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兒發展,幼三A 課程,2,壹、緒論,人類發展歷程,胎兒期:嬰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兒童期:青少年期:少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死亡 :,受孕到出生,出生到1歲,1歲到3歲,3歲到6歲,6歲到12歲,18歲到25歲,45歲到60歲,60歲以後,死亡,12歲到18歲,25歲到45歲,4,一、嬰幼兒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一)發展的意義1.發展是指從生命形成到死亡期間,生理和心理連續變化的過程。2.發展的歷程是有方向、有順序,前後連貫、連續漸進的。3.發展是量的增加和質的改變。4.發展包含生長,因為生長只有量的增加。,發展的歷程就是 -個體在生理 及心理發展上,產生的量與質交互的連續性與擴張性之變化歷程。,發展歷程,6,一、嬰幼兒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續),(二)發展過程中的改變1.大小的改變生理:身高增高、體重增加、胸圍增大。心理:認知、推理記憶、語彙等能力增加。2.比例的改變生理:頭佔全身的比例,出生時1/4,成人1/8。心理:幼兒想像多於真實,成人想像逐漸減少。3.舊特徵的消失生理:乳齒、胎毛脫落。心理:兒語消失,對父母依賴減少。4.新特徵的獲得生理:恆齒長出、青春期第二性徵顯現。心理:道德標準提升、青春期對異性開始有興趣。,(一)以頭部所占身體比例來看: (二)以腿部所佔身體比例來看:兩個月大的胎兒,占全身的1 / 2; 新生兒的腿部約占全身的1 / 3,剛出生的新生兒,占全身的1 / 4; 成年後約占1 / 2的比例。到了成人時,只占全身的1 / 8。,由此可知,人類的體型比例,由出生到成年,會慢慢地產生變化,幼兒並不是成人的縮影。,胎兒期(兩個月) 新生兒 成人,1/4,1/2,1,人類身體比例的變化,8,一、嬰幼兒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續),(三)發展的一般原則(發展的特性)1.發展模式有共同性(1)發展有一定順序,早期發展是後期發展的基礎。(2)發展有一定方向頭足定律(從頭到腳) 近遠定律(從中心到邊緣),發展依著一定的方向,(一)從頭發展到腳(二)從中心發展到邊緣(三)從整體發展到局部,從頭發展到腳,頭部先發展,再慢慢發展到下肢,像這樣從頭到腳的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頭足模式,也有人稱做從頭到尾模式或由上而下模式。,從中心發展到邊緣,軀幹先發展,再慢慢發展到四肢,像這樣從中心到邊緣的發展模式,我們稱為近遠模式,也有人稱做從中心到邊緣模式或由近而遠模式。,發展方向圖,發展的方向從頭發展到腳 從中心發展到邊緣,從整體發展到局部,人類的身心發展過程,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一般到特殊,從籠統到分化,從整體到局部,再進而統整的歷程,我們可稱之為分化模式。,胚胎發展的分化圖,烏龜、雞、兔子、人類四個種族,在胚胎初期,看起來都十分相似,之後逐漸分化發育,各個胚胎開始發展出屬於自身族類的特徵,才可以明顯地分辨出彼此間的差異。,手的動作技能分化發展圖,16週 20週 20週 24週 28週 36週 52週,16,一、嬰幼兒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續),2.共同模式下有個別差異(1)每個人的發展速率略有差異。(2)每個人的發展結果(身心特質)不同。3.發展歷程具有連續性4.連續的歷程有階段性(連續性階段現象),差異原則的意義,在這個世界上,你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身心特質與發展歷程,會和自己完全一致,即為發展的差異原則。,共同模式下會有個別差異圖,大家都是由坐而站而走的共同模式逐漸成長,不過每個孩子開始會走路的年齡卻有早有晚。,19,一、嬰幼兒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續),5.發展的速率具有不一致性:發展的速率先快後慢成波浪狀,速度不等,嬰幼兒期、青春期是兩個發展最快速的時期(1)各系統發展速率不同:神經系統先快後慢;生殖系統先慢後快。(2)各階段發展速率不同:嬰幼兒期是第一加速期;青春期是第二加速期;成年期發展減緩。,人生全期的發展速率變化圖,21,一、嬰幼兒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續),(三) 影響發展的因素:遺傳、環境、成熟、學習。1.影響發展的客觀因素(1)遺傳:內在因素。(2)環境:外在因素。(3)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遺傳決定潛在可能;環境確定實際發展水準。2.影響發展的主觀因素(1)成熟:內在,隨年齡增長而變化。 (2)學習:外在,由經驗或練習而改變。 (3)成熟與學習的交互作用:適度成熟是學習的基礎。 訓練的最佳年齡:成熟早期開始(10%)的孩子在自然的條件下達到這項發展);成熟中期(50%);成熟晚期(90%)。,22,二、嬰幼兒生理發展,(一)身高.足月新生兒,身高平均在50公分左右(約47-53),男嬰比女嬰平均高約0.5公分。2.一般嬰兒滿周歲時,身高約75公分,三歲幼兒平均身高約為95公分。(二)體重1.足月新生兒,體重平均約3200公克(2500-4000),男嬰比女嬰平均約重100公克。2.六個月大嬰兒體重為出生時的2倍,一歲(滿周歲)幼兒的體重是出生時3倍,2歲為4倍,5歲為6倍。影響新生兒出生體格大小的因素:1.雙親體格 2.嬰兒性別 3.母親的健康、營養 4.胎盤的功能5.種族的特徵。,23,二、嬰幼兒生理發展(續),(三)呼吸系統:新生兒打呵欠、打噴嚏、咳嗽等都是用來調節空氣需要量的方法,滿月才改善。(四)循環與心跳:呼吸和心跳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慢,血壓則逐漸增高。,24,二、嬰幼兒生理發展(續),(五)消化系統及排便:新生兒易吐奶是因為胃的賁門和幽門尚未發育成熟,括約肌的張力較弱,胃呈水平位置,乳汁常逆流於食道上。(六)排泄系統:第一天解尿2-6次;一週內平均每天6-7次;一週到滿月前每天20次左右;滿月後漸減少次數。(七)免疫系統(新生兒免疫球蛋白G來自母體,6個月大會消失;3個月大自己產生對感冒的免疫力;9個月大免疫球蛋白G達成人含量;1-2歲免疫力才較完全。,人體生理系統的四種發展類型,(一)淋 巴 型(二)神 經 型(三)一 般 型(四)生 殖 型,出生至二十歲的發展曲線圖,A:淋 巴 型B:神 經 型C:一 般 型D:生 殖 型,A,B,C,D,27,二、嬰幼兒生理發展(續),(八)腦部/頭部1.大囟門(前囟門):位於頭頂上方,呈菱形,6-9個月開始縮小,12-18個月時關閉。2.前囟門凹陷是新生兒嚴重脫水的特徵之。(九)感覺:視覺(新生兒最佳視物距離20公分左右)、聽覺、味覺、嗅覺(尋乳反應)、膚覺(觸覺、冷熱覺、痛覺、壓覺)。(十)知覺:1.視覺偏好:新生兒喜歡中度複雜圖形、立體圖形,對臉孔有偏好。2.習慣化:,28,貳、嬰幼兒動作發展,29,一、動作發展的特徵,(一)動作發展需要成熟和學習,成熟是學習的基礎。(二)動作發展依循一般發展原則(動作發展的方向):1.頭足定律(由頭到腳):(1)頭軀幹下肢(2)抬頭翻身坐爬站走上樓梯下樓梯2.近遠定律(由中心到邊緣):(1)幼兒取物歷程:抱物握物抓物,30,一、動作發展的特徵(續),3.嬰幼兒身體發展的過程由籠統分化統整: (由簡單到複雜,由一般到特殊,由籠統而分化而統整)(1)粗動作、全身的、整體的大肌肉活動在先;細動作、局部的、特殊的小肌肉活動在後。(2)粗動作:翻身、騎輪車、走路、跑步。(3)細動作:穿孔、拉拉鍊、握筆、解鈕釦。(三)動作發展有個別差異性:1.女童骨骼發展、肌肉控制、書寫方面優於男童。2.動作發展會因智力、學習機會、環境、成熟程度不同,有所差異。,31,二、嬰幼兒動作發展歷程,(一)胎兒期動作發展1.懷孕約6周後胎兒動作開始發展。2.母親開始知覺胎動約在姙娠7周後。3.胎兒在母體內活動包括:移動身體、伸腿、踢腳、扭轉、吸吮手指、游泳,其動作屬於反射動作,無意識控制。,32,二、嬰幼兒動作發展歷程(續),(二)新生兒動作發展1.全身性活動(1)當某一部位受刺激,就引起全身性活動,全身性活動所損耗的能量約為成人的2-3倍,尤其以哭損耗最多。(2)軀幹及腳的全身性活動最多,頭部最少。(3)活動量以清晨最多,中午較少,午睡後又增加。,33,二、嬰幼兒動作發展歷程(續),2.特殊性活動(1)一般性反應:對內或外在刺激所產生的反應,所牽涉的範圍比反射作用廣。例如:對光線的凝視、眼球的轉動、流眼淚、舉頭、轉頭、打哈欠、打嗝、腿部舞動及踢伸、轉身。,34,二、嬰幼兒動作發展歷程(續),(2)反射作用:指不需經由練習,即對某刺激表現出簡單的反應現象,分為對生存有意義的反射作用,例如:眨眼、吸吮、吐舌、咳嗽、吞嚥、瞳孔光反射等。另一為對生存較無意義的反射:搜尋反射:當碰觸嬰兒臉頰時,嬰兒會轉向刺激方向,張嘴吃奶的樣子。頸強直反射:當嬰兒睡覺時,如果頭偏右,右手就會彎曲,而左手會鬆弛張開。莫洛反射:將嬰兒腰處平舉懸空再輕輕落下,嬰兒之手臂會外展,且大拇指、食指成C型。抓握反射:觸摸嬰兒手掌或足底腳趾,而引起手指或腳趾屈曲的反應。巴賓斯基反射:撫摸腳底,腳趾會呈現扇形狀態,一歲左右消失。,35,三、嬰兒期動作發展,嬰兒期動作發展:2歲以前動作發展重要項目是行走動作和拿取。(一)行走動作發展1.頭頸部的發展:頭頸約在出生2個月時漸成熟;3個月後頭頸之能力已趨穩定,所以當嬰兒由仰臥姿勢被拉至坐姿,頭部後仰而無法和軀幹成一直線的情形在此時消失;4個月時,嬰兒俯臥能以手掌而非前臂支撐,令胸部離地;嬰兒約6個月俯臥時能將上半身抬高,由背面翻向腹面 (翻身)。2.坐的發展:嬰兒6個月時能自行坐在地板上,不需雙手支撐而能維持數秒鐘。6個月大嬰兒應有的發育:翻身、可坐一會兒。,36,三、嬰兒期動作發展(續),3.爬的發展:約8個月匍匐前進;約10個月即會爬行。4.站立的發展:約9個月扶物站立;約14個月會獨自站立。5.行走的發展:約15個月(1歲至1歲半)能獨立行走,尚不穩,但能輕鬆的在嬰兒床欄圈內走動;約18個月行走自如。6.上下樓梯:約15個月能爬行上梯;約18個月能抓著欄杆上下樓梯;20個月可以自行上樓梯;25個月可以自行下樓梯。,37,三、嬰兒期動作發展(續),(二)拿取動作發展:2個月:手亂動,隨意拿取。3個月:手眼漸能協調。4個月:手掌抓物,但無抓物之意。5個月:手掌接觸物件不用拇指,但已有手眼協調能力。6個月:手眼協調,已可有目標的抓物。7個月:手掌和手指已協調,但仍不用拇指。8-9個月:拇指與食指以有效的抓取物品。1歲以後:逐漸發展完成拿取動作。2歲左右:手指能單獨靈活活動。拿取動作有賴手眼協調,當嬰兒能伸手觸摸、拿取物品時,即開始進行手眼協調的發展。,38,四、幼兒期動作發展,(一)腿的技能:1.走:2歲,自行走上樓梯;25個月,自行走下樓梯。2.跑:2-3歲,腳底離地跑步;5歲,加速的跑。3.跳:28個月,可從兩個階梯跳下;6歲,才能節律性的單腳跳。依照幼兒動作發展的順序,上樓梯、下樓梯、快步走、雙腳跳躍這四個動作中,上樓梯最早發展完成。,39,四、幼兒期動作發展(續),(二)手的技能1.自己餵食:6個月:有明顯咀嚼的動作,能雙手握物自行食用餅乾。8個月:能以手握住奶瓶。9個月:自由拿放奶瓶。1歲:短暫握住茶杯。16-20個月:能自行進食,拿起杯子並放下。2歲:會用刀叉、湯匙吃飯。3歲:會用刀子沾奶油塗麵包。4歲:會用刀子切食物。,40,四、幼兒期動作發展(續),2.投球與接球投球動作發展順序:2歲前滾球2歲丟球4歲投不準6歲熟練。接球動作發展順序:全身抱球手臂抱球雙手接球。投接球動作發展順序:2歲前持球、滾球投擲球拋接球手臂抱球雙手手掌接球拍運球。保母與幼兒玩球時,最好從持球、滾球開始練習較適宜。幼兒玩球類遊戲時應從滾球開始較適宜。,41,四、幼兒期動作發展(續),3.幼兒慣用左手的問題(1)用手偏向的原因:先天遺傳。後天習慣和訓練。2.輔導左利者的原則:提供使用右手機會。勿強迫更改,否則會導致口吃。可運用遊戲方式引導。,42,四、幼兒期動作發展(續),(三)2歲-5歲發展特徵2歲至2歲半:爬樓梯需以踏併方式前進 會轉動門把開門。2歲半至3歲:雙腳一起跳 單腳站立片刻 用腳尖走幾步路。3歲: 會扣鈕釦 能拿裝半杯水的杯子走路 會使用剪刀 。4歲: 爬樓梯已能兩腳交互踏上會 用剪刀剪各種形狀。5歲:會單腳跳 人生基本動作大致已獲得。能自己爬樓梯也會開門,但不會單腳站立,此時約2歲。,43,五、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一)健康狀況:營養問題,先、後天疾病。(二)身體結構:過重或頭太大而不願活動。(三)智力問題:智力高者早期動作發展早。(四)心理因素:精神充沛、活動量高、學習動機。(五)家庭因素:環境、照顧者態度。不包括性別因素?(可能因體能差異),44,六、嬰幼兒動作發展的輔導,(一)嬰幼兒的動作發展需配合其發展程度和個別差異,成人應依循孩子每一項動作發展的關鍵期,適時激發幼兒活動力和動機。(二)基本動作技能要嬰幼兒發展成熟再給予練習和學習。(三)嬰兒學會一種新技能時會不斷練習以求做得更好,成人要多給予重複練習的機會。(四)嬰兒若學會一種技能,都是為下一個動作技能做準備,成人要有耐心並多鼓勵。(五)嬰兒動作的進展,使孩子更有機會去操弄、探討環境,所以成人要提供嬰幼兒安全、足夠、豐富的活動空間和玩具,來促進動作發展。,45,七、感覺統合的意義及失調的原因,(一)感覺統合的意義:個體將自己身體與週遭環境接觸的訊息透過視、聽、味、嗅、觸覺及前庭平衡覺(感受地心引力作用,與移動、運動有關)、本體感受覺(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的訊息)、等感覺系統,送達腦部作統合、分析、領悟、學習,再命令運動系統傳出相關反應,讓個體能有效的與週遭互動。感覺系統:視、聽、味、嗅、觸覺及前庭平衡覺、本體感受覺。,46,七、感覺統合的意義及失調的原因(續),(二)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1.遺傳因素:遺傳疾病。2.環境因素:污染。3.腦部缺氧:產前、產中、產後。4.未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缺乏擁抱、愛撫,托育環境受限,缺少戶外活動。,47,八、感覺統合失調的徵兆(現象),1.左右方向混淆不清。2.特別好動。3.易激動。4.大熱天也要穿長袖。5.動作笨拙、緩慢。6.平衡感差。7.不喜歡被碰觸。8.玩耍時意外流血,自己無法察覺。9.特別喜歡碰觸各類東西。10.數字、文字念或寫成上下、左右顛倒。11.跳繩、踢球、丟球、接球等遊戲有困難。12.害怕搭電動扶梯。13.不喜歡被高舉;怕高處或跨水溝。14.特別喜歡旋轉、搖動不會覺得暈。,48,七、感覺統合失調的種類,1.大腦前庭系統失調:反應過高者,無法忍受運動;反應過低者,不擅體育,動作笨拙平衡感差。2.發展中運動神經失調:知覺的頻率無法調整、無法知道知覺的來源,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環境,敏感度高、情緒化、固執。3.觸覺防禦:觸覺防禦過當者,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以情緒化拒絕觸覺(不喜歡被摸、洗臉、洗髮等)4.視覺失調:視覺發展始於胎兒期,視覺機能大約6歲才發育完全,若眼睛與頸部感覺、前庭感官失調者,都可能使視覺陷於混亂。5.聽覺(語言)失調:聽覺器官在懷孕第2週產生(形成),6個月分化完成。若2歲半-3歲還沒開始學說話,有可能聽覺失調。,49,八、感覺統合的治療,1.爬行、踩踏活動、跳躍活動 是促進動作敏捷的運動,可讓孩子多作這類的手腳活動。2.多給予孩子有助於前庭(平衡)系統的活動,例如:盪鞦韆、溜滑梯、旋轉木馬,但避免於飯後或睡前進行。3.讓孩子在大紙張上隨手塗鴉,使手臂自由活動,增進手眼協調。4.床邊懸掛色彩鮮明、嬰兒伸手能及、可發出聲音、慢速轉動的玩具,以增加視、聽覺的刺激。,50,(3)14-7 50,参、嬰幼兒認知能力,51,一、智力的發展與輔導,(一)智力的定義1.概念性定義:(1)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2)個體學習的能力。(3)抽象思考能力:智力的開發是培養思考能力。2.操作性定義:運用智力測驗所測得的能力,即智力商數。(心理年齡/實足年齡X100),52,一、智力的發展與輔導(續),(二)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1.遺傳2.環境(1)胎內環境:產前(母體、產檢、心情)(2)外在環境:家庭環境 學校環境 社區環境。3.成熟4.經驗:社會經驗、個體經驗。5.種族,53,二、認知理論,(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1.基模:認知經驗的單位。個體與周圍環境接觸時,為了瞭解事物所產生的一種基本行為模式。認知是獲得知識的過程,其組成的基本單位為基模。2.組織:組織已有的知識,形成較新、較複雜的認知結構。3.適應:包含同化和調適兩歷程。(1)同化:新經驗納入舊經驗中,變成自己認知結構的一部分。(2)調適:擴大或改變原有認知才能適應新環境。4.平衡:內在自我調整的過程,經由調適與同化達成平衡。,54,二、認知理論(續),(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1.感覺動作期(0-2歲):認知基礎建立於感官經驗,早期感官訓練有助於智能發展。(1)透過各感官來學習。(2)從無意向行為發展到有意向行為。(3)發展出物體恆存概念。(4)此時期有抓握、吸吮基模。,55,(3)14-1 2 55,二、認知理論(續),2.運思預備期(前操作期、準備運思期,2-7歲):用直覺來認知外環境,開始使用語言代表他們經驗的事物。 (1)自我中心觀:(2)直覺性思考:憑直覺進行推論。(3)集中注意傾向:只集中注意某一情境中的某部份。,56,二、認知理論(續),3.具體運思期(具體操作期,7-12歲):能以具體事物作邏輯思考。(1)具備可逆的思考能力:能將事物的轉變,思考到原來狀態,即能了解事物相互關係。(水從杯子到入碗,再從碗倒入杯子,知道兩者一樣多)(2)具保留概念:質量(同一黏土捏成不同形狀還是等量物質)重量(同一黏土捏成不同形狀仍然一樣重)體積(11、12歲)4.形式運思期(形式操作期,12歲以後):可不藉具體實物作邏輯推理,能作抽象思考,能瞭解符號的意義。,57,二、認知理論(續),(三)嬰幼兒智力發展的輔導原則1.重視早期環境:(1)產前環境 (2)產程環境 (3)產後環境。2.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1)透過生活經驗或遊戲學習有助於認知發展,例如:和8個月大的孩子躲貓貓遊戲。(2)藉昆蟲飼養來啟發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創造力或智力。(3)適當運動,可傳遞充足的氧氣到腦部,以利智力發展。3.把握幼兒好問期。4.瞭解嬰幼兒智力發展的個別性。,58,三、創造力的發展與輔導,(一)創造力:個體獨特見解與創新事物的能力。(二)創造力的特質1.認知方面(1)敏覺性:對問題或事物的敏感度。(2)流暢性:短時間內對某問題能回答較多答案。(3)變通性:改變思考模式以解決問題。(4)獨創性(5)精進性:周延、精益求精。2.情意方面(1)好奇心:打破沙鍋問到底。(2)冒險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挑戰性:百折不撓。(4)想像力:天馬行空。,59,三、創造力的發展與輔導(續),(三)富創造力幼兒的特質1.好奇心強。2.敏銳的觀察力。3.活潑而獨特的想像力。4.在學習上顯現不受拘束。5.主動探索、尋求以多項變通而別出心裁的方式處理事情。6.呈現出人意表、令人驚訝的設計活動或成品。,60,三、創造力的發展與輔導(續),(四)創造力的表現方式1.泛靈觀(萬物有靈):媽媽生日時,送了一個洋娃娃給媽媽當作生日禮物。2.假想的玩伴 3.白日夢 4.白謊5.遊戲(1)戲劇性遊戲:喜歡日常生活情節或自創有情節的扮演遊戲,例如:扮家家酒。(2)建構性遊戲:積木、黏土等。最能啟發幼兒之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玩具?積木、黏土、沙水。,61,三、創造力的發展與輔導(續),(五)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因素1.個人方面:(1)遺傳 (2)智力 (3)人格特質。2.環境方面:(1)教養方式 (2)家庭氣氛 (3)家庭社經地位 (4)家庭結構 (5)出生序。3.學校因素:教學理念。4.社會因素:刻版印象。,62,三、創造力的發展與輔導(續),(六)創造力發展的輔導1.在幼兒興趣的發展中,主要照顧者應提供嬰幼兒接觸新事物的機會,使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和拓展視野,促進創造力發展。2.提供充足的材料,讓孩子在自由、安全的環境創作、學習。3. 成人以開放性問題與孩子互動。5W下列何種發問方式,最能啟發幼兒的思考能力?這是什麼圖形?野狼和兔子,哪種動物比較輕?假如你在百貨公司迷路了,怎麼辦?你昨天晚上吃了什麼?,63,四、嬰幼兒概念發展,(一)概念: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所獲得的是一種概括性的單一認知經驗,實物是嬰幼兒概念形成的理想刺激物。操作實物最有助於對數字的理解 (二)概念發展1.生命概念(1)泛靈觀:將一切事物都視為有生命的個體。(2)人為觀:相信世上每樣東西都是人或神所創造。2.因果關係的概念:受經驗影響易出現因果倒置。,64,四、嬰幼兒概念發展(續),3.空間概念:大小、形狀、方向。4.數的概念:比較、分類、配對、排序、一對一對應等。5.時間概念:現在未來過去。 3歲(年齡)4歲(上午、下午)5歲(星期)7歲(季節、時鐘)6.顏色概念:紅黃藍綠 。7.重量概念:不因形狀改變而不同。8.自我概念:個體自我概念形成主要源自於社會評價,週遭的人、事、物對嬰幼兒建立自我認知的影響很大。9.物權概念:幼兒不認為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因為他缺乏物權的概念。,65,肆、嬰幼兒的人格發展,(一)人格的結構 1.本我(id) 一個人先天俱來人格基礎。初生的嬰兒只有顧到自己的生存,不會去照顧別人。,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2.自我(ego) 一個人的人格核心,統合了本我的享樂和超我的理智。遵循現實原則,滿足了本我,也顧及到超我的要求。 3.超我(super-ego) 後天學習的人格最高層次。遵循道德原則,表現出個人追求完美理想以及發揮道德良心的部分。,佛洛伊德的人格結構,69,一、人格發展,(一)人格是個人對己、對人、對事物及整個環境適應時,在其行為上所顯示的獨特個性。1.獨特性:獨一無二。2.統整性:在不同時間和空間能相互協調。3.持久(續)性:隨年齡增長而趨穩定。4.複雜性:人格是身心特質的綜合體包括環境、體格、遺傳、智力、情緒、道德等。,70,一、人格發展(續),(二)人格的特質1.體格、生理特徵:構成自我概念及自我意識的主要因素。2.氣質:適應環境時所表現的情緒與社會性。(p11)3.能力:最重要且最明顯的人格特質。4.動機、興趣、價值觀:對各事物表現出的欲望及需求。5.社會態度:對政治、社會、宗教、婚姻等觀念。,71,一、人格發展(續),(三)人格發展理論1.佛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佛洛伊德(Freud, 1856-1939)(1)口腔期(0-1歲):透過吸吮等口腔活動滿足需求。樂觀開朗悲觀退縮(2)肛門期(1-3歲):透過排便等肛門活動滿足需求。浪費頑固吝嗇(3)性器期(3-6歲):透過撫摸性器官等活動滿足需求。戀父情結或戀母情結的產生;性別認同開始發展。,72,一、人格發展(續),(4)潛伏期(6-12歲):喜歡跟同性朋友相處,性本能滿足暫時不活躍。(5)兩性期(12歲):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性器官再度成為性本能滿足的部位。人格的結構:本我、自我(自我概念是人格的核心)、超我。,73,一、人格發展(續),幼兒如廁訓練應注意事項:1.提供專用便盆。2.耐心教導幼兒自己解尿。3.適時地引導幼兒自行解大小便。佛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中,肛門期(1-3歲):透過排便等肛門活動滿足需求。這時期(1歲半2歲半)正好適合訓練大小便,太早或太晚都容易造成孩子負面影響。,(二)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二)心理社會發展理論(),76,一、人格發展(續),2.艾瑞克遜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艾瑞克遜(Erikson,1963)重視社會文化對個人的影響。將心理社會發展分為八階段:(1)信任-不信任(0-1歲):發展任務是建立對照顧者的信任感。被拒絕不信任。(重要影響者: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信任VS.不信任(出生1歲),信任就是讓嬰兒相信他周遭的世界是安全、可信賴的,而他的需求能得到回應。能得到即回應及自出生即受到以關愛態照顧的嬰兒能學會信任。而在生及心需要得到滿足(如哭泣卻得到回應、餓沒人餵、受傷得到安慰)的嬰兒,卻會發展出對人的信任感。,(2)自主-懷疑(1-3歲):發展任務是學習生活自理。被剝奪自主性懷疑自己。(重要影響者: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自主VS.羞怯與懷疑(13歲),自主獨是出自意願和經過自由選擇的舉動,是對自己的一種感覺。成人給幼兒可以獨完成某事的機會,幼兒就會發展出自主的能。反之,成人對幼兒過要求,或是批評、貶低幼兒的努時,幼兒就會發展出害羞和懷疑的感覺。,80,一、人格發展(續),(3)主動-內疚(3-6歲):發展任務是學習表現符合父母期望的社會行為,並保持個人內在滿足。父母期望與內在滿足衝突退縮內疚。(重要影響者:家庭成員),1-81,此階段大約從三歲到六歲間,幼童此階段已具備基本的語言和行動能力,這段期間不管在家或在幼稚園裡開始接觸群體紀律和合作行為,若在家庭或群體中若能得到充分自由表現的機會,從自主表現中獲得被肯定,幼兒便能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反應;反之,若幼兒在部份的失敗時即受到譏諷或責罵,便會變得沒有自信心、退縮、不敢表現自主的一面,因而對自己產生不必要的罪惡感。,第三階段:主動對罪惡感(Initiative vs. Guilt):,(4)勤奮-自卑(6-12歲):發展任務是學習社會關係 及讀、寫、算的技巧。發展任務不成功自卑。(重要影響者:教師和同儕),1-83,第四階段:勤奮對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此階段大約從歲到青春期,大約是小學及國中階段的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學習學校中的功課和遵守學校的校規,兒童主動努的學習且表現優或受到肯定,會產生高的學習成就感,1-84,,願意奮發進取的努,形成勤勉的習慣反應。反之,兒童付出同樣努或表現如同儕的兒童,遭到別人的否定,會變得沒有學習成就感和動機,形成主動奮發的為,也會產生能如人的自卑感。,85,一、人格發展(續),(5)自我統整-角色錯亂(12-20歲):發展任務是學習認識自我。未建立社會我與自我認定角色錯亂。(重要影響者:同儕) 社會我:以特殊社會地位或狀態來描述自我。例如:我是幼保科的學生。,1-86,第五階段: 自我認同對認同混淆(Identity vs. IdentityConfusion): 進入青春期後,男女明顯會感受生理上急遽的變化,並逐漸意識自己將成為大人,事實上,心理部份也不斷的發展,他們開始思考人生的方向,對於未來成為怎樣的大人、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產生疑問和焦慮。,(6)友愛親密-孤獨疏離(20-40歲):發展任務是建立友誼和親密伴侶。反之孤獨寂寞。(重要影響者:配偶和親密好友),1-88,第六階段: 親密對孤立(Intimacy vs.Isolation):經歷認同危機的青少年開始面對現實的社會,此時也大概是完成學業後加入社會職場的階段,基於尋找親密友伴、成家立業的需求,積極和外界接觸來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雖然許多人在自我認同與認同混淆階段已開始和他人發展伴侶關係,1-89,反之,若努力無法從家庭中獲得到情感上的回應,無法在職場上看到貢獻,也看不到工作前景,則會動搖努力的決心或生活的重心,失去奮鬥的動力,讓具有生產力的個體產生停滯現象。,1-90,第七階段:生產對停滯(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在成人期早期中,與親密的伴侶結婚,共組一個家庭、嘗試及尋找合適的職業、生兒育女等工作後,面對和負起長期照顧家庭、在工作上力求表現的責任。成人期的中期( 中年期),若能獲得家人的認同及感謝,從家庭中獲得到情感上的鼓勵回應,並在工作職場上上看到貢獻,升遷與未來的發展,便會產生自己是具有生產力及價值性的滿足感。,91,一、人格發展(續),(8)精力充沛-頹廢遲滯(40-65歲):發展任務是建立人生重要成就。反之頹廢或自我中心。(重要影響者:配偶和子女)(9)此生無憾-悲觀絕望(65歲):發展任務是回顧一生了無遺憾。未實現人生目標悲觀絕望。,1-92,第八階段:圓滿對絕望(Integrity vs. Despair): 從成人期進入老年之後,人開始回顧和檢討自己所經歷過的人生,若滿意和認同自己一生的作為,便能統整其人生經驗,覺得人的一生不虛此行,產生圓融的智慧,坦然面對死亡。,93,一、人格發展(續),(四)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1.個人因素:遺傳、內分泌、智力、健康、體型。2.家庭因素:影響人格最重要的因素。(1)家庭規範與氣氛。(2)親子關係。(3)父母管教方式。(4)家庭子女數。(5)早期經驗。3.學校因素:(1)教師人格特質 (2)教學態度 (3)教學方法與內容。,94,二、氣質發展與輔導,(一)氣質是個體與生俱來的獨特行為模式(特質) ,自出生開始,每個孩子就有不同的特性。要了解嬰幼兒與生俱有的行為特質,宜使用氣質量表。,95,二、氣質發展與輔導(續),(二)嬰幼兒氣質向度(氣質評估的項目)1.活動量:2.規律性:3.趨避性:4.適應度:5.反應強度:,96,二、氣質發展與輔導(續),6.反應閾:7.情緒本質:8.注意力分散度:9.堅持度:指當正在做某事或想某事卻遭到外力的阻礙時,可以克服阻礙而持續正在進行的工作。例如:磨娘精型。,97,二、氣質發展與輔導(續),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1.教材設計生動、有趣。2.配合偶戲的方式引起幼兒學習動機。3.利用錄影帶?,98,三、情緒發展,(一)情緒是由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激動狀態,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意識,其表現是身心全面的變化。情緒是一種溝通的方式,猶如無聲的語言。(二)受情緒發展影響的項目:1.情緒會影響智能發展。2.情緒會影響社會行為發展。3.情緒會影響個體的健康、智能、動作技能、人格以及語言的發展,和親和力的表現。,99,三、情緒發展(續),(三)影響情緒發展的因素1.成熟因素:嬰幼兒時期的基本情緒受成熟的影響最大。2.與早期照顧者所建立的依附關係。3.後天的生活環境。4.父母或照顧者的教養態度。5.出生排行。6.學習因素:(成人的身教),100,三、情緒發展(續),(四)幼兒的一般情續發展1.愛的情緒2.依戀(社會依附):嬰兒的分離焦慮,開始於6個月。薛佛與依默生標示出嬰兒依附關係發展順序階段,其中,嬰兒較會對熟悉的人有所回應,而開始出現害怕陌生人的行為是在6、7個月至18個月時。3.好奇心:8個月是嬰兒期好奇心發展的最高峰;2、3歲幼兒好奇心強。4.憤怒: 3、4歲是幼兒憤怒發展的最高峰,5歲以後漸穩定。5.恐懼:影響恐懼的因素有,性別、社會接觸多寡、身體健康程度、出生序、智力人格特質。,101,三、情緒發展(續),心理學家薛弗(Schaffer)與依默生(Emerson)研究(一)研究對象:一群0-18個月的蘇格蘭的嬰兒。(二)研究目的:探討嬰兒情感依附發展。(三)研究發現:嬰兒與照顧者間親密關係的發展是經過下列階段:1.無社會性階段(0-6周):此期末期嬰兒開始對笑臉有偏好。2.無區別性的依附關係階段(6周-6、7個月):只對熟悉的夥伴笑,照顧者很容易安撫他們,對陌生人給予的注意也都很喜歡。3.特定依附關係階段(6、7個月-18個月):幼兒開始與特定的對象(通常是母親)建立依附關係,對熟悉的人有回應,開始出現害怕陌生人的行為。4.多重依附關係階段(18個月以後):可能同時依附五個人或更多。,102,三、情緒發展(續),6.害羞:6個月-1歲又稱為認生期。7.嫉妒:由愛、憤怒、恐懼三種情緒結合,3 、4歲及青春期是嫉妒的最高峰。嫉妒表現方式分為直接反應(攻擊行為、偷竊),及間接反應,例如,3、4歲的幼兒在弟、妹出生時,會失去一些已養成的習慣或能力,這種現象稱為退化。,103,三、情緒發展(續),(五)情緒發展的輔導1.當父母要將孩子交給保母,嬰幼兒分離焦慮的處理方式,先找機會讓幼兒和保母熟悉,再逐次增加分開的時間。2.協助轉移、宣洩情緒,以減少情緒困擾。3.提供良好情緒環境,例如:音樂、圖書、玩具、學習區。4.提供良好的情緒示範,讓孩子有安全感。5.給予愉快的生活經驗。,104,伍、嬰幼兒語言發展,105,一、語言發展,(一)廣義的語言可分為三大類:1.口說語言:2.書寫語言:3.肢體語言:(二)語言的重要性1.促進社會行為。2.形成自我概念。3.反映認知發展與智力。4.協助情緒發展及影響人格發展。,106,一、語言發展(續),(三)語言發展的基礎1.生理基礎:發聲器官、聽覺器官、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發展成熟及產生協調後,才能順利進行。2.語言發展的理論(1)天賦論(語言先天論):倡導者杭士基。其觀點主張語言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學習母語毋需正式教導即會。(2)經驗論操作制約學習(史金納):增強。社會學習理論(班度拉):殺雞儆猴。,107,一、語言發展(續),(3)認知論:代表人物是皮亞傑,將語言分為兩大類。自我中心語言:反覆性的語言、獨語、集體獨語。社會化語言:利用語言與他人互動,包括請求、命令、應答、質問等。例如,王小弟對張小妹說:我跟你一起玩好不好?,108,一、語言發展(續),(四)嬰幼兒語言發展的分期:心理學家史登將其分為五期。1.前語言期(準備期):出生到能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聲音,這段期間稱之。(1)哭啼:因生理需求而哭。(2)咕咕聲:約4-5週時出現,是一種遊戲活動,非溝通方式。(3)呀語:此時期的語音非學習而來,是自發性的聲音,約3-4個月左右出現,8個月達高峰。(4)雛型的語言:約10個月開始,會模仿聲音。嬰兒和外界溝通的方式:哭泣、咕咕發聲、姿勢、情緒反應。2.語言發展第一期(單字句期,1歲至1歲半):大約在10-14個月間,說出第一個字,開始了言語式的說話。語言發展的順序:發聲遊戲呀呀學語言語式說話。,109,一、語言發展(續),3.語言發展第二期(稱呼期、雙字句期、電報式話語,1歲半至2歲)(1)字彙迅速增加,名詞最多。(2)喜歡問物品名稱。(3)沒有連接詞。4.語言發展第三期(文法期、造句期,2歲至2歲半)(1)會使用代名詞。(2)會學習成人文法,能說出完整句。(3)回答問句時會模仿說出句子最後兩個字。5.語言發展第四期(好問期、複句期,2歲半至3歲),110,一、語言發展(續),(五)影響語言發展的因素1.個人因素:(1)智力(2)年齡(3)性別:幼兒期女生優於男生。(4)其它:反抗型幼兒學說話晚,繼續使用兒語,情緒壓抑(常引起口吃)。2.環境因素:照顧者態度、同時學習雙語、親子關係、與同儕或與成人接觸機會。日常語言互動最能刺激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111,一、語言發展(續),(六)語言發展的輔導1.多和嬰幼兒說話。2.多和嬰幼兒一起唱遊。3.多和嬰幼兒看圖畫書,並講解故事涵義。4.給予良好語言示範。5.提供良好語言發展的玩伴。6.從嬰兒出生起即與他說話。7.對口吃的幼兒應該耐心引導發音練習或轉介早療通報中心,以免影響幼兒的自信心和社會關係的發展。,112,一、語言發展(續),(七)圖畫書的功能1.提供幼兒語言學習機會。2.培養幼兒審美能力。3.增進親子關係。,嬰幼兒繪畫發展,一、定義,有人說:兒童的畫是兒童的話。畫是兒童的心理表現,同時畫也是國際語言,具有超時空的溝通能力。因此,幼兒的畫係發自幼兒本身天真、純潔而率性的思考、感情、想像及感覺、直覺等經驗所創造出的繪畫而言。,115,二、嬰幼兒繪畫發展,(一)嬰幼兒繪畫的教育價值(功能)1.滿足兒童想像空間。2.抒發情緒。3.幫助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4.培養思考能力。5.寫字的基礎。6.培養敏銳觀察力。,二、兒童繪畫發展之分期,兒童繪畫的發展可分為六個時期,依序為塗鴉期象徵期前圖示期圖示期寫實前期寫實期。,塗鴉期:12歲,又稱錯畫期,屬幼兒本能的、無意義的亂畫階段。塗鴉的發展階段:點錯畫橫線錯畫直線錯畫波浪形錯畫圓形錯畫點、線、圖形、波浪形混合畫。,此期又分為四個階段:,無控制塗鴉: 又稱未分化塗鴉,此時因動作不協調,只畫出凌亂線條,會不小心把線條畫到紙外。控制塗鴉:又稱直線塗鴉,動作已較能控制,手眼協調,能畫上、下、左、右直線。圓形塗鴉:重覆畫圓。命名塗鴉:已有明顯意圖想表達畫作,會一面劃一面說他畫的是什麼。,象徵期:23歲,1.已是有意念的塗鴉,會為其畫作命名。2.此時幼兒已開始意圖畫出一些形象,但仍是畫其所知,所感和所想,而非畫其所見。,前圖示期:34歲,1.此期幼兒的畫作雖不是很精確,但所畫圖像不需解釋,就可以看出畫的是什麼。2.此時對畫人很有興趣,以畫自己、父母及幼稚園老師居多。除人形外,所畫動物比例亦高。3.所畫之人因頭部特別大,像隻蝌蚪,故又稱之蝌蚪人。,畫人形會扭曲或省略某些部位,配置和大小不一且不成比例。隨著時間過去,手臂、身體、手指、腳趾、衣服、頭髮和其他細節部位會出現,大小會成正比。,圖示期:48歲,1.為幼兒繪畫的黃金時期,已開始畫像樣圖案的時期。2.此時幼兒憑記憶描畫,已畫得與實物相仿了。3.因幼兒喜歡模仿,勿給予太多指導,或給幼兒著色畫本,均易限制幼兒想像力。,圖示期:幼兒畫的特徵,擬人畫:所畫物體如人般皆有五官或四肢,如畫魚時亦畫上頭髮。透明畫:又稱X光畫法,表面看不到的物品也會畫出來。展開畫:圖畫內容向四面八方開展。基底畫:幼兒畫圖時會先畫出地平線,區分天、地。並列畫:所有物品均並排呈現。強調畫:幼兒會將其認為的重點處,誇張的畫出。裝飾畫:畫作中會裝飾物品或人。報仇畫:圖畫中將不喜歡的人塗畫的亂七八糟。,(一)擬人化畫法,幼兒自我中心意識較強,以自我為中心的眼光去看待所有事物,認為和人一樣有生命、有表情,所以會以擬人化的方式,幫太陽、雲、花畫上眼睛、嘴巴等五官。,(二)強調式畫法,兒童會把某些事物普遍化並反覆出現,如:一再重複的太陽、相似的花朵。還會把心中認為最重要的部位畫得最突出、誇大,如:將印象深刻的動物畫得特別大。其遠近大小比例常常不符實況。,(三)透明式(x光)畫法,由於幼兒對線和面的發展尚未分化,對面的畫法沒有充分認識,便畫其所知而非畫其所見,以二度空間方式來表現三度空間。如:幼兒眼睛像X光,可從屋外畫出屋內的人、物,可畫出大魚肚子裡的小魚。,(四)基底線的畫法,基底線指分開天和地的線,象徵道路、地平線。有時線不只一條,兒童為了畫出更多的事物,會在每一事物之下都畫一條基底線。有時會將所有物體都排列在基底線上,把不同場所、不同角色的各種東西,如:人物、車輛、樹木等,排列一起畫出來,造成”並列式”的表現。,(五)展開式畫法,是視點由上而下的空間表現方式。由於幼兒視點不固定,所以在描繪時會把所看到的事物都描繪出來,他們將視線定於中心點,向四周放射或者向左右、上下擴散畫出景物, 像一幅展開圖,有時會轉動畫紙從最容易畫的方向作畫 。,(六)時空交錯的畫法,兒童會同時使用平面的與正面的描繪方式,如:學生坐在桌子兩側,桌子是正面,兩側人物卻是側面。也會將不同時間的事件混合表現,用這種方式來述說故事情結,如:畫面上一個區塊是前面發生的事,另一個區塊是後來發生的事。,(七)裝飾性的畫法,兒童對裝飾畫面覺得樂趣無窮,他們喜歡用點點、小圈圈、格子、波浪等紋路,裝飾畫面上人的衣服、大塊背景或屋頂等。,其他特徵,報仇式的表現:在圖中攻擊別人,以達到報仇的願望,如:飛射的子彈等。遺漏或添加元素:如畫五官忘記畫耳朵、畫樹葉卻不畫樹枝等。慣用符號概念圖示:如:三角型代表山、放射光芒的太陽、m型的海鷗等。沒有”數”的觀念:如:手指不到五隻、桌腳超過四支等主觀選用顏色:兒童會以主觀的想法畫出紅天空或綠色的人臉,只因好看或感覺強烈。,寫實前期:814歲,已能正確描繪物體的形狀、顏色及遠近。兒童對視覺對象有明確的概念,也是一種象徵性的圖形,常重複出現固定形象。圖畫反映出孩子認識的事物,在描繪物體時,與物體本體越來越相似。,寫實期:14歲以後,繪畫技巧大為增進,已能忠實描繪實體。,159,二、嬰幼兒繪畫發展(續),(三)嬰幼兒繪畫發展的輔導1.增進幼兒生活經驗、充實幼兒感官經驗。2.以遊戲化、趣味化、配合身體動作引導繪畫。3.注意良好工作習慣及態度的培養。4.提供多樣性畫材讓幼兒自由創作。(提供幼兒紙筆滿足其塗鴉的慾望)5.佈置合宜輕鬆、光線充足,使幼兒愉快的繪畫。6.提供幼兒豐富的視覺刺激。不宜活動中大量使用著色畫冊,160,陸、嬰幼兒社會行為發展,161,一、社會行為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一)社會行為發展的意義1.社會行為:是指在社會環境中與人相處時所表現的適當行為。培養小孩在生活上與人相處時的適當行為,是屬於社會行為發展階段。2.社會化:在成長過程中從自然人逐漸變成社會人的過程。3.,第一節 社會行為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一、自然人與社會人 只是照顧他的人單方面的對他互動,此時期的嬰兒,稱他為自然人。,二、社會人 社會化指一個人由自然人逐漸成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社會化過程的三個條件:,(1)學習當地文化或所認可的行為。(2)扮演當地社會所贊同的行為。(3)發展融合的社會關係。,165,一、社會行為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續),(二)社會行為發展重要性1.社會行為具持續性 、順序性及一致性,會影響人際關係和人格發展。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慢行系统贯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粮油仓储储备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
- 老旧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实施方案(范文)
- 家医上门服务的全方位实施方案
- 工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
- 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题 含解析
-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详细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离散数学(全英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建筑设备安装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兽医外科学及外科手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课件
- 任务一淘米(教学课件)一年级下册劳动技术(人美版)
- 门头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笔试真题解析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 顶管机租凭合同协议
- 出纳人员面试题及答案
- 中招美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中考英命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