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萤石矿床形成机理及找矿方向.doc_第1页
赣南萤石矿床形成机理及找矿方向.doc_第2页
赣南萤石矿床形成机理及找矿方向.doc_第3页
赣南萤石矿床形成机理及找矿方向.doc_第4页
赣南萤石矿床形成机理及找矿方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南萤石矿床形成机理及找矿方向Gannan fluorite deposit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摘要:赣南地区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带与北东向武夷山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大地构造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滨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的内侧华夏板块中,是江西省乃至东南地区重要的萤石成矿区。文章研究以现代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对赣南萤石矿成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萤石成矿流体特征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研究赣南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工作。赣南地区同时是我国萤石矿产资源的聚集区,其萤石矿产除作为钨锡矿的伴生矿产外,分布有众多的独立萤石矿床,该区已成为我国萤石矿产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基地。现办矿山达78个之多。本文旨在通过赣南萤石矿成矿规律的研究,为成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关键词:赣南,萤石,成矿规律,找矿预测,地质找矿。Southern Jiangxi in the east-west and north east Nan ling belt construction and compounding to the Wuyi mountain area, Eurasian tectonic plate and the Sea in the western 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zone plate in the inside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south-east Jiangxi Province, and even fluorite mine are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ole of modern ore, ore prediction theory as a guide, on the southern Jiangxi Fluorite Mine Area of strata, magmatic rocks and ore-forming fluid characteristics of fluorite mineraliz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wit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study Gan Fluorite Deposits at the Southern Region and prospecting forecasting.While in gannan reg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close, fluorite except as its fluorite tungsten ore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independent fluorite deposit, the region has become Chinas fluorit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base. Now do mining of 78. This paper aims to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of gannan fluorite deposit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serviceKeyword: Southern Jiangxi,fluorit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prospecting forecasti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一、区域地质背景(一)矿区概况赣南地区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带与北北东向武夷山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大地构造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滨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的内侧华夏板块中,是处于钦杭古板块结合带和丽水莲花山、五华佛冈断裂带之间的一个菱块状变质地体。(二)地层主要出露于矿区东南部, 为震旦系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岩性主要为变质中细粒砂岩、变质粉砂岩、绢云母千枚岩等, 为金源岩系。赣南地区的震旦系,为一段巨厚的复理石或类复理石火山质泥砂岩建造。由于岩性单一,构造复杂,并经区域变质,故划分和对比较为困难,但根据构造旋回、沉积特点、含矿情况以及具有明显特点的标记层,其时空分布,仍有规律可循,故此,南部地区震旦系亦可划分为上、下两统。下统为上施组和下坊组;上统为老虎组。(1)上施组(Z1sh)上施组,主要分布于武功山区及赣江以东广大地区,赣江以西仅在赣州-大余一带见上层部位。本组岩性变化较大,在分宜上施-新干七琴一带,以灰绿色千枚岩为主,夹变余细砂岩及砂质或粉砂质千枚岩,偶夹灰黑色含碳绢云母千枚岩。韵律清晰,砂岩常见序粒层,层面具波痕,千枚岩微细纹理及斜纹理发育;往西萍乡东桥一带,主要为灰绿色千枚板状岩、粉砂质板岩及粘土质板岩。间夹变余砂岩和变余粉砂岩组成韵律层,底部砂岩增多,以暗灰色厚层状变余粗粒石英砂岩与不等粒变余砂岩互层,局部含少量砾石,具波痕。板岩水平纹理发育,构成清晰地条纹条带,含硅质,粉砂岩或砂岩,具交错纹理及斜纹理,有时还见滑塌构造。厚4640米。向东至弋阳铁砂街周家潭一带,变质程度较深,主要为灰白色斜长变砾岩、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夹二云片岩、白云片岩及矽线片岩等,局部夹大理岩或透辉石岩,和含锰变质砂岩,底部偶见变质凝灰质砂砾岩,厚度:周家口为5537米,尚源出露约1000米。往南至广昌、宁都、于都、会昌一带,以发育火山碎屑岩为特点,主要为深灰色厚层状变余粉-细屑沉凝灰岩,偶夹变余凝灰质砂岩,微细纹理发育,常呈条纹构造。但在宁都戴坊-瑞金官仓地区,由灰绿色局厚层状变余长石凝灰质砂岩及绢云英片岩组成,片岩多为沉凝灰岩变质而成,部分砂岩已变质为片麻岩。厚度出露不全,兴国陈龙为1683米,宁都戴坊为3200米,于都小溪为244米。(2)下坊组(Z1x)主要为一套含砾岩系。大致以萍乡东桥、新余良山、吉水水南、兴国良村至宜黄尚源、上饶洪山一线,在含砾岩系中,广泛发育有含铁、含碳及含钙的岩石组合,我省重要的铁矿层位-新余式铁矿即赋存其中。本组在区内各地发育程度很不一致。分宜松山-新余良山一带,主要为灰绿深灰、黑灰色绢云母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及碳质绢云千枚岩等组成,夹有1-2层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在良山,于矿层之下尚见变玄武岩,之上碳质板岩中含微古植物Blaminaria,Laminarites和Mebranochercus等。其底部在松山古家发育有厚达数十的深灰色、棕灰色凝灰质砾岩及凝灰质含砺千枚岩。砾石成分复杂,有安山岩、英安岩、霏细岩、粉砂岩、石英岩及脉石岩等,并见稀少花岗闪长岩砾石及纺锤状、杏仁状硅质粒状体。砾石大小不一,自数毫米至二十厘米,一般为5-20毫米,分选性差,呈棱角状、半滚圆状。砾石自松山至吉水马埠继续分布,厚数米至十余米。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原老虎塘组底部千枚状砂岩中,普遍见含砾石及岩屑。因此,本组实包括原老虎塘组底部一部分。萍乡东桥,下部以深灰、灰绿色含砾凝灰质板岩为主,间夹凝灰质板岩、凝灰质砂岩及变沉凝灰岩,厚达1000余米。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板岩,近顶部尚有大量的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和少量花岗岩砾石等;砾石形态有盘状体、扁球体、球体、长棍体及滚圆体等,砾径一般为1-5厘米,个别达50-60厘米,砾石的排列方向不定,分选性差,分布密度亦疏密不均。中不主要为灰黑、褐灰色碳质板岩、凝灰质千枚岩及粉砂质板岩,奇侠并夹有含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厚1-2米,在铁矿层之上下,还发育含锰质白云岩,局部尚见砂砾岩透镜体。往东至上饶洪山地区,1979年江西区调队首先肯定了砾岩层的存在,厚约8米。其上岩石变质程度较深,以灰、黑灰色瘤状片岩、云母片岩及石墨云母片岩为主,夹含碳硅质板岩、石英岩,近底部并夹有含结核状条带石英岩及镜铁矿云英岩。这样,与新余良山一带的层序完全一致,同属下房组。在遂川-崇义及南康等地,多为变余砂砾岩变余砂岩、板岩组成韵律层,砾石一般较细小,且组分较杂,常见砾岩、板岩及硅质岩等,有时还见大理岩,砾石滚圆度低,大都为棱角状至半棱角状;于都小溪,主要为灰绿、黄绿色巨厚层状变余含砾石英砂岩,呈序粒层构造;新国陈也和陈龙等地,为褐绿、灰绿色厚层状变余含砾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及含碳千枚岩、千枚岩组成。千枚岩中普遍含黄铁矿,个别已成为黄铁矿千枚岩,其中偶夹软玉岩和硅质岩。厚度200-700米。(3)老虎塘组(Z2l)老虎塘组,分布亦广,主要为一套复理石砂泥质夹硅质岩建造,顶部以浅灰色硅质岩或碳酸盐岩与寒武纪分界。本组岩性变化不大,主要为深灰、灰绿色中-厚状变余凝灰岩、变余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及变余长石石英砂岩间夹绢云母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和含碳千枚岩,近上部常伴生薄层状含钙千枚岩、硅质岩及结晶灰岩或其他透镜体。在泰和桥市,还夹有数层细碧岩及变流纹岩,顶部普遍发育浅灰、乳白色厚层状硅质岩;于都小溪、赣县江口广福、南康赤土等地,顶部硅质岩呈淡紫、淡翠绿色;崇义聂都相变为厚层状大理岩夹白色、浅灰色薄层硅质岩。凝灰质千枚岩和变余凝灰质粉砂岩中,发育微细水平纹理及斜纹理,变余砂岩具序粒层,层面多见水下冲刷的槽沟印模等现象。本组厚度:萍乡山崖口2300米、泰和桥市2985米、上饶洪山802米、于都坝里3000米、江口广福3100米。(三)岩浆岩矿区岩浆岩主要为晚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有1 个不完整序列, 即上水桥序列; 2 个单元,即上水桥单元和油源单元。上水桥单元为中粗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油源单元为中粗粒黑云母正长岩, 两单元呈涌动接触关系。区内深成岩浆岩为矿区成矿热液和CaF2 来源的母体。矿区及外围的岩体和地层中, 脉岩十分发育, 主要为云斜煌斑岩、花岗细晶岩、花岗伟晶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石英脉等。晚白垩世岩浆活动比较微弱,规模和强度远不及燕山早期和中期,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个别为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并有少量基性、超基性岩。岩体产状多为岩墙群,小岩脉、岩枝、岩瘤、小岩株等,在晚白垩世盆地边缘,分布有中基性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赋存于赣州组及南雄组地层中。(一)侵入岩类1、各类岩石的分布及地质特征基性、超基性岩主要见于赣西的桃源岩体中,即仙源、罗城等地,其它地方有零星出露。岩石分别为辉长辉绿岩、角闪辉长岩、橄榄角闪辉长岩、橄榄辉长辉绿岩、辉长岩、橄榄岩等。有时在辉长岩中见伟晶岩团块属辉长岩的分异产物。岩体主要成脉状、墙状,一般受断裂控制。花岗斑岩和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分别侵入与双桥山群、震旦系、寒武系、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及晚侏罗以前的岩体中,围岩蚀变大都不强,主要有硅质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部分岩体具微弱的角岩化和云英岩化。多数岩体内接触带不明显,少数岩体具同化混染现象。在武夷山两侧,九岭山地区主要成墙状、脉状成群出现,规模大小不等,小者仅长十余米,大者长达十余公里,宽数米至数十米,有的呈小脉状及小岩瘤状,一般都直接充填于断裂带中。其它地区出露的花岗岩,多为独立的墙状、脉状或岩瘤状,个别花岗斑岩为小岩株状产出。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为数不多,一般都为小岩株状。花岗斑岩等岩体虽小,但分相清楚,如黎川岩墙群,沿走向、倾向均有相变,岩石以花岗斑岩为主。次为石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长石斑岩等。其中也有以石英斑岩为主,其它斑岩为次者。岩体边缘常见不发育的流动构造。铜坑嶂花花岗斑岩,仅3平方公里,但岩相复杂,西北部边缘为中粒黑云母花岗斑岩,中南部边缘又为细粒黑云母花岗斑岩,岩体的中间分别有粗粒黑云母花岗斑岩和粗粒斑晶花岗斑岩,岩体的西部为花岗斑岩,东部多为石英斑岩。其它岩体的岩相比较单一。2、各主要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出露于仙源、罗城等地。属于超基性岩的岩石类型为橄榄岩。橄榄石寒冷为35-40%,辉石40%,角闪石5%,黑云母2%,斜长石15%,另含少量磁铁矿、黄铁矿、磷灰石。其中斜长石An29,为奥-中长石。基性岩中有辉长岩、橄榄辉长辉绿岩、橄榄角闪辉长岩等岩石类型,含橄榄石(0-15%),辉石(4-30%),角闪石(7-47%),斜长石(20-62%),黑云母(10-20%)。橄榄辉长辉绿岩和角闪橄榄辉长岩中含金云母2-5%。辉长辉绿岩、辉绿岩中不含黑云母,石英多为0-3%。它们中分别含有微-少量的磁铁矿、黄铁矿、钛铁矿、铬铁矿、金红石、褐帘石、磷灰石、磁黄铁矿、黝帘石、绿泥石等副矿物。黑云母花岗岩、斑状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均由斑晶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斑晶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组成。部分岩体中有1-6%的黑云母斑晶,钾长石斑晶占6-45%,斜长石斑晶占1-15%,石英斑晶占2-25%。基质中,钾长石33-71%,斜长石占少量-53%,石英占3-30%,黑云母占1-13%,部分岩体含少量-5%的白云母。岩石中分别含有微-少量的锆石、磷灰石、绿帘石、硅线石、金红石、雌黄铁矿、黄铁矿、萤石、黄铜矿、独居石、磷钇矿、电气石等副矿物。对少数岩体斜长石斑晶的测定、牌号分别为An5-13,为钠-钠奥长石。钾长石主要为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斜长石交代钾长石。钾长石和斜长石均有不同程度的泥化、绢云母化,甚至变成白云母细片,其中部分长石经后期蚀变形成条纹及粒状钠长石。石英斑晶呈聚斑状,等轴状及自形的六边形等。黑云母已蚀变或褪色并析出铁质,多色性或强或不强。基质多为微到细粒状,主要为长英质,一般都溶蚀斑晶。3、岩石化学特征岩石的酸度均在70%以上,最高可达76%以上,一般也在73%左右,应属超基性花岗岩类。K2O+Na2O总量在7-9%之间,K2O/Na2O均大于1,有的已超过2,因此碱度较高,碱质比也高,是富钾的岩石。铁镁质成分较低。4、微量元素特征基性、超基性岩和花岗岩类的微量元素具下列特征:小洞涡橄榄岩中Cr、Ni、Co、V等元素,均低于维诺格拉多夫超基性岩值数倍,Ti高于3倍,Ba高于数十倍。W、Sn、Li、Ba等元素,W未检出,Sn、Li、Be等均高于数十倍,Cu、Zn高于2-5倍,Pb则高出4000倍,已达N.N金兹堡的富集浸染值。Ga、y、yb、Zr、Sr等元素都高于维氏值。大湾塘、三十把辉绿岩的微量元素中Cr、Ni、Ti、Co、V等,一般都低于维诺格拉多夫值,或略高。Sn、Li、Be等元素略大于维氏值。Cu、Pb、Zn等元素低于维氏值。Ga、y、yb、Zr、Sr等元素中,除y高以外,其它元素均低。花岗岩及斑岩的微量元素:Cr、Ni、Co、V、T、Mn、Ba等元素,其中Cr黎川岩墙群集上梁花岗岩高于维诺格拉多夫值3倍左右到大雨30倍,V在上梁岩体及铜坑嶂斑状花岗岩中高出2.5倍左右,其它则与维诺格拉多夫值略低。W、Sn、Li、Be、Nb等元素,W在九岭岩墙群各类岩石中高出维氏值46-60倍以上,其它均未检出,Sn一般岩体均略高于维氏值,其中以九岭岩群中的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最高,高出45-53倍,Li一般也高于维氏值,仍以九岭花岗斑岩为高,为9-17倍。Nb除九岭岩群外,均有检出,其中以铜坑嶂两次岩体及火烧庙岩体为高,大于5倍,其他则与维氏值近似。Cu、Pb、Zn等元素,一般都高于维氏值,其中黎川花岗斑岩群,上梁花岗斑岩,铜坑嶂斑状花岗岩的Pb含量较高,达100ppm以上,尤以铜坑嶂岩体为高,400ppm,Zn以黎川岩墙群为高,为维氏值的3倍以上。5、副矿物本阶段个岩体副矿物的含量均不高,但各地区的副矿物组合则有所不同。其中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磷灰石、独居石、黄铁矿、电气石、石榴石等,基本上为各岩体所共有。武夷山西侧的黎川花岗斑岩和锣鼓石花岗斑岩,又独含方铅矿,在寻乌的铜坑嶂花岗斑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铌柦铁矿、磷钇矿等为其它岩体所没有,同时,其中含较多锡石及辉钼矿。(四)矿区地质构造矿区构造主要有花岗岩内部的流线流面、断裂构造、节理构造、劈理构造。以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最大。区内断裂构造以近东西向最发育, 北东向次之,北西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不甚发育。矿区断裂具多次活动的特点。近东西向断裂为矿区最重要的控矿断裂, 北东向断裂亦具矿化。近东西向的F1、F2 具金、萤石矿化, 而北东向的F3 则仅具金矿化。赣南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构造旋回划分一览表大地构造发展阶段构造旋回构造运动构造层大陆边缘活动发展阶段喜马拉雅-燕山构造旋回Q喜马拉雅幕N喜马拉雅幕E燕山幕K2燕山幕K1燕山幕J3燕山幕J2燕山幕J1燕山幕T3印支运动P2-T2东吴运动D2-P1加里东运动幕?加里东运动幕Z1-O澄江运动Z1晋宁运动幕Pt3晋宁运动幕?喜马拉雅-燕山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沉积准地台发展阶段准地台发展阶段印支-华力西构造旋回印支准地台盖层褶皱 晋宁地槽褶皱印支准地台盖层褶皱 (D2-T2)加里东地槽褶皱(Pt3-O)地槽发展阶段加里东-澄江构造旋回加里东-晋宁构造旋回地槽发展阶段晋宁构造旋回二、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一)赣南萤石矿的分布特征及矿化类型1.赣南萤石矿的分布特征。赣南萤石矿资源较为丰富,遍布大部分县、市。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赣州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区经普查以上工作的萤石矿床13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4处、小型5处,探明(333 334)资源量733.5万吨;经群众边探边采基本证实具中小型规模的矿床约20处,(333 334)资源量约300万吨;经踏勘检查,仍具较大资源潜力的低工作程度矿点20余处,潜在资源量大于500万吨。(1)萤石资源基本情况 我市有萤石矿区(点)72处。其中大型2处(兴国隆坪、瑞金谢坊),中型7处,小型8处,矿点53处。截至2004年底止,保有CaF2基础储量621万吨,资源量129万吨,合计750万吨。其中经过详查或勘探的矿区3处,(谢坊、隆坪、筠门岭)保有资源储量366万吨。普查矿区36处,保有资源储量225万吨。经地质检测、储量审查备案矿区27处,保有资源储量136万吨。经预查工作的矿区5处,保有资源储量23万吨。我市萤石资源保有储量位居江西之首位,占全省保有储量的55%左右,占全国单一型萤石保有储量的10%。 萤石资源集中分布在兴国、瑞金、会昌、宁都四县(市)。其中兴国保有资源储量319.3万吨,占全市的42.6%。四县保有资源储量555万吨。占全市的74%。点多分散是我市萤石资源的又一特点,大型矿区保有资源储量309万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1.3%。中型矿区保有资源储量215万吨,占总资源储量的28.7%,占矿山总数87%的小型矿区、矿点保有资源储量225万吨,只占总资源储量的30%。萤石资源广泛分布在除安远、大余以外的16个县(市、区)。a、兴国城岗良村萤石资源勘查区包括已经开采的江背、城岗、良村、鼎龙等矿区,现有开采点十多个。本区矿床规模大,品位中等。选择12个矿区重点开展工作,确定大型矿床1处以上。新增CaF2资源储量200万吨。 b、全南青龙山井水寨萤石资源勘查区 原为一小型矿区,据现在调查,发现矿化带长近2400米,已有两个长度大于200米,宽度大于5米的工业矿体,主矿体控制延伸已达到150米,具有寻找大型萤石矿床的良好前景。通过工作新增CaF2资源储量150万吨。 c、宁都山梓老溪萤石资源勘查区 现有中型矿区一处(山梓),矿点一处,保有资源储量22.1万吨。山梓无采矿权设置,通过工作确定矿区中型规模,新增CaF2资源储量50万吨 d、宁都石上会同萤石资源勘查区 包括4个开采点,保有资源32.9万吨。通过重点普查确定两个规模中型以上矿区。新增CaF2资源储量100万吨以上。 e、全南县寨头萤石资源勘查区 本勘查区位于全南县西北的中寨乡、小慕乡、小叶岽林场交接部位。已发现小型矿床1处,矿点8处,保有资源储量32.7万吨,有4个开采点。本矿田矿床(点)现有规模小、品位富、质量好。选择12个矿区(点)开展普查工作,矿床规模有望扩大,确定大中型矿床远景。新增CaF2资源储量100万吨。 f、会昌三坑萤石资源勘查区 矿体充填于东西向断裂带中。带长2500米以上,矿体厚0.7-3.4米,CaF2品位53.82-74.66%。已设置探矿权,新增CaF2资源储量50万吨 g、寻乌县民裕萤石资源勘查区 这是新近发现的矿点。地表调查发现4个矿体。矿体北东走向,倾角6080。其中V3矿体长1600米以上,平均厚度1.75米,矿化不均匀,单样品位15.9482.96%。矿区内无采矿权人,通过工作有望成为大中型后备基地。新增资源储量50万吨。 h、崇义枫树角萤石资源勘查区 位于崇义西部,包括金鸡岭、枫树角等五个矿区,保有资源储量40.3万吨。九零江矿区正在开采。本区工作程度低、萤石点多、找矿潜力大。通过工作确定大型矿床1处。新增CaF2资源储量100万吨。 i、定南小寺坑萤石资源勘查区 据调查,矿化带长2000米。已发现矿体4个,矿体厚12.5020.00米,单个矿体长100200米,延伸100米。通过工作新增CaF2资源储量50万吨。 j、石城丰山萤石资源勘查区 原查明储量9.1万吨,通过开采查明,矿区规模扩大,矿体长几百米,厚大于5米,品位富,CaF2品位80%左右,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工作新增CaF2资源储量50万吨。 (2)萤石矿床类型萤石矿床类型主要为热液充填破碎带型,个别的有热液充填交代型。我市萤石品位富,瑞金谢坊、兴国隆坪、会昌筠门岭等几个矿区品位富,储量大,其它矿区也多为品位中等至富矿,贫矿较少。矿石类型主要有块状、条带状、角砾状萤石型、石英萤石型。矿石组份比较单一,有害元素硫、磷和可综合利用组份少。选矿工艺较简单,可加工成特级萤石精粉,符合精深氟化工原料要求。矿体一般呈脉状、少数呈透镜状产出,围岩比较坚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个别矿区受破碎带影响导至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2.赣南萤石矿的矿化类型。赣南在区域上位于华夏板块的中部,东西向南岭构造带与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纵横交错,展布于整个区域。区内褶皱基底发育,主要分布有震旦系、寒武系。盖层有从晚古生代到中生代地层,局部分布较广。受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的中生代断陷盆地时有出露,有的出露面积较大。岩浆活动极为频繁,从加里东期到印支海西期以及燕山期均有岩浆侵入或喷发活动。燕山期花岗岩在区内大面积分布。赣南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包括萤石矿床)的成因均离不开此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纵观赣南萤石矿产资源,萤石矿点星罗棋网,中型到大型萤石矿床亦为数不少。究其形成机制,赣南萤石矿形成主要与燕山期花岗岩相关,在萤石矿床出露的区段,一般都有相关的岩体存在,同时,赋矿围岩主要有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与红盆。属于一种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萤石矿品位富、质地好。(二)萤石矿的矿石结构构造依肉眼观察,矿石的矿物种类较简单,主要矿物成分为萤石、石英(硅质物),次要矿物为粘土类矿物、绿泥石、黄铁矿等。萤石颗粒大小不等,粒度主要在223mm,颜色多样,以绿色、灰白色为主,次为白色、紫色、烟灰色等。结晶形态以自形或半自形晶不等粒状为主,在紫色萤石中见一些不完整的菱形十二面体。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碎裂结构、隐晶质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次为条带状、角砾状、环带状和网脉状等。根据矿石的主要矿物组合特征,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萤石型、萤石型、萤石石英型。通过萤石矿物薄片电子探针扫描可知,本区矿石类型简单,矿石质量良好、硅含量少,其它杂质含量少。(三)萤石矿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中(图3)主要含矿断裂带为一北东东向断裂(F7),断裂总体产状为北东7080,局部地段近东西或北东,倾向北北西,倾角6270之间。该断裂在平面上总体呈折线型,但大部分地段表现平直,断裂受强烈硅化并充填萤石脉体,萤石脉中晶洞构造发育,大者可达1m1.5m2m。部分地段见构造透镜体或具滑动面,大部地段见构造角砾。这些现象说明,该断裂具多期、多次活动性质。区内的萤石矿体产状与断层产状一致,并随断层产状变化而变化,矿脉形态沿走向和倾向均为相连透镜状、藕节状,脉壁呈舒缓波状弯曲,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较清晰。矿带(F7)地表控制长度1000余m,控制深度为5080m。萤石矿体(V7)充填于矿化带中,呈相连的透镜状、藕节状,向深部逐渐变小尖灭。矿体走向7580,倾向345350,倾角6275。矿体最大厚度为2.70m,平均1.22m,最大矿化深度约60100m,平均工业矿体矿化深度约3050m(推测深度一半)。由于矿体延深不大,钻孔均见及含矿破碎带,个别钻孔在带中仅见细小萤石脉。 三、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一)成矿规律根据赣南地区萤石矿床的不完全统计,萤石矿床主要围岩为:震旦系上施组、下坊组和老虎塘组,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及上统等,其中又以震旦系和白垩系对矿床的控制最为明显。赣南地区的萤石矿床,明显地受断裂构造控制。研究表明,在一个矿床或矿区内,往往存在一个含矿最佳的主断裂,其他断裂居次要地位。按断裂性质,又以压扭性断裂比较稳定,有利于成矿;成矿作用明显受中国东部北东、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萤石出露地区,大部分含矿断裂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萤石矿床的产出部位多为前泥盆纪基底隆起背景上断块隆起部分与燕山期花岗岩的接触带断裂处。(二)找矿预测本区地处华夏板块、罗霄褶皱带东部、赣南于山构造带北部、南城-大余北东深断裂北端,位于于山成矿带西侧,具备了赋存大超大型萤石矿所需的深层构造条件。区内主要分布青白口系、震旦系和白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