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继贤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曹继贤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曹继贤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曹继贤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曹继贤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学 科: 高中思想政治学 校: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年 级: 高二年级题 目: 社会历史的主体姓 名: 曹继贤联系电话:、设计思想1、教学理念凸现一个“新”字。依据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等现代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的整合抓住一个“扣”字。紧扣学生的生活、时代的主题及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去感知、思考。3、教学组织过程突出一个“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与电脑互动,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相统一。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与结构特点: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本框题共有两目组成,两目内容呈递进的关系: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从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角度分析了该观点;第二目是在第一目的基础上得出方法论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还比较模糊,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2、学情分析(1)认知起点:我所教的文科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学习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分析及归纳综合的能力,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感性及理性认识,但学生在社会历史观上还不能辩证地分析历史的发展,尚末形成科学的历史观。(2)学习兴趣:班中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也喜欢关注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对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3)学习障碍:由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的干扰、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及科学思维方法的欠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牢固群众意识,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实例引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世界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滚滚前进的历史长河中,谁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两种观点:【多媒体展示】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认为中国历史完全是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鲁迅: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身后跟着许多兵。(1) 这两种观点那种观点正确?(2) 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么?(3)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看多媒体思考问题。讨论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论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含义教师从学生思考的问题中,引出人民群众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1)人民群众在量上是人口中的大多数,在质上必须是对历史其推动作用的人们;(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3)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多媒体展示公民、人民群众和劳动群众的范围)(4)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翻开教材93页,看“专家点评”并朗读人民群众的含义。通过问答方式参与对群众内涵的分析。记录让学生明确人民群众的含义。通过图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区别公民、人民、劳动群众的差异。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多媒体展示】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件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1) 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什么作用?2【多媒体展示】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多媒体展示】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安阳市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修建红旗渠过程也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上述材料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哲学道理?观看多媒体,思考并探究问题。学生代表回答(1)(2)问。记录观看多媒体,进一步思考,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什么?该探究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通过图示首先分析了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得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承上启下,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衣服、食物,商品,建筑等物质财富,还创造了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多媒体展示】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书中的很多故事来自于作家自己、亲人和朋友的亲身经历。可以说,脚踩坚实的黄土地,是路遥创作成功的基础。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多媒体展示】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鲁迅的话有没有道理?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同学们试举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诗经很多诗歌来自人民劳动时的歌唱;陕北人民唱信天游;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水浒传的创作素材很多来自说书艺人。)观看多媒体,思考和回答相应问题。观看多媒体,思考和回答相应问题。分小组讨论,举出一些例子。通过学生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得出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通过思考鲁迅的话,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多媒体展示】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材料三: 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签下一份合同,打破了大锅饭。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1、材料一、二说明什么道理?材料三说明什么道理?、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2、教师列出学生回答并作以下三方面的整理。即:(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3)实现方式。思考、并分组讨论回答。通过两则材料,提出设问,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教师小结过渡以问答方式小结本课世界观部分内容;补充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的差异,并从方法论层面导出本理论观点的重要指导意义。听教师分析,回顾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表现。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阶段性的认识,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关于性质和大小的差异的编排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多媒体展示】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根本出发点和基本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多媒体展示】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地位和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1、【多媒体展示】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保证。2、教师进一步说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青年学生的具体要求。即: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观看多媒体并记录认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自身应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综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并理清脉络,构建知识框架。即本课首先从唯物史观出发,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个方面介绍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后得出其指导意义: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投身社会实践。3、组织课后练习。回顾主要知识观看多媒体,思考并回答问题。巩固知识巩固知识七、教学小结与反思:(1)探究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延伸扩展课堂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了探究活动,增强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并得到结果的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去感受、体会,进而真正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摆脱英雄史观的困惑,真正理解和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在“情、理、行”进行彻底转变;(3)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编排,而是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立足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的理念。同时,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如本课中学生对情境问题的思考及回答)适时点拨和引导,如何对预设的教学计划与活动安排适时调整和修改,既是对学生主动参与及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