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教师用书独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世间的食物_,因为各种食材千搭万配,变化无穷。然而这变化也只是壳,核可是“铁打的江山”,那就是食材的物性。爷爷说,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它是颜色、气息、质地都明明白白地在替它们说话呢,说的还只能是再实不过的实话,物性不会说话,也不用说话。只有先懂得物性,你才能把食材做好,因为物性是食材的生命。许多东西的物性本来就是相反相成的。比如西瓜瓤上火,西瓜皮却去火瓜皮翠衣苦夏宝嘛;橘子肉上火,橘子皮却去火十年陈皮贵似金嘛。所以老祖宗留下一种说法:“以物循性,以性循法,以法循烹。”食材的好味道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另一种是复杂的。复杂的味道往往很有个性,它的优点很鲜明,缺点也很鲜明,比如羊肉很膻,猪肉很腥。所以,人们在烹饪时就要注意_。这就得用调味料来平衡和协调,越突出的个性越得平衡和协调。不过千万不能忘了,调料存在的唯一使命就是为主料服务,就是为了让主料的味道更好,所以一定要_。当你觉得某道菜调料味太重的时候,如果不是厨师水平有问题,(),厨师需要用重味调料来遮蔽。调料的作用是衬托和修饰主料,而不能_。这是一条根本性原则。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五花八门扬长避短恰到好处喧宾夺主B琳琅满目取长补短恰到好处鸠占鹊巢C五花八门取长补短适可而止鸠占鹊巢D琳琅满目扬长避短适可而止喧宾夺主解析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语境中说的是食物种类多,应选用“五花八门”。扬长避短:发扬长处,避开短处。取长补短: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语境中说的是食材的味道有优点有缺点,人们烹饪时要避开缺点,而不是取长补短,故应选用“扬长避短”。恰到好处:(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语境中说的是烹饪时用调料要适当,应选用“恰到好处”。喧宾夺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语境中说的是调料味不能太重,不能遮盖了主料的味道,应选用“喧宾夺主”。答案A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但是它的颜色、气息、质地都明明白白地在替它们说话呢,说的还是再实不过的实话,尽管物性不会说话,也不用说话。B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物性不会说话,也不用说话,它的颜色、气息、质地都明明白白地在替它们说话呢,说的还只能是再实不过的实话。C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物性不会说话,也不用说话,它们的颜色、气息、质地都明明白白地在替它们说话呢,说的还只能是再实不过的实话。D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它们的颜色、气息、质地都明明白白地在替它们说话呢,说的是再实不过的实话,物性不会说话,也不用说话。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分析画线语句可以发现,句子存在不合逻辑的语病,“它的颜色、气息、质地”和“替它们说话”不照应,应该是“它们的颜色、气息、质地”;“物性不会说话,也不用说话”和前文不连贯,应放在“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的后面。分析四个选项,A项两处语病均没有修改,添加了关联词后语句更加混乱;B项、D项只修改了其中一处语病。答案C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那一定就是食材本身有问题可能是食材不够新鲜了B那一定就是食材本身有问题肯定是食材不够新鲜了C那就可能是食材不够新鲜了,说明食材一定有问题了D或者就是食材不够新鲜了,说明食材可能有问题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A项,“可能”与前面的肯定语气矛盾;C项,“可能”与后面的“一定”矛盾;D项,“或者”同前面的“如果”不搭配。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BCD解析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介绍“葫芦”情况,句“它”指代句葫芦较为顺畅,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句介绍葫芦的历史,句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答案 D二、本大题8小题,共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我们这座城市,虽然规划得美观而有条理,街道宽广笔直,街与街相交处皆成直角,但路面长期未经修整,使我们很丢脸面。每当雨天,沉重的车辆驶过路面碾出车印,大街就成了泥淖,行人难以跨越;每当旱天,则尘土弥漫,令人难受。我住在泽西市场附近,看到居民们踩着泥浆去购买生活用品的情形,心中颇为痛心。后来,市场中央终于铺上了一条砖路,如果是在市场里面,人们可保足下无泥,但是在去市场的路上脚上又沾满泥土。我和别人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又写了些文章,终于促使从市场到居民住处的这一条路也铺上了石头。这样,人们就可以双脚不湿很方便地来到市场。但因为这条街的其他地方并没铺上石头,车辆从泥地驶上这条石头路后,轮上的泥土震落在干净的路面上,很快这条道路又充满泥泞,而城市中又无人去清除。经过几番查访,我寻得一位贫穷但勤劳的人,他愿意从事街道清扫工作,每周扫两次,将垃圾从居民门前清运走,酬金六便士,由每户每周支付。然后我印发了我写的文章,指出这笔为数极小的费用能给居民带来的好处。如:因为泥土不再沾在人们的鞋上带回家里,所以保持屋内清洁就更容易啦;顾客很容易就能走到商店,店家也就有了更多的生意啦;在刮风时节,尘沙也不会吹落到货物上啦;等等。我给每户都送上了一篇这样的文章。一两天后,我逐户去问是否有人同意支付这六便士,结果大家一致同意。在一段时间里,清运垃圾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城市中的所有居民都因市场周围的路面整洁而感到愉悦,这给所有的人都带来了便利,大家普遍都想把城市道路全都铺垫起来,也很乐意为此目的而纳税。也许有人认为这些琐碎的事不值得关心或提及,但是,如果起风时,灰尘吹进一个人眼里或飘落进一家商店里,他们认为这还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的话,当这类事情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城市,并反复出现,这件事就变得重要而有意义了,这时,他们就不会过分指责那些对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比较重视的人了。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因此,假如你教会一个年轻人自己刮胡子,并将剃刀好好保养的话,比你给他上千金币更能给他带来幸福。钱很快会用光,留下的仅仅是对愚蠢消费的懊悔。但如果他学会了自己刮胡子,他就不用经常地等待理发师帮他刮胡子,避免了理发师的那双有时脏兮兮的手,难以容忍的喘息和迟钝的刀片。他可以在自己家里在最方便的时候刮胡子,每天享受刮胡用具带来的快乐。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不揣冒昧地写下了前面数页纸,希望它能给我喜爱的这座城市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在这座城市非常幸福地生活了多年),也许能对美洲其他一些地区也提供一些启示。5下列对文段的解读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选文标题“幸福从细小处开始”代表了作者对幸福的看法,源自他所说的:“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B文段开头对街道状况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由此引出了作者对街道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措施。C第二段中,作者印发文章给每户居民,指出集资铺路的好处,并逐户去收集居民的意见,使得铺路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D铺好街道路面、建议清扫街道以及教给年轻人刮胡子的技艺等都是富兰克林所做的小事,这些小事体现了一位政治家、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对公众利益的关心和不空谈的精神。E文段的写作风格是:文字朴实无华,用词准确明了,多议论而少抒情,多叙述而少描写。解析C项,应是“作者印发文章给每户居民,指出集资雇人清扫街道的好处,并逐户去收集居民的意见,结果是街道的清理工作进行顺利”。D项,去掉“以及教给年轻人刮胡子的技艺”。答案CD6自传是传主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人生履迹,而且蕴含作者从中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文段中,富兰克林说:“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他是从哪些事情得出这一结论的?对此你有什么体会?(4分)_解析注意文中生活细节和幸福的关系。答案是从铺路、清扫街道等细小的事情中得出这一结论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细小的发现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人们的日常生活由细节构成,幸福由细小利益汇集而成。7富兰克林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他怎样的素质?(5分)_解析节选部分第二段重点写解决清扫道路的方法。从具体措施即可看出其特点和素质。答案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十分实用,而且计划得相当周全,滴水不漏。这体现了作为一个科学家兼政治家的优良素质。8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你认为这些细小琐碎的似乎不值一提的事情有必要写进自传吗?(5分)_解析这个问题涉及本文主题和对题目“幸福从细小处开始”的理解,需要从全文来理解。答案富兰克林是一个具有实干精神的政治家,他对公众利益的关心,不是着眼在惊天动地的社会变革上,而是放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琐事中。这是一种很具有启发意义的人生理念。它提醒我们不要空谈,不要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兢兢业业地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18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陈忠实高中毕业后,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但是这并没有扼杀他的文学梦,他仍然坚持着对文学的热爱,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B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他认识到要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也是在这一年,他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C陈忠实认为,作家写作之前,需要的不是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要先对人物有深刻的体验。只要寻找到恰当的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D陈忠实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的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解析B项,陈忠实奠定自己在中国文坛的位置是因为白鹿原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而白鹿原是1992年开始连载的。选项不符合文意。答案B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解析本题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项,从文中第二段的表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可见陈忠实“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应该是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的出版。C项,“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于文无据。E项,“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分析错误,陈忠实的文学生涯经历了好多曲折和磨难,这从他不断寻找和剥离的经历中可以看出。答案AD11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对传主的评价。文章标题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的“属于自己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联系文章内容,“属于陈忠实的句子”应该指陈忠实在文学生涯中的探索、体悟和取得的成就。“永留人间”说明他的文学成就影响力巨大。“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出现在最后一段,因此答案应从第二段至倒数第二段中加以概括。答案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12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5分)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概括中心要点的能力。结合全文,可以从陈忠实身上看出,“剥离”和“寻找”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剥离”和“寻找”贯穿于陈忠实的整个文学创作之路。先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依次概括出答案。答案“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但细分文人之狂,_ ,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情之狂。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_。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_。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处,由“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可概括此空内容;第处,可仿照“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一句概括;第处,可结合上下文加以概括。答案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体现有的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轻狂(此处可与答案不同,表述合乎语境,句子结构一致,可酌情给分)要多从正面来解读文人之狂14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信,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尊敬的屠奶奶:您好!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敬祝编安。生物社团王哲2019年5月10日(1)将_修改为_;(2)将_修改为_;(3)将_修改为_;(4)将_修改为_;(5)将_修改为_。解析本题所选材料为书信体,因此要考虑目的,注意谦敬等。(1)“大家”,著名的专家;“霸主”,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大家”更显对对方的尊重。(2)“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此处不当,改为“屈就”。(3)“绵薄”,谦辞,尽自己微弱的能力。(4)“佼佼者”,美好、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