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军行》教案.doc_第1页
7.《从军行》教案.doc_第2页
7.《从军行》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军行教案教学目标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板书:从军 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说说你对唐朝的边塞有多少了解?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4.通过王昌龄的从军行,看到唐朝的边塞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5.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 6.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 7.齐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8.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 (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四、体会意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从军行七首作者:王昌龄原文: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独坐 一作:独上)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2.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3.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6.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7.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