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几何总复习中的问题解决及变式教学4.doc_第1页
初三几何总复习中的问题解决及变式教学4.doc_第2页
初三几何总复习中的问题解决及变式教学4.doc_第3页
初三几何总复习中的问题解决及变式教学4.doc_第4页
初三几何总复习中的问题解决及变式教学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几何总复习中的问题解决及变式教学 河南省濮阳范县张庄一中 范再瑞 邮箱:电话内容摘要:正确面对总复习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变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关键词:问题解决,变式教学正文:一、前言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不可以缺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初三进入总复习,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各式各样,习题花样翻新,如何正确对待复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正确引导,为提高复习效率服务,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二、正确对待总复习中出现的问题首先不怕出现问题。美国数学家哈莫斯(P.RHalmog)宣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自年代始,问题解决已成为世界性数学教学的热点及核心问题。“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学的新趋势,已为国内外教育同行认可。许多数学家。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从他们的见解中不难发现,“问题解决”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数学教学所体现的一条主线。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上也出现了许多模式,其中包括:德国心理学家卡尔。邓克尔(Kar.Dancker)的范围渐趋缩小的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丁,Dewey)的“五步模式”,波利亚的“四步模式”等。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听取他们对“问题解决”的看法。三 数学复习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教学单纯知识的数学,在推理论证之后就基本完结。培养思维的数学教学在获得论证之后,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检查得失,加深对所学原理,公式的认识,联系以往知识中有共同本质的东西,概括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从而推动同化。顺应的深入。在复习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是问题,随着诸多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的能力定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此阶段,学生往往忽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味地钻研习题集是不对的,作为教师往往也会被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紧张。此时,教师如果能从学生反应的诸多问题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在复习课中适时指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再能将学生复习的焦点向课本中转移,也会减轻教师疲于奔命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变式教学可起到一定的作用。1 运用变式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主动性才能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给人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 运用变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即通过旧的知识,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新”可以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也可以是自己新的提高,它突出与众不同。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在课堂中运用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多探讨,多争论,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创造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运用变式教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式教学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变换问题的形式,但不改变问题的本质,使本质的东西更全面。使学生学习时不只是停留于事物的表象,而能自觉地从本质看问题,同时学会比较全面地看问题,注意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矛盾上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和减少思维僵化及思维惰性,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之,在新课标下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因材施教,继续完善好“变式”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四 演化课本例题,激活创新思维中招考试的特殊性(即使选拔性考试,又是水平考试)决定了命题立足于选拔新生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对初中教学的影响。事实上,数学学科的中招考试是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不出现繁杂的计算题和证明题,所以将学生复习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以几何例题的“变式教学”为例,对几道中招命题进行归纳。案例一POBA图1例题:(初中数学第三册上第96页97页,切线长定理的证明)如图1 外一点P,引圆的两条切线PA,PB求证:PA=PB, APO=BPO证明:PA,PB是的两条切线, OAAP OBBP又 OA=OB, OP=OPRtAOPRtBOP. PA=PB, APO=BPO变式一 如图2 :和外切于点A,BC是和的外公切线。OBB、C为切点。C求证:ABAC(参考如下:.A证明:作两圆的内公切线AO交BC于O 由切线长定理可知AB=AC图2BAO=OBA同理可证OAC=OCA又OBA+BAO+OAC+OCA=180CBPBAC=90)。变式二 如图3 和外A图3切于点A,内公切线AP交外公切线BC于P。求证:P为Rt (参考:由切线长定理可知BP=AP,AP=CP又因为平角等于180,所以P=90)变式三 图3题设不变,增加条件,的半径分别为。求PA的长; 解法1:先证明P为Rt,再由PA,证明PAPA 。BP 得= A图4ECPA=解法2:如图4,连接作EB求BC=E=2而PA=BC PA= B D CE A 图5 变式四:如图5,变式一条件不变,增加条件过点A作ADBC与D,以CD为直径的圆交AC于E,连接DE,那么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对。(答案10对)CB变式五:如图6,变式一条件不变,。设直线BA,CA分别交A和于F,EF求证:(1)BE,CF分别为和图6E的直径(2)=BECF(3)若AP为两圆公切线(AP交BC于P)且AP=2,和半径之比为1:3,求AP的长。(参考:(1) 由切线长定理可证明BAC=90.,再由临补角定义可知BAE=CAF=90,再由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可以判定BE,CF是直径。 (2)由(1)可知BE,CF是直径,所以EBC=FCB=90.再证明 CBF=E,可以推出BECCBF。 所以=,即=BECF(3)容易证明BAEFAC, = 设AC=X.则AE=3X,EC=4X 由AP=2,得BC=4 而=ACEC,=X4X,X=2AE=3X=6)B变式六:如图7,作过的直线,一定过A交于D,交于F,交BC于E,连接BD.C求证:(1)BDACFDE。(2)EAE=EDEA(3) =图7(4)若DF=8,AD=6,求EF的长提示:(1)证明DBA=BAC=90 (2) 连接B,C 可以证明= (3) DBABAC EABECA(4)借助第二步结论变式七:如图8,AC是的切线,是的割线,A,B是焦点求证:APC+BPC=180ACB. . P 图8变式八:如图9 ,与相交与P,Q.外公切线BC,B,C是切点B C P Q 图9求证: BPC+BQC=180案例二例题:(初中数学第三册下第49页50页。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C如图10.左,右并排的两棵大树的高分别是AB=8m和CD=12m,两树根部的距离BD=5m,一个身高1.6m的人沿着正对这两棵树的一条水平直路L 从左向右前进,当他与左边较低的树的距离小于多少时,就不能看到右边较高的树的顶端C? (分析,解题过程过程略)AKDBH图10FEL变式一:如图11所示,身高1.6米的某学生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当他站在C 处时,他的头顶的影子正好与旗杆顶端的影子重合,并且测得AC=2米,BC=8米。求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参考: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根据题意得=,解得X=8A C B 图11EHF变式二:如图12,小明在墙上挂了一面镜子AB,调整好标杆CD,正好通过标杆顶部在镜子上边缘A处看到旗杆的顶端E的影子,已知,AB=2米,CD=1.5米,BD=2米,A G CB DBF=20米。求旗杆EF的高度? 参考:解法一:作CD关于AB的对称 线段,可以将图形转化为图10的形式,进而求解。图12 解法二:如图12,作CGAB,AHEF, 容易 证明ACG EAH 所以= 即 =解得 X=7变式三:在阳光下测得1米长的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4米,同时,另一个同学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测得此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