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1页
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2页
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3页
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下能力提升(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下列有关中国原始农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时期我国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B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生产工具C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D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在生活中要经常迁徙2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主要信息是()骨耜石犁铁锄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3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历史的变化,其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4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5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在于()A缓和土地兼并,巩固小农经济 B.促进社会分工和发展商品经济C限制阶级分化,缓和社会矛盾D.强化社会控制,稳定社会秩序6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A耧车B筒车 C曲辕犁D水转翻车7“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8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耕作工具不断改进生产组织的小型化水利设施逐渐完善土地兼并日趋加剧ABC 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土地平旷,房屋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1)请从文中找出能反映作者理想的生活场景。(8分)(2)桃花源居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特点。(6分)(3)据材料分析桃花源居民告诫渔人“不足为外人道”的主要原因。(4分)课下能力提升(一)1选B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才使用铁制生产工具。2选A从骨、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而铁制农具锋利、坚固、灵活、耐用,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使得农业由粗放到精耕细作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器广泛使用的信息从“铁锄”的图片中不能得出,故D项错误。3选B从“田里不鬻”到“民得买卖”体现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而土地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变革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 4选D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而这一制度得以维系的前提是国家必须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分给自耕农耕种,故D项正确。大部分土地还是归地主私有,A项不正确;均田制下的土地基本不能自由买卖,B项不正确;农民要向地主缴纳地租,C项不正确。5选D由题目中的信息“户籍主要是民户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可知户役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抑制土地兼并,A项错误;禁止更换户别不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发展商品经济,B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限制阶级分化,C项错误。6选A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反映出汉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A项正确。唐朝时期出现筒车和曲辕犁,宋代的水转翻车巧妙地利用水力为动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都不符合时间限制,B、C、D三项错误。7选A由“溉田农父无虞旱”可知该工具属于灌溉工具,对农业有利,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由“众筒兜水上青冥”可知是唐朝灌溉工具筒车,B、C两项错误;筒车的出现是灌溉技术进步的表现,而不是农业耕犁技术进步的表现,D项错误。8选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主要是由耕作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改进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的,均正确。其与土地兼并没有关系,排除。故选A。9解析:本题以桃花源记创设新情境,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从自然条件、生活状态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依据“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外人间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依据“避秦时乱”“怡然自乐”等信息回答。答案:(1)土地平旷,房屋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