加 但在诗歌中 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 更多的是想到国家和人民 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他这种深厚的感情 宽广的胸襟 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 而是一种高尚 充实而有力的 悲而壮 的激情 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表现为独有的 沉郁顿挫 的风格 P140语言表达 枫叶四弦秋 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 勾留江上别离情 笔诤时政 心在苍生 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 神归东洛 千秋永祀老诗翁 P136子夜吴歌李白 秋歌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冬歌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因事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 描写手法 对比烘托 情景交融 联想想象 象征 白描 细节 叠词修辞手法 比喻 借代 比拟 夸张 对比 反问 设问 双关 用典表现手法 用典 联想 想象 衬托或烘托 渲染 象征 对比 对照 抑扬 照应 动静 正侧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 1 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分 2 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4分 1 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 2分 秋 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或 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 冬 则突出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 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 2分 2 秋歌 着眼于大的场景 通过对长安城 万户捣衣 景象的描写 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 2分 冬歌 着眼于小的画面 通过女子 絮征袍 事件的具体描写 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 2分 或 秋歌 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 冬歌 因事抒怀 形象刻画 动作细节与心理描写相结合 P170 日暮倚杖水边 金 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 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 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 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 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和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商用空调租赁与能源消耗优化合同
- 二零二五版餐饮店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制药企业股权融资与临床研发协议
- 2025版房地产买卖合同备案中介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员工离职补偿合同样本及交接细则
- 2025年跨境电商担保函与担保合同风险控制与保障
- 2025年度网络安全培训劳务协议集锦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项目担保回购服务合同
- 2025版文化产业园建设担保合同担保期限及产业规划说明
- 离婚协议书:女方权益最大化保障规范
- 医院培训课件:《乳腺癌解读》
- 工程质量安全手册-住建部编
- 建筑材料验收标准合同
- 医院污水处理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大数据产品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央企)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课件
- DZT 0447-2023 岩溶塌陷调查规范(1:50000)
- DB34T 4793-2024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
- 保护性约束法使用及并发症的处理
- 2024-2030年城市轨道项目商业计划书
- 健康体检居间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