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教学)_第1页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教学)_第2页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教学)_第3页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教学)_第4页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4 17 1 第三章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3 1弯曲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3 2最小弯曲半径3 3弯曲回弹3 4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3 5弯曲力的计算3 6弯曲件的工艺性3 7弯曲模设计 2020 4 17 2 3 1弯曲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 一 弯曲二 弯曲变形过程三 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 2020 4 17 3 一 弯曲 弯曲 将板料 型材 管材或棒材等弯成一定的角度和曲率 形成一定形状零件的冲压方法 弯曲变形利用模具在压力机 专用的折弯机 滚弯机 拉弯机 弯管机等设备上进行 2020 4 17 4 常见弯曲件 2020 4 17 5 二 弯曲变形过程 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自由弯曲校正弯曲 2020 4 17 6 三 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 研究方法 坐标网格法自由弯曲时的应力应变状态板料的弯曲状态与中性层位置 2020 4 17 7 1 中性层的内移 应力中性层 板料截面上的应力由外层的拉应力过渡到内层的压应力 其间金属的切向应力为零的金属层 变形程度较小时 应力中性层和应变中性层相重合 均位于板料截面中心的轨迹上 变形程度比较大时 由于径向压应力的作用 应力中性层和应变中性层都从板厚的中央向内侧移动 应力中性层的位移量大于应变中性层的位移量 2020 4 17 8 弯曲变形过程中 变形区切向受拉的外区 拉区 使板料减薄 切向受压的内区 压区 使板料增厚 由于中性层向内移动 拉区扩大 压区减小 板料的减薄将大于板料的增厚 整个板料便出现变薄现象 变形程度越大 变薄现象越严重 弯曲所用坯料一般属于宽板 板料宽度方向变形困难 因而变形区厚度的减薄将导致板料长度的增加 变形程度越大 长度增加量越大 2 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和长度增加 2020 4 17 9 3 弯曲后的翘曲与剖面畸变 细而长的板料弯曲件 弯曲后纵向产生翘曲变形 板料弯曲件短而粗时 弯曲后纵向产生翘曲不明显 窄板弯曲 管材 型材弯曲后的剖面由于径向压应力的作用 剖面产生畸变 2020 4 17 10 3 2最小弯曲半径 一 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二 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的方法 2020 4 17 11 一 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最小弯曲半径 在板料不发生破坏条件下 所能弯曲成的零件内表面的最小圆角半径 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料表面和侧面质量弯曲线的方向弯曲中心角 弯曲角和弯曲中心角定义 2020 4 17 12 二 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的方法 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 可采用热处理恢复板材塑性的方法 清除冲裁毛刺 毛刺较小时可以使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 以免应力集中而开裂 对于低塑性的材料或厚板料 采用加热弯曲 采取两次弯曲的工艺方法 弯曲 退火 弯曲 对于厚板料 结构允许时可以采取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进行弯曲的工艺 材料厚度对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 2020 4 17 13 开槽后再弯曲示意图 2020 4 17 14 3 3弯曲回弹 一 回弹现象二 影响回弹的因素三 回弹值的确定四 减少回弹的措施 2020 4 17 15 一 回弹现象 弯曲件的回弹回弹现象 弯曲时材料产生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外载荷去除后 塑性变形保留 弹性变形消失 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弯曲时内区弹性伸长 外区弹性缩短 加剧了工件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曲率减小弯曲中心角减小 2020 4 17 16 二 回弹值的确定 小变形程度自由弯曲时的回弹值大变形程度自由弯曲时的回弹值大变形程度时 卸载后弯曲件圆角半径的变化很小 一般可不予考虑 仅考虑弯曲中心角的变化 2020 4 17 17 三 减少回弹的措施 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尽量避免选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 尽量选用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 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在弯曲件弯曲区压制加强筋 以提高零件的刚度 2020 4 17 18 采取适当的弯曲工艺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 对冷作硬化材料进行退火热处理后再进行弯曲 采用加热弯曲 相对弯曲半径很大的弯曲件采用拉弯工艺 拉弯时板料内部的切向应变 2020 4 17 19 合理设计弯曲模对于较硬材料 可根据回弹值对模具工作部分形状和尺寸进行修正 修正法 对于软材料 可采用在模具上做出补偿角及小间隙进行弯曲 补偿法 采用小间隙进行弯曲 U形件采用背压法进行弯曲 2020 4 17 20 3 4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一 弯曲件应变中性层位置的确定二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2020 4 17 21 一 弯曲件应变中性层位置的确定 p 弯曲件应变中性层半径r 弯曲件内弯曲半径t 材料厚度x 应变中性层位移系数 2020 4 17 22 二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2020 4 17 23 3 5弯曲力的计算 一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二 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三 顶件力或压料力 2020 4 17 24 一 自由弯曲时的弯曲力 V形件U形件 2020 4 17 25 二 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 三 顶件力或压料力 2020 4 17 26 3 6弯曲件的工艺性 一 弯曲件的精度二 弯曲件的材料三 弯曲件的结构 2020 4 17 27 一 弯曲件的精度 弯曲件的工艺性 弯曲件的形状 尺寸 精度 材料及技术要求等对弯曲加工工艺的适应性 弯曲件的精度受坯料定位 偏移 翘曲和回弹等因素的影响 弯曲的工序数目越多 精度越低 弯曲件尺寸公差按GB T13914 92 角度公差按GB T13915 92 形位公差按GB T13916 92 2020 4 17 28 二 弯曲件的材料 弯曲件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塑性 屈强比小 屈服点与弹性模量的比值小 有利于弯曲成形和工件质量的提高 2020 4 17 29 三 弯曲件的结构 弯曲半径 弯曲件的形状 弯曲高度 弯曲件孔边距离 弯曲件的尺寸 2020 4 17 30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2020 4 17 31 侧面为斜边的弯曲件 2020 4 17 32 弯曲件的孔边距离 2020 4 17 33 防止孔变形的措施 2020 4 17 34 预冲工艺槽 孔的弯曲件 2020 4 17 35 带有缺口的弯曲件 2020 4 17 36 切口弯曲件的形状 2020 4 17 37 3 7弯曲模设计 一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二 典型弯曲模结构三 弯曲模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四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 2020 4 17 38 一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一次弯曲成形二次弯曲成形三次弯曲成形 2020 4 17 39 二 典型弯曲模结构 1 有压料装置的V形件弯曲模2 U形件弯曲模3 一次弯曲成形的复合弯曲模4 夹角小于90度的U形件弯曲模5 铰链弯曲卷圆模6 Z形件弯曲模7 闹钟双铃提环弯曲模 2020 4 17 40 Z形件弯曲模 Z形弯曲件弯曲模三维图弯曲模三维图 爆炸 弯曲模上模三维图 爆炸 弯曲模上模上部三维图 爆炸 弯曲模上模中间三维图 爆炸 弯曲模下模三维图 爆炸 2020 4 17 41 三 弯曲模结构设计注意问题 模具结构应能保证坯料在弯曲时不发生偏移 弯曲偏移现象 模具结构不应妨碍坯料在合模过程中应有的转动和移动 模具结构应能保证弯曲时上 下模之间水平方向的力得到平衡 2020 4 17 42 四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设计 凸模圆角半径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 t较小时 凸模圆角半径取工件的弯曲内半径 不应小于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 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 t较大时 考虑到弹性回弹 凸模圆角半径加以修正 2020 4 17 43 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不能过小 以免擦伤工件表面 影响冲模寿命 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应一致 2020 4 17 44 凹模深度V形件弯曲模凹模深度及底部最小厚凹模开口宽度LA不能大于弯曲坯料展开长度的0 8倍 U形件弯曲模 对于弯边高度不大或要求两边平直的U形件 则凹模深度应大于零件的高度 2020 4 17 45 凸 凹模间隙V形件弯曲模的凸 凹模间隙靠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来控制的 U形件弯曲模的凸 凹模单边间隙C间隙系数 C 0 03 0 2 2020 4 17 46 U形件弯曲凸 凹模横向尺寸的计算工件尺寸的标注计算原则 工件标注外形尺寸时 应以凹模为基准件 间隙取在凸模上 工件标注内形尺寸时 应以凸模为基准件 间隙取在凹模上 2020 4 17 47 工件标注外形尺寸 2020 4 17 48 工件标注内形尺寸凸 凹模的制造公差 采用IT7 IT9 2020 4 17 49 结束语 谢谢使用本课件 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祝您学习进步 工作顺利 联系电话 0518 5690852 mail lygyangtaide 2020 4 17 50 弯曲件 2020 4 17 51 弯曲模三维图形 2020 4 17 52 弯曲模三维图形 爆炸 2020 4 17 53 弯曲模上模三维图形 爆炸 2020 4 17 54 上模上部三维图形 爆炸 2020 4 17 55 上模中间三维图形 爆炸 2020 4 17 56 弯曲模下模三维图形 爆炸 2020 4 17 57 自由弯曲时的应力应变 2020 4 17 58 弯曲变形特点 2020 4 17 59 板料的弯曲状态及中性层位置 2020 4 17 60 弯曲剖面畸变 2020 4 17 61 断面质量对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影响 2020 4 17 62 材料厚度对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 2020 4 17 63 弯曲回弹 2020 4 17 64 弯曲角与弯曲中心角 2020 4 17 65 改进弯曲件的结构以减小回弹 2020 4 17 66 自由弯曲 2020 4 17 67 校正弯曲 2020 4 17 68 拉弯工艺 2020 4 17 69 拉弯时断面内切向应变分布 2020 4 17 70 小间隙拉弯示意图 2020 4 17 71 用补偿法修正模具结构 2020 4 17 72 用校正法修正模具结构 2020 4 17 73 纵向加压弯曲 2020 4 17 74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2020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