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中学20052006学年秋学期.doc_第1页
江苏省宜兴中学20052006学年秋学期.doc_第2页
江苏省宜兴中学20052006学年秋学期.doc_第3页
江苏省宜兴中学20052006学年秋学期.doc_第4页
江苏省宜兴中学20052006学年秋学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宜中20052006高二政治考试 第一次月考试卷江苏省宜兴中学20052006学年秋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人:焦立 审题人:吴越平 2005.1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科学的世界观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 B、 C、 D、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着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生动地描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对上述材料应该这样理解A、人类的足迹已深入到自然界的各个领域,自然界的奥秘已不存在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已不存在C、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D、人造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意识和物质没有根本的区别4、近20年来,约有700个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等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5、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在他看来,世界的本原是A、天 B、地 C、神 D、气6、据上题可以看出,王充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D、客观唯心主义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实在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运用所学知识,回答89题8、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对机器、导弹、宇宙飞船进行控制,这一事实充分说明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D、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9、上述材料中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观点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10、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1、在做任何事情时,要使自己的认识正确,少犯或不犯大错误,应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这种态度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以个别事实为转移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13、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指A、事物之间的共同性 B、事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共性的关系C、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的话说明了A、人们必须深思熟虑地认识世界B、世界由自然界、人类历史、精神活动组成C、联系是人们首先认识的D、联系是普遍的15、下列观点和做法符合普遍联系的原理的有月晕而风,础晕而雨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不转移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兴,必现吉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A、 B、 C、 D、16、“守株待兔”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C、没有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体现了A、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B、根据原因预见结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C、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先行后续D、纯粹的唯心主义观点18、“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更需要中国。”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A、 B、 C、 D、19、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A、B、C、D、20、下列符合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静就是动,动就是静A、B、C、D、2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意思是说,人们三天不见,便要另眼相看,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它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不能正眼相看,要用另眼相看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2、“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A、要求人们坚持联系观点 B、要求人们办事情要善抓关键C、鼓励人们要有创新精神 D、要求人们重视局部2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晚上昼夜循环,是事物的现象,而不是规律。这是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它深藏在事物内部 只要有联系,就能构成事物发展的规律 规律和现象之间没有联系A、 B、 C、 D、24、“不解放思想,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这表明A、实事求是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B、必须反对和破除一切传统观念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D、只要做到解放思想就能做到实事求是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25、甲同学认为,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同学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于两人观点的评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是指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乙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B、甲、乙二人的认识是矛盾的,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甲、乙二人的认识是矛盾的,前者正确,后者错误D、甲、乙二人的认识都是正确的26、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制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一定是一头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B、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C、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D、上帝观念不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27、“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A、意识不能正确反映物质 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C、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D、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28、“我们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我们就能做好各项工作B、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C、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D、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划,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决定性条件2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0、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A、不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是不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31、“刻舟求剑”中刻舟者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片面夸大相对静止 D、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2、下列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教学相长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 D、昼夜更替3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哲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 B、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意识具有反作用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2题,总计18分)3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5年1月开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起来。运用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35、什么是规律?怎样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四、辨析题(每小题11分,共2题,总计22分)3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37、有了创新意识,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五、论述题(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总计35分)38、某乡政府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为加快水产养殖步伐,每村新挖养鱼池不得少于10公顷。但该乡政府认为,本乡地势高,往年长旱,不适宜挖田养鱼。该乡政府又根据近两年市场对棉花、蔬菜的需求新增的趋势,最后决定:改粮食、大豆、花生立体种植为粮食、棉花、蔬菜立体种植全面拓宽浚深生产河道。当年旱情严重,新开挖的生产河道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该政府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39、材料一:2005年4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每年对经济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7%。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工业化进程同时推进的,是越来越恶化的环境。水质变坏,出现大范围水质性缺水;矿产资源过度开采,造成地面沉降、塌陷;任意倾倒、焚烧垃圾,直接危害了居民身体健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材料二: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与搞好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和综合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1)材料一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哪些道理?(2)根据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材料二的观点,谈谈对我们的哲学启示。省宜中20052006学年秋学期高二政治月考答案卷 2005.10.-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2*24=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3*9=27分)题号2526272829答案题号30313233答案 三、简答题:(9*2=18分) 34. 35. 四、辨析题:(11+10=21分) 36. 37. 五、论述题:(18*2=36分) 38. 39.省宜中20052006秋学期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24=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BCADDBC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DCADDBD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BCABCCBC二、不定项选择题(3*9=27分,少选且正确给1分,多选错选不给分。)252627282930ADADCDBCBCDABCD313233BCDABCABD三、简答题(9*2=18分)34、答:(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35、答:(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四、辨析题(11*2=22分)36、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部分的结构状况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2)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所以,题中观点忽视了部分的结构状况对整体功能的影响。是不科学的。(3)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37、(1)创新意识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观念,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因此,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3)创新意识必须用来指导实践,并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五、论述题(17+18=35分)38、答:(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该乡政府认为上级指示不符合本地实际,没有生搬硬套,避免了主观主义。(3)该乡根据本地地势高、往年干旱的实际,搞立体种植,坚持从本地的客观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4)该乡从市场对棉花、蔬菜的需求变化出发,改变原有种植方式,其决策符合变化的实际,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39、答:(1)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