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宣传总结范文.doc_第1页
大肠癌宣传总结范文.doc_第2页
大肠癌宣传总结范文.doc_第3页
大肠癌宣传总结范文.doc_第4页
大肠癌宣传总结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肠癌宣传总结范文 大肠癌是指发于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瘤之一。其中低位大肠癌(直肠癌)占大肠的60%75%。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高发地区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中发地区如东欧、南欧、拉丁美洲;低发地区如非洲、亚洲、南美。高低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1020倍以上。大肠癌发病率在西欧、北美占恶性肿瘤中的第1、2位。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中的第4位,发病年龄以4060岁最多见,但30岁以下的亦占1/5,文献报道最初幼者仅9个月,中位发病年龄45岁左右,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2:1。 本病属于中医“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在中医古文献中未见有大肠癌之病名,但有类似大肠癌的记载。血证论云:“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外科大成云:“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外科正宗脏毒论曰:“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些未得见其有生。”这些记载都与现代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及为相似。而灵枢水胀谓:“肠覃何如??寒气客手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灵枢五变篇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这些记载则对大肠癌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 一、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证候:下腹疼痛,大便带血,里急后里,肛门灼烧感,或发热恶心,胸闷烦躁,舌质红,舌苔黄或黄厚腻,脉滑数。 分析:下腹阵痛,乃湿热积滞,阻于肠道,气血凝聚,肠络不通所致;大便中带血乃积热内郁,气血逆乱,迫血下行或肿物溃破,血溢肠中;里急后重乃湿热之邪雍滞肠道,气机阻滞,恶浊欲出不待;胃气失降故见恶心;胸闷烦躁,肛门灼痛,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乃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剂:槐花地榆汤或清肠汤加减。 方药:地榆、槐花、黄柏、黄芩、赤芍、白头翁、仙鹤草、龙葵、败酱草、薏苡仁、马齿苋。 2、气滞血瘀证 证候:烦热,口干喜饮,腹痛拒按,泻下脓血便或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便频或细,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脉细数。 分析:气血瘀滞,郁瘀化热,故见烦热,口干喜饮,腹痛拒按乃肿物日增,侵及周围器官组织所致,便下脓血及粘液血便乃肿物压迫或溃破且腐肉蒸脓所致,舌质暗红或瘀斑,脉涩或细数乃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化瘀解毒,理气化滞。 方剂:膈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医宗金鉴)。 方药:桃仁、红花、归尾、生地、赤芍、川芎、莪术、炮穿山甲、薏苡仁、半枝莲、败酱草、藤梨根、马齿苋、红藤。 3、脾肾阳虚证 证候: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五更泄泻,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脾胃为水谷之海,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故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肾阳亏损,火不生土,关门不固,则为五更泄泻;阳虚不能温煦而生外寒,故见形寒肢冷;寒凝气滞,故见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薄白,脉淡细乏力皆为脾肾阳虚之征。 治法:温补脾肾,祛温散寒。 方剂:附子理汤或四神丸加减(丹溪心法,内科摘要)。 方药:党参、附子、白术、茯苓、薏苡仁,补骨脂、诃子、吴茱萸、肉豆蔻、陈皮、山慈菇、干姜、炙甘草。 4、气血两虚 症候:而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无华,少气乏力,神疲懒言,脱肛下坠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气血双亏,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无华亦为血虚之故;生化乏源,气血运行不足,故见神疲懒言和少气乏力,脱肛及下坠感为气虚下陷之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规:补气益血。 方剂:八珍汤、当归补血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正体内要,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 方药:党参、黄芪、白芍、熟地、川芎、升麻、白术、陈皮、诃子、石榴皮、丹参、败酱草。 5、肝肾阳虚 证候: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带下,盗汗频发,舌质红绛,少苔,脉沉弦细。 分析: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故五心烦热,肝阳上亢故见头晕;肾水不足则致耳鸣;腰为肾府,肾精亏损,骨髓不充故见腰酸膝软;精关不固,不能秘藏,故见遗精带下;阴火内炽,迫液外泄,故见盗汗频发;舌红绛少苔,脉沉细乃阴虚火旺之征。 治法:滋阴养肝。 方剂:知柏地黄汤加减(医宗金鉴)。 方药:知母、黄柏、生地、丹皮、茯苓、山茱萸、淮山药、泽泻、五味子、石斛各、鳖甲、败酱草。 二、中药成药 1、天马颗粒剂主要成分为胆南星、马钱子、蜈蚣等十九味中药组成,每日3次,每次8g,口服。具有败毒攻积,软坚散结之功。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大肠癌生长、转移、预防术后复发等优点。体内外抗癌实验均表明其能抑制SW-480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能诱导SW-480细胞凋亡,还能下调Ki-6T、PA、WpP53和bd-2的表达。 2、平消胶囊主要成分为郁金、白矾、五灵脂、火硝、仙鹤草、马钱子等八味中药,每日3次,每次6片,口服。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文小平等报告采用平消胶囊联合介入化疗及肝体外照射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32例临床比较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2.35%、66.66%,P0.05;进展率(PD)分别为0%和13.33%,P0.001;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2.35%和53.33%,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 3、安替可胶囊含蟾蜍等多种成分,适用于痰瘀互结为主要证候的大肠癌患者,每日3次,每次2粒,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6周为一疗程。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实验表明,安替可胶囊对小鼠S180、S22和S37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延长小鼠腹腔接种S180细胞后的生存期,与化疗、放疗合用有增效作用。 4、华蟾素注射液是中华大蟾蜍皮水制剂,具体用法为华蟾蜍注射液204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个月为1疗程,休息4周后再用第2疗程。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化积溃坚的作用。张明智等应用华蟾蜍素养注射治疗21例大肠癌,有效率37.5%,经观察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未见白细胞下降;华蟾素加化疗治疗28例,有效率71.43%,疗效高于华蟾素组和化疗组(P均0.05)。 5、康赛迪胶囊含人参、黄芪、班蝥等多种药物,具体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0.5g,口服,连服30天为1疗程。具有扶正固本,攻毒散结的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用康赛迪胶囊治疗30例大肠癌患者1个月,结果显示本品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P0.001,总有效率为83.33%;能提高生存质量,提高12例,稳定12例,治疗前后比较P0.01,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改变3例,改变13例,无改变14例;对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无不良反应。 6、康莱特注射液含薏苡仁油,其用法为静脉注射,200ml/次,每日1次,21天为一疗程。具有扶正抗癌的作用。金洪传等实验表明康莱特注射液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融合蛋白质生物治疗作用的敏感性,而且可以上调功能性Fas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生物治疗增敏作用。 7、楼莲胶囊同重楼、半边莲、鳖甲、半枝莲、蓬莪术、水蛭、白花蛇舌草、水红花子、新开河红参、制首乌、缩砂仁等20余位中药组成。每日3次,每次6粒,饭后温开水送服6周为1疗程。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化郁,破癓散结,理气止痛的作用。实验药理表明,该药对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有明显增高作用,并能活化机体巨噬细胞FC授体。诱发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可迅速消除黄疸、腹水,促进受损肝组织的修复,抑制肿瘤生长。 8、墓头回总苷片墓头回(异叶败酱)总苷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作用,陈金秀等以该药结合手术、化疗治疗50大肠癌患者,1、2、3年的生存率为79%、61%、40%。该制剂能增强患者体力状况,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癌胚抗原(CEA)水平;能够提高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内NK杀伤细胞活性。 9、消瘤片该药含多种中药成分。每日3次,每次24片,口服。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据报告,用消瘤片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瘤共计1513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后服此药。根据1972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草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标准总结,其中大肠癌135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39例,有效38例,无效65例,有效率为51.1%,说明消瘤片治疗大肠癌有一定的疗效。 三、单方验方 1、大肠癌验方 (1)清肠消癖汤:华蟾10g、壁虎6g、蜈蚣3g、三七10g、人参10g、黄芪15g、黄精15g、当归10g、川芎9g、白芍10g、熟地15g、枸杞子15g、紫丹参15g、鸡血藤15g、重楼10g、马齿苋30g、天花粉10g、仙鹤草15g、槐花15g、蛇莓15g、半枝莲15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白术10g、茯苓10g、白英15g、水蛭6g、八月札15g、白毛藤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温服。另外每日用药煎后外洗肛门。共具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癓散结的功效。宋洪恩用本方口服配合外洗治疗直肠癌86例,按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及卫生部制定的全国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标准综合而定,治愈34例(占39.54%),临床治愈30例(占34.88%),显效19例(22.09%),无效3例(占3.49%),总有效率为96.51%,经观察肿块消失时间最大短者用药66天,最长者136天,平均用药时间101天。 (2)清肠解毒汤:苦参30g、凤尾草30g、地锦草30gg、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野葡萄藤30g、生薏仁30g、蛇莓30g、红藤15g、赤芍15g、土鳖虫15g、枳壳10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具有清热解毒利湿,行气活血破瘀的功效,适用于晚期大肠癌。查雪良用本方治疗晚期大肠癌24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0%、12.4%,最短生存期3.5个月,平均生存期13.5个月。 (3)肠癌方:白头翁30g、马齿苋15g、白花蛇舌草15g、山慈姑15g、黄柏10g、象贝母10g、当归10g、赤芍10g、广木香10g、炒枳壳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晚期直肠癌。陈培丰用本方内服配合灌汤的方法治疗晚其直肠癌18例,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期得到延长。 (4)扶正消瘤汤:生黄芪15g、潞党参15g、茯苓15g、半枝莲15g、紫草根15g、白术10g、红枣7g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具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结肠癌虚证患者。吴和木等用本方配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结肠癌60例,与对照组相比,能提高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肠道反应以及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变化。 2、大肠癌术后方 (1)健脾化生汤:党参30g、黄芪30g、白术20g、云茯苓20g、陈皮20g、姜半夏20g、当归15g、阿胶(烊化)15g、每日1剂,煎汤300ml,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益气,补血活血的功效,适用于结肠癌术后 患者。张福忠、于庆生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106例结肠癌患者,结果生存3年83例,3年生存率82.2%;生存5年59例,5年生存率58.4%,与同期术后单纯化疗64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观察4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在化疗时联用本方治疗,结果对照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下降,而观察组免疫功能不仅没有降低,且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扶正解毒汤: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黄芪30g、白英2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黄精15g、女贞子15g、仙鹤草15g、田山七(研末冲服)1.5g,甘草4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潘明继等用本方为基本配合化疗、放疗(化疗期间改用扶正健脾汤,放疗期间改用扶正养阴汤)治疗260例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结果、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56.12%、21.73%,平均5年生存率达到52.78%,取得较好的疗效。 (3)扶正解毒汤:生黄芪30g、白术30g、鸡血藤30g、党参20g、枸杞子15g、天冬15g、天花粉15g、苏木15g、五味子10g、补骨脂10g、女贞子10g、红花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本方为兰州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协定方,具有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功效,适用于直肠癌术后患者。燕忠生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4)肠益煎:该药为上海曙光医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川连、木香、枳实、地榆、半枝莲、土茯苓、蜀羊泉等。每日2次,每次35ml,口服,2个月为一疗程。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作用。王文海等观察肠益煎治疗50例大肠癌术后中医辨证属于脾气虚,湿热蕴结型患者,结果显示肠益煎能明显改善患者乏力、眩晕、面色少华、纳呆、腹泻等症状(P0.01),较好改善腹胀、腹痛、口干等症状(P0.05),总有效率90%,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无明显毒副作用。 (5)党参、黄芪、猪苓、茯苓、当归、首乌、虎杖、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扶正,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许环应等用本配方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57例,结果1年生存率94.7%,3年生存率78.9%,5年生存率43.6%,均明显高于对照术后单纯化疗组34例。 3、大肠癌化疗期间方 (1)脾肾方:黄芪、党参、白术、云茯苓、陈皮、女贞子、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甘草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补肾,扶正固本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刘静安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96例,与单纯化疗组相比,从完成化疗疗程、全身反应、消化道反应、血象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扶正抑癌汤:苡仁60g、生晒参10g、灵芝10g、三七10g、黄芪15g、白术15g、苦荞头15g、无花果15g、猪苓15g、山慈姑15g、北豆根15g、丹参30g、败酱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抗癌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郭志雄对3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扶正抑癌汤加化疗治疗(治疗组),与31例单纯化疗(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体力状况好于对照组(P0.01);中位生存时间(31.4个月)长于对照组(18个月,P0.01);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21.05%)低于对照组(48.3%,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P0.05或P0.01)。 内镜室xx年度工作总结和xx年度工作计划 xx年,是我院领导和广大职工值得骄傲的一年,是因为它取得了我院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年。在以韩院长等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争创百姓放心医院”的办院方针指导下,在全院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影响,求真务实,扎实苦干,推动理论学习,着力促进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又好又快发展,切实提高诊疗水平,改善就医环境,统筹经济与质量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xx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我科今后的工作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对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全科医务人员在医德医风方面: 均做到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救死扶伤、尽职尽责,对病人一视同仁。认真诊治,服务热情,认真负责,关心、爱护、照顾病人,待病人如亲人,做到耐心、细致、周到、认真。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不接受病人礼品、现金。举止庄重,文明礼貌,接触病人时,语言亲切,平易和蔼,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力争做到既有“爱心”又有“同情心”和“热心”,使患者真正感受到医院像家一样的温馨。问卷调查表明:我科人员素质较高,严守纪律,坚守岗位,刻苦钻研,勤奋进取,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在病人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认真仔细检查每一位患者,全年工作均未出现医疗差错,极大的为临床提供了正确的可靠依据。 二、超额完成任务: xx年我科全体人员识大体,顾大局,不怕苦,不怕累,早来晚走,每个人都无私奉献了多个公休日和节假日 1.总收入:xx年,检查人数:8300人,总收入:360万元;xx年,检查人数:7090人,总收入:330万元;病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7%,总收入增加10%,尤其是内镜治疗方面,治疗例数明显增多。 2.无痛胃镜:我内镜室xx年无痛胃镜检查900例,xx年无痛胃镜检查325例,无痛例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80%,病人均非常满意。 3.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息肉电切共260例。我科积极配合胸科、脑外及ICU等各临床科室工作,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总人数700多例,xx年370多例。 4.大肠癌筛查:从今年8月份开始,我科开展大肠癌筛查工作,此项工作是天津市xx年民心工程,我科历经2个月完成大肠癌筛查500多例。 三开展增收节支: 在确保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节约每一分钱,严防跑、冒、滴、漏,增加收入。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在内镜治疗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我们要积极迎头赶上。 现阐述对xx年的工作设想: 一:增收节支: 增加经济收入,减少不必要开支。 二:增加诊疗新项目: 开展各种内镜的镜下治疗工作,增加诊疗新项目,开展无痛胃镜及肠镜、气管镜各种内镜下治疗。 1.大力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及治疗,增加收入。无痛胃镜检查,有效的避免了大多数患者对于胃镜检查的畏惧、恐慌心理,并且在检查及治疗的过程中更加平稳、顺利,患者均反应良好。多宣传,加大力度宣传无痛胃镜,无痛费用的增加,使院内收入增长。 2.增加胃镜及肠镜的内镜下息肉切除量,充分利用无痛内镜的技术依托,可解决以前患者不能耐受的普通内镜下治疗,如:多发性息肉,复杂的较大息肉及一些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显露、固定困难的患者。 3.气管镜治疗,现在主要是在普外科、神经外科及ICU治疗的患者较多,多为术后肺不张、肺炎、脑血管疾病及昏迷的患者。可增加内科患者肺炎、肺不张的治疗。我院脑外科及ICU科多例患者经气管镜吸痰后,其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气、X片等改善情况均明显好转,可见气管镜吸痰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肺感染得到了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与外科配合开展术前结肠病变钛夹定位,术中胃镜检查、术中置营养管、术中定位查找食道-气管瘘及置肠梗阻导管等治疗。 三:增强责任心: 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减少误诊和漏诊,争创优秀科室。加强文明礼貌建设及服务态度,全科医务人员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严守纪律,坚守岗位,认真仔细检查每一位患者,杜绝出现医疗差错。 四、扩展知识面: 努力认真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切实提高诊疗水平。 五:改善医患关系: 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真正做到待患者胜亲人。 六:多与临床科室沟通: 积极收集各临床科室反馈意见,积极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继续教育: 争取做到继续教育合格率达到100%。 八:申请购置新设备: 1.申请购置电子胃镜一条 旧的电子胃镜:GIF-XQ240于xx年购入,应用10余年,已连续使用、诊治患者约5万余例,内镜老化,图像模糊,操控不良,无法应用于日常准确的检查及治疗。根据科室月收入情况估计,每月可收入达30余万元,新的电子胃镜,预计一个半月即可收回成本。 2.申请购置氩气刀 随着科室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增加,原有的电切、电凝设备已不 能满足治疗的需要。如:直肠侧生性息肉、barrett食管,疣状胃炎、广基表浅的增生与病变等均需要氩气刀烧灼,一些息肉切除后的止血也需要应用氩气刀止血。 我科全体人员一致表示,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