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南宁十四中 卢 静摘要:为了了解家庭亲子关系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以进一步作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我们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11名初中生(初一99名、初二110名、初三92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主要的不良亲子关系类型为“保护型”;男女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和“期待”类型上有显著差异;父母亲不同文化水平的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上有显著差异;有40.193%的学生存在着比较重的学习焦虑;男女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项目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在“对人焦虑”、“恐怖倾向”上的程度要比男生高,而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程度要比女生高;不良的亲子关系与不健康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初中生;亲子关系;心理健康一、 问题的提出在影响孩子成长得诸多社会因素中,家庭因素是最重要的。许多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玉凤. 北京市城区2432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1998,2(3);114-117,并与孩子的性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紧密相关 钱铭怡.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1996,10(2);58-59 赵虎,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影响的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1996,10(2);62-64,作为家庭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因此,在孩子的心理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初中阶段,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极其需要关注的事情。这一时期是孩子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初中生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这种变化在行为中主要体现为他们开始经常以审视和置疑的目光看待甚至公开反抗曾经盲目遵从的父母权威,从而导致原有的亲子关系格局被打破,进入一个需要从父母居支配地位的单项权威向亲子双方居于相对平等地位的双向权威转变的时期,亲子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亲子冲突的增多与亲合度的降低 王美萍 刘新生,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回顾和启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99-102。这种转变是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的。可是,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健康发展是在亲密而不是疏远的家庭关系中得以形成。换言之,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能正确认识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求同存异,孩子才可能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陪伴下平稳的度过青春期,让心理、个性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南宁十四中初中阶段的孩子的亲子关系、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二者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为做好初中生心理辅导工作,改善家长的抚养教育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二、 方法(一)被试本研究选取南宁市十四中初中学生为被试,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回收问卷342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其中初一99份、初二110份、初三92份)。男生有效问卷为150份,女生有效问卷为156份(另有5份问卷性别缺失)。(二)材料1、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亲子关系诊断量表(PCRT)。该测验的内容包括对父母管教态度的评定和对孩子的问题特点的评定。测验项目按态度的特征分为5类(都是父母不希望有的),每类态度再分成2个类型,即拒绝(A消极拒绝型、B积极拒绝型)、支配(C严格型、D期待型)、保护(E干涉型、F不安型)、服从(G溺爱型、H盲从型)和矛盾不一致(I矛盾型、J不一致型)。测验得分低表示亲子关系不良。2、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采用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彭剑飞主编, 班主任心育艺术,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测试指标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项。每项症状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三)结果处理采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和Spss 11.5 for window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三、 结果与分析(一)初中生的亲子关系1、初中生亲子关系类型表1 初中生亲子关系类型的平均数、标准差的比较表(n=311)ABCDEFGHIJM13.64413.54710.5548.78510.3858.08613.06815.40911.99314.363S3.7053.2973.4004.0003.6603.6523.7223.1573.4053.7217由表1可知,初中生的不良亲子关系主要表现为保护型,其次是支配型、矛盾型、拒绝型和服从型,说明初中生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普遍存在着担心、不安的心理,因此在教育上便采取了过分保护的方式。2、初中生的性别与亲子关系类型表2 男女生亲子关系类型的比较表MStp消极拒绝男(n=150)12.88863.7670-3.066.002*女(n=156)14.22003.5253积极拒绝男(n=150)13.25703.4555-1.318.189女(n=156)13.76323.1344严格型男(n=150)10.34273.5347-.797.426女(n=156)10.66003.2643期待型男(n=150)8.00704.1478-3.228.001*女(n=156)9.50003.7484干涉型男(n=150)10.00003.9859-1.819.070女(n=156)10.78153.3305不安型男(n=150)7.81943.7503-1.265.207女(n=156)8.35293.5009溺爱型男(n=150)12.96433.7959-.601.584女(n=156)13.22523.5929盲从型男(n=150)15.08973.1268-1.776.007女(n=156)15.73513.1256矛盾型男(n=150)11.94963.8056-.158.875女(n=156)12.01332.9582不一致型男(n=150)14.47223.8719.630.529女(n=156)14.19873.5759注:“*”表示p0.05; “*”表示p0.01由表2可知,男女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和“期待”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余并无显著差异,父母对男生的期待更大,消极拒绝更多。3、父母的文化水平与亲子关系类型(1)为了了解初中生父亲文化水平与亲子关系类型的关系,将父亲文化水平分为“大学以上(含大学)”和“高中(含高中)以下”两类,分析父亲两类文化水平在亲子关系类型上是否有差异,结果见下表:表3 父亲不同文化水平与亲子关系类型的比较表MStp消极拒绝大学以上13.85713.64982.094.038*高中以下12.82423.8632积极拒绝大学以上13.73683.21871.639.103高中以下13.0.133.4594严格型大学以上10.37793.2430-.356.722高中以下10.53763.6042期待型大学以上8.64334.0795.036.971高中以下8.62503.8669干涉型大学以上10.10533.7559-1.081.281高中以下10.60003.4745不安型大学以上7.86713.6615-1.137.257高中以下8.40003.6739溺爱型大学以上12.92863.8514-.348.729高中以下13.09583.6664盲从型大学以上15.60693.13581.340.182高中以下15.05323.2738矛盾型大学以上11.95783.4577-.616.539高中以下12.22343.2731不一致型大学以上14.54653.80721.963.051高中以下13.61703.6311注:“*”表示p0.05; “*”表示p0.01由表3可知,如果将学生父亲的学历分大学(含大学)以上组和高中(含高中)以下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组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并无显著差异。高中以下组的父亲更可能对孩子采取不理睬、忽视、不关心、不信任,感情态度不好等。(2)为了了解初中生母亲文化水平与亲子关系类型的关系,将母亲文化水平分为“大学以上(含大学)”和“高中(含高中)”两类,分析母亲两类文化水平在亲子关系类型上是否有差异,结果见下表:表4 母亲不同文化水平与亲子关系类型的比较表MStp消极拒绝大学以上11.22724.2194-2.822.008*高中以下14.08333.5904积极拒绝大学以上13.33332.7293-.998.324高中以下14.00002.8523严格型大学以上9.95653.4704-1.088.284高中以下10.95003.0131期待型大学以上7.79173.4513-1.647.107高中以下9.16673.4698干涉型大学以上10.25003.2604-.715.479高中以下10.81363.2456不安型大学以上8.58333.8889-.092.927高中以下8.66673.3328溺爱型大学以上13.52173.4095-.083.934高中以下13.59323.7330盲从型大学以上14.95833.0713-1.004.321高中以下15.71673.2682矛盾型大学以上11.81823.1868-1.240.223高中以下12.77592.1975不一致型大学以上12.75004.1729-1.828.076高中以下14.50823.4863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由表4可知,如果将学生母亲的学历分大学(含大学)以上组和高中(含高中)以下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组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并无显著差异。高中以下组的母亲更可能对孩子采取不理睬、忽视、不关心、不信任,感情态度不好等。(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1、学生心理障碍程度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中,全量表分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的强度和焦虑范围的广度,若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者,即可认为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311名学生当中,超过65分的只有两人,占被试的0.0064%。各因子中分数高于8分(包括8分)即可认为存在在这个维度上的心理障碍。为了分析我校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对高于8分(包括8分)的人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其在被试中的百分比。结果见表:表5 初中生心理障碍百分比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人数(人)125168276232521百分比(%)40.1930.0510.0260.0870.1990.1030.0160.068由表5可知,初中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存在障碍的学生已高达40.193%),其次为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说明我校近于一半的学生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除了学习之外,学生的心理障碍比较大的是过敏倾向,也就是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身体状况也是学生比较担心的一方面。2、心理健康程度在性别间的T检验表6 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表MStp学习焦虑男(n=150).4509.19312-1.540.125女(n=156).4841.1729对人焦虑男(n=150).3758.2016-2.277.023*女(n=156).4281.1971孤独倾向男(n=150).2320.20873.515.001*女(n=156).1539.1742自责倾向男(n=150).4333.2266-1.302.194女(n=156).4660.2023过敏倾向男(n=150).5507.2184-.485.628女(n=156).5626.2083身体症状男(n=150).3037.1591-1.771.078女(n=156).3346.1429恐怖倾向男(n=150).2040.1856-2.476.014*女(n=156).2634.2293冲动倾向男(n=150).3792.2171-2.469.014*女(n=156).3161.2275注:“*”表示p0.05; “*”表示p0.01由表6可知,男女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项目上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女生在“对人焦虑”、“恐怖倾向”上的程度要比男生高,而男生在“孤独倾向”和 “冲动倾向”上的程度要比女生高。(三)亲子关系类型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表7 亲子关系类型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各因子的相关系数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消极拒绝-.201*-.262*-.283*-.168*-.166*-.182*-.176*-.355*积极拒绝-.253*-.211*-.139*-.178*-.147*-.183*-.188*-.336*严格型-.262*-.198*-.084-.108-.163*-.096-.160*-.346*期待型-239*-.162*-.082-.189*-.189*-.147*-.058-.296*干涉型-.291*-.187*-.094-.236*-.190*-.184*-.128*-272*不安型-.405*-.232*-.005-.247*-.277*-.124*-.245*-213*溺爱型-.158*-.073-.024-.108-.114-.061-.156*-.062盲从型-.168*-.123*-.050-.097-.088-.193*-.149*-.080矛盾型-.283*-.295*-.160*-.234*-.271*-.289*-.242*-.347*不一致型-.241*-.290*-.153*-.207*-.103-.230*-.149*-.318*注:“*”表示p0.05; “*”表示p0.01由表7可知,孤独倾向与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期待型、溺爱型、盲从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溺爱型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盲从型与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严格型与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不一致型与过敏倾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期待型与恐怖倾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除此之外,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不良的亲子关系与心理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四、 讨论通过对311名十四中初中生的调查和分析,在本研究范围内可以看出:(一)、初中生的亲子关系根据家庭亲子关系调查问卷的构成,我们将不良亲子关系分为5大类10个类型,各种类型的不良亲子关系的情况概括说明如下:第一类,保护。分两种亚型:E.干涉型:对子女从不放心,事无大小,一概干预,对子女过分细心与照顾。F.不安型:对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业、健康、朋友、前途等,常常有完全不必要的担心和不安,因而对子女过份负责,给予过份的帮助和保护。第二类,支配。分两种亚型:C.严格型:父母对子女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D.期待型:父母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子女身上,忽视子女的天赋能力与性格,希望子女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标准去做。第三类,矛盾。分为两种亚型:I.矛盾型:对子女的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J.不一致型:指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父亲斥责子女时,母亲却来阻止第四类,拒绝。分两种亚型:A.消极的拒绝型:指父母对子女不理睬、忽视、不关心、不信任,感情态度不好等。B.积极的拒绝型:指父母对子女体罚、虐待、威胁、苛求等。第五类,服从。分为两种亚型:G.溺爱型:对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无条件地接受,对子女过分喜爱,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子女的要求,即使子女做了坏事,也为其申辩。H.盲从型:让子女拥有一切权力,父母不管作出多大牺牲,也要接受子女的要求。我们这次研究表明,十四中初中学生的不良亲子关系主要表现为保护型,其次是支配型、矛盾型、拒绝型和服从型。这说明他们父母对孩子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值,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首先,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必然会促使家长更迫切地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以能在激烈地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当前,我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父母“望子成龙”更为迫切,甚至不愿正视孩子的智力、潜能。一旦期望无法达到,就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地亲子关系;同时,现在大多数父母工作压力重,工作时间长,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短,沟通少,对子女的思想感情并不十分了解,容易导致教育方法失当,从而形成不良亲子关系。男女生的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和“期待”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对女生而言,男生在这两项上的分数较低,也就是说男生得到的期待、干涉、矛盾更多,且男生的情感、心理需求容易被忽略,家长容易对他们采取“不理睬、忽视、不关心、不信任”的不良态度。这可能与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和社会对男生的角色期待有关,这会使男生比女生承受更为沉重的精神压力。低学历的父母与高学历的父母相比,在“消极拒绝”项目上有显著差异,其余项目上差异并不显著。低学历的父母在“消极拒绝”项目上的程度要比高学历的父母要高,这可能是由于他们自身学历较低,导致工作、生存压力更大,加上没有更多机会接受比较合理的教育理念,在面对子女时,他们往往更容易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采取强硬、粗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当会使孩子失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容易使他们形成自卑和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阻碍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自身的价值,也许会使孩子把对自身的不满迁移到父母本人的恶感,使得亲子关系更加不和谐。(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中,全量表分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的强度和焦虑范围的广度,若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者,即可认为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有的可能表现为攻击和暴力行为等。在311名学生当中,超过65分的只有两人(占被试的0.0064%),需对他们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我校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相似点,又有各自的差异。在学习焦虑这一因子上的高8分以上的占40.193%,且男女生间差异并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我校近一半的学生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甚至讨厌学习,这是男女生共同的焦虑。男生除了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两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女生之外,其余因子均低于女生,且在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四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孤独倾向表现为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产生这种心理的因素有:因家庭父母离异、单亲、父母对自己不关心等等,也有因自身生理缺陷或各方面条件不好而自卑。对人焦虑是指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这也是当代学生在Internet,游戏机的围城中缺乏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的弊端。男生的孤独倾向比女生高,但“对人焦虑”要低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孩子的性别角色决定了他们没有女孩子细腻的情感,与人交流的渴望、交流的技巧性的掌握上也低于女孩子,所以他们渴望与人交往但却不得其法,转而把交往的需求更多地投注在Internet和游戏上,因而具有较女生要高的孤独感,但也由于交往不多,所以他们在“对人焦虑”上的程度要比女生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女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可能是她们产生“对人焦虑”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女生在“恐怖倾向”因子分上高于男生。冲动倾向的表现为十分冲动,自制能力较差。造成这方面原因是女生在社会结构中相对处于弱势群体 沈杰, 小学生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2)89-92。而男生由于青春期身体的急速发育,雄性激素的剧增,思想与行为上的冲动倾向要比女生要高。(三)初中生的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调查数据表明孤独倾向与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期待型、溺爱型、盲从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溺爱型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盲从型与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严格型与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不一致型与过敏倾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期待型与恐怖倾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除此之外,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不良的亲子关系容易使孩子形成某些不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