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五十五中20182019十年度第二学期月考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 铁制工具B. 曲辕犁C. 风力水车D. 石刀石斧【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可知此应为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的较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选D。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精耕细作”的特点D. “不误农时”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重农”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天气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D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3.董熠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浮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A. 封闭性B. 分散性C. 连续性D. 脆弱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到“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等信息足以证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其它的几个特性均与材料的意思不相符合。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们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当今的高考试题选项的区分度一般较小,备选项中的陷阱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当剩下两个选项无法选择时,就要比较每一个选项之间的的关系了。因为目前现行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是最佳选择题。例如,选项与选项之间是否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是否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等。4.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A. 家庭手工业B. 田庄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材料中这一汉代漆杯底部刻有六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这一漆杯的制作工序复杂,生产追求工艺精美,不计成本,还受官员监督,由此可判断这只漆杯出自官营手工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产品不可能有七位监督人的名字,排除ABC。5. 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B. 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C. 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D.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官营手工业的封闭性,其地位在明代被民营手工业超越,B项错误。ACD项均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6.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D. 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小部分进入流通领域。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产品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民营手工业以赢利为目的,产品完全进入流通领域,可知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A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官营手工业7.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 物流通畅的草市C.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 市长监管的夜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汉”“长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九市”是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地区,故A项正确;草市属于民间集市,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B项错误;商业市镇兴起于明清时期,故C项排除;夜市唐朝时期才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点睛】“东汉”“长安”是解题的关键。8.“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A. 商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出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店铺可以随处可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北宋开始,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故D项正确;唐代之前,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市、坊严格分开,故ABC项排除。9.“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 “丝绸之路”的产生主要体现古代中国的棉纺织业成就C. 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丝路商贸繁荣D.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外界的经济交流,故A项正确;丝绸之路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丝织品与瓷器的发展水平,故B项错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汉朝时期丝绸之路主要输送丝绸,称为“瓷路”的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10.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D.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答案】C【解析】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对这些荒地进行分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均田制下露田为国有土地,不得买卖,桑田可世代相传,但限制买卖,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民不但需向国家缴纳赋税还得服兵役徭役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11.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的一面B. 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 这一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D. 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的一面,同时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海禁问题。“海禁”并未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不能选B。民间贸易并非,官方对外贸易也不是十分发达,不能选C。“禁海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而不是在于与民争利,不能选D。材料中的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意在强调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的地位是很低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而已,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禁海令”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13.1522年,某国王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褒奖生还的18位勇士“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主要原因是他们A. 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B. 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C. 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D. 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答案】B【解析】由材料的时间信息“1522年”“地球仪”“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等可知,这是因为他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B项正确;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和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是达伽马,故AC项错误;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是哥伦布,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目的时间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14.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 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B. 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C. 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属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其他三个选项均是符合题意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15.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最大意义。所以“分水岭”的含义是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6.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A. 商业讹诈B. 组建商业公司C. 炮舰政策D. 以武力为后盾【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荷兰在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并非商业讹诈,故A项排除;联系所学知识,知道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其途径是组建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炮舰政策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奉行的政策,故C项排除;各国殖民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故不是荷兰竞争的重要手段,故D项排除。17.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有利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政治制度强大的海军力量发达的手工工场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一般来说都会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经济发展状况这些角度入手,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18.唐晋在大国崛起中说:“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以下有关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崛起挤占了荷兰海外市场B. 荷兰缺乏自由宽松政策支持C. 经济基础脆弱与中央集权缺失D.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影响小【答案】C【解析】“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说明荷兰失败的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中央集权力量缺失,C正确;英国并没有挤占荷兰的海外市场,A错误;自由宽松属于荷兰经济政策,B错误;D中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影响。19.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A. 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殖民掠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C. 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D.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殖民掠夺影响,材料中“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各选项,本题应选B项。其它三项与题意不符。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名师点睛】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破坏性:政治上,发动鸦片战争等侵华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如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夭折。建设性:带来工业文明、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例如刺激中国民族工业产生、西学东渐。20.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表明A. 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 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C.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D. 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反应了工业革命是由市场需求引发,故C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而是市场需求引发工业革命,故B错误;“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1.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产量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D. 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应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22.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蒸汽机A.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B. 使人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C.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 为工业生产提供便捷的动力【答案】C【解析】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是说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使工业革命在地域方面有了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蒸汽机广泛应用于机器,就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使得工厂不必再受水源、风力等自然因素的限制,故选C;蒸汽机主要解决了机器的推广问题,才有了工厂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但ABD都不是从城市或者地域的角度来说的,故排除ABD。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审清“工业城市”是从地域角度来说的,很重要。23.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指的是A. 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B. 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C. 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D. 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答案】B【解析】社会变革更应该是从社会阶级结构层面来思考,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得出B符合题意;A不属于社会层面,C中应该表达为“工业城市”才准确,D属于变化不属于变革,故排除ACD。二、材料解析题24.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商君书农战材料二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材料三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四 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2)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3)据材料四归纳:面对经济的变化,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理由:有利于发展农业,赢得战争;有利于治理人民。(2)现象:家庭棉纺织业发达;丝织业发达;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发展。(3)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消极影响:强化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可知商鞅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可以分析出答案。(2)结合“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得出家庭棉纺织业发达;结合“计日受值”得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结合“俱以蚕桑为业”得出丝织业发达;结合“南浔镇烟火万家”得出市镇发展;结合“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得出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可知,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强化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材料三 材料四 美洲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分行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平潭分公司(第一批)招聘延长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福建省厦门海沧华附实验小学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南宁市峙村河水库管理所编制外工作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晋江市福大科教园区发展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1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四川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考核招聘专业技术人员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机关服务中心公开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卫技人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浙江宁波市余姚市小曹娥镇人民政府招聘编外人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天津联通ITO项目维护经理招聘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生物上《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件
- XX医院临床医疗质量考核通用记录表
- 用药交代题文档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形考任务1-2参考答案
-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寻常型天疱疮
- 纳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应急工程环评报告
- 法人车辆租给公司合同范本
- 山东威海旅游介绍PPT模板(推荐)
- 初中毕业证怎么从网上查询
- GB/T 32926-2016信息安全技术政府部门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