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doc_第1页
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doc_第2页
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doc_第3页
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doc_第4页
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住宅区*花园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市环境科技*服务*二00七年九月目录1 总则5 1.1 项目由来51.2编制依据61.3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71.4评价思路81.5 评价标准81.6 评价工作等级及工作范围111.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131.8 控制污染及保护目标132 项目概况 16 2.1 项目基本情况162.2 地理位置及交通162.3*县锦惠园小区开发现状162.4*县锦惠园小区规划概况162.5 公共工程243 工程分析28 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28 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03.3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324 建设项目周围概况36 4.1 自然环境概况36 4.2 社会环境概况435 环境质量现状47 5.1环境空气质量47 5.2声学环境质量现状51 5.3水环境质量现状51 5.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556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59 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9 6.2 施工期主要环保措施与建议657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66 7.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分析66 7.2声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70 7.3水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72 7.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及分析74 7.5绿化分析76 7.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88 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及环保工程验收82 8.1环境管理82 8.2环境监测82 8.3排污口规范化管理83 8.4环保工程验收清单85 9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85 9.1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85 9.2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86 9.3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87 10总量控制和环境改善8910.1区域环境承载力简述8910.2总量控制9010.3周边环境及环境改善分析91 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92 11.1项目经济指标92 11.2社会效益9211.3环境损益分析92 12公众参与9412.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9412.2公众参与调查方法和原则9412.3调查内容9412.4调查结果分析94 13结论和建议9813.1 结论9813.2要求与建议1001. 总则1.1 项目由来*县位于*省最北*,地处*三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为国家西*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化工基地。它不但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还有品质优良的石英沙、石灰石等矿产。随着国家西*大开发的实施,近年来*县的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经济已形成以*为龙头,化工、建材、电力为骨干的工业体系。*资源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量资源。*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区域中心的功能日渐突出,城市规模迅速扩展,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建设与其相适应的新的城市功能区,在此形势下,经*县人民政府同意,位于*县城区北*的*县*住宅区*花园开始启动建设。拟建设的*县*住宅区*花园,位于*县城北*住宅区的东北*,*河西岸,南邻*路,东接向阳路,西面、北面以*路为界,用地南北长,东西窄,总用地9.41公顷。经*县建设局批准,本项目由*省*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等有关规定,*县*住宅区*花园小区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省*实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20日委托*市环境科技*服务*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到委托后,我*即派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并对小区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考察和资料收集,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和自然条件状况,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确定了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评价重点及方法,开展了环境现状评价及公众参与调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环保措施评价等一系列工作,于2007年10月编制完成了*县*住宅区*花园小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县环境保护局批准。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管理规定(1992年); *环发(91)35号文*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1.2.2 技术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174号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3)25号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其它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1.2.3 项目依据*县人民政府神政批转字(2004)15号文件*县经济发展局神经发(2004)36号文件*县建设局神建发(2004)008号文件;*县建设局神建发(2007)020号文件;*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花园设计方案;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2.4 委托书*实业有限公司“关于*花园小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1.3 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1.3.1 评价目的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贯彻、推行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和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监测,掌握评价区的大气、水、声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施工期和建成入住后的污染源源强、污染物排放方式及处理方法等,对本项目实施后给所在地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根据环境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特征,论证项目建设的环境相容性及主要环境问题,预测项目对自然、生态、景观、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范围和环境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状况,从而提出消除或减少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根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评价项目规划和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为合理发展该区域经济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小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环保措施实施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建议,为管理者保证区域环境质量达到某一预定目标、维护该区域及周围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1.3.2 指导思想在广泛收集当地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紧扣拟建工程环境影响的主题,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环境特点,以环保法规为依据,坚持科学的态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回答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问题,为拟建工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1.4 评价思路 分析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当地城市规划及经济开发区规划的相容性; 调查拟建地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现状; 评价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提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环保建议。1.5 评价标准本评价采用如下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见表1-5-1;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表1-5-1 单位:mg/Nm3污染物SO2PM10NO2取 值时 间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标准值0.060.150.500.100.150.080.120.24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见表1-5-2;地下水类水质标准表1-5-2 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氟化物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砷铅六价铬标准6.5-8.51.02503.04500.050.050.05项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镉氨氮硫酸盐标准0.0230.010.2250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段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见表1-5-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5-3 单位:mg/L(pH除外)类别pH氟化物氨氮CODBOD5溶解氧挥发酚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粪大肠菌群(个/L)类691.00.515350.0020.0540.12000类691.51.530630.010.5100.320000类691.52.0401020.11.0150.440000声学环境质量评价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见表1-5-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表1-5-4 等效声级:dB(A)类别标准01234昼间5055606570夜间4045505555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水排放执行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见表1-5-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5-5 单位:mg/L (pH除外)污染物pH悬浮物CODBOD5NH3-NLAS矿物油类色度标准值6.0-9.015015010025.010.020.080倍 厂界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标准,见表1-5-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表1-5-6 等效声级Leq:dB(A)类别昼间55606570夜间45505555 施工噪声排放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见表1-5-7; 固体废物排放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室内停车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限值参照GBZ2-200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见表1-5-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表1-5-7 等效声级L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制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室内停车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限值表1-5-8废气类别CONOX最高允许浓度限值(mg/m3)30101.6 评价工作等级及工作范围1.6.1 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空气本项目建成后为居住小区,冬季采暖由*县供热公司*供热站供给,居民生活燃料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和电,大气污染源为小区停车库排气系统排放的废气,本项目环境空气的评价等级定为三级以下。 声学环境本项目为小型建设项目,位于GB3096-93规定的2类区(居住、商业区),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受项目噪声影响人群变化不大,声环境评价等级依据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相关判据确定为三级。生态环境本工程为小型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为94100m2,其影响范围20km2,工程的建设不会引起区内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且区内无特殊敏感目标(非敏感区),因此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地面水本项目建成后,外排废水为生活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简单,排放量561.46m3/d小于1000m3/d,纳污河流*河流量为17.1m3/s属中河,由以上条件对比导则要求,确定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环境空气、地面水、声学以及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及工作等级见表1-6-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1-6-1环境要素主要项目项目指标(或特征)工作等级环境空气地 形复杂地形三级以下pi(m3/h)2.5107采 用 标 准二级标准声 学所 在 地 区非敏感三级项 目 类 别小型地面水环境中 河污水量1000m3/d三级生 态工程影响范围(km2)20三级1.6.2 评价范围环境空气以项目区为中心,沿主导风向(NW)轴线上下各取2km,与主导风向垂直方向各取1.5km,评价区面积12km2。 声环境评价范围项目西、南边界外100m范围内,东、北边界外50m范围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同大气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地表水评价对象为*河,评价范围在本小区对应的*河上游0.5km至下游4km河段。1.7 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通过项目排污特点和周围环境状况的综合分析,确定本次评价重点如下: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停车场废气影响评价; 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评述与建议。1.8 控制污染与保护目标 1.8.1 污染控制目标 施工期主要控制施工噪声和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运行期主要控制“三废”和噪声的排放。项目具体污染控制内容与目标见表1-8-1。1.8.2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及项目周围人群相对集中的*村人群健康,详见表1-8-2。污染控制内容与目标表1-8-1建设阶段对象污染工序控制污染因子控制措施控制目标施工期噪声施工机械噪声控制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执行GB125234-90相关规定固体废物场地挖填清理平整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定点堆存、回用或填埋执行GB18599-2001相关规定大气施工扬尘施工扬尘场地围墙、棚式贮存建材、施工场地道路洒水施工扬尘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物施工废水SS建蓄水池沉淀回用综合利用生活污水SS、COD养殖、堆肥、土壤净化营运期废气区内汽车CO、NOX 车库通风排烟执行GBZ2-2002相关规定废水生活污水COD、SS、NH3-N等生化处理CJ3082-1999相关标准固体废物生活生活垃圾定点堆存、分类收集由环卫*门填埋处理噪声交通车辆泵、风机等噪声禁鸣喇叭、减速慢行隔声、减振、消声GB12348-90 2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对象表1-8-2序号环境保护对象相对方位距离保护内容保护目标1*路S现有状态符合道路路及城市管理的有关规定2绿化带四周自然状态不受影响3居 民S、50m人群健康环境噪声符合GB3096-93 2类标准2.*县*花园项目概况2.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住宅区*花园小区建设性质:新建工程建设地点:*县城北*村建设单位:*实业有限公司 2.2 地理位置及交通*花园小区位于*县城北*,东临向阳路与县城隔河相望,南临*路,西、北以*路为界。规划总用地141.15亩,其中建设用地124.35亩,地理位置优越,四面临路,交通便利,开发前景良好,地理位置及交通见图2-1。2.3*县*住宅区开发现状开发区地势较平坦,项目地略有小坡度起伏沙丘,地面为沙状土壤,上有片状沙蒿分布。项目东面有*县城至*镇的三级公路,东*有*县方圆中学,西面的新农村住宅区正在建设,项目南面的*路已经建成,*路南面有*村居民居住。项目已进入一期的建设阶段。2.4 *花园规划概况本项目由*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建设开发,小区规划总用地141.15亩,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按推出时间不同分为一期多层、二期高层住宅,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36647.98平方米。整个小区建筑分为两类,住宅为小区建筑的主要组成*分,有26层的高层点式住宅,16层的高层板式住宅,8层的多层板式住宅;另一类为公共建筑,有幼儿园及会所,沿街商铺等,建筑层数为23层,造型简单活泼,色彩明快。见图*花园鸟瞰图。2.4.1 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贯彻全新理念,坚持新思路,创造全新的人居环境;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建设宜人景观,提升环境品味,塑造花园式社区。将住宅小区置于整个城市环境中来考虑,从城市相关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规划等方面来分析和看待规划地段,将小区融入城市环境中全面深入规划;同时,以小区自身优美独特的空间景象定位成城市中一个独特的亮点,创造整体社区环境。2、景观生态原则*花园小区将体现一种自然、健康、休闲、富有情趣的生态园林景观风情。以中心景观园林为核心,各组团单元向心式布局;同时在各组团中心地带,分别呈现以不同风情为主题的园林景致,最大限度保证住户均能分享绿化景观。3、邻里交往原则强调小区公共空间及邻里空间的设计,倡导活跃邻里交往的居住软环境。4、均好性原则充分利用小区中心水体园林景观的布局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住户能够分享中央水系景观,让闲适美妙的生活气息洋溢在每位居民心中。2.4.2 规划结构现状景观环境*花园所处现状环境景观条件十分丰富,东侧临河,西侧有山,远处地形起伏,山峦叠嶂,为小区景观环境的塑造奠定了基础。*河是小区周边的主要景观因素,由北向南在小区东面流过,春夏秋冬,寒暑交替,*河呈现出不同的景观面貌,给小区带来了景观上的多样感受。不断变化的河流景观丰富了小区的外*环境,也为小区的内*景观组织提供了素材。相互呼应,内外联系,在小区内*景观组织中引入变化的水景,无疑可以使小区景观与大环境融为一体,并且富有个性。日常生活的场所也 因为水景的存在,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2 规划景观结构小区采用了完全人车分离的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居民生活游憩的场地,为小区景观的塑造、绿化环境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区地面上除建筑以外的场地都可以被景观塑造所利用,从而形成绿化丰富,景观生动的小区环境。小区建筑之间的空地是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之间的空间安排绿地、铺地、水景、活动场地,人为制造地形的起伏,建造亭台连廊,巧妙配置植物,形成一个一个形式不同,但又风格统一的游憩场所。小区南北向的景观主轴联系各个小块绿地,使小区景观形成完整有机的整体,每个个小块绿地都成为小区景观主轴的组成*分。小区东西向景观轴连接入行主入口和南北向主轴。景观结构总体形成纵横相交的格局,南北向景观主轴北侧连接人行次要出入口、幼儿园以及主要水景,中*与东西向主轴相交处是一处喷泉广场,南*尽端处以雕塑结尾,形成起伏变化的轴线景观。东西向主轴连接小区主要出入口和南北向主轴,主轴西端,以喷泉假山结尾,瀑布从假山上伴随着水声顺势而下,溅起片片水花,渲染出热烈的生活场景。夜景照明*花园夜景照明中注重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综合利用景观照明、建筑泛光照明、建筑轮廓照明和局*的重点装饰照明等进行小区环境景观的再塑造。为保持整体的统一,建筑物均采用白光作立面照明,重点照明建筑的上半*,下半*分稍暗一些,使景观层次分明,又不耀眼,感到舒适和轻松。绿化*分采用白光照明来表现其绿色,金黄色的或线或弧的人行道路镶嵌在整齐的白色建筑群和明暗相间的绿地之间,其整体夜景将成为居住区的重要标志。建筑在照明的风格上保持整体性、细节*分灵活处理,以表现各建筑的个性。4 绿化布局绿化环境的设计是小区景观设计的重点,布局遵从小区总体布局,追求空旷与私密,刚阳与柔和的对比。广场的软绿地是充满生机和变化的空间,通过落叶树、四季花卉的周期变化,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对瞬间美的诗情的把握。软绿地根据休闲活动的不同需求而作不同的配置。广场的硬绿地则强调空旷与恒久,以长绿树、慢生规整为主,以水石园林为特色。营造出一个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少噪声干扰、轻松优美、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整体规划中采用点线面结合起来的方式,以中国传统园林中自然式的种植方式为主,融合现代规则式园林,加上花坛、种植池的应用,突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丰富的实用功能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住宅的楼间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因此,楼间绿地的种植设计应考虑到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居民生活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以及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沙地柏、紫穗槐、紫丁香和草坪为主基调,并配以榆叶梅、珍珠梅、柽柳、黄刺玫等花灌木,点缀油松、元宝枫、火炬树、沙枣等乔木,突出植物色块的对比美并注重每一地块季相变化的连贯性。围绕水系,以金丝垂柳、珍珠梅作为两侧的基调树种,周围配以迎春、红瑞木等低矮灌木,结合水景着重突出夏季的景观效果。并通过云杉、榆叶梅等植物来补充其他季节的植物景观。小区较开阔的空地绿化设计中应以野牛草和白三叶等草坪地被植物和整形修剪绿篱为主,在平面上注意将其几何形式与广场的辅装图案融合起来,在立面上则运用红叶李、侧柏、桧柏等植物来增强各*分公用建筑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空间围合感,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在大面积的辅场地内应注意适当栽种围槐等冠大荫浓的乔木,以起到遮荫的效用。还可以将紫藤等攀援植物与园林建筑小品如花架等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运动场周围的绿化设计中,主要选用馒头柳和金银木,以起到分割空间、减少噪声和局*遮荫的效果。考虑到该地域春季风沙大的特点,对于小区外围的绿化,应从防护功能出发,注重防风沙、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选用樟子松、毛白杨、刺槐、金银木等抗风性能强的树种组成复合防护林带。水环境水景是*花园景观环境的特色和灵魂,是环境赋予小区的基本特质。水景为居民提供了难得的生活憩环境,强化了小区环境的景观个性。在水景的安排中,根据场地的不同,延续规划的设计思想,塑造*花园的景观环境。小区北侧空间开阔,是小区南北景观主轴线的重要组成*分,这里地势较高,也是水景的源头,这里安排流动的水景,局*用小喷泉调节气氛,水景与人行辅地用台阶相连,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水由北向南流过,在小区的中*形成一处高潮,在小区主入口的北侧,布置一处较大的水景,人工组织地形变化,用喷泉、跌水、植物等景观元素,在入口处形成变化丰富,空间开阔的入口景观。两条轴线相交的中心广场,布置旱喷泉,形成小区的中心景观,伴随着灯光、音乐、喷泉水景翩翩起舞,烘托出祥和的小区生活气氛。水景在小区东西轴线的西端,改变了形式,成为了假山的一*分。水从假山上面流下,溅落到水池里,形成一阵阵的水雾,四散飘开。6 外*空间小区建筑分为两类,住宅为小区建筑的主要组成*分,有26层的高层点式住宅,16层的高层板式住宅,8层的多层板式住宅。另一类为公建,有幼儿园及会所,沿街商辅等,建筑层数为23层,造型简单活泼,色彩明快,点缀小区的环境。7 户型设计小区户型设计是小区设计里的重点内容,关系到住户的生活,影响住户的生活质量。户型设计分为大中小三种户型,有43平方米左右一居室的小户型,有90140平方米两室两厅、三室两厅的中户型,有140167平方米四室两厅的大户型,所有户型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充分考虑采光、通风、节能、观景要求,确保每户动静分离,布 简约,每户都保证一个停车位,所有住宅都配置电梯,方便住户。2.4.6.2绿化系统整个地段的绿化系统有点、有线、有面。中心广场是绿化系统的中心,庭院绿地是绿化系统的重要节点,沿小区路为绿化系统的主要轴线。小区中心绿地的设计结合水面、雕塑、小品、树木、草皮、硬质铺地,营造了一个集游憩、玩赏于一体的休闲场所,沿小区北*和西*道路成排种植高大乔木。组团绿地布置在组团中心位置,设有座椅、花架、花卉、硬质铺地、雕塑小品、运动设施和场地,配以观赏性花卉,形成开朗、亲切的活动空间。住宅间绿地是日常邻里交流的重要场所,以绿地为主,设花坛、座椅,配种观赏树和花卉,形成舒适健康的小环境。绿化以当地树种为主,结合外来景观树木,根据季节变化,使居民四季有景可观。在植物配置上采用现代园艺手法,成片、成丛、成林,讲究群体色彩效果;同时植物的配置又与各个景点相呼应,使每个景色都掩映在绿丛之中,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结合自然的植物群落,增强自然气息,形成变化的林冠线,增强了小区园林绿化的意境美。2.4.6.3灯光结构灯光设计在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创造出以中轴线为主要亮点,组团为面型照明的“以点带面”的照明形式。在照明灯具类型将道路照明的的庭院灯、草坪灯等与景观照明的射灯、投光灯、壁灯、地灯、潜水灯等相结合,在满足照明的基本前题下,充分发挥照明在夜间造景的能力,形成火树银花、色彩斑斓的夜景。同时,充分应用新技术产品,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2.4.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花园总建筑面积236647.98m2,包括高层、小高层、多层、花园洋房、别墅、会所、商业裙房等21栋建筑,总户数1632户,居住人口6528人,规划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4-1。2.4.8单体建筑小区内住宅类型多样化,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面积指标为43m2、90140m2、140167m2左右不等。多层以8层为主,顶层*分带跃层建筑;高层建筑由11层、16层、26层建筑组成,多带跃层结构。整个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平面布局多变,营造出灵活多变、空间层次变化丰富的景观形象,提高了整个小区舒适度。住宅布局均呈南北向排列,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满足防火间距和采光间距的要求。争取住户最大限度地享受阳光、绿色,体现时尚品味。住宅户型多为一梯两户设计,户户朝南,明厨明卫,内*结构合理,使用效率高。同时,大量采用错层处理手法,使得住宅内*产生一定的空间划分,营造出优质生活氛围。*分住宅采用入户花园手法,进一步提高了居住品味。住宅拟采用塑钢玻璃门窗,聚苯乙烯泡沫外墙内保温技术,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进一步提高小区居住生活品质。多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高层建筑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分楼宇按要求设计了沉降疑缝、温度缝、抗震缝等,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进行防雷接地设计。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4-1项 目数量备注1、项目总用地9.41ha合141.15亩住宅用地4.75 ha合71.25亩公建用地1.3 ha合19.5亩道路用地0.44ha合6.64亩公共绿地2.9 ha合43.76亩2、总建筑面积236647.98 m2高层住宅建筑面积54784.08m2多层住宅建筑面积147643.04m2附属公建面积34220.86 m23、人口密度787人/ha4、居住户数1632户5、居住人数6528人6、建筑指标容积率2.85绿地率31%住宅面积密度2.44万m2/ ha7、停车总数1632辆8、建筑使用年限50年9、总投资1.84亿元2.4.9 土地利用规划*县*住宅区*花园总用地面积为141.15亩,用地主要分为住宅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建用地、绿化用地等类别,其用地平衡见表2-4-2。*花园用地平衡表 表2-4-2项目单位数量 所占比例(%)项目总用地亩141.15100住宅用地亩71.2550.5公共建筑用地亩19.513.8道路用地亩6.644.7公共绿地亩43.7631.02.4.10规划的不确定性和困难*县*住宅区*花园总建筑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变化,主要是增加的趋势,如因住户生活的需要会增加跃层和地下车库;后期工程中可能会按将来的社会需求对户型有一定的调整,小区入住户数和人口会发生变化,增长和减少的可能性都将存在。特别是后者的改变,会导致环评结果在一定范围的不确定性,本次评价按该项目的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综合考虑。2. 5 公共工程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既为小区内*服务,又可对外服务。小区点式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布置小区幼儿园,为小区服务,结合幼儿园布置小区活动中心和会所,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幼儿园建筑的东侧,一并建设一处公共厕所。小区沿街安排商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如超市、商店、副食店、诊所、茶社、饭馆、理发店等,在小区内*结合公共广场布置小品,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有高压水泵房、热交换站、变电站、燃气调压室、停车场及垃圾收集等小区公共设施。2.5.1给水排水工程2.5.1.1 给水水源项目供水由小区南侧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250供给,采用生活、消防统一给水方式。区内给水干管环状布置,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1.5米。给水系统小区给水系统分两区,地下一层地上八层为低区,八层以上为高区。低区由市政给水接管直供,生活变频水泵将地下生活水箱的水加压供给八层以上住宅*分使用。地下生活水箱和变频泵及消防泵房合建于高层地下室内。住宅给水抄表计量。用水量计算参见*省行业用水定额,计算如下:95升/人日6528人日1000=620.16立方米/日加上小区商用面积用水,小区总用水量为802.08立方米/日。2.5.1.2排水小区室外排水为雨污分流系统。污水经管道汇集,分区接入化粪池内,再排至城市污水管网。雨水管道沿路布置,通过路面雨水口收集沿线雨水,分区排至市政雨水管网。污水量计算按生活饮用水的70%,具体计算如下:802.08立方米/日70%=561.46立方米/日雨水流量参见*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暴雨量计算公式q=1370(1+1.2LgP)(t+9)0.75(升/秒.公顷) 2.5.2供热工程本小区供热热源为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即小区西南侧的*县供热公司*供热站输送的热蒸汽。根据小区初步建筑总平面布置及客户要求,小区供暖为地板辐射供暖,小区共设6座换热站,由热交换站输送50/40低温热水供小区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输送95/70的热水供散热器供暖。供热管网采用半通行地沟支状管网分区布置,管道选用自然补渗及补渗器补渗,各用户处设平衡装置,系统最高点设放气装置,最低点设泄水装置。2.5.3 电力电讯工程2.5.3.1电力工程 供电电源为满足小区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由小区外东侧*县城市政电网专线电缆埋地引入2路10KV电源。本小区拟设3个变电站,其中1个为10KV自备变电站,设于小区中心,其它两个为10KV公用变电站和10KV开闭所,设于小区西侧,小区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6000KVA。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及*市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参照相关小区指标,本次规划采用控规中的指标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具体计算如下:43千瓦/公顷9.41=404.63千瓦 电力线路敷设小区内线路均采用埋地电缆沟敷设方式。住宅用电住宅用电设IC卡电度表,户内照明与插座分回路供电,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2.5.3.2电讯工程每户进1对电话线,户内在客厅、卧室、卫生间、餐厅设出线口。每户进1根有线电视线,户内设分配器,在客厅、卧室设出线口;预留电视及市话管线。每户进1根8芯非屏蔽双绞线,户内设分线箱,在客厅、卧室设出线口。每户设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小区设邮电所一个,并配套建设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服务网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2.5.4燃气工程 耗气定额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安排,居民用气定额取3000兆焦/人.年,气源来自开发区天然气管道。 用气量计算规划小区总人口6528人,天然气低热值按35兆焦/立方米计,气化率按100%,公建用气及不可预见用气均按10%考虑,则总用气量为61.54万立方米/年。 输配系统由南*市政天然气供气0.2兆帕中压管网引入,经降压站降至0.03兆帕低压气分支供给小区用户。小区内燃气干管呈枝状布置,埋地敷设,DN200以上的管道为钢管,DN200以下的为PE管。小区各管道布置详见图2-10。2.5.5 消防小区在平面设计上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建筑防火间距及消防通道的设计上满足消防要求。小区消防水池贮有2小时室内消火栓水量、1小时自动喷淋水量,共计396m3。小区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条给水管,故消防水池不贮存室外消防水量,消防水量为室内40L/s、室外30 L/s。小区设消防控制中心,各单体建筑依据规范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单体建筑报警信号均传递至消防控制中心,便于调度指挥。区内设置独立的室内消防环网,各单体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商业及高层区设自喷消防系统。2.5.6停车场本小区共设地下停车库18处,停车位共1632位,总建筑面积24480平方米,车位户数比为1.0。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和必要的补风系统,机械排烟按每小时6次考虑,按不小于烟风量50%的风量进行机械排风。2.5.8商用服务小区的商用设施包括会所、幼儿园、商场等服务设施。会所和幼儿园小区点式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布置小区幼儿园,为小区服务,结合幼儿园布置小区活动中心和会所,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结合幼儿园布置小区活动中心和会所,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幼儿园建筑的东侧,一并建设一处公共厕所。小区外环沿街商场小区沿街安排商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如超市、商店、副食店、诊所、茶社、饭馆、理发店等,在小区内*结合公共广场布置小品,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有高压水泵房、热交换站、变电站、燃气调压室、停车场及垃圾收集等小区公共设施。3. 工程分析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县*花园工程施工期较长,分期进行,两期工程约三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机械施工噪声以及施工队伍的生活排污。3.1.1 施工扬尘项目施工期开挖、填埋、装运土石方,以及建筑材料堆放等过程产生的扬尘,属无组织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3.1.2 施工噪声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装载机和搅拌机等设备,声级一般在82-120 dB(A),对周围声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噪声源状况见表3-1-1。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挖掘机、打桩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具有声级大、声源强、连续性等特点,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具有声源面广、流动性强等特点。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会给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干扰。主要施工设备噪声表表3-1-1序号施工项目设备名称声级dB(A)1打桩打桩机85-120油泵822土石方开挖挖土机96铲土机96装载机953装修切割机90-100升降机89-904结构混凝土搅拌98振捣棒90-105电锯96-983.1.3 废气施工期间,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和各种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及CH等。3.1.4 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房屋构筑物拆迁、基础开挖及土建工程产生的砖瓦石块、渣土、泥土、废弃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等。建筑垃圾组成以无机成分为主。3.1.5 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来源于施工工作人员生活过程中遗弃的废弃物,其成分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成分相似,以厨余等有机物为主。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废气来源该项目营运后产生废气的环节主要是地下停车场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及CH等。 废气治理与排放项目拟设置地下停车场18处,共设计停车位1632 位,车辆进出停车场刹车、怠速及起动时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NOx、CO及CH,对停车场内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项目对地下停车场拟采用机械式集中送排风系统进行排气通风。根据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系数,本项目地下停车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2-1。地下停车场废气及污染物排放量表3-2-1 序号类别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系数*mg/min(类比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kg/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