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2 本章结构 要素禀赋理论基本模型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H O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S S定理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Rybczynski定理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里昂惕夫之谜 3 要素禀赋理论 FactorEndowmentTheory 瑞典经济学家 赫克歇尔 EliHeckscher 和俄林 BertilOhlin 师生俩提出的 后经萨缪尔森 PaulSamuelson 等人完善 从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 要素禀赋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 几乎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代名词 4 赫克谢尔 提出了比较利益存在的两个前提 一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应该有差异 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投入的要素的比例应该不同 俄林 1899 1979 著作 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1933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国际贸易 国内贸易都是不同范围的区际之间的贸易 区际的划分在于不同地域之间要素存量相对丰富的差异 赫克歇尔 俄林的主要贡献 5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之间的区别 一是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劳动 资本 2 2 2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是一条凸状曲线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易于解释 6 一 要素禀赋 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劳动数量为 例如 若A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大于他国 则该国为资本 相对 丰富 或劳动 相对 稀缺的国家 他国为劳动丰富 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7 要素禀赋 EA EB分别表示A 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EA EB两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 A B分别表示A B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由图可知 A B A国为资本丰富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国家 图3 1 8 表3 1 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 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SummersandHeston 1995 PennWorldTables5 6 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 ILO YearbookofLaborStatistics 1994 要素禀赋的常用估量指标是人均资本存量 9 1995年若干国家的要素禀赋 10 二 要素密集度 Factorintensity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相对的概念 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X是资本密集型 Capital intensive 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 Labor intensive 产品 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 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行 即共同的要素价格 K L O Y X 斜率 w r 要素密集度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12 两个国家的生产函数相同商品 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 但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两个国家最大的区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影响贸易的其他因素都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如运输成本 需求偏好 规模收益 贸易壁垒等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 O模型是2 2 2的模型 两个国家 A国 B国 两种产品 X产品 Y产品 两种要素 资本和劳动 A国资本存量相对丰富B国劳动存量相对丰富 三 模型的基本假设 13 第二节 H O理论 一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国际贸易原因 各国价格的差异 生产成本的差异 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 要素丰裕度的不同 封闭条件下 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比例的不同 使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 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纯价格优势 相对价格差异 等产量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要素禀赋差异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结论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要素禀赋点 EA EB两国的要素禀赋点A国资本丰裕 B国劳动丰裕 X资本密集型产品Y劳动密集型产品 16 二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 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对价格差供给差异又是由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 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完全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二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PA为A国的均衡价格 PB为B国的均衡价格 PA PB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要素禀赋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图3 7 18 三 H O定理 1 开放以后 因为PA PBA国将输出商品X到B国 B国将输出商品Y到A国 2 国际均衡价格由A 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 19 国际均衡价格由A 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 A国x的过剩供给曲线 或出口供给曲线 与B国X的过剩需求曲线 或进口需求曲线 的交点E 决定了国际均衡相对价格Pw Pw处于A B两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图3 8 20 国际贸易对相对价格 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美国中国 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P 0 1 5 S1 CIC1 C1 P1 1 03050大米 钢铁6040 CIC0 进口PPF 出口E 钢铁5030 04060大米 出口PPF 进口E S1 C1 CIC1 P0 0 5 P1 1 CIC0 A A H O模型 开放后 相对价格发生变动贸易三角 QAOACA和 QBOBCB A国x的相对价格上升为Pw 生产点移到Qa 消费点为Ca 贸易三角形为QaOaCa B国x的相对价格下降为Pw 生产点移至QB 消费点为CB 贸易三角形为QBOBCB 图3 7 图3 9 22 H O定理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3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24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意义 第一 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 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 间接 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二 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 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25 一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要素价格劳动收入 w PX MPLX PY MPLY资本收益 r PX MPKX PY MPKY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 MPi i L K 是要素i的边际生产率 1 短期影响 要素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要素回报的变化只取决于产品价格的变化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 农业 生产大米 中国出口 Wr 上升 Pr 上升 MPL 不变 Rr 上升 Pr 上升 MPK 不变 工业 生产钢铁 中国进口 Ws 下降 Ps 下降 MPL 不变 Rs 下降 Ps 下降 MPK 不变 出口商品价格上涨 该部门的两种要素回报均上升 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 该部门的两种要素的回报均下降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2 中期影响 一部分要素如L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K不动 各行业资本劳动供给比例发生变化 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变化要素回报的变化取决于产品价格的变化和要素的边际生产率的变化 农业 生产大米 Wr Pr 短期上升 MPL 中期下降 Rr 上升 Pr 短期上升 MPK 中期提高 工业 生产钢铁 Ws Ps 短期下降 MPL 中期提高 Rs 下跌 Ps 短期下降 MPK 中期下降 出口工业部门中的不流动要素受益 进口竞争部门中的不流动要素受损 流动要素的收益不确定 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3 长期 所有的要素均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各行业资本劳动供给比例均比贸易前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 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 农业 生产大米 Wr 上升 Pr 短期上升 MPL 长期提高 Rr Pr 短期上升 MPK 长期下降 工业 生产钢铁 Ws Ps 短期下降 MPL 长期提高 Rs 下跌 Ps 短期下降 MPK 长期下降 斯托儿珀 萨谬尔森 S S 定理自由贸易将会使价格上升部门 出口 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回报上升 同时使价格下降部门 进口部门 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回报下降 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29 斯托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TheStolper SamuelsonTheorem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 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 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30 推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 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 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31 二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贸易前 由于两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 所以两国的要素价格也不一致 随着贸易的开展 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 并最终达到均等 在这个过程中 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 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 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 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 美国 K 相对丰富 R低 L 相对稀缺 W高 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 国内均衡 S I S D K型产品出口 K型产业扩张 S D R L型产品进口 L型产业收缩 L S D W 中国 K 相对稀缺 R高 L 相对丰富 W低 出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 国内均衡 S I S D L型产品出口 L型产业扩张 S D W K型产品进口 K型产业收缩 S D R 中国和美国贸易关系的案例说明 要素价格均等化 表 自由贸易如何影响要素收益 33 需要强调的是 1 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 现实中 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 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 因此 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2 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 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34 第四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35 一 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Theorem 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 如资本供给增加了 K在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要素相对价格仍会保持不变 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保持不变 36 罗伯津斯基定理 结论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 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7 E 要素变化前的要素禀赋点OX OY的斜率 均衡时X 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X Y点表示两个部门的要素投入量 根据要素充分利用这一假设条件 OXEY是平行四边形由于规模收益不变 X Y的产出与线段OX OY的长度成等比例关系 线段OX OY表示两部门产出水平 假定增加K L保持不变 则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 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要素使用比例保持不变 所有要素充分利用 新的平行四边形为OX E Y X Y两个部门的产出水平分别为OX 和OY X部门产出增加了 Y部门的产出减少了 图示证明 图3 9 38 二 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 要素禀赋增加之后 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外移动 外移的方向性取决于要素禀赋变化的类型 罗伯津斯基定理重要应用之一 出口偏向型增长 export biasedgrowth 进口偏向型增长 import biasedgrowth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39 罗伯津斯基线 Rybczynskiline 资本增加 劳动不变 对应于不变的相对价格P 资本增加前 价格线P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Q点 资本增加后 价格线P 与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Q 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 Q 应位于Q的右下方 通过Q与Q 两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对应于任意商品相对价格P资本增加后 资本密集型产品 X 的产出都增加 劳动密集型产品 Y 的产出则减少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相对偏向于X轴 X增加的比例要大于Y增加的比例 40 对一个对国际价格有影响力的大国而言 开放条件下 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 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 那么要素增加后 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X相对价格要下降 若X是出口商品 则该国贸易条件恶化若X是进口商品 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 41 对小国而言 现实中 某些小型的开放经济体 因其在国际市场上对价格的影响力极为微弱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故这些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 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 对小国来说 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 42 经济增长对增长国的福利影响 经济增长的净福利效应 43 增长前 生产点Q 消费点C 贸易条件为Pw 社会无差异曲线通过C点增长后 生产点Q 消费点C 贸易条件Pw 更平坦 贸易条件恶化 社会无差异曲线通过C 点 当考虑贸易条件变化时 相对价格线变得更为水平 生产点由Q移至Q 消费点由C 移至C 通过C 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于通过C 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之下 所以贸易条件恶化 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 画一条与原来贸易条件线平行的直线与增长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Q 点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于C 点在不考虑贸易条件情况下经济增长对A国福利的改善 纯粹的增长利益 44 悲惨增长 Immiserizinggrowth 损失的部分增长利益以 转移支付 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 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 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 这种情形就称为 悲惨增长由于贸易条件急剧恶化 导致增长后新的消费点C 位于原消费点C之下 通过C 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的福利水平 45 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 1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 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3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 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4 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46 三 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 要素积累或经济增长可能会改变一国比较优势的形态 例如美国 在1920年以前地广人稀 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而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则相对处于劣势 但由于技术不断地进步 现在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变得具有比较优势 成为美国的出口品 而土地则失去比较优势 亚洲四小龙 中国也如此 47 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 A国经济增长前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开始阶段出口Y 进口X 由于经济增长偏向X部门 使得X部门的相对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最终X部门由原来的比较劣势地位转变为享有比较优势 A国改为出口X进口Y 48 H O模型小结 49 第五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50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在从1933年到1953年的20年时间里 要素禀赋理论被公认为是经济学中的一颗 明珠 逻辑严密 模型精巧 对诸多现实问题解释能力强 但自50年代初起 随着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所作的实证检验工作的不断深入 要素禀赋理论的一些不足也开始暴露出来了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Wassily Lentief 对要素禀赋理论适用性进行的检验 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51 一 里昂惕夫之谜 TheLeontiefParadox 里昂惕夫以美国为例验证H O理论 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一产出表 测算了美国进 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 在测算之前 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但结果确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这一结果与H O理论恰恰相反 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 52 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出口商品看K L为13991美元 人 进口商品的K L为18180美元 人 故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约为出口商品的1 3倍 18180 13991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与H O理论相反 13991 53 二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人力资本 二 自然资源 三 要素密度逆转 四 需求逆转 54 人力资本 一般劳动区分为非熟练劳动 Unskilledlabor 熟练劳动 Skilledlabor 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 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 是通过后天的教育 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 称为人力资本 资本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本 又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凯恩 PeteB Kenen 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 55 二 自然资源 有人曾指出 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 因此 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如能源 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 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石油 美国的大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单从资本和劳动角度无法解释美国为什么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 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 而不是资本 56 三 要素密度逆转 Factorintensityreversal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曾假设 X与Y的要素密度之间的关系都是不会改变的 对任何一组要素价格 X永远是资本密集型的Y永远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 X是资本密集型的 Y是劳动密集型的 在另一些要素价格下 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要素密度逆转 要素密度逆转 在某些要素价格下 X是资本密集型的 Y是劳动密集型的 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 X变成劳动密集型 Y变为资本密集型 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 但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 这可能会造成误会 当存在要素密度逆转时 同样一种产品 虽然两国生产函数形式相同 但在两国不同的要素价格下 可能属于不同类型 如封闭条件下X在A国是资本密集型的 B国却可能是劳动密集型的 资本丰富的国家比较廉价地生产某种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丰富的国家比较廉价地生产同样一种产品 劳动密集型 两个国家就无法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要素禀赋理论模型中假设不存在要素密集逆转 上述情形也就不会出现 58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在考虑到要素密度逆转现象时 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 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时 可能会造成误会 如美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 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 但其他一些落后国家 农业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以美国自身的情形来衡量其进口产品在生产中的要素密度 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国际贸易中蕴含在商品中的要素比例 59 四 需求逆转 Demandreversal 在要素禀赋理论中 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的 但在现实中 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面 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 影响国际贸易的需求因素可能有很多表现 如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 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 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 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60 在生产上 A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 B国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Y上具有比较优势 在消费上 假设A国特别偏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固精缩尿止带药课件
- 2025年无人机行业市场应用前景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行业智能家居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通讯设备行业通讯设备技术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商场员工安全防火培训课件
- 2025年电子游戏产业全球化市场前景报告
- 作品使用许可知识产权合同范本-知识产权合同5篇
- 吉林省2025春季吉林省地方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昌市2025上半年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专业技术人才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乐至县2025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8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海南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选聘事业单位6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电力电缆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药物制剂工(中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小班晨间活动体能大循环
- 绿化小型工程合同范例
- 涂层材料与叶轮匹配性研究-洞察分析
- 讯问笔录课件教学课件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