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三篇-第三章-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与系统的控制_第1页
38-第三篇-第三章-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与系统的控制_第2页
38-第三篇-第三章-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与系统的控制_第3页
38-第三篇-第三章-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与系统的控制_第4页
38-第三篇-第三章-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与系统的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第三章-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与系统的控制第四节 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一、洒水喷头(一) 喷头分类 2.1.15 快速响应洒水喷头 响应时间指数RTI50(ms) 0.5的闭式洒水喷头。2.1.16 特殊响应洒水喷头 响应时间指数50RTI80(ms) 0.5的闭式洒水喷头。2.1.17 标准响应洒水喷头 响应时间指数80RTI350(ms) 0.5的闭式洒水喷头。2.1.19 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 流量系数K80,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不超过20m2的直立型、下垂型洒水喷头及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不超过18m2的边墙型洒水喷头。2.1.20 扩大覆盖面积洒水喷头 流量系数K80 ,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大于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的保护面积,且不超过36m2的洒水喷头,包括直立型、下垂型和边墙型扩大覆盖面积洒水喷头。2.1.21 标准流量洒水喷头 流量系数K=80的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2.1.22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 流量系数K161,响应时间指数RTI288(ms) 0.5,用于保护堆垛与高架仓库的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2.1.23 特殊应用喷头 流量系数K161 ,具有较大水滴粒径,在通过标准试验验证后,可用于民用建筑和厂房高大空间场所以及仓库的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 ,包括非仓库型特殊应用喷头和仓库型特殊应用喷头。2.1.24 家用喷头 适用于住宅建筑和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一种快速响应洒水喷头。(二) 喷头选型与设置要求1.喷头选型1) 对于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吊顶下布置喷头时,应采用下垂型或吊顶型喷头。 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I级居室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喷头;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用带保护罩的喷头或吊顶型喷头;在不设吊顶的场所内设置喷头,当配水支管布置在梁下时,应采用直立型喷头。 顶板为水平面,且无梁、通风管道等障碍物影响喷头洒水的场所,可采用扩大覆盖面积洒水喷头; 住宅建筑和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宜采用家用喷头; 不宜选用隐蔽式洒水喷头;确需采用时,应仅适用于轻危险级和中危险级级场所。2) 对于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应采用直立型喷头或干式下垂型喷头。3) 对于水幕系统,防火分隔水幕应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防护冷却水幕应采用水幕喷头。4) 对于公共娱乐场所,中庭环廊,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及治疗区域,老年、儿童、残疾人的集体活动场所,地下的商业及仓储用房,宜采用快速响应喷头。5) 闭式系统的喷头,其公称动作温度宜比环境最高温度高30。6.1.8 同一隔间内应采用相同热敏性能的洒水喷头。6.1.9 雨淋系统的防护区内应采用相同的洒水喷头。6.1.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有备用洒水洒头,其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每种型号均不得少于 10只。2.设置要求表7.1.2 直立型,下垂型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的布置,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 同一场所内的喷头应布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并应贴近顶板安装,使闭式喷头处于有利于接触火灾烟气的位置。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且不大于150mm。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的下方布置喷头时,喷头与顶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300mm。在梁和障碍物及密肋梁板下布置的喷头,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及密肋梁板底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5mm,且不得大于100mm。在梁间布置的喷头,在符合喷头与梁等障碍物之间距离规定的前提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以避免喷水遭受阻挡。仍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应在梁底面下方增设喷头。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对于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对于干式系统不宜超过500只。串联接入湿式系统配水干管的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报警阀组,其控制的喷头数计入湿式阀组控制的喷头总数。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和最低位置喷头的高程差不宜大于50m。六、管道配水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铜管、涂覆钢管和不锈钢管,其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MPa。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 ,或用螺纹、法兰连接。配水管两侧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轻、中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8只;同时在吊顶上下安装喷头的配水支管,上下侧均不超过8只;严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6只。短立管及末端试水装置的连接管,其管径不应小于25mm。短立管及末端试水装置的连接管,其管径不应小于25mm。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的供气管道,采用钢管时,管径不宜小于15mm;采用铜管时,管径不宜小于10mm。【例-单选题】(2015真题)某单层工业厂房,建筑面积10000m,室内最大净高为8m,屋面坡度为2%,未设置吊顶。该建筑按中危险级级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选择( )。A.直立型B.隐蔽型C.吊顶型D.边墙型网校答案:A【例-多选题】(2015真题)某地下车库,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直立型喷头。下列关于喷头溅水盘与车库顶板的垂直距离的说法,符合规范规定的有() 。A.喷头无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50mmB.喷头有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大于850mmC.喷头无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D.喷头有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大于650mmE.喷头有障碍物遮挡时,不应大于550mm网校答案:CE【例-单选题】(2015真题)某3层商业建筑,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共设计有2800个喷头保护吊顶下方空间。该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组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 )个。A.2B.3C.4 D.5网校答案:C【例-多选题】(2016年真题)某建筑高度为25m的办公建筑,地上部分全部为办公,地下2层为汽车库,建筑内部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下列关于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做法中,正确的有( ) 。A.办公楼层采用玻璃色标为红色的喷头B.办公室采用边墙型喷头C.汽车库内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为11.5mD.汽车库采用直立型喷头E.办公楼层内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为20.0m网校答案:ACD【例-多选题】(2016年真题)某3层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2000,室内最大净空高度为4.5m,图书馆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下列关于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做法中,正 确的有( ) 。A.系统的喷水强度为4L/(min.) B.共设置1套湿式报警阀组C.采用流量系数K=80的洒水喷头D.系统的面积为160E.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为0.1MPa网校答案:CDE第五节 系统的控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消防水泵应同时具备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盘)远程控制和消防水泵房现场应急机械操作的启动方式。其中,自动控制启动方式应根据系统的不同类型而有所区别。一、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的自动控制温式系统和干式系统应由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和报警阀组压力开关直接启动消防水泵。干式系统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1 min。(2016单)二、预作用系统的自动控制预作用系统应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平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和报警阀组压力开关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由火灾向动报警系统和充气管道上设置的压力开关开启预作用装置的预作用系统,其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 1min; 仅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预作用装置的预作用系统,其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 2 min 。三、雨淋系统和水幕系统的自动控制雨淋系统和自动控制的水幕系统,当采用火灾向动报警系统控制雨淋报警阀时,应由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和报警阀组压力开关直接启动消防水泵;当采用充液(水)传动管控制雨淋报警阀时,应由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和报警阀组压力开关直接启动消防水泵。雨淋系统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 2min。四、预作用装置的自动控制预作用装置的自动控制可采用仅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直接控制,或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 充气管道上设置的压力开关控制的方式。当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误喷的场所,宜采用仅由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直接控制的预作用系统;当处于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