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显示接口简介一、D-sub(D-subminiature)模拟信号接口D-sub全称D-subminiature,其名字的来源是由于接口的外型酷似字母大D而得来的。最早CRT占据市场的时候,一统天下,因为在CRT上,需要传输的信号只是水平扫描线,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而不是现在已经跟随LCD普及的数字离散信号。事实上,我们常说的D-sub仅仅是D-subminiature中的一种,D-sub规范将接口分成了好多种形式。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VGA,实际上这个名字的来历并不是由接口得来的,而是它所支持的最低图像标准得来的名称。VGA(Video Graphics Array)是IBM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使用类比讯号的电脑显示标准,这个标准已对于现今的个人电脑市场已经十分过时。即使如此,VGA仍然是最多制造商所共同支援的一个低标准,个人电脑在加载自己的独特驱动程序之前,都必须支援VGA的标准。到如今,VGA仍然是为大家所广泛接受的接口,如今的不论是显卡和显示芯片上都保留了这一接口。从接口的外型看,是排了3列每列5针共15针的方式。但是在实际中,插头会有明显的不同,第二列上会有个针脚的缺失。实际上这是正常的,这样是省去了无定义的针脚。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与外部显示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模拟VGA接口连接,计算机内部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显示图像信息,被显卡中的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显示设备中。对于模拟显示设备,如模拟CRT显示器,信号被直接送到相应的处理电路,驱动控制显像管生成图像。二、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DVI是出现在LCD普及的时代,CRT和LCD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CRT需要接受模拟信号,LCD接受的则是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所处理的显示信号完全是数字信号,要是输入到CRT显示器中,需要转化成模拟信号。因此,只要在系统内完成转换,直接通过VGA线缆传输到显示器即可。LCD却不同,若是通过VGA传输到LCD的是模拟信号,在LCD内还要进行二次转换重新转换回电脑系统内处理的所用的数字信号,这样的结果是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上完全不必要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DVI接口便诞生了。DVI的英文全名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中文称为数字视讯接口。是一种视讯接口标准,设计的目标是透过数位化的传送来强化个人电脑显示器的画面品质。目前广泛应用于LCD,数位投影机等显示设备上。此标准由显示业界数家Silicon 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领导厂商所组成的论坛数字显示工作小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 - DDWG-)制订。DVI接口可以传送未压缩的数位视频资料到显示装置。DVI是以Silicon 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最小化转移差动讯号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一个DVI显示系统包括一个传送器和一个接收器。传送器是信号的来源,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PCB上;而接收器则是显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图象。DVI-I双通道 数字/模拟 可转换VGADVI-I单通道 数字/模拟 可转换VGADVI-D单通道 数字 不可转换VGADVI-A 模拟 已废弃DVI-D双通道 数字 不可转换VGA模拟视频信号VGA脚位 DVI接头除包含DVI标准所规定的数字信号针脚之外也可包含传统模拟信号(VGA)的脚位。因此,DVI也同样实现了对CRT传统显示器的兼容。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维持DVI的通用性实现完全的兼容.(DVI转VGA接口)三、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低压差分信号数字视频接口液晶显示器驱动板输出的数字信号中,除了包括RGB数据信号外,还包括行同步、场同步、像素时钟等信号,其中像素时钟信号的最高频率可超过28MHz。采用TTL接口,数据传输速率不高,传输距离较短,且抗电磁干扰(EMI)能力也比较差,会对RGB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TTL多路数据信号采用排线的方式来传送,整个排线数量达几十路,不但连接不便,而且不适合超薄化的趋势。采用LVDS输出接口传输数据,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实现数据的高速率、低噪声、远距离、高准确度的传输。LVDS,即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是一种低压差分信号技术接口。它是美国NS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为克服以TTL电平方式传输宽带高码率数据时功耗大、EMI电磁干扰大等缺点而研制的一种数字视频信号传输方式。LVDS输出接口利用非常低的电压摆幅(约350mV)在两条PCB走线或一对平衡电缆上通过差分进行数据的传输,即低压差分信号传输。采用LVDS输出接口,可以使得信号在差分PCB线或平衡电缆上以几百Mbits的速率传输,由于采用低压和低电流驱动方式,因此,实现了低噪声和低功耗。目前,LVDS输出接口在17in及以上液晶显示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液晶显示器中,LVDS接口电路包括两部分,即驱动板侧的LVDS输出接口电路(LVDS发送器)和液晶面板侧的LVDS输入接口电路(LVDS接收器)。LVDS发送器将驱动板主控芯片输出的17L电平并行RGB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转换成低电压串行LVDS信号,然后通过驱动板与液晶面板之间的柔性电缆(排线)将信号传送到液晶面板侧的LVDS接收器,LVDS接收器再将串行信号转换为TTL电平的并行信号,送往液晶屏时序控制与行列驱动电路。图1所示为LVDS接口电路的组成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还必须有时钟信号的参与,LVDS接口无论传输数据还是传输时钟,都采用差分信号对的形式进行传输。所谓信号对,是指LVDS接口电路中,每一个数据传输通道或时钟传输通道的输出都为两个信号(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另外,不同的液晶显示器,其驱动板上的LVDS发送器不尽相同,有些LVDS发送器为一片或两片独立的芯片,有些则集成在主控芯片中。四、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是一种全数位化影像/声音传输接口,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视频信号,HDMI提供所有兼容装置-如机上盒(set-top box),DVD播放机,个人电脑,电视游乐器,综合扩大机,数位音响与电视机-一个共通的资料连接管道,HDMI可以同时传送音频和影音信号,由于音频和视频信号采用同一条电缆,大大简化了系统的安装。实际上,设计出HDMI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在电脑设备之间传输数据,而是作为数字多媒体设备间的传输。HDMI是在1999年,由 Sony, Hitachi, Thomson (RCA), Philips, Matsushita (Panasonic), Toshiba 和 Silicon image 开发的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HDMI) 新近成为 HDTV 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连接标准。HDMI的优势不光是视频信号的连接,同样提供了音频信号的连接。HDMI 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单数字接口中集成不压缩的高清晰度视频、多声道音频和智能格式与命令数据的数字接口。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最大的好处是享受高清晰数字视频的同时也享受了高档的声效。HDMI在保证高档多声道声效的同时简化了线路,因此非常适合家用电器设备之间的传输。HDMI支持5Gbps的数据传输率,最远可传输15米,足以应付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而因为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需求少于4GB/s,因此HDMI还有很大余量。这允许它可以用一个电缆分别连接DVD播放器,接收器和PRR。此外HDMI支持EDID、DDC2B,因此具有HDMI的设备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信号源和显示设备之间会自动进行协商,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视频/音频格式。HDMI接口的工作原理:这张图是HDMI接口的架构示意图。从左边的信号源中你可以看到,HDMI接口的信源可以是任何支持HDMI输出的设备,而接入端也可以是任何带有HDMI输 入接口的设备。无论他们是音频设备、视频设备还是控制设备,HDMI接口都可以应用其中。 在HDMI接口中的数据信号采用的是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协议。这种数据传输协议曾经在DVI接口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HDMI接口上的数据信号也沿用了这种协议。这种协议会将标准8bit数据转换为10bit信号,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使用微分传送。微分传送这种技术也曾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中。 在HDMI接口中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时可以使用三条TMDS数据通道。视频信息在传送时被转换城连续的24bit像素数据,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送10bit的数据。像素时钟周期传输比率大约在25MHz至165MHz之间。一般来说标准的NTSC 480i隔行信号的像素时钟传输比率大约为13.5MHz。若传输信号的比率小于25MHz,HDMI会采用自动循环技术填补码率,将信号的码率提升到25MHz的水平。而HDMI接口最高每秒可以传输165M像素的数据量,这个数据吞吐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足以应付高码率,高数据流家用电器的信号传输任务。五、DP接口(DisplayPort) 高清晰音视频流的数字接口DisplayPort最初提出是在2005年5月,由VESA视频标准组织推出的,免使用许可费的数字接口技术。它主要针对PC应用而设计,它可广泛连接显卡、芯片组和液晶显示器等,经过近2年的技术发展和标准整合,最新的1.1版Display Port的应用范围开始跨越PC领域,延伸到平板电视和投影机等消费电子市场,它还符合1.3版HDCP(High 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著作权保护规格,因此蓝光和HD DVD等高清影碟都能通过Display Port接口传输。Display Port在今年1月的CES展会上得到了Intel、AMD、GENESIS、NVIDIA、Lenovo、HP和三星等IT和家电大厂的支持。与HDMI相同的,DisplayPort也是一种可以同时传输声音与影像数据的连接模式,但是设计的主要着出发点来自于PC产品层面,因此在传输机制上来借鉴了PC上的PCI总线技术,PC上的显卡可以轻松实现。由于DisplayPort利用了目前传输速率为2.5Gbps的PCI Express电气协议层,并且获得4条个传输通道,总共可以实现多达10.8Gbps的频宽表现。在数据传输速率上要略微领先于HDMI 1.3的Type A/C规格。DisplayPort的原理和HDMI的TMDS原理各有千秋相比于HDMI技术,DisplayPort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DisolayPort完全支持了WQXGA+(25601600)、QXGA(20481536)等分辨率,色深完全支持到了30及36位(RGB每原色10/12bit)。此外,DisplayPort借鉴了HDMI的优势,完全实现了视频音频一条线,在结构上,有一个辅助通道完全实现了音频的传输。而基于封包的传输规则,可以很多样化的切割应用,比如说单屏幕多重画面子母画面输出等方式,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2. DisplayPort采用微封包传输(Micro-Packet Architecture)架构传输:在主链路上,所有的视频、音频数据流都被打包为微封包(由64个码组成)。同时,微封包架构可以在同一条线路内传输多组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113:2025 FR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11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beauty care appliances incorporating lasers and intens
- 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基础知识点库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律知识考核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羟乳硅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管子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混合型上臂假肢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文教用具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多彩迷你挂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美术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熔炼炉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 2025消防月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大规模数据标注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钛合金产业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消防工程监理质量评估及验收报告
-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知道智慧树网课《中国新闻史(渤海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肿瘤科简答试题及答案
- 公司货运调度员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务人员专利知识培训课件
- 抗核抗体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